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
-
特別企畫 Feature N│NPAC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扎根深化,讓藝術可以永續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下簡稱衛武營),2018年成立於高雄市鳳山區,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最晚落成的場館。主體建築由荷蘭建築師法蘭馨.侯班(Francine Houben)設計,擁有4座室內表演廳院,加上戶外劇場、公共空間等腹地,是目前台灣規模最大的文化設施。其廣闊的場館設施與占地、交通規劃與地理位置、營建過程延伸出來的考量等,都讓衛武營在面臨永續指標檢視時,必須在解決問題、面對藝文生態與地方環境、場館經營理念的權衡下,創造出新的想像屬於衛武營的方法。 從過去到未來的硬、軟體強化 衛武營由於是大型單一屋頂綜合劇院,再加上營建過程的規畫,首先必須面對的是空調與燈光系統的盤點。特別是空調的節能,可以說是衛武營目前最積極進行的。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表示,衛武營是國表藝三館中唯一設有「空調顧問」的場館,透過定期開會討論來調整系統。 整體來說,硬體設備的永續作為可分兩個面向,一是「汰換舊有設備」,另一則是「減低資源消耗」。汰換者包含舊有的投影設備、廳院與公共空間的燈具,陸續採用省電雷射投影機、LED燈具等節能設備。同時,也降低衛武營對內與對外的資源消耗,像是文宣使用環保用紙,並逐年朝無紙化目標前進;後續規劃會員卡全面無卡化;場館食堂停用免洗餐具、塑膠杯與塑膠袋;資訊展示架採用可重複使用設備材質等。這部分其實不只屬硬體的角度,也逐漸內化到營運思維,建置到軟體的運行模式與系統。並且,也評估於戶外燈箱裝設太陽能板、電梯儲能系統等,往能源再生與回收邁進。 進一步地,衛武營現階段致力於溫室氣體盤查,依ISO14064規範進行場館相關排放盤查,後續希望能取得ISO50001認證,以及美國綠建築(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認證。近期,臺灣證卷交易所甫成立的「臺灣碳權交易所」在高雄揭牌,也與之簽訂「綠色永續文化夥伴」的合作備忘錄,替衛武營的永續規劃更添未來性。
-
演出評論 Review
演出平實順暢 美中看見不足
所有歌者中,能夠喚起我充分感動的,是飾唱阿弗雷多父親捷爾蒙的國內男中音巫白玉璽。他的歌唱除了共鳴充分,韻律感甚佳,還能層層進逼地去營造具有張力的戲劇性。難得的是,上述男、女主角歌唱上一些不足的地方,都成了巫白玉璽的優點:他出色、生動的獨唱、重唱,或許讓聽眾們驚覺:原來威爾第苦心經營的父親角色,不只不是配角,而是三位主角之一!
-
焦點專題 Focus
簡文彬親自領軍 打造當代《茶花女》
威爾第膾炙人口的歌劇經典《茶花女》,來到豔陽高照的南台灣,會化身為如何令人驚歎的美麗風流?在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召集人暨準藝術總監簡文彬的指揮下,由楊士平執導,號稱「有著實至名歸的《茶花女》外貌」的羅馬尼亞女高音瓦倫提娜.法卡絲擔綱主演。導演將此版《茶花女》背景設定在「我們的時代」,要讓觀眾感覺這就是發生在我們週遭的故事,而能觸動更多的反思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現象觀察五:跨國製作蔚為風潮
生命與文化的激盪 一場關於「編織」的旅程
跨國製作早有前例,今年則在舞蹈與劇場領域都呈現了新面貌,甚至在國際性藝術節之外,民間舞團與校園都出現了跨國製作的演出。儘管不同的製作有著不一樣的行事作風,很難以「跨國製作」一概而論;但所有參與其中的人都提到了「聆聽」、「主動回饋」、「不預設立場」的創作立場,也讓台灣教育下習慣一個指令一個動作的演員/舞者更願意自我挑戰,也更能理解他人的不同。
-
戲劇
《茶花女》的選擇
現成經典文本的跨文化處理,始終都是一個選擇問題。縱然成敗往往在選擇的那一瞬間就已決定,但探討這些選擇的過程卻變得更有趣。鈴木忠志的「茶花女」,亞蒙腦海中的瑪格麗特,到底是什麼模樣?至少有一個意象是鮮明的、不再受原作所困綁的──那大雪過後繁華落盡的身影。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旗艦的未來 共同的遠景
自從兩廳院邀請日本劇場導演鈴木忠志執導的製作《茶花女》首演以來,引發了台灣表演藝術界與觀眾的熱烈討論,議題從劇場的美學到製作的內涵,更延伸到兩廳院「旗艦計畫」的制度與內容,以至國家資源的公平與否等。為了讓各方對話更有意義地交流,本刊在三月初舉行了「兩廳院旗艦計畫座談會」,邀請了兩廳院與表演藝術界人士與會。在此刊出當日座談內容精華摘要,以饗讀者。
-
藝@書
找回肉體的呼喊與存在
《茶花女》一劇演出後餘波蕩漾,但也讓人對鈴木忠志的劇場美學充滿疑問,透過《文化就是身體》這台灣第一本鈴木忠志著述集結之作,即便未必能讓觀眾全面釋疑,但也提供了另一條解讀鈴木忠志的蹊徑。
-
回想與回響 Echo
有「跨文化劇場」這回事嗎?
《春琴》在倫敦演出之後的惡評幾乎與《茶花女》在台北的狀況一樣,大家都在問導演到底想要告訴觀眾什麼?在台北也有人在問《茶花女》同樣的問題。日本有劇評說《春琴》是一部用了日本演員及日本戲曲形式演出的英國戲劇,也有很多人覺得《茶花女》跟台灣的審美經驗格格不入。這些問題首要解決的是:我們在自已內部到底有沒有找到跨越境界線的行動力?否則,「跨文化劇場」也不過是政治意圖下的一項文化生產罷了!
-
演員排練日誌 《茶花女》Facebook演員日記之一
吳朋奉:遇到鈴木大師,我真是好狗運
兩廳院旗艦製作《茶花女》於二月十日首演,為「2011台灣國際藝術節」揭開序幕,這也是日本劇場大師鈴木忠志頭一次與台灣演員合作的戲,鈴木大師獨到的演員訓練法「鈴木方法」,對台灣的演員有怎樣的影響?本刊特別取得《茶花女》兩位演員吳朋奉與邱安忱的同意,刊載他們在臉書上書寫的演員排練日記,透過他們第一手的記錄,看他們如何進入鈴木的劇場世界!
-
演員排練日誌 《茶花女》Facebook演員日記之二
邱安忱:這是一個有趣的成長與學習
兩廳院旗艦製作《茶花女》於二月十日首演,為「2011台灣國際藝術節」揭開序幕,這也是日本劇場大師鈴木忠志頭一次與台灣演員合作的戲,鈴木大師獨到的演員訓練法「鈴木方法」,對台灣的演員有怎樣的影響?本刊特別取得《茶花女》兩位演員吳朋奉與邱安忱的同意,刊載他們在臉書上書寫的演員排練日記,透過他們第一手的記錄,看他們如何進入鈴木的劇場世界!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鈴木忠志《茶花女》
聽取「身體的聲音」拼貼幻視者的邏輯
不論是希臘悲劇、莎士比亞、契訶夫、高爾基或其他西方經典文本,擅長處理跨文化題材的日本戲劇大師鈴木忠志,往往以異質拼貼手法,注入優雅而富音樂性的形體化表演風格,呈現其獨特的文化和世界觀。對他而言,每一個文化都有其獨特性,藝術家要做的,其實是把不同文化的組件,重新組合,而創造新的形式,將異質文化並置呈現,讓觀眾直接審視。為台灣量身打造的《茶花女》,便在這樣的認知基礎上,對法國作家小仲馬筆下的愛情悲劇進行改編與詮釋。〈何日君再來〉、〈最後一夜〉、〈愛拼才會贏〉、〈愛情的限時批〉等二十多首台灣不同年代的流行歌曲貫穿全劇,召喚台灣人的共同記憶,展現了台灣文化的獨特性。本次特別企畫將從《茶花女》的文本揭開序幕,一探鈴木忠志的導演美學、演員訓練、工作方法、音樂設計,並訪問實際參與製作的台灣劇場工作者,透過他們的分析,為讀者先行導讀這次的全新製作,一窺本劇的創作理念與排練過程。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精準的時代獵術 「鈴木方法」
日本劇場大師鈴木忠志,以他所獨創,反西化、反寫實的「鈴木方法」在一九六、七○年代,逼顯日本身體的存在感;而到了現代,他則是與時俱進,把「鈴木方法」從一套追尋日本身體的表演訓練,變成一種跨文化的「平台」,轉為一個和世界各地演員共同合作的場域。這次與台灣合作的《茶花女》,就是這樣的一個文化實驗。本刊特地專訪長期研究鈴木中志、並擔任此次《茶花女》劇本編修林于竝老師,一談他對鈴木大師的工作方法觀察。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演員能量 造就劇場
一九六○年代中期,鈴木忠志開始以拼貼劇本的手法,脫離文本和語言的局限,將劇場空間還諸演員,成為身體能量的場域。為了尋找屬於日本文化的身體性,鈴木忠志重回日本傳統舞台,汲取能劇、歌舞伎及白石加代子獨特的「肉體派」表演方式,逐漸建立出一套「下半身」的演員訓練法。這些年鈴木忠志主要做音樂劇,持續實驗聲音的課題。本刊特地專訪熟稔鈴木演員訓練法、並擔任《茶花女》副導演的資深編導劉守曜,一談他對鈴木中志演員訓練的了解與近身觀察。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追蹤大師的足跡—鈴木忠志《茶花女》
鈴木忠志曾經說過:西方戲劇以文字探討人的處境,而東方戲劇則用身體達到同樣的目的。文字使人思考,身體令人感受,他要做的就是結合兩者。這種理想也決定了他總體藝術的方向 以日本的表演方法去演繹西方的經典。所以他從能劇當中探索劇場美學,找到了「傳統」與「前衛」結合的可能:延伸能劇中行走與地板的關係,強化當下的存在感,發展出以演員為主、強調「動物性能源」的劇場理論,進而打造了屬於鈴木忠志的表演體系。而他的作品,也忠實地呈現了他的理念,帶給觀眾一種全新的劇場體驗。 繼《酒神》與《大鼻子情聖》之後,鈴木忠志這位當代亞洲的戲劇大師,又要為台灣的劇場界投下新的震撼彈:《茶花女》。與之前的兩部作品不同、也最難能可貴的是,這次的新製作《茶花女》是和我們的國家兩廳院合作,不但以台灣的演員擔綱,而且還運用了許多大家都能朗朗上口的國、台語流行音樂,發展出台灣本土「流行音樂新歌劇」。 您一定會很好奇什麼是「流行音樂新歌劇」?鈴木忠志如何將小仲馬《茶花女》的文本,配上〈何日君再來〉、〈最後一夜〉、〈愛拼才會贏〉、〈愛情的限時批〉等流行歌曲,融入他獨特的表演體系,來呈現這次的新作?他又如何能在排戲之中傾聽身體的聲音,並幫它找到語言出口?為了追尋這個答案,本刊編輯部特別從《茶花女》的文本出發,一路探索鈴木忠志的導演美學、演員訓練、工作方法等面向,並訪問了在製作過程中赴日參與訓練與排戲的劇場工作者,透過他們的了解,為讀者導覽這次的全新製作。此外,我們也特別專訪了本次的編曲櫻井弘二,期待藉由他的引導,讓觀眾一窺鈴木忠志運用歌曲的方式與邏輯,了解本劇的創作理念。 本期雜誌中,我們也藉著「比利時當代舞團」首度訪台的機會,帶領讀者一同走進比利時繽紛的創作世界,看看這個以跨界藝術而知名的國度,在舞蹈、當代視覺藝術、甚至是流行時尚等各項領域中,如何藉由跨界,激盪出璀璨的創意火花。當然,我們也專訪了比利時當代舞團的創團人暨編舞家亞蘭.布拉德勒,以第一手的資訊為讀者介紹這位雖非舞蹈專業出身,但能善用早期擔任動作治療師、從事特教等工作經驗為編舞的基底素材,開發出另類舞蹈美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一朵茶花 四味芬芳
法國文豪小仲馬的經典小說《茶花女》,其實出自作者個人的親身經歷,書中描繪的社會現實與愛情波折,充滿戲劇張力,所以不止小仲馬本人曾改編成舞台劇演出,後來更有威爾第的歌劇改編留芳後世。而日本劇場大師鈴木忠志的新編版本又與之前的小說、舞台劇與歌劇有什麼不同的詮釋手法?本文將從小說到最新版本逐一分析。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我想處理的是人類共通的孤獨
鈴木忠志說,他想處理的是人類共同的孤獨,「《茶花女》中那種不能被完成的愛情、受制於家族與階級的阻礙與孤獨,正好是早年流行歌曲裡,反映人類在群體中共有的孤獨狀態,那種激勵人心、哀嘆愛情的主題。」他認為,三十年前的流行歌,無論是日本或台灣,講的都是弱勢的心情;寫苦戀、失戀、想愛又不能愛等的台灣早年國台語流行歌曲,十分適合映襯《茶花女》的悲悽曲折。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非常內心」的流行音樂再構
鈴木忠志的《茶花女》將呈現近廿首台灣人耳熟能詳的台灣流行歌曲,這些曲子如何與《茶花女》的故事情節與表演結合,當然令人非常好奇。擔綱此次編曲重任的作曲家櫻井弘二,透露要將樂曲串起,必須將劇情與歌手、演員的狀況或前後關係作調整。而劇本中看似突兀的歌曲安排,也蘊含著導演透過拼貼重新詮釋劇情的用心。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台式流行,唱出浮沉情夢
何日君再來 曲 劉雪庵(宴如) 詞黃嘉謨(貝林) 一提到這首華人皆耳熟能詳的名曲,一般人都會直接聯想「這是鄧麗君的歌!」事實上,此曲確是一九七八年由鄧麗君一唱成名,然而早在一九三○年代二戰時期,它便曾掀起一波傳唱熱潮,只是,就像歌中面臨惆悵離情的紅顏,〈何日君再來〉亦歷經多次被打成禁歌的命運,其命運翻轉頗有「華人最傳奇歌曲」的意味。 此曲的原唱人為周璇。大約七七事變前夕,上海藝華電影公司籌拍新片《三星伴月》,導演方沛霖請當時還在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唸書的劉雪庵亦即日後以〈踏雪尋梅〉、〈長城謠〉、〈紅豆詞〉等曲聞名的音樂家以當時流行的探戈風格譜曲。曲子做成後,方沛霖另請該片編劇黃嘉謨填詞。歌曲面世後漸為街頭巷尾傳唱,然而真正大紅並隨之引起爭議,則是在日籍女星李香蘭(山口淑子)灌唱之後。 李香蘭非常喜歡這首歌,不只演唱中文版,還改成日文版。一時之間,〈何日君再來〉超越戰爭,成為兩國熱門歌曲,更演變為中國的愛國歌曲,人們視「君」為國軍之意,使日本當局以抗日歌曲的理由禁唱。到了中日戰爭末期,卻換成中華民國政府下禁令,原因是日軍將這首歌改成「賀日軍再來」,使得當時總司令蔣中正大為震怒,唱片販售者紛紛收回銷毀,此曲從此沉寂。 直到一九七八年鄧麗君將原有的四段歌詞縮減成兩段唱紅前,這首歌未獲聞問,劉雪庵甚至因此曲在文革中被按上「賣國賊」的罪名下放勞改。一首能使眾人琅琅上口的動聽樂曲,身世如此坎坷,亦頗暗合茶花女瑪格麗特的遭遇,令人期待它將如何被改編演繹。 思慕的人 曲洪一峰 詞葉俊麟 這首至今仍為台灣經典K歌的〈思慕的人〉,由甫於二○一○年二月辭世的寶島歌王洪一峰,與填寫〈孤女的願望〉、〈寶島曼波〉、〈媽媽歌星〉等多達八千餘首歌詞的葉俊麟(於一九九八年逝世)合作而成。出生於日治時期,少年即出外演唱討生活的洪一峰,在一九五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鈴木忠志《茶花女》
威爾第歌劇《茶花女》,是我踏進聲樂領域之後,所看的第一齣全本西洋歌劇;也是我生平擁有的第一套全曲CD;還是我十多年前攻讀聲樂碩士時,歌劇課期末考 的學習角色;前幾年也唱了北市交製作的《茶花女》;家中目前有的歌劇版本應該有十來套了吧。看過、也唱過形形色色的製作,有的感動人心、有的毫不起眼、有 的慘不忍聽、有的連提都不想提。沒想到兩廳院近幾年來積極推動旗艦製作,結合國內外藝術家試圖開拓屬於自己的新作,這次竟然把腦筋動到這齣經典劇碼。由戲 劇大師鈴木忠志操刀、台日音樂的拼貼、故事藍圖的重新解讀與號稱近未來的服裝視覺,讓人忍不住想聽聽、想看看,這齣佔據我人生二十年的巨作,會是以怎樣的 新面貌出現在我面前?
-
音樂
卡拉揚盛讚:「來自天堂的聲音」
曾獲指揮大師卡拉揚親口讚賞為「來自天堂的聲音」,韓籍女高音周淑美是繼台籍女高音朱苔麗外,第二張驚豔國際樂壇的亞洲面孔。《魔笛》的夜后、《後宮誘逃》的康斯坦絲、《納克索斯島的阿莉安德奈》的彩賓奈塔、《霍夫曼的故事》的奧琳匹亞等,都是周淑美的拿手角色。為韓國歷史大戲《明成皇后》演唱主題曲,更讓她成為家喻戶曉的巨星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