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戲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家請回答:家是起點,當我們用母語創作時
陳健星:重回母語懷抱,用自己的「氣口」說故事
身為慣用國語的「國語人」,主要工作項目卻是寫歌仔戲劇本,還一寫寫了12年,這挺不可思議。學台語是在迷上歌仔戲後,看戲、學戲、演戲,直到寫戲才真正有意識去擁抱它,更確切的說法是重回它的懷抱。 台語是我的母語,是我跟阿公、阿媽很美好的連結,很親,但也難免心懷敬畏。 之前觀賞《呂蒙正.破窯記》(由國寶藝師王金櫻老師整理改編),劇中有段「行路行久人真(siān),行上橋頂煞會蹁(phin),柴橋軟軟真搟(hin),徛攏袂在硞硞顛。」這輩子我應該寫不出這樣生動自然又有情有味的四句聯,這並非妄自菲薄,而是認清自己不是浸在這語言裡頭,所知的語彙如此貧乏,只能在餘生中,像在海邊撿貝殼,趕緊撿(抾khioh),每當多撿到一個台語說法,真比認識一個英文單字還興奮。 從日治時期活到今日的歌仔戲,在她的記憶庫裡,不同時空階段、不同演出類型,一樣都是台語唱唸,卻呈現殊異的質地與氣味。在對這記憶庫有足夠認識後,重返當代要來寫劇本,究竟該以哪種風格為依歸呢?每回面對新創作,都會根據題材、類型先為語言風格做定調。 《光華之君》設定整體調性是典雅唯美帶點「文青風」,如紫夫人唱「人生是一場春花宴,管弦悠揚、眾人姿容如仙,眼前萬般皆可戀,問世間可有不散之宴?」《螢姬物語》跨越兩個時空,設定現實(清朝台灣)小人物唱詞口白都較「接地氣」,例如「英台是嬌娘伊偏偏無愛,山伯哪會去愛著馬文才?敢是我春櫻教養太失敗?伊度晬收瀾逐項照步來。」前世(平安時代日本)貴族用語則更求雅致精美,如「紫藤花下初相逢,無語凝望是痴郎,花開花謝恍如夢,撫今憶往眼矇矓。」語彙的擇取除了能更真實表現人物質感與情思,構築劇中世界,營造情境氛圍也都仰賴我們的文
-
少年往事
如牛拖著犁,在歌仔戲裡耕耘
張秀琴,是歌仔戲小生,是秀琴歌劇團的創團團長,是南部歌仔戲三大天王之一。從內、外台到電視歌仔戲,再到劇場演出,被形容是「扮相俊美、唱功渾厚、演技精湛」(註1)的她,總是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地參與每次演出、演出每個角色,如綽號「阿牛」,像頭在歌仔戲裡耕耘的「牛」。 張秀琴笑說,有觀眾只記得她叫「阿牛」,說起「秀琴」還會不知道是誰。「阿牛」,跟了她一輩子,更成為秀琴歌劇團的團徽,而歌仔戲也是。
-
特別企畫 Feature 36歲,2004年加入國立員林高級家事商業職業學校歌仔戲團
再見,問題學生
2022年是員林家商70周年,蔚為轟動的是,員林家商歌仔戲團睽違6年、於員林演藝廳帶來《水月.傳說》特別公演。傳奇的不只是一所高職的校慶活動有歌仔戲演出,更為傳奇的是這樣的大型演出在2015年前是固定活動,男主角都是台灣頗有知名度的戲曲音樂工作者陳歆翰這也是他從「問題學生」到「當家小生」再到「傳藝金曲獎音樂設計獎得主」的重要啟蒙。 問題學生開啟的輝煌紀錄 「我應該是個問題學生,很多老師對我的課業很傷腦筋。」陳歆翰這麼說。 熱愛參與活動的他,常在下課、午休時段黏著時任訓育組長的張珮娣老師聊天。「一屁股坐在她旁邊的位置,或是直接坐到她的座位,然後吃便當。」這個直到上課也不願意離開的問題學生,有個從小養成的興趣歌仔戲,恰巧與大學曾加入歌仔戲社的張珮娣老師碰出火花,便開始一起看戲、票戲(註)。 直到陳歆翰高二下學期,學校多了筆幾千元的經費,老師就帶著學生在畢業典禮上演出《盜仙草》。這次亮相,讓這群不愛唸書的學生們獲得鼓舞。同年,陳歆翰與張珮娣老師透過教育部補助召集更多同學,由國光歌劇團指導,完成第一次師生公演《桃花女鬥周公》。 有趣的是,當時學校並未成立「社團」,反而「劇團」率先成立,貼出海報,大肆宣傳。直到陳歆翰畢業,由於當時校長的支持,決定從日常培養技藝,才成立歌仔戲社。陳歆翰與歌仔戲社的關係,是在前往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就讀戲曲音樂學系後,每週返回彰化指導學弟妹這也是他因家庭因素而選擇戲曲音樂,能夠再演戲的機會。 「到戲曲學院後慢慢接觸業界,於是就把業界的概念帶入員林家商歌仔戲團。」從員林家商啟蒙,也回頭啟發員林家商歌仔戲團的運作,而以「大型公演」為標準。「要做就做大的」、「要做就做專業的」是他的信念,包含找劉文亮老師與周以謙老師來演奏、專業梳化團隊、力求自製劇本與音樂設計等,都是職業劇團的規模。 同時,無論社團、或劇團都受到師長的支持與參與。曾為了公演的武行需求,特別增闢武術體保生名額。陳歆翰想起某次公演結束後,某位壯碩的體保生學弟竟然哭了,原因是沒有排練就沒人一起吃便當、聊天。也曾因梳化費用不足,美顏進修班的老師帶學生跟著專業團隊學習,
-
職人的圖鑑
文場領導:掌握多重能力,不只是演奏
「文場」,作為戲曲後場的一分子,相較於「武場」,在樂器組成與功能有何不同?「文場領導」又在戲曲演出裡擔綱了怎樣的責任?本期「職人的圖鑑」特邀資深文場領導周以謙分享他從國樂到外台戲、藝文場公演戲的文場經驗,告訴我們文場領導怎麼擁有多重能力,來帶領演員與後場樂隊。
-
蜉蝣ㄘㄗ
撩愛的功夫
眼前這幕,像極一九八○年代侯孝賢電影曠鄉少年戀愛男女既壓抑又爆炸的怪扭情愫,明明不該直喇喇光天化日上演,卻無畏地自在坦然。我好像嗅聞到一股荷爾蒙味,蒸騰著配合中南部天空,好比過往有時在南部田野看路邊歌仔戲,濃妝豔抹其實不見得浮誇勝過都市戲班,但「駛目箭」放電功力在豔陽陪襯下,如七彩雲霓,更叫人想入非非。
-
藝@書
島嶼上的歌仔戲風景
同在二○一九年七月出版的《島嶼歌戲──王金櫻世代》與《人生的身段:堅毅慈心唐美雲》,既是人物傳記,亦能略窺台灣近半世紀的歌仔戲景況。除不同世代展現的相異歌仔戲表演方法、演出形式與訴求,更濃厚的是王金櫻與唐美雲兩人用保存歌仔戲文化、傳承與培育歌仔戲創作者等方式,面對自己畢生志業的真誠與情感。
-
專題
狂熱眼神為摯愛 追戲經年終不悔
其實她們就是最早的「追星族」,追著心目中的外台戲巨星跑,記錄下心愛劇團的點點滴滴,幫忙劇團公演的大小事,付出青春、時光與金錢,無怨無悔、滿心歡喜她們成就了台灣唯一「原生」劇種的票房與市場,更能隨時機動調配自己在劇團營運與演出時的角色,形成每個戲班與廟口戲路、劇場公演時縝密的行銷脈絡。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佛陀、基督共存 歌仔戲、豫劇混搭
「這是一齣跟宗教有關,但不是為了傳教的戲。」奇巧劇團編導劉建幗如是形容新作《我可能不會度化你》。她因閱讀《金剛經》而動念在戲中碰觸宗教議題,並以經文「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為全劇核心意念,通過人的執念,探討神佛的本質、信仰的本質,甚至世界的本質。這次演出仍循奇巧的混搭風格歌仔戲搭豫劇、戲曲融入搖滾、嘻哈、Bossa Nova等曲風,想必是一齣讓人能有非常體會的「宗教劇」。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好戲連台 推理或歷史任君選擇
高雄春天藝術節每年規畫的劇場歌仔戲系列,已成為藝術節獨一無二的特色。今年邀請秀琴歌仔戲團、一心戲劇團、明華園總團、春美歌仔戲團、明華園天字戲劇團等五團連演,題材上不僅有傳承,更有創新。其中春美歌仔戲團《金探子》和明華園天字戲劇團《國士無雙》更是為藝術節量身打造的全新製作,令人期待。
-
新銳藝評 Review
雙小生的無限可能
《斷袖》美化了同性戀情的諸多障礙及歷史觀點,讓雙小生在舞台上的「談情說愛」可以比較不去考量現實層面的問題,舞台劇的敘事手法,使整部戲自然流暢,一氣呵成。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歌仔戲挑戰同志情 雙小生大談男男戀
近年不斷開拓戲路、挑戰多元題材的一心戲劇團,繼讓人驚豔的《狂魂》、《Mackie踹共沒?》,將推出極具爭議性的《斷袖》,將史事記載的同志故事搬上劇場,由當家「雙小生」孫詩詠、孫詩珮主演,在舞台上大談男男愛戀。《斷袖》以漢哀帝劉欣和美男子董賢的禁忌之戀為主線,編劇孫富叡強調,該劇意圖傳達的是,人在褪下虛偽的面具後,如何面對自己最真誠的愛情。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春天到高雄 歌仔好戲連台
今年的高雄春天藝術節,一樣展現在地特色,整合南部豐厚的歌仔戲資源,在藝術節期間推出多檔好戲,除了有在地團隊如明華園天團、春美、尚和推出全新製作,也邀請唐美雲、廖瓊枝、明華園總團與福建漳州市薌劇團齊聚展演,精采菜單鋪展開來,確是一場歌仔戲的超值饗宴!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現象觀察八:歌仔戲綻放新風貌
新篇簇美、舊章韻豐 可塑性高亮點不斷
歌仔戲今年的創作成果豐碩,如《安平追想曲》、《Mackie 踹共沒?》、《燕歌行》等皆以優秀文本、傑出製作贏得口碑,在同年度的戲曲演出光譜中,歌仔戲因其親民、不拘程式而有更高可塑性可被期待。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喜劇,現實的逃脫術
關於喜劇,古今中外都有不同的詮釋和定義,莫衷一是。其中,我最喜歡美國電影導演伍迪.艾倫的說法:「什麼是喜劇,就是退一步去看痛苦。所謂的喜劇,就是悲劇加上時間。」 就喜劇的沿革來看,從古希臘喜劇作家亞里斯多芬尼茲,十六、七世紀英國的莎士比亞、法國的莫里哀,十八世紀歐洲啟蒙運動時期喜劇代表:義大利藝術喜劇的高多尼和法國的博馬榭,十九世紀俄國的果戈里到廿世紀的尤涅斯柯,幾乎所有傑出的喜劇,無不建立在現實的悲劇性上。然而,喜劇不只是模仿現實,而是透過現實的超越、反轉、變形和顛覆,引人發笑,讓眼前的悲慘輕盈起來。喜劇,就像是現實的逃脫術;笑,讓我們從痛苦中解脫,輕盈,因為它走過了重。 喜劇的生成和發展,和特定的文化背景與民族性格息息相關,不同的國家和時代都有專屬的喜劇類型。例如英式喜劇是一種冷調幽默,借重語言的優雅機智,運用一詞多義,一語雙關來諷刺挪揄。法式喜劇則是以機智凌厲作為社會、政治及個人批評的利器,法式幽默機靈敏捷、短小精悍、一針見血,笑的目的是為了回頭面對、思考身處的社會環境。德國人向來以嚴肅和理性著稱,德式喜劇以臉部表情、肢體動作或情境下的荒謬傳達笑料,雖然沒有直接反映在文本上,但喜劇的顛覆能量卻轉換形式繼續存在。日本人在拘謹的社會氛圍下,反而發展出極端的搞笑文化,解放壓抑的民族性格。港式喜劇承襲了英式喜劇的傳統,透過殖民的文化統治與轉化,再加上對現實的無奈與逃避的阿Q精神,創造出獨特的娛樂產業。台式喜劇則混雜融合了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反映多元族群的審美經驗。今年臺北藝術節以喜劇為題,呈現喜劇的各種型態和面貌,本月專題將帶你走進喜劇的殿堂,窺探笑的藝術。 源自於本土的歌仔戲,長期以來隨著大環境的變遷,而不斷成長,為了因應不同的場域演出需求,在不同時期,都有新曲調的加入。早年由民間戲班土法煉鋼,以「安歌」為主的歌仔戲音樂,在上世紀末與對岸的戲曲界交流後,才正式有了「音樂設計」的專業分工。近十幾年來,為新編劇目創新曲調的工作,不曾間斷。有些吸收自其他劇種或表演藝術,有些則是新編,長期下來,累積了一批新創曲調。去年首演的《安平追想曲》,音樂設計周以謙融合舊調新腔,以本土歌劇的手法,開展出「歌仔新調」的格局,清晰刻劃出新世紀以來,台灣歌仔戲音樂迥異於大陸薌劇的身影,也呼應了近年新興實驗劇場歌仔戲的開創精神,堪稱是歌仔戲
-
演出評論 Review
雙身對照 更見興亡之慨
除了明清更迭,兩位小生楊汗如與李佩穎不斷以各自聲腔表述掙扎與質疑,清亮悠揚的崑曲與渾厚沙啞的歌仔,很輕易會將明朝的侯方域聯想成中國大陸,而清朝的侯方域代表台灣。本來只是不同聲腔的混搭,秦淮煙雨飄進了歌仔戲的挑戰,觀眾甚至忘了還有電子音樂,淡雅有緻的韻律也非常適時地點綴了表演。
-
焦點專題 Focus 從「安歌」到「整體音樂設計」
台灣歌仔戲音樂 愈見豐彩燦爛
早年由民間戲班土法煉鋼,以「安歌」為主的歌仔戲音樂,在上世紀末與中國的戲曲音樂編曲家交流後,才正式有了「音樂設計」這項專業分工,以期為整齣戲打造完整音樂風格與配合劇情創造合適曲調。而胡撇仔戲的進入殿堂獲得認可,也讓風格更多元的音樂登上歌仔戲舞台
-
演出評論 Review
一曲傳唱,一劇搬演
若說這三段演出就包含歌仔戲發展的百年變遷,就是對於歌仔戲歷史的還原,這樣以簡馭繁的方式,顯然是很難讓人認同的。筆者反倒認為撇開大時代、大歷史的企圖,這三場折子戲的戲文內容,經過挪移和套用,竟能扣緊劇中人物的處境與命運,使全劇的戲裡戲外兩個層次產生呼應與對話,而有了時而疏離、時而貼近的美感。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正規劇場空間之二
藝文熱氣球,帶領觀眾飛向天際──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開幕迄今不到三個月的鳳山大東文化藝術中心,是高雄地區最新的藝術場館,自許的定位不僅止於地方性藝文場所,更希望成為國際性的中型表演場館。而因應鳳山民眾長期欣賞傳統戲曲習慣,更將歌仔戲和親子劇種作為重點經營的節目。
-
企畫特輯 Special
香港2012中國戲曲節 十台好戲讓戲迷走南闖北
中國傳統戲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經過不斷吸收融合與演進改造,產生了多元豐富,品目繁多的劇種。舞台上精雕細琢的手眼身步法,不僅是歷史長河的累積和沉澱,亦是各地風俗民情與文化特色的反映與表現。今年香港「中國戲曲節」精選十台傳統節目:優美清雅的崑劇、韻味醇厚的京劇、柔美瑰麗的越劇、甜美婉約的黃梅戲、草根通俗的歌仔戲、率真豪放的秦腔、質樸粗獷的粵劇、高亢激越的贛劇及說唱曲藝,帶觀眾一同遨遊戲曲藝術的廣闊天地。
-
特別企畫 Feature
「女身男裝」與性別形象
對於這個歌仔戲文本的記憶,後來在我性別研究的歷程中,不斷出現、再寫。我看見,孟麗君以性別表演的姿態,取得介入「男性政治世界」的權力,當男裝剝落,女性身分揭露,在向來器重她的才能的皇帝眼中,一個女子孟麗君的能力,不具有太大意義,藉由扮裝展演的智者能臣形象,瞬間消逝,在皇帝眼中,她不再是能臣「酈卿」,而是女性身體孟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