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排《安東尼與克里奧佩特拉》 焦晃莎劇榮光轉淡
在「話劇王子」焦晃號召下,原上海青年話劇團在人民大舞台推出了莎劇《安東尼與克里奧佩特拉》,一群年屆七十的表演藝術家,不計一切困難地為夢想的經典戲劇聚合。但現下盛行的是快、簡、喜、險的娛樂式刺激視覺的劇場文化,《安》劇票房的失利,也印證了莎劇悲劇美學的時不我予。
在「話劇王子」焦晃號召下,原上海青年話劇團在人民大舞台推出了莎劇《安東尼與克里奧佩特拉》,一群年屆七十的表演藝術家,不計一切困難地為夢想的經典戲劇聚合。但現下盛行的是快、簡、喜、險的娛樂式刺激視覺的劇場文化,《安》劇票房的失利,也印證了莎劇悲劇美學的時不我予。
長期以來忠於創作具人文與社會關懷戲劇的香港「致群劇社」,趁著二月底該社推出「辛亥」題材戲劇《占領凸手辦》之際,也舉辦了「歷史如何走進戲劇:以辛亥題材為例」的兩岸四地論壇,香港、澳門、台灣與中國的劇場工作者聚首,分別提出歷史題材的戲劇創作與詮釋觀點。
作為今年香港藝術節的重點大戲,高行健與林兆華這對當年的先鋒戲劇搭檔的再度攜手合作,更是《山海經傳》成為矚目焦點的原因。高行健的文本從開天闢地開始,許多天神帝后上陣,劇作家要讓他們「去神化」,提出以民間傳統技藝、像廟會一樣的演出形式,導演林兆華也放下之前導戲的精準,隨之「輕鬆做戲」。兩人的實驗企圖明確,但似乎是「錯置」在香港藝術節的舞台上
《賈寶玉》是非常林奕華劇團廿周年及香港歌手何韻詩出道十周年的紀念作,去年十月首演。香港鬼才女編劇黃詠詩安排的情節從「還魂」概念出發,讓紅樓劇終後的賈寶玉,在回到太虛幻境後決定重遊故地,在對一切無能為力的前提下,再經歷一次大觀園的種種。而林奕華則在每一場中加入「顛覆」,將原著文本轉移至現代語境。
雲門舞集2團二月起首度展開美國巡演,第一站的紐約就開出票房紅盤,在Joyce劇場的四場演出近兩千張票券售罄,更獲得《紐約時報》舞評人的肯定,為接下來的演出打開一條坦途,也希望能打造品牌,造福後來的台灣編舞家。
一年一度的柏林影展於二月中旬展開,雖然是電影界的活動,但柏林的許多劇場也在此時配合柏林影展舉辦活動。而柏林影展活動之一的「校園」學習平台,不只參展的電影大師在此開講,劇場創作人也不缺席,參與的學員更是跨越劇場與電影圈。
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的新星瑟基.普魯尼,日前閃電提出辭呈,引發藝文界與舞迷們的議論紛紛。身為創團以來最年輕的首席男舞者,普魯尼的表現向來引人注目,也屢屢在舞團重要製作中挑大梁。他的閃電辭職,也打亂舞團許多已排定的工作時程,英國皇家芭蕾新製作《夢》只好緊急換角。
私立劇院經營本來就不容易,彼此之間又很難像公立劇院在官方系統支援下共享資源,即使有個工會想維持向心力也很難;而去年底巴黎最重要的廿九個私立劇院表明不願再參加角逐每年的「莫里哀獎」後,更將許多問題搬上檯面。莫里哀獎當初的發起人主要是一直居於弱勢的私立劇院,如今發起者自己想要結束這件事,既矛盾也讓人明白問題的嚴重性。
影劇圈的「穿越風」也颳到了劇場舞台!從電視劇改編的同名舞台劇《步步驚心》於情人節開演,故事描述一現代都會女性,因意外而穿越到清代王府,遭遇了康熙諸位皇子的皇位奪嫡之爭。因為電視劇的熱潮延燒,也讓舞台劇票房相當亮眼。
香港民政事務署去年中推出了「藝能發展資助計畫」,以藝術創作、拓展觀眾、藝術教育及提升團隊整體能力為目標;當中又以表演藝術、視覺藝術或跨媒體項目為主要資助對象。二月初時公布首批入選計畫名單,有十八個團隊共獲得三千九百萬港幣資助。
以《蝴蝶君》在百老匯打響名號的華裔劇作家黃哲倫,去年在芝加哥推出新作《中式英語》,試演成績斐然,順勢挺進百好匯,雖然劇情背景是經濟正在崛起的中國,頗具話題性,雖然評論不差,製作群也卯力宣傳放送口碑,但仍不敵百好匯先天態勢,在演完一百廿八場之後,悵然揮別下檔。
今年適逢普魯士的腓德烈克大帝三百年誕辰,為了紀念這位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音樂家集於一身的大帝,德國各地都推出了相關紀念活動。而他親筆編劇的歌劇《蒙特蘇瑪》,柏林國家歌劇院也於一月底舉行音樂會形式的重演,讓我們有機會認識腓德烈克大帝是如何結合音樂與他的王朝。
安德烈.克里根堡執導、柏林德意志劇院製作的《海布龍城的凱西》,是去年柏林各大劇院為紀念作家克萊斯特逝世兩百年紀念,把克萊斯特重要的劇作都搬上舞台的製作之一。面對這部號稱「一齣盛大的古裝歷史騎士劇」,克里根堡並不照本宣科,而是大量穿插克萊斯特生平自傳書信,追尋還原創作的源頭、線索與路徑,回溯鬱鬱不得志的傳奇一生,並與故事情節交相對照呼應。
一月剛開始演的百老匯音樂劇《蓋希文的乞丐與蕩婦》,因為音樂劇教父松罕的發文批評,造成圈內風暴也引爆話題。對這個經典的舊劇重演,雖有重量級製作團隊,但松罕對經典的被修改與新名稱對原編劇的不尊重頗有意見,也間接讓紐約版的演出重回原版結局。
因為舊址整修、而搬到席勒劇院的柏林國家歌劇院,現已在新家邁入第二個樂季。原本擔心票房低迷,近期卻傳來新樂季觀眾人數攀升,讓文化界為之振奮,表示精緻的歌劇藝術不會寂寞,新世紀仍可繼續發展新面貌。
因二○一○年墨西哥灣漏油事件而被環保人士大力抗議的英國石油公司,日前宣布將續約贊助四個重要的藝術機構,投入一千萬英鎊的資金。但這樣的贊助也引發環保人士的抗議,在媒體上亦引發正反不一的論戰。這次的事件也再度促使媒體及大眾反思藝術與商業贊助、公部門補助間的關係。
由羅亞爾河區三省Mayenne、Sarthe及Maine-et-Loire的十一個藝文機構聯合推出的「11戲劇節」從一月上旬起首度舉辦,以偶戲為主題,邀十四個團體推出十六齣戲在一個月內到各地輪流演出。配上周邊的展覽、工作坊、藝術村、演講座談等等,這個橫跨不同省市的藝術節除了在場地、資金上都得到地方政府、媒體及商家的全力支持。
由於城區的重劃,北京南城財力人力資源都獲得了大幅的提升,再迎上年底國家文化大發展的宣誓,北京市全力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全力打造文化創意之都的時機。近百年一遇的城南發展啟動,不約而同東城與西城在去年底同時宣布「天壇」與「天橋」兩個演藝區的計畫。
即將於三年後落成啟用多個表演場地的「西九文化區」,現在就開始以戶外演出活動炒熱到西九看戲的氣氛。趁著春節,推出「西九大戲棚」,和「八和會館」合作推出多位粵劇名伶的演出,讓在香港本就拔觀眾人數頭籌的傳統戲曲擔任先鋒,期許在未來替「西九文化區」吸引並累積觀眾。
本屆的澳門城市藝穗節以「藝術走路,四圍開道」(Where you go, Where art grows)為標語(slogan),藝穗節的發起人,也是主辦人許國權打著「全城舞台」為號召,將整個澳門城市當成一座劇場,更試著將藝穗節上演的所有節目,成為一場以藝術表現城市文化的總體演出,這個概念來自有著劇場導演背景的主辦人,也將一個官辦活動,展現出屬於藝術層次的靈活創意。
莫札特的歌劇《魔笛》首演兩百多年來,已經成為世界上最知名的歌劇之一,悅耳的旋律讓沒進過歌劇院的人也覺得耳熟能詳。柏林國家歌劇院在去年聖誕季節前推出新版《魔笛》製作,以童話溫馨的氣氛,及主角「以德報怨」的結局,讓《魔笛》的魔力繼續散發
領導大都會歌劇院四十載的資深指揮家列汶,從二○○六年身體就亮起紅燈,頻頻因恙取消演出,大都會歌劇院這個樂季甚至都沒排他上場指揮。去年十二月初,大都會終於正式宣布他到二○一三年樂季結束都不再指揮的消息,也讓人引頸期待,會是誰能來接列汶的班?而最可能的,就是剛接任大都會首席指揮的路易西。
死後作品才受到肯定的德國文豪克萊斯特,去年是他逝世兩百周年,於是德國政府將這一年定為「克萊斯特年」,編列預算舉辦各種慶祝活動,靜態展覽、戲劇演出、戲劇節、朗讀活動、網路互動等輪番上陣,讓年輕的世代重新認識這兩百年前的文豪。
年底通常是體檢過往年度環境發展的時機,英國的全國藝術推廣協會去年底公佈英國第一份針對藝文環境的體檢報告,呈現二○○七年至二○一○年間藝文環境的變化;約與此同時,英格蘭文化協會與創意及文化技能發展機構針對在文創產業中的實習制度也出版《藝術實習手冊》。以上文件,不僅提供了對英國藝文生態更清楚的瞭解,也進一步保障相關人才的工作權益。
在經濟危機愈演愈烈的景況下,因為政府補助的縮水,不少法國的私立劇院與團體,只得各憑本事尋求贊助或募款,如曾來台演出《低迴李爾王》的「國際視覺劇場」苦等不到政府允諾的補助只好自己扛貸款,而彼得.布魯克的北方劇院也得靠觀眾贊助才能將新歌劇順利推出。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