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呂健忠

發表文章 28 篇
  • 在父親阿格門儂墳前的伊烈翠(1869),Frederic Leighton繪。
    特別企畫 Feature

    我恨故我在! 抗爭命運原罪的璀璨

    阿格門儂家族的故事,是唯一希臘悲劇三雄荷馬、埃斯庫羅斯與索福克里斯都寫過的題材,其間戲劇性與人性糾葛之強烈,可想而知。而這次的歌劇女主角伊烈翠(一譯艾蕾克特拉),是阿格門儂的次女,身負殺父深仇,一路從希臘悲劇到近代歌劇,都是劇作家著力描繪的悲情女角,以「烈女」與「瘋女」交織的形象,深入人心。

    文字|呂健忠
    第218期 / 2011年02月號
  • 威爾第最具代表性的三齣歌劇是《阿伊達》、《奧泰羅》、《法斯塔夫》,而當中改編自莎士比亞的劇作卻已佔了兩部,足以證明威爾第以莎士比亞為師,以刻劃人物性格為主要目的。
    特別企畫 Feature 威爾第百年祭/文學篇

    徜徉在浪漫主義中的音樂家

    威爾第之於浪漫主義文學,有其獨特的見解與詮釋,他筆下重新刻畫的人物,以嶄新的風貌栩栩如生地站在歌劇的舞台上;莎翁筆下的法斯塔夫原是飽受訾議的貪瞋爵士,搖身一變為歌劇中的喜劇人物。音樂有可能化醜為美,或化美為醜,然而,威爾第為了戲劇的效果,並不抗拒,只要沉浸在浪漫主義之中。

    文字|呂健忠
    第101期 / 2001年05月號
  • 莎翁劇本甚少著墨婚姻之後的情形,但《仲》劇中描寫仙王仙后爭風吃醋又口角,算是難得的例外。
    戲劇

    仲夏一夢分古今

    藝術學院的這一場製作,造境元素雖有前例可尋,卻是「莎士比亞產業」在台灣劇場終於「現代化」的見證,證明台灣也可以有導演莎劇的條件。雖然馬汀尼所塑造的熹波麗塔沒能形成足以統攝整場演出的詮釋觀點,卻充分表現莎劇結構均衡的大奧妙。她使我們相信,台灣劇場也有可能內化莎士比亞的戲劇經驗。

    文字|呂健忠
    第79期 / 1999年07月號
  • 由英國劇作《乾草熱》改編的《亂事家人》,演的其實是一場變調的「仲夏夜之夢」。
    回想與回響 Echo

    改編的劇場效果與美學價値

    劇場效果不必然等同於美學效果。更改的如果是標題,影響所及可就不只是語義的表達。台灣藝術學院戲劇系的《亂事家人》,改編英國劇作家考爾德的喜劇《乾草熱》,就是個例子。

    文字|呂健忠
    第78期 / 1999年06月號
  • 《費德兒 費德兒Phèdres》讓觀衆「看到」在舞台上呈現對位技巧的可能性。
    戲劇

    舞台對位的視覺印象

    這場製作的藝術造境不至於淪為肢解哈辛,關鍵在於導演開發出一種以節奏定調的聲情語彙和視覺意象,以新詩的節奏,呈現當代演員與法國新古典主義作品所進行的一場感性的辯證。

    文字|呂健忠
    第97期 / 2001年01月號
  • 殘破的舊廠房在昏暗燈光照射下,呈現出詭譎神秘的氣氛。
    戲劇

    古事新調一輓歌 評《祭特洛伊》

    金枝演社的《古國之神──祭特洛伊》讓我們看到,克難演出也可以營造大製作的氣勢,而且改編外來的素材無需改名換姓也照樣能獲致戲劇本土化的效益。

    文字|呂健忠
    第62期 / 1998年02月號
  • 國強(右,劉亮佐飾),一如他的名字所暗示的,典型的現代主義信念者。
    戲劇

    後現代社會的現代情懷

    達利歐.弗以現代人演出後現代事,在後現代社會的劇場表達現代的社會關懷,對於審美造景的傳統規範依然有所堅持,這種「批判性實踐」,或許是弗的戲劇所能帶給當代台灣劇場最可貴的啓示。

    文字|呂健忠
    第71期 / 1998年11月號
  • 四名演員的組成襲仿希臘悲劇的歌舞隊,他們始終不發一語,又令人聯想到希臘悲劇中沒有台詞的默角。
    回想與回響 Echo

    敘事美學的危機

    後現代劇場淪爲意象製造廠,這是八〇年代小劇場運動的一項「遺產」。《天臺之蛙》確實展現一股意象之流的動能,但是,一旦意象之流失去觀照的焦點而變成亂流,意象拼貼流於「後(現代)而不厚(實)」,未免無趣。

    文字|呂健忠
    第70期 / 1998年10月號
  • 承襲原作毫不濫情的質疑批判,卻仍落入懷舊的結局。
    戲劇

    後現代吿別式

    莎士比亞大多數的劇本,敍事之複雜不在《我妹妹》之下,傳統戲曲也多是場景自由跳接的情形,台詞或唱詞不難淸楚交代時空背景。編劇在這方面疏於經營,偏又出現複雜的寫實佈景,實在怪不得導演力不從心。如果把大頭春的回憶比作樹林,樹林的局部放大就是見樹不見林。雖然樹有樹姿,林有林相,可是樹林如果讓人迷路,恐怕難有美感可言。

    文字|呂健忠
    第84期 / 1999年12月號
  • 喧賓奪主成為意趣所在的薩列瑞,本是劇作家謝弗的發言人。
    演出評論 Review

    追蹤命案,線索自在劇名中

    Amadeus轉換成《莫札特謀殺案》,寄意所在也從音樂神童的命運轉移到天才音樂家的命案。《莫》劇的改編之舉,仿如把合唱改為齊唱,雖令筆者難以苟同,呈現嫉妒在基督教社會的心理機制仍動人心弦。

    文字|呂健忠
    第107期 / 2001年11月號
  • 在私密空間中不舉的朗寧(劉亮佐飾,圖右),卻在公共空間重振雄風。
    戲劇

    虛擬緋聞與美學距離

    庫尼取材於政治意味特濃的緋聞,未必有所影射,重要的是有賣點。然而,如果沒有圓熟的編劇技巧,賣點不可能成爲賣場。活用傳統浪漫喜劇諸元素就是庫尼展現的編劇技巧。

    文字|呂健忠
    第75期 / 1999年03月號
  • 戲劇

    暴力的輪迴,城市的悲劇

    腓尼基少女的唱詞更與角色的對白協力譜出一個歷久彌新的主題:女人是男人相爭的受害人,前者的包容無法消弭後者的鬥性。《底比斯城》讓尤卡絲塔忍辱求生所預設的伏筆,終於在後半場全面揭露男人頑強的鬥性,手足之間一如世代之間,也是你死我活見真章。洛克赫透過戰爭之徒勞,引導我們思考的問題是:一個國族/城市何以陷入暴力與報復的輪迴?

    文字|呂健忠
    第131期 / 2003年11月號
  • 葛瑞斯和麥奎爾的表演印證了閱讀原作的印象:凱特琳娜和派楚丘是天造地設一對率性剛烈的冤家變親家。
    戲劇

    虛擬求偶舞

    在馬丁戴維斯設計的舞台烘托之下,導演波斯納打開了劇場的一扇窗,讓台灣觀衆見識到名作之所以為經典的韌性。本文嘗試從《馴悍記》的舞台史著眼,挑出具有標竿作用的段落,為這場製作尋求定位。

    文字|呂健忠
    第92期 / 2000年08月號
  • 導演把《X》劇原作從前衛戲劇推向大衆劇場,卻完全忠於原作的台詞。
    戲劇

    失落於天地間的「走影者」

    坊間論者一再提到X小姐在「尋找自我」,然而姚一葦寫的是個體喪失記憶的苦楚及其引發的社會焦慮。要說劇中涉及追尋的主題並無不可,不過那是社會衆人在尋找她的自我,而不是她本人在尋找。導演蔣維國邀請觀衆在人群中辨認X小姐的身影,恰如姚一葦請出不同的社會人士確認X小姐的身分。

    文字|呂健忠
    第94期 / 2000年10月號
  • 重複出現的演員換裝儀式,硬生生切割緊湊的劇情,似嫌累贅。
    戲劇

    演出務本,改編有道

    從台灣劇場的生態著眼,香港話劇團的這場製作最値得稱許的,或許是改編的部分所透露導演對於原作的理解。楊世彭在保留雙關義的修辭技巧和文字遊戲的幽默筆調之餘,竟又能同時兼顧整個製作的文義格局,令人佩服。

    文字|呂健忠
    第94期 / 2000年10月號
  • …阿倫找到自己的宗敎,在人馬合一的經驗體嘗到熱情奔放的生命型態。
    戲劇

    狂戀啓示錄 評《戀馬狂》

    表演工作坊向台灣觀衆介紹經典名劇的心願,果然有個好的開始。放眼舉步維艱的台灣劇壇,《戀馬狂》的演出應該是敲破種種舞台迷思的一陣棒喝。

    文字|呂健忠
    第22期 / 1994年08月號
  • 在《一官風波》中,觀衆景觀與演出過程共始終,劇場空間充分發揮舞台設景虛實相生的妙用。
    戲劇

    在後植民情境中尋找台灣的座標

    自編自導的邱坤良,似乎有意為處於後殖民潮流的台灣尋求歷史定位;這齣戲讓我們看到,台灣從進入歷史時代之初就是多族雜處的移民地,競生逐利難免有衝突,但是商盜兩棲亦白亦黑自有其隨浪逐波的法則。

    文字|呂健忠
    第103期 / 2001年07月號
  • 改編後的劇名比《吝嗇鬼》更能傳達原作深刻的寓意。
    戲劇

    台灣製中國守財奴

    大多數的觀衆根本不在乎演的 是什麼劇,他們在乎的是有沒 有笑點。旣然觀衆是以爆笑的 點數評斷是否値回票價,劇團 競相「賣笑」實在不足爲奇。 就這一點來看,台灣藝術學院 的《守財奴》堅守笑劇的馬其 諾防線,確實難得。

    文字|呂健忠
    第67期 / 1998年07月號
  • 契訶夫的劇本之所以讓許多人覺得沈悶,就是因為他寫的是平凡人生。
    戲劇

    凡尼亞的做戲人生 評《凡尼亞舅舅》

    就契訶夫的劇本而論,沒有人會懷疑情調的重要性。可是情調不等於意義,而契訶夫的劇本是有意義可尋的──這一點筆者深信不疑,否則他不會在每一個劇本都安排一個明確而具有象徵意義的主題意象。

    文字|呂健忠
    第91期 / 2000年07月號
  • 《情聖正傳》劇中部分慢節奏的戲,頗引人會心一笑。
    戲劇

    値回票價的三種方式 觀《情聖正傳》看改編現象

    《情聖正傳》和大部分台灣本土製作的舞台劇一樣,劇場效應主要是建立在笑點之上,原作者嚴肅面對的人生議題淪爲浪子回頭的老套。

    文字|呂健忠
    第44期 / 1996年06月號
12下一頁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特別企畫 Feature

    身障音樂家,後來怎麼了?

  • 戲劇(曲)

    原創親子音樂劇《阿甯咕又闖禍了YA~》 透過父子互動看見家庭包容與溫暖

  • 曼谷

    「曼谷設計週」中,藝術家讓觀眾在老城區《尋找鄧麗君》

  • 檳城

    「檳城廟會」帶頭,啟動癸卯兔年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