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錦筵(左)、洪千涵(右)(蔡詩凡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家的讀書術 編劇與導演談讀劇

胡錦筵X洪千涵:讀出劇本裡的聲音

讀劇,雖是「讀」卻不只是「閱讀」,它一直是劇本創作到正式演出間的排練方式,也陸續發展成公開、或是售票的演出形式——以相對簡單的劇場手法來呈現劇本,可能是正式演出前的嘗鮮、或試演,也可能是獨一無二的展演方法。而身為創作者的編劇與導演該如何看待讀劇?或是在讀劇演出之後怎麼繼續面對這個劇本?我們邀請到去年在臺北藝術節「北車寫作計畫」中發表《嗚嗚嗚OHOHOH》讀劇(影像版),然後即將於今年正式演出為《北棲》的編劇胡錦筵與導演洪千涵,聊聊他們眼中的讀劇。

讀劇,雖是「讀」卻不只是「閱讀」,它一直是劇本創作到正式演出間的排練方式,也陸續發展成公開、或是售票的演出形式——以相對簡單的劇場手法來呈現劇本,可能是正式演出前的嘗鮮、或試演,也可能是獨一無二的展演方法。而身為創作者的編劇與導演該如何看待讀劇?或是在讀劇演出之後怎麼繼續面對這個劇本?我們邀請到去年在臺北藝術節「北車寫作計畫」中發表《嗚嗚嗚OHOHOH》讀劇(影像版),然後即將於今年正式演出為《北棲》的編劇胡錦筵與導演洪千涵,聊聊他們眼中的讀劇。

編劇角色的被重視

Q:「讀劇」是什麼?

胡錦筵(以下簡稱胡):我認為讀劇分成兩種,一種是為了推銷自己劇本,為了了解劇本更多可被執行的方向,所以舉辦讀劇會,邀請製作人、製片、導演,或是可以提供劇本修改意見的專業人士來現場。

我不知道導演的立場,但就編劇的立場來說,新寫一個劇本出來,最終目的是希望可以被演出、或拍攝,演出或拍攝中間過程會經歷很多現實問題,包含經費、人員組成等,而讀劇是個達到最終目標的捷徑。有些劇本,編劇可能早知道很難被搬演,也不會有人願意去製作,讀劇或許是個階段,然後就會被止住。

另外一種就是某種演出——「讀劇演出」。因為劇本裡的文字不應該是用看的,而是用聽的,透過人的聲音和講話方式講出來,那些台詞跟某些情節會有一種「音樂性」。讀劇演出,是可以透過聽覺知道完整故事的。

洪千涵(以下簡稱洪):因為舞台劇劇本不會只是文學作品,最終當然會希望被實體扮演,所以有角色、有劇組人員加入,可能創造一個想像空間,但在讀劇過程裡面比較特別的是有「舞台指示」,會在讀劇時創造那個想像空間。

讀劇時,可能演員並沒有花那麼多排練時間去鑽研角色,但可以聽到不同年紀或是個性、性別的詮釋差異,我覺得這也是重要的。

另外,讀劇的出現,是因為現在台灣的劇場產業開始更在意前期計畫,也就是一個作品不該是3個月、半年就這樣蹦蹦蹦跑出來的!例如像北藝中心有很多前期計畫,或者是國家兩廳院現在有「新點子實驗場R&D」計畫,都是為期兩年的創作時間,所以讀劇有點類似try out的其中一種形式。同時,也是更重視編劇的這個角色吧!

胡:我覺得讀劇很直接,真的是編劇與他的劇本直接面對觀眾,不管是一般觀眾,還是為了製作考量請來的專業人士。因為讀劇往往沒有太多表演、或導演手法,就是演員把劇本用聲音的方式演繹出來,連舞台指示都被聽到。

洪:節奏感跟音樂性也蠻重要的,但我在想,如果去年做《嗚嗚嗚OHOHOH》讀劇,是現場演出而不是影像,會不會有差別?因為影像版很尷尬的是,一般讀劇會是現場,演員們拿著劇本、靠著譜架並不尷尬,不知道為什麼拍成影像,這件事情變得很新,就是好像沒有人看過只有影像的讀劇會。

其實要做讀劇的售票演出,導演該做多少其實超難抓的,到底觀眾大老遠跑來,然後票價是300、500塊,要給他們什麼才對?對於很內部的觀眾來說,大家約定俗成地知道讀劇大概是什麼東西,可是對一般觀眾來講,卻像一個連半成品、彩排、或是try out都不到的演出。

胡:我第一次讀劇是在牯嶺街小劇場的第一屆「為你朗讀」(2013),跟導演譚鈺樵一起發表《二樓的聲音》,希望在正式演出前透過讀劇演出知道這個文本可以修改的空間。讀劇演出版本的確跟後來實體演出版本不一樣,一是因為進到劇場空間的關係,另外也是聽完那次讀劇後有做修改。

洪:我覺得「策展框架」也很重要,像「為你朗讀」有一個系列,或是我知道《陰道獨白》也有。有一個策展框架,有一個論述,好像會讓觀眾比較可以知道⋯⋯

胡:為什麼要買票。

(大家點頭微笑)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胡錦筵推薦劇本

《愛在三部曲:愛在黎明破曉時+愛在日落巴黎時+愛在午夜希臘時》

李察.林克雷特、金.克里桑、茱莉.蝶兒、伊森.霍克╱著,穆卓芸、謝靜雯╱譯,奇光出版,2020

我沒有完整看過這3部電影。這個劇本超好,因為它們的舞台指示超極簡,只有大量台詞,但完全可以從場景的情境中知道劇中角色的關係,以及他們10幾年內的變化。看完之後也沒特別去看電影,因為這些台詞已經在腦中變成某種聲音。它不只是電影劇本,用讀劇呈現也成立。

《激情年代》

亞瑟.米勒╱著,于而彥╱譯,輕舟出版社,1997

《激情年代》是個舞台劇劇本,也被拍成電影,我覺得這個劇本和《愛在三部曲》的落差有點大。有些劇本在聽讀劇的時候會覺得超級難聽,但是你會感受到、也可以想像它實體演出會有多麼精采好看,《激情年代》就是。這個劇本有非常完整的結構,而那個結構在聽讀劇時是可以聽出情節轉變。

 

洪千涵推薦劇本

《Our Generation》

Alecky Blythe╱著,Nick Hern Books,2022

《Our Generation》是我今年3、4月時去倫敦看的National Theatre演出。看完之後,就買了劇本。導演花5年的時間來記錄一群青少年從12歲到大學的生活,中間經歷疫情這段時間,包含學校、朋友、家庭、愛情關係等。我最近的創作很在意表演者的真實性,也就是上台演出不再只是虛構跟扮演,而這與「紀錄劇場」有連結;所以,接下來要跟北藝大戲劇系學生工作學院製作,也希望用這種方式去面對他們的真實人生。

《海鷗&萬尼亞舅舅》

契訶夫╱著,陳兆麟╱譯,聯經,2001

推薦《萬尼亞舅舅》的理由其實是因為電影《在車上》。看完結局後,我再次拿出這個劇本,唸出那段台詞:「我們要繼續活下去⋯⋯」在家大聲唸出來的那種。

《踏青:蜿蜒的女同創作足跡》

蔡雨辰、陳韋臻╱編,女書文化,2015

我最近已經很少購買劇本,多半是跟教學、創作相關。明年因為要製作同志相關的創作,所以我突然翻到了收錄於這本書裡的劇本《踏青去》。徐堰鈴真的是我的偶像!我記得,這也是當時一看完《踏青去》再版演出,就立刻買下的劇本。或許沒什麼特別的理由,除了喜歡作品,當時印象深刻的就是,一群在劇場圈非常重要的女演員們與創作者們,一起組個團,然後一起創作吧!

 

胡錦筵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本創作研究所畢業,並以劇作家身分與三缺一劇團、果陀文創、活性界面製作、阮劇團、莎妹劇團、盜火劇團及進港浪製作等合作。2018年開始,與樸實映畫有限公司簽約,投身影視編劇工作。近年劇場編劇作品有《國姓爺之夢》、《我們分手吧》、《阿吉先生》、《消失台北》、《新!王冠度假村》等。

 

洪千涵

劇場導演,「明日和合製作所」核心創作者。畢業於倫敦皇家中央戲劇與演講學院(Royal Central School of Speech & Drama),為進階劇場實務碩士(MA Advanced Theatre Practice)、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主修導演。近期作品有《祖母悖論》、《小路決定要去遠方》、《抬轎Lift Me Up》、《家庭浪漫》、《半仙》等。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