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国修说:「未来想进屏风的人,得先考上二军团。」(白水 摄)
现象视察 现象视察

兵分两路,共创双赢契机

剧团的新世纪经营策略

从果陀剧场、表演工作坊及屏风表演班这三个剧团衍生出另一组织的现象来看,无论是屏风强调的人才培养、表坊企图寻找中间市场、还是果陀的开发观众群,在景气探底时,逆向经营或许反而是一种正向发展的转机,也同时给了创作者和经营者一个思考的契机,是创作转型也好、市场考量也罢,不一定有利基,却能为剧场生态带来一番新气象。

从果陀剧场、表演工作坊及屏风表演班这三个剧团衍生出另一组织的现象来看,无论是屏风强调的人才培养、表坊企图寻找中间市场、还是果陀的开发观众群,在景气探底时,逆向经营或许反而是一种正向发展的转机,也同时给了创作者和经营者一个思考的契机,是创作转型也好、市场考量也罢,不一定有利基,却能为剧场生态带来一番新气象。

在新旧世纪交替的这一年来,股市持续探底,景气依在新旧处于低压,这种经济情况直接影响到市场机制向来并不成熟的表演艺术,剧场界大多数的小团体仍是惨澹经营。不过,向来仰赖票房生存的大型团体,除了老戏新卖、或以新制作玩老手法之外,也纷纷想点子谋出路,不管是否真有余力「扩大」组织,在眼前看来,「生」出子团,危机也算是个转机。

「表演工作坊」在去年八月就宣布成立「外表坊时验团」,紧接著在十月推出了新戏。「屛风表演班」则计划今年七月让「二军团」成军,明年并将以母团的旧作《三人行不行》作为创团首演戏码。票房同样是经营主力的「果陀剧场」,更早在三年前就构思「果冻剧场」,市场则与母团有所区隔,以教育剧场为目标,打入校园。倚赖市场维生的这些大型商业剧团先后创办二团,并不完全是新时代来临的一种流行,对表演团体而言,这种现象甚至仅是单纯的个案;然而,这却也同时给了创作者和经营者一个思考的契机,是创作转型也好、市场考量也罢,不一定有利基,却能为剧场生态带来一番新气象。

培训表演班底

经营十五年的屛风表演班,从一开始凭借对戏剧的热爱,实验性地做了几出戏,到现在的「以戏养戏」,艺术总监李国修说,屛风的长期目标是「全职专业剧团」。尽管经济不景气,李国修对剧团的前景仍然看好,他希望能够创造出两百人的职业剧团,以一出戏定点且长时间连演的方式,作为未来发展的计划方向,远程目标则是成为大型商业剧团。为了实现商业剧团的理想,他需耍好演员,成立「二军团」就是要磨练出最适合屛风的优秀演员。

李国修认为,国内的表演艺术环境并没有因为政权轮替而有所转变,大部分的表演团体仍得自食其力。公部门的经费,始终不是经营剧团的最大资源。尽管经费来源对剧团运作来说仍是个大问题,但他认为,艺术的本质还是得回归舞台,好演员、好剧本才是一个剧团能够生存下去的核心。李国修意识到剧团长期欠缺专业且职业的好演员,这也是国内剧场界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好演员难寻的情况下,他决定以招募的方式,自力培训全职专业演员。

李国修说:「未来想进屛风的人,得先考上二军团。」从培训开始,他以五年为中程目标,磨练二军团员对剧场的态度及艺术能力,同时累积舞台经验,熟悉屛风的表演风格。他希望二军团中平均每个演员可以拥有五百场的表演实力,表现优异的二军团员,便可获得在屛风母团演出的机会。

除了演员之外,李国修也在校园里开发学生的剧本创作力。未来「二军团」更将全力投入校园及鄕镇的巡演,而母团也将以每年定期发表两出原创剧作的计划,建构商业剧场的愿景。李国修相信,只有艺术人自己动手才能改变环境。在景气低迷时扩大组织,这种逆向操作的方法,便是一种扭转剧团情势的策略。

纾解创作与市场之间的压力

同样也走了十几年的表演工作坊,创团之初就以相声剧获得票房全胜,也因而站稳了舞台剧市场。从当时国内戏剧演出贫乏、舞台剧团寥寥无几的情况,到今日许多新兴剧团相继成立,同内舞台环境里表演节目蓬勃,表演工作坊始终能够在表演市场坐拥一席之地,并且成为少数能够以票房营生的主流剧场范例。在创作力求创新之余,表演工作坊的表演型态和媒介也逐渐多元,编导赖声川从舞台演出迈向电影大银幕,拍摄了改编自舞台剧《暗恋桃花源》的电影版和《飞侠阿达》。此外,「表坊」的名号也因赖声川进军电视界而响亮,即兴剧的挑战让赖声川的创作呈现另一种面貌。

因此,由舞台发迹的表演工作坊,历经跨界经营和不同媒介市场的征战,组织持续地扩展、制作演出也由原先的「精致艺术」发展到与「大众文化」结合时,观众对剧团有一定程度的期待,相对地也给予创作者某种程度的压力,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剧团经营的新方向。当剧团愈来愈在意观众赏戏口味而导致商业化的走向时,写自己想写的剧本、导自己想导的戏,有时反而会成为创作者的负担,这种为难无形中也造成了创作瓶颈。去年促使表坊成立子团「外表坊时验团」最大的原因,就是创作者想突破瓶颈。

赖声川在外表坊时验团成立时说,这个子团是想做一点母团无法做的事。从名字来看,这个团并不「实验」,它仍坚持著母团专业剧场的理念,只是某种程度地不再受限于市场压力,让艺术工作者做自己想做的事,赖声川想给好的人才一点机会。他说,子团就像是表坊的副牌,创作和表演空间的自由度都能够提升。在赖声川的构想里,无论是表演空间还是创作的形式,外表坊时验团要走出现有大、小剧场所没有的一条路。因此,赖声川创子团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培训剧场新人;相反地,他是希望透过外表坊时验团,为剧场工作者找一个「更松、更有弹性」的创作环境。如果子团的作品能够搬上母团舞台,倒可说是一项额外的收获。

培养下一代的新观众

至于早在屛风和表坊之前就创办第二个剧团「果冻剧场」的果陀,著眼点并非以「果冻」作为母团的二军或副牌,而是视其为完全独立于母团之外的另一个团体,这个剧团和母团最大的差异,则是市场。粱志民早在九八、九九年间就创办果冻剧场,成立这个剧团的主要目的,是开发不同的观众群,他希望从「小」著手,因此,只有四个演员的果冻走的是「校园」路线,切入教育剧场的市场。

梁志民说,果冻剧场不算是果陀的二军,果冻有自己独立的演员、行政和经营目标,他赋予果冻最大的任务是「儿童戏剧教育」,他认为,要开发更广大的观众群,得从小观众著手,由培养儿童的戏剧概念和赏戏习惯,才能期待将来市场有更多的观众群。

成立一年多以来,果冻这个以儿童戏剧教育为目标的剧团,在全省各幼稚园和幼教机构举办戏剧研习课程,透过小朋友的参与,果冻的「教师演员」全力投入儿童戏剧班课程。在近程计划里,果冻剧场将仍以戏剧教育为主要工作,短期不会推出正式儿童戏剧的演出。不过,在梁志民的理想中,果冻的长期目标应是开创适合儿童观赏的音乐剧。

组织运作章法不同

就各剧团扩大组织的型态而言,「果冻剧场」比较像是以母团关系企业的方式经营。果冻拥有自己的行政编制,包括二至三位的专职行政,与四位支全薪的教师演员。演员短期内不演戏,目前全职扮演教师的角色。「外表坊时验团」的行政编制基本上还是与母团相依赖,由表坊提供行政方面的协助。外表坊虽然拥有自己的团长,不过,团长李建常仍是表坊的演员,在演员部分,母团演员也被允许和外表坊共襄盛举。

相较于外表坊时验团与果冻剧场,屛风表演班的「二军团」就显得大手笔。李国修提出了「五年计划」,要在五年内培训出二十位全职演员。从三月一日起到五月十五日,屛风二军团将对外招募三男三女共六位演员,年龄在二十到三十岁之间。团员将先签两年半的合约,起薪约在两万到两万五千左右。「二军团」在七月正式成军后,将以半年的时间进行密集培训,明年开始赴各大专院校演出。第一年预定巡演五十场,第二年起将计划增加到一百场。

资源共享的经营模式

从果陀剧场、表演工作坊及屛风表演班这三个剧团衍生出另一组织的现象来看,无论是屛风强调的人才培养、表坊企图寻找中间市场、还是果陀的开发观众群,在景气探底时,逆向经营或许反而是一种正向发展的转机。这三种经营模式,可以提供中小型剧团作为参考的指标。

经营层面的拓展,不一定代表成本增加,若能有效运用既有的资源,反而能够成为开源的后盾。剧团虽然成立子团,行政资源仍然可以与母团共享,而母团多年的营运经验,则可以提供子团参考,组织内部相辅相成,达到让剧团整体向前发展的效果。

除了剧团组织的拓展之外,表演团体之间其实也可以因应创作属性与市场的不同,形成策略性的联盟。无论是开发市场的新路线,或者共创新的团体,在资源整合的情况下,以最低的人力和经费,发挥最大的成效,应可作为未来表演团体发展的思考方向。

 

文字|王凌莉  新闻工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