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乔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剧场在亚际交流的向度
二○一九,以「城市」为焦点展开的交流。出现了「隐形的城市」这个颇具诗的隐喻性的符码。城市一经隐形,便不再是固定的形状、规模或样式,它一直处于流动的状态下,前来探视我们和它交错的时光、身影或经验可以说,每一座城市,都有自身的身世;而每一则身世,都活络著生动的故事。我们因此更驱动自身以剧场人的身体,在亚际流动的对话间,看见那被显影的城市,并在日光移走的城市时空中,探索与发现徘徊在光与暗间的「影」。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等待行动的剧场
剧场,能改变世界吗?或许留下的是问号。但,以对话推进民众性美学的剧场,却像查巴达民族解放阵线所展现的革命哲学一般,从来是马雅神话中,日神与夜神在交替行动时,所展开的发问。日日夜夜边发问、边共同创造宇宙的运行,留下的一句话语便是:「从未抵达,从未放弃。」我常用这两句话来形容,介于「民众性」与「美学性」之间的亚洲民众剧场。
-
演出评论 Review
哈姆雷特的市场旋风
这出戏是以沿用「歌舞伎」的戏中戏,作为中场休息的切割点。在这里,一贯地,我们总是受到很赏心悦目的场景。毕竟,日本文化中的传统元素是那般不可抗拒。但,却也很容易引发我们探究,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美感经验,在召唤著我们的向往呢?若是「异国情调」的吸引,当真便会连带影响到戏的尾端,当西洋剑术登场对峙时,我们像在欣赏偶像剧的剑术对垒,蹦跳的是粉丝的心,而不是哈姆雷特对命运的悲剧性一搏。
-
回想与回响 Echo
幽灵返身的黄蝶南天
舞踏不是一种本土复苏;更不是现代化摧残下,以追寻「他者」作为核心的种子意象的现身。相反地,是在自身的身体内部,去探索那已然因熟烂而化身为泥泞的身之种籽。这样子的返身,才让我们得以不单单以一个观众的角度,走进「黄蝶南天舞踏团」的创造性身体劳作中。
-
演出评论 Review
介于剧场、现表与现实之间……
《蚵仔夜行军》倾向于以幻想来承载现实,当然,它运用了童话的元素,却不令人感觉是儿童剧的天真无邪又或善意简易分判。从绿牡蛎影射石化污染带来的癌症受害者,将幻想与现实展开无边际的连结,是剧场批判现实不落于意识形态僵化的美学展现。
-
演出评论 Review
裸露在伪装底层的欲望
感官欲望透过「吃」这件事,「吃」了只有美味名称的几项菜肴;重点却在于一起在家吃饭,这件唯一仅存的美好想像,转成为欲望的相互吞噬。 这种吞噬的紧张感,倒不是外在世界发生了什么事,而是身体内部的不断回旋下降又上升。但,也就在这里,我们像似少掉了一些现实感,让彼此去建构与观众的抗诘或对话关系!
-
演出评论 Review
是现实,还是美学
资本的逻辑必然创造出服膺这样逻辑的奴隶。这不是人性使然,但,背后必有人性的挣扎。这是戏剧的布局让人们靠近现实,却又超越现实的根本原因!既然这人性的复杂中,出现了象征被亲情、逆伦、权势收拢的女儿们,逐一的委身惑问甚而抵拒,最后,演变出女武神布伦希德的抗命。这抗命本身能够辐射出去的意识状态,是情感的周波又或意识的抉择?非常值得探究。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从濑户内海艺术祭到宝藏岩
旅行剧场 移动中探索空间与记忆
一出以「灭」与「生」作为主题的旅行剧场,于是经由艺术家林舜龙与差事剧团的合作,在濑户内夏季海洋的各岛屿间生成;这不免让人与宝藏岩国际艺术村产生密切的联想这「灭」的主轴,发生在现今仍具现于宝藏岩的历史断面之上:被现代化想像的怪手挖得仅剩残壁的违建,在历经时间痕迹的浸漫后长出来的蔓草,是连结《海洋女神》在「濑户内海艺术祭」相关「灭与生」的文化抵抗吗?
-
回想与回响 Echo
想像力的紧急避难所
想像力为什么需要紧急避难所呢?我想这和民众如何在剧场中撑起困顿的身体,并说出想像世界的话语关系密切,因为,民众是在困顿的时空围堵下,才得以透过剧场的元素,取得斗争的通行证。那么,民众戏剧如何、又为何转化为帐篷剧的表现的呢?单纯却又带些苦恼地,我进一步认为:民众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才穿越泥泞的肉身,在避难所一般的帐篷里,找到释放身体内部想像力的途径。
-
演出评论 Review
掀开感官抗争的一页
在这样的潜在性情境下,我们直视了《你用不上那玩意》这部戏的剧场社会学。感官的抵抗是这部戏的潜台词,这在某个方面表述了青年世代的社会抵抗感觉。我们从这样的角度,找到了这部戏的核心命题。
-
演出评论 Review
非关死亡,而是生存
这是一出用俚俗的表相,来探索深刻认同问题的戏码。虽然,叙事的节奏总是压过情境的铺排,但也因此加深了戏的荒谬感。因此,《死亡纪事》表现的不是死亡,而是生存。又或说,是小人物的生存之道:细琐杂碎中有一种生命的韧性。
-
演出评论 Review
出路在哪里?
这没有说出来,或无法简单说出来的阶级倾轧,就是本剧碰触社会现实时,很令人在窒闷中想寻一出口而不可得的重点。在这里,我们看到一个被资本绑架,或绑架了资本以合谋的社会。在这里,为求生计而置身在这样社会职场的人,有出路吗?
-
演出评论 Review
《丰饶之地》的挣困
于是,「脱困」一如戏中的结局。并非真正从一种困局中走出或出走。而是,回到对温情的重拾中,尝试给历经了漫长困惑的试婚女子,一条纾解自己压力的途径。 坦白说,这样的结局,于我而言,是很值得争议的。
-
戏剧
召唤的,不再是悲壮
《再见!母亲》一剧,潜流著一股跨文化交流中的剧场能动性,展现在诗性的身体和语言中。这里,展现的并不是转译的企图。亦即,丝毫没有要运用戏剧性的文脉,将一个台湾观众陌生的自焚事件或人物,重现或再现在舞台上。相反地,是以受难前后,对于生与死的价值性质问,往返于全泰壹和他的母亲之间,这便也让表演者与观众一起融入(或没入)在一种召唤中。
-
戏剧
舞场里的骷髅
面对一场其实是由左翼知识人所编织出来的革命场景,理想/幻想/憧憬都不免化作破碎的身影,在毁坏的乌托邦废墟前徘徊浪荡,毕竟,那是过高的浪漫现实主义。然而,迫在眼前的是,与此同时,「革命」已是一种无法抹去的渴望,就算再少的变革,能够击碎「解严」之于「戒严」的虚妄性,都是《荒原》中的一丝生机。
-
艺游在他方
二○○八,亚维侬手记
艺术节,好比庙会一般,总有人潮汹涌,将大街小巷挤得水泄不通的时候;却也必然有曲终人散,人潮渐渐褪去的时候。惟独,庙会既愉神也愉人,表现形式自然得符合民间社会的传统诉求;至于,艺术节可就非仅止于地域性的风貌而己。于今而言,还得肩负文化和观光之间有形及无形的推手。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抗争与受难美学的嘉年华
在消费主义高张的年代,主张以剧场反映社会问题和人民痛苦的民众剧场(Peoples Theatre),在台湾是极小众边缘的领域;九○年代初,由现任立委李永萍带领的环墟剧场便曾创作以环保、农民、学生等社会运动为主题的剧场作品。 在台湾致力民众剧场多年的剧场工作者钟乔,五月间率领差事剧团参与韩国「亚洲广场」光州艺术节的演出,「亚洲广场」戏剧节里的戏,大都与社会抗争或亚洲殖民历史有关联。今年的演出,首度有来自北京及上海的民众剧场参加,反映了大陆国营剧场在向市场开放之后,知识分子对剧场本质的反省思维,中国大陆的现身,可说开启亚洲民众戏剧一个新的里程。本文即是钟乔参与这次活动的观察与思考。
-
现象‧现场
深刻处于民众的流离失所中
我们既不想继续复制另一种异国情调,也不想经由「民众戏剧」的称号,沦为以对抗帝国文化为自足的狭隘偏激论者,因此我们便在彼此之间创造了一种富批判性的交流情境。当这样的情境,得以经由戏剧的形式,具体落实于生命往来的场域中时,我们似乎愈来愈从民众的代言身分中脱离出来,并更深刻地身处于民众的流离失所中。
-
表演书房
变革或治疗?
《被压迫者剧场》讨论的不仅是剧场理论或实际的革命性变革而已,而更是如何复苏观众(也是民众)在剧场或现实人生中的主动性。在系列性的民众戏剧工作坊中,让参与者经由彼此的「对话」,以身体来进行论述,波瓦的理论因而得以延伸到实际的层面上来。
-
台前幕后
美浓.老街.社区剧场
社区剧场的发生开始于民众对社区议题的关切。在作者最近与美浓当地人所进行的社区剧场活动时,社区与他们关心议题之间的关系,似乎在剧场中浮现出较淸楚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