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設計
-
舞蹈
唯美與狂野
善用道具是林麗珍的特長之一,加上張鶴金的舞台設計與鄭國陽的燈光設計,既寫實又抽象的自然界景象應運而生,在意境的營造上可圈可點。
-
戲劇
被框住的英雄人物 評《商鞅》
商鞅精神一如雷鋒精神,無比銳利地刺中中國國家體制,是這樣地切合實際,具有「現實主義」精神的作品,才讓中國總理朱鎔基觀劇落淚吧!
-
德國
迴盪於阿爾卑斯山谷的不絕餘音
當年揮霍國庫在建造新天鵝堡上的路易二世,其傳奇一生在今年夏天於新天鵝堡所在地──福森重新上演,不僅具有華麗的音樂外衣及驚人的舞台設計,更是一次藝術表演與觀光活動的成功結合。
-
表演賦比興
「炫.白」的啓示與隨想
作為一個劇場設計者,我進出劇場不僅僅只是觀賞到幾次表演,同時也豐富地領受到創作者的藝術智慧,嚴謹執著的創作態度,實驗創新的勇氣與信心。
-
特別企畫 Feature
設備與觀念的革新
以前蓋棟劇院總以為是千秋萬代之事,人們總是去設想未來可能的需求,但事實往往證明想像中的未來,與預期有相當大的落差。如果能縱觀歷史發展及了解近代思潮,我們很容易勾勒出理想中現代劇場的面貌,它應該是自由地、更開放地以建築語彙去構築劇場意象,絶對避免教條規則,沒有真正最好的建築答案,因為劇場和語言演進或者大陸漂移一樣,都是緩慢、不間斷地在進化中。
-
巴黎
戲劇導演歌劇獻新藝
一九九九年度巴黎歌劇出現不少唱作俱佳的作品,其中《黑桃王后》、《無地斯》Outis與《魔笛》三齣歌劇的導演,面對不同的作品與挑戰,各有不同的導演考量,其導演意念頗値探究,其中或有可資借鏡之處。
-
歐陸劇場
精練意涵豐富的詩意空間
看似現實生活剪影的舞台設計,其實是經過精練的詩意空間,舞台設計的每一元素皆能跳脫侷促、有限的現實框架,進而觸動觀者的想像力。遠方的遼闊海景與無際的室內──相對於通常狹隘、閉塞、堆滿物件的寫實空間,建構本戲縱橫古今的恢弘格局。
-
布拉格
從布拉格四年展中看劇場藝術未來的向度
許多跨領域的相關現代藝術與科技,被嘗試借用於劇場形制之中;除了常用的多媒體科技的錄影、攝影、幻燈、環場音效,甚至電腦動畫、電腦燈光之外;工業材質及日常素材的引用,及裝置藝術、地景藝術等觀念與空間手法的運用,在在都豐厚了劇場藝術視覺上的呈現,相信這樣多方位的實驗與實現,在二十一世紀初期會更加活絡。
-
布拉格
交集劇場時空與人文的盛宴
從這屆布拉格四年展當中,我們看到了劇場藝術這一百年來的演進,也看到了多元發展、兼容並蓄的明日願景;更看到了科技與藝術的結合,爲劇場整體的視聽效果提供了更大的表現可能;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人類智慧與靈魂在空間上交流、在時間上傳承的內在意義。
-
焦點
舞台空間的魔術師
他善於利用工業材料與機械技術,將一些全新且不可思議的素材組合起來,不但擴大了佈景在動作和變幻上的可能性,更且總是能在整個空間中與劇中表演者所傳達的人性衝突相呼應。
-
特別企畫 Feature
自營商與服務業
在當代的表演藝術中,裝置藝術已逐漸延伸至舞台設計的範疇,可是從舞台設計者的角度來看,裝置藝術與舞台設計在本質上有許多的差異。兩者在創作的出發點和工作方式上,以及作品的目的與完整性上截然不同。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舞台設計的世界
舞台,是表演藝術一展風華的場域,舞台設計是追求藝術表達不可或缺的一環。三月份李名覺作品回顧展,涵括他三十年來劇場設計作品。國內近二十年來的發展和實際現況又是如何?近來國內表演團體相繼受到世界的矚目,但對於演出不可或缺的舞台設計與技術部分,是否也獲得同樣的重視? 我們從和表演團體的合作關係、學習的過程、設計理念的闡述,嘗試藉此摸索出作爲一個專業的舞台設計師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條件?
-
特別企畫 Feature
劇場夢想的實踐大師
他是劇場工作夢想實踐的表徵,每次和李先生合作就走到一個新的階段,希望有更多的像李先生如此的人來投注這個行業。
-
特別企畫 Feature
機緣的藝術家
什麼是舞台設計?本文從應具的條件、立場到工作態度與藝術性,深切探究舞台設計最根本的層面。
-
特別企畫 Feature
當代舞台設計在台灣
舞台設計的發展是和整體劇場藝術環境同步前進的,台灣目前表演藝術的環境較諸二、三十年前,雖然在硬體設備及器材方面有長足的進步,但在一切講求速成、省錢的前題下,相對地在制度的完善及藝術水準的提升上就遭遇難以突破的瓶頸。
-
特別企畫 Feature
像在霧中尋索
碧娜.鮑許的作品,舞台設計向來令人印象深刻,爲作品提供許多意想不到的意象。早期爲鮑許設計舞台的是羅夫.伯傑(Rolf Borzig)。但他一九八〇年初過世後,目前與鮑許合作十幾年的,就是彼得.帕布斯。在訪問鮑許之後,古名伸當然也不會錯過這位幕後功臣。
-
戲曲現代化研討會
舞台設計的新思考、新經驗
事實上,劇場本身就是一個經由各個時代劇場藝術家培育灌漑而成長的生命體。因此,無論是經典作品的再生,新創作品的搬演,都該要注入現代的新生命。
-
台前幕後
舞台設計作品的生命流程 《卡門》倖免焚化;《頑童驚夢》長一歲
在啓幕的第一眼,觀衆會心期待;在落幕的最後一眼,舞台設計的佈景成爲承載劇情歌樂的烙印。觀衆看不到的是,啓幕前的構思和製作,換幕換景的操作,落幕後的處理。藉由《卡門》與《頑童驚夢》兩種不同形態的演出,蔡秀錦揭示舞台設計作品的生命流程。
-
台前幕後
搬弄那方舞台風景
「Sammy!」劇場界的朋友都這樣叫他,以致於幾乎要忘掉他的本名王世信,舞台、燈光設計師,偶爾「出牆」設計舞蹈服裝;除了舞台劇之外,亦跨界爲賴聲川電影《飛俠阿達》設計場景。年少時候,他認眞地以爲舞蹈是他這一輩子追求的理想,現在,他却是台灣劇場界活動力最旺盛的設計師之一。
-
台前幕後
李名覺的舞台風格
《美國舞台設計》(American Set Design, 1985)一書的作者阿隆森(Arnold Aronson)稱譽李名覺是「公認的美國舞台設計長老」,麥凱女士(Patricia McKay)更在《劇場技藝》(Theatre Crafts)雜誌上說,「李氏的技巧已成爲我國設計語彙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