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现象‧现场

挥别疫情阴影,表演请继续

试探表演艺术界下半年演出与景气现况

虽然国际间对台湾各地的SARS疫情,可能仍抱持观望态度,但文建会主委陈郁秀坚定地表示,会内补助与支持的常态表演,将一如往常如期进行;而两厅院下半年的演出重头戏由于多半是自制节目,不仅不见取消案例,疫情高峰时仍能杀出亮丽票房的几个演出团体如表演工作坊与绿光剧团等等,都把握别团取消演出的空档,趁机考虑加演。

虽然国际间对台湾各地的SARS疫情,可能仍抱持观望态度,但文建会主委陈郁秀坚定地表示,会内补助与支持的常态表演,将一如往常如期进行;而两厅院下半年的演出重头戏由于多半是自制节目,不仅不见取消案例,疫情高峰时仍能杀出亮丽票房的几个演出团体如表演工作坊与绿光剧团等等,都把握别团取消演出的空档,趁机考虑加演。

蹒跚步过台湾百年来罕见「雾煞煞」的SARS疫情风暴,六月中旬起台湾股市、半导体市场与各类电信投资业信心满满地开始了这一波景气大跃进。同时,文建会与两厅院除了分别实施对表演艺术界遭逢疫情打击的补助与配合政策之外,也不约而同地选择于六月开启一系列的联合演出活动,试图振兴票房市场「中煞」后的元气。

回复生活常轨原则

虽然身为表演艺术界的龙头,过去三、四个月来的疫情重创,让两厅院的票房与外租收入损失高达四千多万元;正如文建会主委陈郁秀所料,SARS疫情对于国际交流与演出的影响最大,即使市场回暖,过去花费数月甚至几年时间安排的合作契约,一旦取消或延期,恐怕一时之间还很难回到常态。国家剧院企划组组长李惠美表示,六月初才有ㄧ个澳洲风车磨坊剧团取消了八月份的演出。

耐人寻味的是,即使有政府官员带头高喊「回复正常生活」,六月中却还有国内演出团队取消了七月的节目;李惠美指出,SARS的蔓延让国内演出团体很难推动票房,尤其外租使用率较高的音乐厅和演奏厅,过去几个月空到像是专门在「养蚊子」而已。由于剧院与实验剧场的使用原本就是「供不应求」,如有停演空档,两厅院演出组和技术人员便趁机维修,不必像以前要抢时间保养。为了配合政府宣告世界卫生组织取消我国旅游警告,以及提倡回复生活常轨,李惠美表示,如有演出单位取消本月十五日前两厅院的场地租借,仍能享有免扣保证金与手续费的优惠;但若非基于不可抗力的因素,十六日之后的场地租借将不能任意取消,以顾全两厅院与观众的权益。

官方带动表演艺术市场

虽然国际间对台湾各地的SARS疫情,可能仍抱持观望态度,但文建会主委陈郁秀坚定地表示,会内补助与支持的常态表演,将一如往常如期进行;比如地方县市基层与校园巡回演出等等,甚至未来下半年的演出还会更多。

为了协助表演艺术团体因应疫情,文建会目前运用的一亿五千五百万疫情纾困预算,除了移拨五千万元于社区总体营造需用外,其中三千万元则针对文建会旗下六十八个扶植团队的疫情损失,依照实报实销的原则,经审查后予以补偿,诸如退票、广告费用、签约金、售票与场地保证金等等,或是配合文建会委托表演艺术联盟所作「SARS冲击艺文发展影响通报调查」结果实施补助。至于其他未获文建会扶植的表演艺术团队,该如何获得政府的优惠纾困呢?陈郁秀认为,目前获得扶植的演出团队都是专业全职的表演团体,至于其他民间表演团队多半是业余组织,平时应该都有其他正业足以维持生计,因此不在考量之内。

另外,视觉艺术类也有相当幅度的纾困预算,仍然依循「实报实销」的原则进行审查。不过,陈郁秀也特别重视表演艺术产业的纾困补助,凡是民间文化设施主管单位、经纪公司或是演出场所,如红楼、新舞台等等,将能享有两千万元左右的共同补助预算,以救不时之需。以上的纾困预算为期一年,使用时间至明年五月,陈郁秀担心秋天之后的疫情效应,并不打算一次将所有纾困预算用完,等到疫情更加趋缓之后,文建会将把另外的三千万元,发放给各个地方县市政府文化单位,分北、中、南、东四区,辅导进行全民性艺文活动,试图进一步刺激全国表演艺术市场。

下半年国内演出重头戏

虽然国艺会等相关补助单位,都曾公开表示担忧下半年演出活动场地不敷使用的严重状态,两厅院下半年的演出重头戏由于多半是自制节目,不仅不见取消案例,疫情高峰时仍能杀出亮丽票房的几个演出团体如表演工作坊与绿光剧团等等,都把握别团取消演出的空档,趁机考虑加演。李惠美表示,下半年云门舞集、表坊与屏风的演出照常,而上海民族乐团的移至九月;当月份不但有大风音乐剧场「现代风格」的《梁祝》音乐剧表演─特邀国光剧团李小平担任导演,实验剧场的「世界之窗」系列─四个前卫实验剧团演出的英国月,前几年深受大、小朋友欢迎的俄国斯拉法小丑剧团(Slava's Snow Show)还要来台渡过第十周年的《下雪了》演出。而曾因与SARS感染病患同机引发隔离停演话题的「现代音乐节」,明年元月也将卷土重来,以飨台湾当代乐迷。

不过,到了下个月底之前,国家剧院前的「生活广场」将盛大揭幕,著名大型连锁书店「诚品」将进驻剧院原图书室的场地,台北市文化局也与两厅院共同策画一系列的户外市民演出,强调近距离的互动,颇值得各方期待。

(本刊编辑 傅裕惠)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几种「兴风作浪」的办法

文建会与国艺会对培育创作人才的政策思考

傅裕惠  【本刊编辑】

也许,不仅仅是国家剧院企划组组长李惠美有这样的忧心,早在三月间,表演艺术联盟理事长温慧玟便曾造访国艺会新任董事长林曼丽,就当前表演艺术创作人才「断层」的危机,提出几点建言。李惠美表示,舞蹈界也在担心创作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若不是两厅院演出不断,工作人员一直在跟时间竞赛,否则她也很想构思一种类似「人材俱乐部」的做法,大家一起脑力激荡、抛掷灵感,把有趣的点子付诸实现。而林曼丽与国艺会奖助部门,近来更是积极撮合企业界与表演艺术界的合作,成立「国艺之友」与「艺知平台」的组织和制度,让两造资源得以共享。目前,国艺会还在进一步构思,如何让企业界赞助的资源,得以具体挹注于创作人材的培育。

企业界资源挹注

国艺会奖助处负责人陈锦诚表示,为了振兴传统戏曲创作生态,也试图改变外台戏演出剧码的品质,经过董事会讨论,今年下半年国艺会将开办戏曲剧本创作的补助方案;就以往创作征件总数二十件,其中新编传统戏曲剧本只有四件的情形来看,董事会认为即使旧作新编也应该纳入补助考量之内。由于补助基准办法才刚刚修订,未来对于协助创作剧本与演出制作结合的安排,可能还需要时间规划,本来国艺会早已积极进行对企业界的募款,并对外征询培育表演艺术创作人材的办法与建议,但因意外获得企业界正面回应,表示愿意支持这类培育计划二至三年,陈锦诚表示基于企业界的远见与视野都比原来规划的时间长了些,目前国艺会还在斟酌如何在几项生态与现实的考量下取得平衡与效益。

根据陈锦诚的观察,有一半以上的专业表演艺术团队都很担心自己制作环境的问题,因此除了培育年轻的创作人材与创作团体之外,如何为现有的演出团队提出有效的行政管理建言,其实也是改善创作环境根基的办法之一。而究竟该如何评量创意的效益,针对人材培育的投资期间又该多久,值得投资的创意是否一定来自表演艺术专业或非专业领域的人,以及国艺会的评估能否说服企业界,都是国艺会亟待拿捏的问题。文化艺术的创意面临产业竞争,的确有其难以度量和证明的困绌,或许台湾社会除了需要企业界偶尔做做「良心的赔本生意」之外,清楚而确切的人材培育政策,才能缓解未来表演艺术界的人材窘境。

落实人材培育政策

经过三年多的资料搜集与调查,并邀集国内学术单位专案研究,文建会主委陈郁秀表示自己终于有具体客观的数据,得以就整体文化环境的版图,提出她在培育创作人材的具体政策。她除了挪用今年三、四月部分取消计划的经费,做为该项政策预算之外,陈郁秀表示明年她将增加五千万元经费,让长久以来缺席的人材培育政策,得以落实。

每次向中央争取预算,软体建设经费的缺乏,让陈郁秀都很头痛。在动员同仁与学术界的协助下,陈郁秀整理了过去文建会零星的几件人材培育案,并且订定了三个人材培育的政策方向。第一是针对初次发表创作的视觉、设计与表演艺术创作者,提供发表的协助与机会,这点则要透过比赛的制度来进行;第二除了培育创作人材之外,陈郁秀也将积极培育乐评、艺评与其他许多为研究与累积历史资料的执笔者,让创作得以被讨论和解读。第三,基于对表演艺术产值的考量,培育优秀的艺术行政者、管理者和行销人员,也将是这一波人材培育政策关心的重点。

延伸阅读

1.本刊第114期,傅裕惠〈肩负传承使命,同学仍须努力─试探第一届台湾戏专歌仔戏科毕业生出路〉,p.66~69

2.本刊第112期,专题「烧杯与培养皿的实验」,p.9~29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