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D BOX制造出来的眼泪、水流,串起了剧中角色的回忆时空。(Carl Emil Carlsen 摄 狠剧场 提供)
戏剧

穿越回忆光年 捡拾快乐与不快乐的眼泪

狠剧场《光年纪事:台北—哥本哈根》

自二○一五年开始工作的《光年纪事:台北—哥本哈根》,在经过四次阶段性呈现之后,终于要正式现身舞台了。运用了4D BOX浮空投影,让这个作品「很科技」,但导演周东彦在其中说的还是回忆、旧宅、梦境,透过诗一般的幻想画面,说著快乐与不快乐、悲伤与忘却悲伤的故事……

自二○一五年开始工作的《光年纪事:台北—哥本哈根》,在经过四次阶段性呈现之后,终于要正式现身舞台了。运用了4D BOX浮空投影,让这个作品「很科技」,但导演周东彦在其中说的还是回忆、旧宅、梦境,透过诗一般的幻想画面,说著快乐与不快乐、悲伤与忘却悲伤的故事……

2018台北艺术节《光年纪事:台北—哥本哈根》

8/11  20:00   8/12  14:30

8/15~18  20:00   8/18~19  14:30

台北艺术大学展演中心戏剧厅

INFO  02-25997973

由台湾狠剧场/狠主流多媒体与丹麦埃尔西诺文化庭院合作的《光年纪事:台北—哥本哈根》自二○一五年开始工作,在历经四次的阶段性呈现之后,将在八月于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厅演出。这个作品运用了4D BOX浮空投影的技术,还得配戴3D眼镜观看,讲得却不是太过于「高科技」的故事,观众虽然得以看见影像所呈现的奇幻与奇观,随著演员肢体运动而变化聚合的奇妙画面,一如置身3D绘图软体里的旧宅重建。绚丽的视觉效果所欲呈现的是梦的维度,更试图在这梦中与悲伤道别,或再次回忆。

「什么是快乐?」的辩证  视觉先行的建构过程

「虽然我自己是念戏剧的,但做了很多『无声』的作品,像是跟周书毅合作,或跟舞者工作。」《光年纪事:台北—哥本哈根》导演周东彦说,这一次有别于他的其他作品,「我很想要说话,或是说,很想要重新感觉一下故事与文字的魔力吧。」于是便在一开始就找魏隽展加入:「我希望找『演员』进来,也希望演员可以有肢体的表演能力,这么看来魏隽展便是不二人选,他也有一定的编导经验;在丹麦那边,就请他们介绍了一位也具有相似背景的演员Kasper进来。」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佩珀尔的幻象  4D BOX的前身

十八世纪末,源自德国从降灵会发展而成的「幽魂剧」(Phantasmagoria),到了十九世纪已在西欧与英国蔚为风潮,内容可视为气氛诡异的魔术表演,或在剧场呈现的恐怖视觉特效。十九世纪中叶,一位名叫德克斯(Henry Dirks)的英国工程师,想到了利用镜像折射的原理,让需要在台上呈现的虚像(譬如幽魂)从另外一个打亮的空间中,折射至台上,并将此技巧自名为「德克斯幽魂剧」,在剧场界兜售。不过,他的设计过于昂贵,没能得到太多关注,直到科学家佩珀尔(John Henry Pepper)看见并加以改良之后,才广受采用,并被称作「佩珀尔的幻象」(Pepper’s ghost)。4D BOX的技术其实就是从这样的概念发展而来的,时至今日,见鬼,已经不是那么了不起的事了,但若能透过此「幻象」的投影内容,走入儿时记忆中的房间,并将其呈现在观众面前,仍令人觉得有些著迷。(陈茂康)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