台北民族舞團
-
演出評論 Review
回望千禧舞菩提
台北民族舞團在民族舞蹈新語彙的開發耕耘,以及宗教舞蹈(佛舞)的題材風格探索至深,似乎亟欲跳脫中國的框架,創造台灣(古典)民族舞蹈的新語彙。不同於取材自中國傳統戲曲程式的古典舞蹈身段,也不全然承襲敦煌舞蹈研究者高金榮教授整理莫高窟中融匯各民族文化樂舞的舞蹈形象台北民族舞團的宗教舞蹈(佛舞),在動作語彙的使用,走向更為內省、更為簡約、更為悠緩與凝練。
-
即將上場 Preview 台北民族舞團《拈花Ⅱ–拈花微笑》
遁入禪宗意境 尋覓心靈澄靜
二○○六年時,由禪門公案:「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眾皆默然,唯迦葉破顏微笑」發想,台北民族舞團推出了禪風舞劇《拈花》。今年十月全新推出的《拈花Ⅱ拈花微笑》,除了藝術總監蔡麗華與胡民山、蕭君玲再度攜手,更結合了多媒體影像,高科技與宗教哲思間如何對話與發酵,讓人在禪機處處中充滿無限期待。
-
藝號人物 People 蔡麗華
扎根文學與土地 打造舞蹈新風華
從小文思慧黠、本以當「台灣的莎士比亞」為志的蔡麗華,卻是在上了大學、因舞蹈家劉鳳學的啟蒙,才開始開展一生的「舞蹈大夢」。從現代舞毅然轉為投入民族舞的蒐集編創,又是另一番心路歷程。創立台北民族舞團二十年,現今仍汲汲於創作的她說:「我一生覺得很幸福!」「最快樂的事就是做自己愛做的事情,跟愛的人在一起。」
-
焦點專題 Focus
向來都是「舞蹈冬天」 計畫照走咬牙苦撐
政府補助略添小補 樽節經費減少上台人數今年雖臨景氣寒冬,對向來經費收入的不充裕的舞蹈團體來說,也就是比平日更冷一些的「嚴冬」,依然是要咬牙撐過。已排定的演出推廣等等計畫不更動,還好有比往年充裕的扶植團隊補助略添綿薄之力,在企業補助縮減的狀況下,舞蹈團隊加碼致力於省錢的部落格行銷,希望能吸引更多年輕族群進場看舞,持續為舞蹈扎根。
-
即將上場 Preview 阿美族巫舞重現 融入街舞飆狂想
傳統+顛覆 民族舞也「台灣.瘋」
顛狂、迷戀、流行、不羈哈日哈韓之外,我們也有自己的「台灣瘋」!植基於土地民俗,滋長於庶民社會,探索歷史生命與青春活力如何相互激盪,台北民族舞團最新製作「台灣.瘋」邀集胡民山、郭瑞林、劉淑英編創,加上蔡麗華與林文中母子聯手,邀大家一齊在紅塵與超脫、祈神與謝神、巫師與風、三天三夜豐年祭式的狂飆中,風靡台灣。
-
專題
李為仁 太極導引開路 身心創作展新境
台北民族舞團前團長與資深舞者李為仁,將太極同時當作養生及表演者的身體訓練功法:「運用於舞蹈中的慢動作,多了許多呼吸和流動,身體變成沉緩細膩而多層次的轉折歷程。」太極導引是底子,是種子,是神奇的渠道:「接通宇宙本質,創造力才會源源湧出。」李為仁如是說。
-
舞蹈
各族婚俗入舞 延展圓融想望
台北民族舞團新作《百年好合》,從客家婚禮、福佬冥婚、魯凱人蛇戀神話,到漢族現代婚戀,由劉淑英、郭瑞林、胡民山等編舞家編採入舞,在跨歷史跨文化的心靈中撩動關係,織就圓缺之間的故事情懷。
-
舞蹈 台北民族舞團歡慶二十歲
「樂舞台灣」 舞動土地的歲月陳釀
二十歲的舞團,編舞四十年的舞蹈家,台北民族舞團蔡麗華孜孜從歷史民俗中尋找台灣的生命力,及源自土地的獨特身體語彙。這次歡慶二十歲,舞團將呈現「樂舞台灣.世紀風華」,共精選七支舞碼,將歷年精采作品重製服裝,變化配樂,以全新的舞台製作呈現民族舞的經典新猷。
-
舞蹈 藝術活力膠囊~舞蹈包
濃濃東方味 精覽台灣舞蹈風華
兩廳院在四月份推出的「藝術活力膠囊系列雙十年華.舞蹈彩匯」將演出十支舞作,這十支舞作,從傳統民族舞到現代舞與芭蕾舞,從東方到西方的肢體美學,從台灣民俗到中原戲曲的舞台與動作元素,匯演了台灣舞蹈史的精華脈絡,呈現東西方文化衝擊下的舞蹈之路。
-
舞蹈
牡丹開五色,燦爛女人花
在這五段由女性創作的舞作中,可以看到堅忍的母愛奉獻、堅貞的男女情愛、現代女性的自我定位,以及內心慾望的探索,「在每段舞作中,都用不同的顏色主題營造不同氣氛,深刻探討女性的外形與內在。」台北民族舞團藝術總監蔡麗華表示。
-
舞蹈
舞蹈新訊
舞者跳上梅花樁 《捕風捉影》舞俠風 肢體音符舞團向來以現代編舞手法為傳統中國舞蹈注入新生命,在李安的《臥虎藏龍》大賣後,創作出這支以「捕武術之風,捉俠士之影」為題的舞作,首創以梅花樁佈滿舞台空間,重現「俠客」的形象身手。舞作為兩個部分,一剛一柔。 第一個部分是〈踏樁行〉,舞台上將有一根根經常在武俠小說及電影中出現的梅花樁,不但是訓練舞者的工具也是舞台的設計之一。讓舞者在直徑只約一呎、高低錯落的木樁上飛舞互動,取蘆荻為兵器,必須身輕如燕,從不落地,對於舞者肢體平衡感與協調性是一大考驗。 第二段是〈隱影〉。相對於〈踏樁行〉的陽剛,〈隱影〉的舞台將利用半透明的屏風及燭火造景,形成虛實未定的光影環境,由細緻柔美的身段出發,以線條概念為主,在舞者的肢體線條、舞台的光影線條中,發展出沉靜唯美的視覺氛圍,帶引觀眾進入俠士隱士孤寂的內在,如夢似幻,虛實不定,為觀眾提供一個開放的想像空間。(田國平) 太古踏《夢想國度》迎接光明的能量 太古踏從早期的作品《生之曼陀羅》、《無盡胎藏》一直到《飛天》,林秀偉堅持透過肢體探索生命,以獨特的東方哲思和新世紀精神融入自然原始的生命,觸及心靈與內在的感官悸動。探討的主題多在生與死、黑暗與光明、恐懼與愛、衝突與救贖的力量。 而從上一個作品、去年的《巫的世界》開始,太古踏的風格有了頗大的轉變;林秀偉表示年紀大了,許多事情看得更清楚,《巫的世界》是她朝聖之旅的第一階段,主要是在排除負面能量,而新作《夢想國度》,則是第二階段,迎接光明的能量。 舞作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段〈鳳舞〉,強調呼吸像風。雅樂的伴奏下,透過有軟骨功般的舞者展現出女舞者柔軟輕盈如繪畫般的柔性。 第二段〈石林〉,強調肉身如石,展現男性舞者的肌理線條,宛若雕像一般,在鼓樂的襯托下,更顯陽剛之美。 第三段〈極光〉,則是用愛發光。歷經一陰一陽的兩段舞蹈,第三段是一個新生命,鑲滿亮面的服裝在燈光下旋轉飛躍,閃耀著新希望。(田國平) 深入民間 <str
-
舞蹈
華延漫衍新民族
台北民族舞團十六年來堅持在民族舞蹈的領域裡默默耕耘,隨著時代的向前推演,舞作的風格也微妙地轉變生化;向來所強調的台灣本土舞蹈,諸如廟會舞蹈、原住民舞蹈的原汁原味重現,似乎也將在現代藝術創作的領域裡落幕退席,代之而起的是華延漫衍的新風向。然而,撇開民族舞蹈的定義,若以更大的觀點來看,舞蹈界難道除了民族舞團外就不「民族」了嗎?
-
舞蹈
富台灣精神的新舞蹈圖騰
這次的「樂舞台灣」只選集蔡麗華的作品作為創團十五年經典舞展,是個導引觀眾側面瞭解編舞家蔡麗華於各個不同時期舞蹈作品風貌的機會:從早期的台灣民間廟會與原住民舞蹈的採集整理,到兩岸文化交流熱絡時期所引進的「大陸舞風」,乃至近年所推出的「新民族舞蹈」作品,均微妙地反映出她對當時台灣文化趨勢的感受以及對台灣民族舞蹈的省思。
-
即將上場
台北傳統藝術季《原鄕樂舞祭》
今年台北傳統藝術季唯一的樂舞節目是由台北市立國樂團與台北民族舞團共同演出的兩岸藝術家作品聯演《原鄕樂舞祭》。節目將邀請香港作曲家郭亨基指揮,演出作品將分西南風與台灣祭兩大部分。 西南風部分由香港編舞家何浩川根據郭亨基的作品《火把節之夜》、《戀歌》等曲子編作富雲南風味的舞作。台灣祭部分則由台北民族舞團演出本土祭儀舞蹈《跳神祭》,以及由陳中申作曲的《慶神醮》。
-
回想與回響 Echo
「異色蓮想」與「意識聯想」
年代久遠的民族舞蹈有一定保存的重要,但更有重新發展的必要,二者應兼而顧之,一旦執著不化,則藝術空間也將減縮。若只是傳承而不發展,可能連傳承都會出問題。
-
舞蹈
多風格的「異質」民族舞蹈
《異》是個大格局的作品,編創者,各具巧思,這種多風格的「異質」民族舞蹈,正好符合新世紀多元化的「異質聯想」面對著前十年的榮耀成績,創新與轉化新肢體語言,需要第二個十年去重新開始。
-
台前幕後
諦觀圓鏡,蓮由心生
台北民族舞團在潛沉兩年後,推出以佛教為發想的新民族舞劇《異色蓮想》,編舞家蔡麗華舞作風格一洗熱鬧活潑的台灣本土印象,蛻去絢爛的外衣,直探人類内在心靈的本質。
-
舞蹈
另類民族舞的新聲
由舞者初嘗編舞的階段,往往較能掌握動作及造形之美,但對整體舞作結構則易流於形式強於內容,若能持續不斷的歷鍊、思考則是指日可待的!
-
舞蹈
另一次兩岸交流的合作? 台北民族舞團《孔雀公主》
創團以來,台北民族舞團一直都以本土風格與再現傳統舞蹈爲目標,其中,包括延攬兩岸名家進行交流,但是交流以後,當我們尋根情懷得到了滿足,學習模仿的心態應當轉趨於成熟的蛻變,因爲「發展才是對傳統眞正的愛護」。
-
回想與回響 Echo
除了讓孩子上台之外 《孔雀公主》的舞蹈敎育劇場意義
我們應如何重新看待舞劇中音樂與舞蹈的關係?如何以舞蹈動作本身爲主體,讓孩子們不夠細膩但卻稚情流露的動作傳達出角色的個性,並產生對身體自發性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