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演出評論 Review
一部鉅作的台灣首演
瑞霖的指揮精確、自信而富於說服力,他帶出的音潮,雄渾有力,壯闊澎湃;他以沉穩的低音,構築了堅實的基礎,以圓融強勁的旋律拉出線條,營造出有如巴洛克大教堂般的壯闊、震撼效果。然而瑞霖所營建成的這部音響的偉構,它的許多細枝末節、它的許多繁複的層次,卻顯得不夠細緻敏銳。
-
演出評論 Review
「準」不準,有關係
作為全系列的真正主角,樂團在面對企圖心旺盛的曲目編排上,卻未展現出他們真正的水準與實力。全場演出很明顯地聽出樂團與指揮正處於磨合期,在音樂的型塑、聲音的建構,以及未來的發展方面,並沒有做出立即而雄辯性的宣示。
-
新藝見/新銳藝評
音樂篇:繽紛的原創 蓬勃的生機
從展演的節目內容來看,二○○七年也有相當熱鬧的局面,首先原創音樂在全體展演的比例上顯著地提高了,尤其小型的演出,如個人獨奏或室內樂等,以往難得看到的國人作品或是當代曲目,二○○七年卻琳瑯滿目,顯示音樂家們與創作者的合作日趨熱絡,更意味著舞台上的音樂家們,逐漸向當代的文化底蘊靠近。
-
新藝見/新銳藝評
戲劇篇:悄然進行的世代交替
不管這些年輕新面孔的技巧或者藝術成就達到怎樣的高度,也不管他們有沒有被提名或入圍,我們有理由相信,「世代交替」已在悄然中進行。和過去不同,他們打的比較偏向團體戰,而無所謂「絕對的靈魂人物」。這說明新世代的表現管道是多元的,創意和人力也是多元融和的結果。
-
新藝見/新銳藝評
舞蹈篇:令人振奮的新生代
二○○七年台灣的舞蹈創作能量與二○○六年比沒有風起雲湧的改變,甚至有減弱的趨勢,但由新生代編舞者所激盪出來的火花仍然令人振奮與期待!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零起步,「打」出獨一無二!
從「台北國際打擊樂節」看藝術節的品牌經營, 二○○八年五月,第六屆台北國際打擊樂節(TIPC)即將展開,在這樣不景氣的年代,台北國際打擊樂節能以民間主辦之姿,昂首走過十八年,格外引人注目。台北打擊樂節是如何創造出一個前所未有的典型,幾乎無法被複製拷貝的品牌呢?本文藉由TIPC的創立過程、內在特色與故事,探討藝術節品牌經營的成功模式。
-
特別企畫 Feature
聲光動人 感官超速饗宴
不同於傳統音樂會,擊樂演出更容易結合舞台劇場與舞蹈戲劇等元素,打造聲光動人的視覺嘉年華。這次台北國際擊樂節中的進階打擊樂團、皮可沙打擊樂團與大鼓打擊樂團,即是以此類演出享譽國際。
-
特別企畫 Feature
前衛實驗 開拓聽覺新境界
身為二十世紀才崛起的新興樂種,打擊樂從不拘泥於當下的腳步,開發新的聲音是他們絕對的動力!史特拉斯堡打擊樂團與紅魚藍魚打擊樂團,雖然「資深」,卻也是前衛實驗路線的首席代表,開發出來的擊樂新「耳」界,讓你意想不到!
-
特別企畫 Feature
野性動感 燃燒熱力無限
從世界各地傳統打擊樂取經,一樣能讓舞台上的演出迸發超強熱力!來自墨西哥的譚畢哥打擊樂團,來自匈牙利的阿瑪丁達打擊樂團,不只發揚母國的音樂本色,也積極吸納非洲、亞洲的擊樂精華,融合出嶄新動人的舞台風景。
-
特別企畫 Feature
特色擊樂 超技出手魅現
擊樂演出往往聲勢浩大、以多取勝,但身懷絕技的擊樂高手,就像武林大師一樣,一出手就能震懾觀眾日本的木琴教主、曾多次訪台的安倍圭子,將帶著日本馬林巴擊樂團一起展現她的六槌絕技;來自以色列的皮卡度擊樂二重奏,則要與美型與技巧征服台灣樂迷的心!
-
焦點專題 Focus
邁向舞台的青春紅毯之路
台灣偶像劇盛行,不少年輕明星都出身高中職的戲劇或其他表演科系,但是高中戲劇專科教育,只培養偶像明星嗎?當然不是!老師們指出,戲劇是綜合藝術,入門階段的學生仍須全面學習老師著重於啟發、建立「各部門分工但通力合作」的團隊概念,開啟學生對戲劇的認識與熱忱後,讓學生選擇各自有興趣、具專長的部分深入學習。所以當偶像不是唯一,還有許多可能性!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台灣文化的未來,揚帆在何時?
雲門舞集排練場的火災,引發了社會對表演藝術發展環境困窘的關注,也促使文建會提出一份令表演藝術界人士振奮的「揚帆計畫」預計以四年四十四億的經費,提升表演藝術發展的環境。但在此新舊政權交替的尷尬時刻,這個令人期待的計畫是否能在新政府手上順利「揚帆」?仍待觀察。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如何讓黑膠唱片重返市場?
陳建育:愛它,才能創造它的價值
在現代人手一台MP3、CD都快被淘汰的今日,為什麼LKK的黑膠唱片,還能捲土重來,在唱片市場東山再起?引領這股風潮的金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陳建育,有一套自己的銷售哲學:認識自己、認識客戶、認識喜愛自己的商品,才能順利銷售。而他正是看到中產階級重視生活品質的特性,讓獨具質感的黑膠唱片,在市場上找到自己的定位。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踏入兩廳院 與藝術零距離
NSO《皮爾金》彩排 北縣學童千人圓夢
四月三日午後,來自積穗國小等校的近千位學生和老師們,第一次踏進兩廳院大門。在台北縣文化基金會和兩廳院共同安排下,小朋友們親身參與「藝術零距離」活動,透過專業人員導覽及國家交響樂團的《皮爾金昆蟲的異想世界》彩排演出,讓偏遠學校的孩子們體驗表演藝術殿堂之美與精緻節目。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西班牙編舞家Juan Kruz Diaz de Garaio Esnaola新作
《憂鬱藝術》 一場「死亡祭典」
《憂鬱藝術》彷彿像個「死亡祭典」,間歇舉行著不同的儀式。例如:一男被抬上桌子,在兩盞大型的白光手術燈下,其耳鼻被塞滿棉絮,一支象徵X光機的白燈管反覆地來回照過他全身。女人嘗試拯救他,在回天乏術後,男人被蓋上白布,葬禮於焉展開;舞者清唱著似教堂裡的聖歌。當台上點起火盆,儀式的意味更被強化,全場瀰漫著神聖肅穆、抑鬱沈悶且冷漠悲傷的氛圍。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艾瑪私領域」系列 演奏家如秀「分列式」
現代鋼琴家艾瑪應邀為巴黎音樂城策展,依「世俗與神聖」主題設計了「艾瑪私領域」系列演出。該系列於本月初一場由「當代合奏團」演出的音樂會中,演出Charles Ives、Gyorgy Kurtag、George Benjamin、藤倉大、梅湘等人作品,每首樂曲配器大不同,曲目間更換樂手座落位置的換場工作尤其費時複雜。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劇迷熱鬧參與 歡慶莎翁444歲大壽
莎翁當年發跡地倫敦環球劇場,自出土重建後,已成為世界莎迷的朝聖所,年年於莎翁誕辰前一週日舉行的生日派對,更是莎迷不可錯過的慶典。今年適逢莎翁444歲大壽,當天的表演嘉賓、來自法國的著名帳篷劇團Footsbarn Theatre,則將整個大廳營造成莎劇遊樂場。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重塑亞洲的當代意象
柏林「世界文化宮」今年以亞洲為主題,從三月至五月推出「重返亞洲」(Re Asia)之大型藝術節。鑑於當代都會生活,泛亞洲之影響隨處可見,「世界文化宮」藉此藝術節,以新的視野與不同角度,重新解讀亞洲當代藝術。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台灣舞星 紐約閃耀
位於紐約下城的喬伊斯劇場,四月由Ballet Tech舞團推出Mandance Project系列,該團藝術總監費爾德邀來台灣知名舞者許芳宜與陳武康合作,分別演出Isis in Transit,與Backchat 和Undergo等舞作;國內頗受注目的新生代舞團驫舞劇場,也首度應邀,在該系列中演出新作《速度》。
-
藝壇動態
諾貝爾獎劇作家達利歐.佛研討會與演出
【台灣】 諾貝爾獎劇作家達利歐.佛研討會與演出 繼契訶夫、莫里哀、亞里多芬尼斯之後,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戲劇與劇場應用學系今年將以義大利劇作家達利歐.佛(Dario Fo)為主題,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與劇作演出。達利歐.佛的作品繼承了中世紀喜劇演員的精神,以義大利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風格,幽默諷刺的手法批評時政,為受壓迫的百姓伸張正義,為底層民眾的利益吶喊,因而被稱為「人民的吟遊詩人」,共有七十餘部喜劇作品傳世,並於1997年因「貶斥權威,維護被壓迫者的尊嚴」,獲諾貝爾文學獎。他的代表作品《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絕不付帳》曾由表演工作坊搬上國內舞台。研討會將於本月14至16日登場,計邀請來自香港、法國、義大利以及國內劇場創作者、學者共同參與,提供個人對於達利歐.佛之作品理論、著述與實務經驗的分享,探討其作品搬演之相關問題及發展趨勢。研討會期間,將由台藝大戲劇與劇場應用學系師生共同搬演達利歐.佛《喇叭、小號和口哨》、《08,沒錢/絕不付帳》兩部作品。(廖俊逞) 第一屆台北藝穗節開始報名 你可以另類、趣味、搞前衛玩新奇,而且不須審核,不用付場租,讓表演藝術被看見被欣賞,這樣的好康,就在第一屆「二○○八臺北藝穗節」。由臺北市政府主辦,臺北市文化局與台北市文化基金會承辦的臺北藝穗節,象徵著自由開放、成熟主動的演出精神。台北藝穗節將規劃相關宣傳活動,立志成為服務全新創意的平台,洽談演出場地如牯嶺街小劇場、南海藝廊、台北國際藝術村、華山、紅樓劇場等,票房收入全數歸於演出單位。歡迎年滿十八歲之個人或團隊報名參加,團隊須經合法立案。即日起至5月29日接受報名,演出活動期間為今年8月30日至9月14日,一律採取網路報名:www.taipeifringe.org。可電洽02-25289580#196及195或Email:taipei.fringe@gmail.com(周倩漪) 雲門35週年推出「醫院裡的春天」巡演 「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