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軍與他的《大眾力學》 最小眾的大眾參與形式
來自北京的前衛劇場導演李建軍,在本屆烏鎮戲劇節首演新作《大眾力學》,延續其「凡人劇場」理念,靈感來自美國小說家卡佛的同名小說,由廿多位素人演員在舞台上述說自己的故事,探索演員演出與日常生活之間的穿越。李建軍的作品從來在舞台的表達形式就不是大眾的,而《大眾力學》卻又是最具有一般人(非劇場人)的過程經驗,這種社會參與可能也不是傳統戲劇形式所能達到的大眾化。
來自北京的前衛劇場導演李建軍,在本屆烏鎮戲劇節首演新作《大眾力學》,延續其「凡人劇場」理念,靈感來自美國小說家卡佛的同名小說,由廿多位素人演員在舞台上述說自己的故事,探索演員演出與日常生活之間的穿越。李建軍的作品從來在舞台的表達形式就不是大眾的,而《大眾力學》卻又是最具有一般人(非劇場人)的過程經驗,這種社會參與可能也不是傳統戲劇形式所能達到的大眾化。
向來積極參與政策、社會觀察的進念.二十面體劇團,在二○○三年推出的「東宮西宮」系列備受討論,討論、批判、戲謔弱勢政府的姿態成了「進念」的劇場路徑,也似乎是與劇團一直的「實驗」精神契合。近期香港政府展開土地利用議題公眾諮詢,進念也推出參與式政策劇場《做好香港地》,但從演出現場的狀況看來,這個延續自「東宮西宮」的美學策略,似乎未能深化
在氣氛封閉的八○年代德國柏林創立的「舞在八月」舞蹈節,今年已屆滿卅年,當年企圖將柏林藝術家與舞者包含進世界脈絡的初心,在現今保守勢力漸增、人際間築起高牆的歐陸,在卅年慶的此屆分外被強調,幾齣邀演作品均具強烈政治性,觸及我與他者、個人與群體等問題。其中由土耳其編舞家Aydin Teker及其舞者Gizem Aksu帶來的Hallo!藉由簡約的表演形式與觀眾互動,格外發人深省。
族群認同是韓裔劇作家Young Jean Lee一向關心的主題,近期她的作品《白人直男》登上百老匯,也讓她成為第一位進入百老匯的亞裔女劇作家。《白》劇戲如其名,是一個白種異性戀男人的故事,但卻是從另一個角度來探討美國白種直男的優勢。
十月三日至十一月九日之間,柏林市中心將搭建起一座原寸複製柏林圍牆的「城中城」,而將在此展演的是俄國導演赫爾札諾夫斯基的作品《道》之第一部分《道自由》。導演在片中重現蘇聯時期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藍道的生平及蘇聯時期的氛圍,透過真實建構的場景與真正生活其中的「居民」,他完成十三部劇情片及兩季份量的電視劇,都將在柏林的城中城面世;除影像外,也有其他藝術家共同製作的部分如表演藝術與音樂的呈現。
原名「三輪車」的基爾柏恩地區的社區劇院,歷經整修後重新開幕,並重新更名為「窯劇場」。在藝術總監茵度.茹貝辛翰領軍這六年來,劇院的工作成果有目共睹,整修後的劇院除了硬體升級,對茹貝辛翰來說,翻新及更名是一個擴大觀眾群的機會,她希望窯劇場奠定其地位,成為地區上最為熱門的觀戲場所。
修復古蹟、創立劇院不一定完全是政府的職責,若民間出現了主動投注藝術產業、培育創作者的有志之士,文化事業才能夠在社會中健全地發展。九月十一日,「拉.斯卡拉」(La Scala)這間擁有近一百五十年歷史的劇院,在一對企業家伴侶的努力之下,在巴黎第十區重新開幕。他們企圖打破法國劇院長久以來「公私分明」的現象,盡可能地給予藝術家豐富的資源,讓他們自由展開創作。
九月上旬,德國柏林邵賓納劇院在北京國家大劇院演出歐斯特麥耶執導的易卜生經典《人民公敵》,其中一場與台下觀眾互動的橋段,因為觀眾的發言觸動了政治敏感神經,引發後來幾場刪戲、接著南京演出取消的狀況。這個事件也引起德國駐華使館和歌德學院的關切,不過,很多人的疑問則是,在國家大劇院發生這麼敏感的事,是審批出了什麼問題嗎?
上海宣示要打造「亞洲演藝之都」,杭州也宣告要建成「中國演藝之都」,在演藝市場上,兩城對壘的煙硝可聞,卻是從「舞」鬥開始!上海推出舞蹈家楊麗萍的《平潭映象》,以福建台海文化為題材、海上女神媽祖為開篇,鋪陳一場魔幻大秀,杭州也不遑多讓,推出北京當代芭蕾舞團二度編創、以潘金蓮為主角的《蓮》,性感上陣。
由香港藝術中心舉辦的「跨界大龍鳳」藝術節於六月底起為期一個月,邀請了諸多來自在地及國外的演出,包括了融合劇場、裝置、聲響、視覺等跨域藝術。其中,《江湖》、《香港空間展》、《好旅程》、《明日之前.沉淪都市》、《漂》等展演,內容皆從香港出發,含括了文化、音場、歷史、空間等面向,演出都跟旅程有關,引導觀者親身體驗,重新認識眼前這已再熟悉不過的世界。
二○○八的雷曼兄弟公司破產事件,引發全球金融海嘯,對世界經濟影響深遠,英國國家劇院在事件十周年的今年,推出由導演山姆.曼德斯執導的《雷曼三部曲》,從家族史出發,全場只有三位演員化身家族中的各種角色,舞台與音樂設計以極簡風格呈現,充分發揮劇場魔力,在有限時間內,去蕪存菁地帶領觀眾回探這百年企業的風華興衰。
《樂隊男孩》、《同性三分親》與《美國天使》分別是一九六○、八○與九○年代的代表性同志劇作,寫的都是紐約同志的故事,具有相當的時代意義,近期同時在紐約上演,也引發不少話題。而也有人提問,這三齣說的都是紐約白人同志的故事,哪女同志及有色族裔的故事在那裡?
這個暑假,湯瑪斯.奧伯恩德與提諾.塞格爾策劃的展覽「無外之境六○年代至今的沉浸式空間」正在舉行,展出自六○年代末至今的沉浸式空間藝術作品。展覽以六○年代後期一系列經典作品開場,後半段觀眾則會隨機經歷到較為當代、不同定義上所謂的「沉浸式」作品,「無外之境」的策展策略意圖要整理這尚在定義中的藝術命題,及其發展脈絡的時間軸。
以沉浸式一對一互動的戲劇形式聞名的比利時劇團Ontroerend Goed,去年的參與式作品$ (LIES) 在愛丁堡大受歡迎,今年移師倫敦阿爾美達劇院演出。演出在一個布置如賭場的空間進行,觀眾化身各國銀行,以籌碼進行各種交易買賣金錢遊戲,在劇團精準的時間結構設計下,體驗金錢的起落崩盤騙局。
藝術創作是否應該合乎社會正義,還是超越一切世俗爭議?在社群媒體的輿論壓力下,加拿大導演勒帕吉七月底宣布取消定於十二月首演、與法國陽光劇團合作的新作Kanata,令各界措手不及。的確,一股聲援弱勢族群的運動近年來席捲世界,也影響了表演藝術界的生態。儘管伸張正義的行動揭露了業界的陳規陋習,但「政治正確」的訴求是否扼殺了創作自由、扭曲了藝術作品的無上價值?
新劇場紛紛落成,老劇場煥然一新重新開張,國內外大型製作接力上演人稱「魔都」的上海,透過建設一批具有文化地標性的演藝空間和建築群,形成演藝產業的規模性集聚效應,正在打造「亞洲演藝之都」!但在雄心之外,也引來不少疑慮:上海究竟需要多少劇場?又需要怎樣的劇場?新劇場會淪為白天關門、晚上開門的「蚊子館」嗎?
前中區警署的建築在古蹟活化計畫的改造下,於今年五月開張,轉化為展演創作空間,開幕後推出「劇場季」活動,之後還有「舞蹈季」等,讓更多人重新認識這個曾經戒備森嚴的警務機關。而在大館劇場季中,也推出德國里米尼紀錄劇團的香港版《遙感城市》,然而在香港這個充滿焦慮、空間狹窄、速度極快、人們相對冷漠的城市,《遙感》在很多環節都顯得有點尷尬。
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新作《茫然先生》從保羅.奧斯特小說《書房裡的旅人》出發,編舞家桑吉加清楚知道自己正置身不同形式的電子儀器侵入的監控社會,不只為舞台上十四、五名舞者,也為觀者打造出一個只進不出的巨大迷宮,「舞台上的所有舞者都是茫然先生,在封閉的空間中尋找記憶,去尋找自己是誰我希望能透過攝影機的視角去改變空間的維度。」
上月在蒙特婁國際爵士節首演的羅伯.勒帕吉新作Slav,是一「由傳統非裔美國奴隸和勞動歌曲啟發的戲劇旅程。」但因表演者與創作者以白種人占多數,欠缺少數與弱勢者的代表性,引爆如潮抗議,導致後續場次被取消。而另一勒帕吉與法國陽光劇團的新戲Kanata可能也有類似爭議,因其主題是「從白人與原住民的衝突來檢視加拿大歷史」但現被指出其劇組中缺乏加國原住民。
前人民劇院總監、德國知名導演卡斯多夫六月底在受訪時表示,如果女性夠優秀,他不反對讓她執導作品,但「但我並沒有見過太多」。此一言論引爆劇場工作者的抗議聲浪,事實上,男女機會不均等的問題早就是德國劇場界的沉痾,因為長期的性別失衡,讓女性創作者出線的機會有限,自然不容易「被看見」。劇作家史蒂萊克在《世界報》上發表公開信答辯卡斯多夫的言論,接下來也有超過七百位藝術家與劇場工作者聯署史蒂萊克的聲明。
由非裔美國劇作家雅各布斯-詹金斯所創作的An Octoroon,將十九世紀愛爾蘭作家布斯可特反黑奴制度的通俗劇The Octoroon搬到今日舞台,以劇中劇的形式呈現,挑釁政治正確的表象及觀眾對傳統戲劇結構與角色的認知。劇情後設、情節複雜,角色跳進跳出,劇中黑人主角演員還塗白臉演白人角色,反諷十九世紀的黑臉滑稽劇,但眼花撩亂之際,也是要讓觀眾重新思索社會現況。
受到熱浪來襲與世界盃足球賽的影響,今年亞維儂藝術節的觀眾人數銳減不少。儘管如此,兩名青壯派藝術家的創作仍在藝術節初期驚豔四座,引起法國劇評與觀眾熱烈的討論。他們以實驗性的呈現手法挑戰劇場演出的極限,營造出前所未有的觀戲體驗。
七月初在北京登場的「2018柏林戲劇節在中國」,邀來了導演米羅.勞的《輕鬆五章》,名為輕鬆實則沉重的內容,卻由兒童擔綱演出劇中的戲中戲,所引發的思考卻不僅止於戲劇本身,更衍伸到了社會及劇場的社會意義:如何透過戲劇作品來面對悲劇,又如何克服巨大的集體性心理創傷。而另一方面,劇中帶入的兒童戲劇教育理念,也讓人反思當下中國正掀起的兒童藝術教育風潮。
香港劇場近年跨界製作不斷,獨立場地也嘗試挑戰傳統劇場想像。香港藝術中心今年推出的「跨界大龍鳳藝術節」有「跨媒介、表演形式」的主題,也「著重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多元化感官體驗」、「了解藝術與生活關係」,如瑞士藝術家、音樂家及導演Dimitri de Perrot除了有在商場中的藝術裝置,也有MYOUSIC演出,於「在」與「不在」之間探索生活、劇場、藝術的虛與實。
今年的香港「跳格國際舞蹈影像節」將自九月上旬展開,策展人黃國威除了邀請多齣長片如尤杜洛斯基、溫.凡德吉帕斯等人的創作,也邀請巴黎龐畢度中心呈現VideoDanse系列,呈獻夏瑪茲、碧娜.鮑許、傑宏.貝爾等國際舞蹈大師的舞蹈影像作品,還有兩部委約作品,分別由台灣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與丘智華創作。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