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平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快雪時晴》
和李小平合作《梁祝》音樂劇時,我稱他是「鬼才導演」,因為他雖然出身科班京劇,但腦子卻鬼得很。短短幾年內,他導遍京劇、音樂劇、兒童劇、戲劇、舞劇,而且把各種元素優化融合在一起,手法愈來愈純熟。雖然《梁祝》時就已經接觸交響樂團,但是把交響樂團完整引進京劇,這次應該是首創,且據我個人所知,也是台灣第一部完整的交響京劇(二○○三年《八月雪》不盡京劇,創作者也是大陸作曲家許舒亞)。 近年傳統戲曲的跨界接軌,愈來愈密切。《快雪時晴》的故事穿越時空與虛實,體裁非常特別,由我很欣賞的歌仔戲編劇施如芳操刀,尤其令人期待。音樂活躍第一名的作曲家鍾耀光操刀,他今年擔任台北市國樂團長,結合現代與傳統成為拿手專業,又有先前《孫臏與龐涓》的實戰經驗,相信這次會更得心應手。國家交響樂團在半個月內發表兩部創作音樂舞台劇,恐怕也是破天荒的事。另一部歌劇《梧桐雨》,是旅美作曲家陳玫琪的作品,二○○二年紐約市立歌劇院發表,號稱結合京劇、歌仔戲、崑曲、西洋歌劇要素。就體質來看,要比《快雪時晴》複雜。我個人不盡信老外品味,實際上,老外對音樂處於吃飽撐著狀態,老想尋新鮮,所以往往老外起鬨的作品,新鮮度雖夠,養分則有待分析。 我不敢預言《快》劇和《梧》劇何者高明,但《快》劇是台灣劇場長時間嚐試、發展的成果,《梧》比較接近偶發事件。兩相比較,未嚐不是舞台愛好者增廣見聞的好時機。 文字|楊忠衡 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讓小說意象留在小說裡
京劇《金鎖記》 虛實交織曹七巧的悲怨
京劇版《金鎖記》劇本修了五稿才拍板定案,「起初不死心,硬把文字意象一一轉換為曲文,導演讀初稿,卻皺著眉頭說『沒戲』,只得重新來過。」因此,王安祈和學生趙雪君決定拋開小說意象,「我們改採虛實交錯、時光疊映的敘事架構,讓蒙太奇手法回應原著的意識流。」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喜劇.兩「國」論
當代傳奇劇場的小客廳,一雙吳興國練功的厚底靴站在樓梯間下。 青少年時的吳興國,穿過一雙雙李國修父親手工縫製、並謹慎地在鞋底內親手蓋上店章的戲靴;青少年時的李國修一次次隨父親走進荷花池畔的國立藝術館,看吳興國的師兄、姐們演《打漁殺家》、《釣金龜》,有時睡著了,有時把戲學著回家逗鄰居玩。 這雙靴子好像聯繫了兩個人命運中似有若無的緣分。 說也奇怪,這兩「國」,在台灣這許多年,就沒這樣開天闢地地談過。這一天,搬到金門街的當代傳奇劇場,吳興國泡好老人茶等這個二十年來第一次的兩「國」論。 吳興國與李國修,七○年代的一開始,一個從嚴格坐科的京劇團裡被拉去跳現代舞;一個打小在京劇裡吸收語言趣味,而在蘭陵劇坊的《荷珠新配》成為一炮而紅的喜劇演員;吳興國以當代傳劇場打開台灣京劇與西方經典接軌的里程碑,屏風表演班則以充滿城市寫實風格的作品首創台北商業劇場品牌,但在台北,兩人從沒有這樣談過喜劇、戲劇、京劇。 兩人都在彼此的劇場裡當過觀眾,擅喜劇的李國修在《慾望城國》的觀眾席裡,「戲沒開演就掉淚」,擅演英雄將相的吳興國則在屏風的《半里長城》裡捧腹大笑。過去三個月裡,戒煙戒酒的李國修一下子胖了十二公斤,於是兩個人一見面從養生、防老開始談起,「如果三十歲我們兩人就見面,當時就會談:『嘿!那邊那個女生長得真漂亮!』」 十月份,兩人的新戲將同一天開演,當代傳奇劇場挑戰《等待果陀》,屏風表演班則演繹兩代間的變調婚姻《昨夜星辰》。戲劇的道路上,一個人都演西方經典,一個人堅持原創,但卻在相反的路上,都與傳統相遇。 從京劇到戲劇的成長之路 李國修(以下簡稱李)你有沒有穿過我爸做的鞋子? 吳興國(以下簡稱吳)有!我經常去你家訂鞋子,不過從來沒有看過你。在復興劇校時我是練武生的,光是一齣《戰馬超》,練三個月靴子就磨得差不多了。但穿了那麼多靴子,後來證實你父親做的鞋子比大陸的師傅都好。後來畢了業,和周正榮老師磕頭學老生,只穿厚底靴,不穿薄底,成立當代傳奇之後,就更把厚底靴的功放進去。一九九八年《慾望城國》要去法國亞維儂之前,又跑去跟你哥訂
-
戲曲 有請京劇導演李小平跨刀
黑色喜劇《人間盜》 唐美雲扮「賊」很顛覆
唐美雲保證整齣戲要讓觀眾「從頭笑到尾」,而且笑中有淚、淚中含笑,但不同於傳統的是,「歌仔戲舞台上的喜感,大部分都是靠『三花』〈丑角〉不嫌醜的扮相,以及一些詼諧的諺語或台詞,來獲取觀眾笑聲。這次的新戲《人間盜》的喜感則完全要靠故事情節本身。」她強調,笑點不一定是在丑角身上,說不定還讓觀眾有點想哭。
-
戲劇 從元雜劇到現代音樂劇 三度搬演登上國家劇院
《都是當兵惹的禍》 這回不讓戲妻老公好過!
改編自元雜劇《桑園會》「秋胡戲妻」故事的《都是當兵惹的禍》,將悲劇改為喜劇,融合京劇身段、新編舞蹈以及中西兼融的音樂,從實驗劇場一路挺進國家劇院。這回第三版演出,除了舞台呈現更為豐富外,前兩版讓戲妻的秋胡輕易得到原諒,這次可就不讓他好過了!
-
戲曲
一齣無邊浪漫的意象京劇
《三個人兒兩盞燈》絕對是網路虛擬世代養成的新一代語言寫手寫出的新風格之作,那重重疊疊畫面、快速短暫的對話情節,受電影、網路、新世代小說影響之深,已是「戲曲之外」的另一個故事了。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新生代京劇演員「硬」起來,打出全武行!
國光劇團一齣《嘉興府》打出武打新秀的知名度,京劇導演李小平認為好作品可以建立品牌,將年輕的優秀武戲演員推向主角位子的時機已趨成熟,他鼓勵他們「把握眼前的階段,讓生命不要留白」。
-
藝號人物 People
從京劇花臉到跨界導演
一個以前在陸光劇校科班專唱花臉,以他的天生條件,在全憑「祖師爺賞飯吃」的京劇舞台上很難長久立足,李小平如何為自己找到另一片天?他說:「我慶幸自己在科班時是唱花臉的。因為在京劇中,花臉經常扮演配角,一個客觀性的配角,讓我有更多時間去思考,冷眼旁觀。因此就慢慢孕育自己的創作力跟可變性格。」
-
專輯(一)
戲曲人作主,小劇場有大用
由戲曲人主導、在小劇場空間中進行的「小劇場戲曲」,在台灣的確是少見。《王有道休妻》在紅樓劇場引起年輕觀眾的熱烈回響,為這種創作模式博得了好頭采,未來,尚待每個劇種、劇團和創作者以各種企圖心的實驗去賦予小劇場戲曲在台灣的現時內涵。
-
戲曲
鳳姐千面展藝,紅樓鬧中沁寒
這齣戲終於回歸傳統的表演特質,讓京劇演員的唱唸做舞和揚袂顧盼淋漓盡致地發揮。魏海敏努力模擬童芷苓將話劇和電影藝術中用以表現人物思想情感的發聲方法和情緒處理方式,與京劇程式化的唸白融為一體,確是可圈可點。然而魏海敏似乎盡其所能大量釋放,因此詮釋驕矜傲慢的王熙鳳時,難免有斧鑿痕跡。
-
舞蹈
從重創性的撞擊中營造謀合
舞蹈空間今秋與國光劇團創意結盟,跨界編創《再現東風》。該支舞碼將由舞蹈空間駐團編舞家楊銘隆,結合國光劇團導演李小平、與知名作曲家陳揚聯手打造。當現代舞編舞者碰上傳統戲曲導演,再加上一個前衛作曲家,《再現東風》將「跨」出何種東方情調。本刊特別邀集三位創作者,藉由「交叉詰問」的討論方式,讓讀者先賭這個特別的跨界工作模式。
-
現象‧現場
揮別疫情陰影,表演請繼續
雖然國際間對台灣各地的SARS疫情,可能仍抱持觀望態度,但文建會主委陳郁秀堅定地表示,會內補助與支持的常態表演,將一如往常如期進行;而兩廳院下半年的演出重頭戲由於多半是自製節目,不僅不見取消案例,疫情高峰時仍能殺出亮麗票房的幾個演出團體如表演工作坊與綠光劇團等等,都把握別團取消演出的空檔,趁機考慮加演。
-
劇場思考
關於兩個人,實驗些什麼?
此次以「只有兩個人」為主題的地下開放藝術節中,有的創造了如大劇場般的磅礡氣勢,有的充滿了多媒體特有的熱鬧與目不暇給,有的浸淫在簡約的舞台道具中享受自語,有的又將唯一的時空地設定視為嚴謹的劇場挑戰,兢兢業業地迎向它。相異的領域加上歧異的舞台呈現方式,讓此次的藝術節萬般紛陳中不見重點。
-
專題
表演世家的開始
綜觀四十年間台灣現代劇場表演訓練,方法上大致可以分為「以排練代替訓練」和基礎練習的表演課程兩大類;前者可以說是另一種形式的「師徒制」,以劇場中的表演及導演經驗作為訓練的主軸,後者則著重於模仿東西方表演訓練方法中,對於肢體、語言等表演元素的開發與加強,同時借用不同表演領域的訓練素材和觀念,企圖摸索出表演訓練的可能方向。
-
演出評論 Review
賀喜聲中見隱憂
許多創作者都希望從傳統戲曲中擷取養分,用戲曲中的精髓滋養現代劇場的空洞貧乏。然而,炫惑於戲曲表面上的熱鬧,往往是改編的致命傷。意圖跨界改編者,在圖新鮮之餘,實在需要培養更多的人文素養與膽識。
-
藝人館
把眼睛放在鏡框外
京劇科班出身的李小平,從行内的傳統京劇導演,跨到門外的歌仔戲、現代歌舞劇、兒童音樂劇、實驗小劇場,近來更成為傳統戲曲界流行的「跨劇種匯演」的導演熱門人選。李小平的導演經歷,可說是台灣劇場界的一絶。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京劇到現代劇場
藉由異質藝術元素的融合實驗,京劇藝術展現了多元化的現代風貌。本次座談會以「展望─共創世紀的舞台」爲題,邀請曹復永、李小平、李國修三人講述各自將京劇與現代劇場或其他戲曲藝術結合的經驗,並對京劇未來的發展提出思考。
-
台前幕後
做一齣唐山公與平埔媽牽手的戲
《刺桐花開》在舞台的實現上有許多困難要解決,而寫實、寫意之間的拿揑與設計是其中最具挑戰性的關鍵。例如女小生不能像男演員一樣刮光頭皮留假辮子,依例反串會不會形成衝突?平埔媽要怎麼說與唱才不奇怪?鑼鼓點子該如何運用才適宜?將外台戲的氣味帶入國家劇院,觀衆能否接受?站在歌仔戲的現代戲終將出現的觀點來看,這一次的製作或可視爲編劇、導演與音樂設計三方的初體驗,不但大膽,更是刺激。
-
戲劇
本土化的迷思與難題
「本土化」並非台灣京劇唯一生路,「本土化」更是個弔詭的名詞,它的內涵實則包括了定義的界定、歷史的想像、意識的區隔,把京劇完全自外於台灣「本土」,也是歷史的誤謬理解。不如把「本土化」心胸放大爲「當代化」,讓本土涵納更多的可能。
-
台前幕後
劇種行當放兩旁,做齣好戲擺中央
生活化的對白、平易近人的唱詞,讓人很難和「京劇」兩字聯想在一起,一向中規中矩的國光劇團,這回《廖添丁》的劇本竟讓人難尋京味。導演李小平認爲他沒有必要去扛起發揚京劇的包袱,覺得何不徹底地重頭開始,看看自己能飛得多高飆得多遠,而《廖添丁》就是國光發飆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