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中運用電視影像播放出如葬禮、老國王鬼魂,乃至於娥菲麗之死等等片段,彷彿一切都是哈姆雷經常攜帶的小型攝影機所記錄的生命片段,更呼應了劇終悲劇造成之後,何瑞修與挪威王子對於哈姆雷悲劇的感嘆。
台南人劇團《莎士比亞不插電─哈姆雷》
TIME 6.3〜5
PLACE 台南人戲工場
台南人劇團二○○二年開始嘗試台語版的希臘悲劇《安蒂岡妮》,獲得觀眾的矚目,二○○三年呂柏伸接掌該團藝術總監之後,搬演西方經典名劇似乎已成為經常性計畫演出的一部分,其中莎劇的演出從台語發音的《女巫奏鳴曲-馬克白》首開紀錄,繼之以「莎士比亞不插電」作為系列名稱,陸續又製作演出了華語為主要發音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和今年的《哈姆雷》,這些都是由呂柏伸執導,企圖以現代的手法詮釋莎劇,為南台灣的劇場帶來不一樣的風貌。
形式上將整齣戲帶向「扮演」層面
《哈姆雷》一如過去精簡演員的做法,只使用了七位演員,除了扮演哈姆雷、國王,以及影像中出現的老國王等三位演員飾演單一角色之外,其餘四位演員均在劇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透過劇本的刪節和重組,試圖提煉出適合今日台灣觀眾觀賞的劇幅和演出長度,使得台南人劇團的莎劇演出,有著一種當代的親切感。
呂柏伸在掌握戲劇演出形式上一向著力頗深,以《哈姆雷》來說,舞台以略為高起的四方平台作為主要表演區,配合紗幕後若隱若現的迷離片段延伸表演空間;演員們在步下主表演區後,通常以停格動作暗示脫離角色身分,或離場或坐在舞台邊緣觀看演出的進行,就形式上而言,將整齣戲帶向一種「扮演」的層面,呼應著「觀看生命與死亡」的詮釋。而演出中運用電視影像播放出如葬禮、老國王鬼魂,乃至於娥菲麗之死等等片段,彷彿一切都是哈姆雷經常攜帶的小型攝影機所記錄的生命片段,更呼應了劇終悲劇造成之後,何瑞修與挪威王子對於哈姆雷悲劇的感嘆。
演員的表現相當亮眼
同時,劇中哈姆雷也以藍調風格的歌曲唱出部分獨白,就形式而言或許延續著《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搖滾樂風,這樣的做法固然有其劇場效果,只是不免突兀,未必對莎劇華麗辭藻詮釋和整體演出產生加分的效果。
演員的表現在《哈姆雷》中相當亮眼,尤其蔡柏璋所詮釋的哈姆雷,在憂鬱頹廢的基調裡帶有一點眼神中的神經質,身形姿態透過服裝設計的提煉,創造了清晰的形象,而莎劇表演最重要的語言掌握上尚稱清晰,只是快節奏如珠玉落盤的語言表現方式,音樂性被強調了,語意的傳達及情緒的奔放和內斂則仍有進步的空間。
整體說來,《哈姆雷》的演出在形式上有其精緻化的成績,但是在情感的傳遞上則趨於表象,悲劇所企圖引導出來的哀憐與恐懼恐怕需要導演更多的關注。
文字|王友輝 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戲劇研究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