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難感痛養的語言交鋒(林鑠齊 攝)
戲劇

難感痛養的語言交鋒

劇作者似乎無意將這三個人的衝突向外再作擴張論述,因此,現代主義、藝術市場、婚姻儀式這些具有辯證趣味的話題,就只能成為角色相互攻防的矛與盾,言語交鋒的趣味,也逐漸從節奏感十足的打擊樂章,變成喋喋不休的牢騷與毫無意義的相互指責。

劇作者似乎無意將這三個人的衝突向外再作擴張論述,因此,現代主義、藝術市場、婚姻儀式這些具有辯證趣味的話題,就只能成為角色相互攻防的矛與盾,言語交鋒的趣味,也逐漸從節奏感十足的打擊樂章,變成喋喋不休的牢騷與毫無意義的相互指責。

果陀劇場ART

2003年12月25日起

台北國家戲劇院

對大部分觀眾而言,李立群、金士傑、顧寶明的再度攜手合作,是他們對ART最大的期待。果陀劇場能以ART這個劇本,讓台灣現代劇場中最好的幾個中生代演員,在舞台上既合作又競爭,給觀眾一次難得的劇場經驗,可能是該團今年對本地劇場最大的貢獻。

從另一面來看,一齣英國勞倫斯奧立佛獎「最佳戲劇獎」的劇作,不能保證在台北的舞台受觀眾歡迎,但李立群、金士傑、顧寶明三人在台上重聚,卻幾乎可說是票房保證。票券早早售罄,劇團順勢加演,印證了劇場前輩的人氣魅力,但是否證明了作品本身的價值,卻有待斟酌。

談藝術,也不談藝術

三個有多年交情的老友,因為一幅現代派的白色畫作,起了前所未有的激烈衝突,幾乎讓三人關係完全破裂。孫耀群、趙人傑、錢光明三人最後雖還是達到某種和解,對那幅白色畫作的觀感差異也趨於和緩,但友誼是否還跟之前一樣純粹真實,不免讓人有些疑慮。

雖然衝突因所謂現代派的畫作而起,但ART的戲劇動作主要在描述三個中年男性的情誼,美學品味的議題,用以描述角色和彼此間的個性差異、觸發言語交鋒、推動情緒轉折,到最後甚至完全被無關藝術形式、品味,純粹個人情緒的爭執所取代。因此,以“ART”為名,講的不是藝術(art),卻是老友對彼此的Anger(憤怒)、Respect(尊重)、Trust(信任)或Tolerance(容忍)。

ART以一個相當普遍的素材為題,且從頭到尾非常清楚地守住戲劇動作的直線發展,即使是錢光明籌辦婚事的線,也只是作為三人爭論時的材料,或用以與三個男性的關係作對比。因此,就劇本而言,角色的言語交鋒是欣賞的重點,在劇場中的呈現,演員的表演則是關鍵。

筆者尚未能欣賞到ART的原作及英文譯本,但從這次的中文譯本來看,語言確是犀利尖銳,並且以非常明快的節奏,將戲劇動作逐步推昇到最後高潮,充分發揮語言在劇場中的功能。即使如此,筆者對於這個劇本得到的高度肯定,還是有些保留,我的問題是:這樣的劇本究竟說了什麼?

流於男人喋喋不休?

無論從男性情誼或藝術品味的爭論看,孫耀群、趙人傑、錢光明三人的友誼,其實都是一種宰制與被宰制的關係:孫耀群在乎的是趙人傑做的蠢事沒有事先經他認可;趙人傑的憤怒,不是因為孫耀群對畫作的評語(「狗屎」),而是他掌控一切的傲慢;錢光明的委屈求全,只是他無能反抗的唯一選擇。

只是,劇作者似乎無意將這三人的衝突向外再作擴張論述,因此,我們在劇中就無法找到可以對如藝術評價所隱含的權力衝突、同性情誼的排他與暴力本質等的議題,做更進一步思考或討論的線索,現代主義、藝術市場、婚姻儀式這些具有辯證趣味的話題,就只是角色相互攻防的矛與盾,言語交鋒的趣味,也逐漸從節奏感十足的打擊樂章,變成喋喋不休的牢騷與毫無意義的相互指責。

或許,劇作者的用意正是藉著到最後完全落空的言語交鋒,暴露出這幾個中年男子無知的傲慢與可悲的姿態?但如果我們回想孫耀群與趙人傑最後和解的方式,或者錢光明那一段「孤獨的老鼠」的獨白,似乎又非如此。如果我們將ART與同樣以男性情誼為題的作品《夜夜夜麻》╱《驚異派對─夜夜夜麻Ⅱ》相較,或許我們更可看出ART劇作家的意圖。

ART與《夜夜夜麻》系列最大的不同,在於劇作者是否將他們的角色,放置在比較明確的戲劇/歷史環境裡。孫耀群等人口中的古典、現代、和當代的台北,並沒有可以指涉現實的內裡,也缺乏歷史的縱深與論證的厚度,角色間的衝突只是「茶壺裡的風波」,無論是「藝術」或「友誼」,都缺少讓人感動或引發省思的能量;相對來看,馬克、山豬、大牛等人的生命,和台灣近代歷史的進程、當代社會的狀況交錯連結,不僅豐富了解讀人物故事的可能,也讓觀眾在情感與理智上有了著落點。

轉譯失落文化層次的細緻處?

兩個劇本的差距,重點不在不同社會文化背景,而在於劇作者的企圖和觀照範疇,從這點來看,我們不禁要問,ART究竟為何能讓英國劇場界為之驚艷?劇中對現代主義的嘲諷,將角色抽離特定時空的做法,會不會暗示著創作意識、大眾品味和政治態度的趨向保守?

從另方面看,會不會在法文或英文文本中,有哪些社會文化層次的細微處,在中譯的過程中失落了?在沒有西方modern art發展的文化背景下,翻譯者(Jin ZhiPing?我們對他的一無所知,是劇團刻意的迴避或無意的疏忽?)和導演是否想過,本地觀眾如何理解劇中人物衝突的焦點?在對性別關係有不同認知背景的條件下,Marc、Serge、Yvan又如何變成孫耀群、趙人傑、和錢光明?

對李立群、金士傑、顧寶明三人的表演,就技巧面言,無可挑剔,他們以洗鍊的肢體與聲音,精確地表現出角色特質,和彼此關係與衝突的關鍵處,應該讓許多還不管技巧青澀,就顧著追求新鮮形式的年輕表演者感覺慚愧。雖然如此,筆者卻沒有被他們的表演所感動。一方面,角色的身分過於簡單,性格/形象有些單調,很難讓觀眾在情感或理智上受到刺激;另方面,即使並不期待他們的表演能給我們新鮮感,但從這三個演員身上看到過去一些經典演出的影子(如《暗戀桃花源》),除去懷舊的溫暖感覺後,就不免讓人因為「陳舊」而有些失望感傷。

期待下次真情分享

聶光炎的舞台,利用簡單的用色(原色),和線條明確的幾何造型,創作出充滿設計趣味,卻能以簡約風格吸引觀眾目光的畫面,準確的技術執行也讓構圖(空間)的轉換極為流暢。黃色沙發、紅色的後現代風格椅子、和綠色明椅,以顏色的明確對比協調了風格的差異,但旁邊的幾張茶几與矮櫃,在質感與品味方面和椅子有些落差,破壞了舞台畫面整體的乾淨俐落,是美中不足之處。三個角色的服裝造型,以錢光明的簡單隨性最為出色,趙人傑的明確俐落,孫耀群的堅持自然,符合觀眾對這兩個角色的期待,卻少了些讓人玩味的空間。

ART是一個相當夠水準的演出,但絕不會是筆者心目中本地劇場今年度的「最佳戲劇」。至於對果陀劇場本身來說,ART則應該是他們近幾年來最好的作品。

筆者對果陀過去的幾齣大型歌舞劇,都有相當嚴苛的批評:華麗的製作風格,誇張的宣傳操作,並不能補救或掩蓋內容的貧乏與製作態度的粗糙。雖然對這次ART的演出,還是有許多挑剔,但筆者其實非常樂見劇團回歸劇場本質,以比較平實的製作風格,言之有物的文本與紮實的表演,在劇場中與觀眾「真情分享」。對果陀劇場的下一個演出,筆者仍有一樣的期待。

文字|陳正熙 國立台灣戲曲專科學校專任講師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