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數位科技vs.劇場
數位DNA 為劇場鋪陳進化之路
結合數位科技的結果,使得劇場從以往對情節與角色的著重,往提升與擴大觀眾感官涉入的方向前進。不過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數位科技對劇場敘事或劇作的影響。如同電影的出現,讓二十世紀劇作出現類似蒙太奇甚至倒敘的寫作技巧。完全成長於網路世代的下一代劇作家,他們的語言表達與創作思維,自然會帶上數位時代的經驗。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 4D Art 藝術總監
維多.皮倫:科技只是我們用來感動人心的工具
由加拿大4D Art劇團帶來的虛擬實境劇場《諾曼》NORMAN,以舞者、動畫、電影、紀錄片交織,呈現加拿大動畫之父諾曼.麥克賴倫(Norman McLaren)的映畫人生。透過數位科技的多媒體投影,營造了如夢似幻的異境,這樣的創意巧思,背後有怎樣的故事?本刊特地越洋專訪4D Art協同藝術總監維多.皮倫(Victor Pilon),告訴讀者他們如何打造劇場幻境。
-
特別企畫 Feature 加拿大NFB動漫藝術大師
諾曼.麥克賴倫 改變時代的靈動創意
當美國華德.迪士尼將動畫影片經營成透過動畫角色表演戲劇與故事的時代,諾曼.麥克賴倫腦袋所想的卻是動畫藝術的核心問題:動畫是否就是「會動的畫」而已?經過他的思辨,他最代表性的名言就是:「動畫不是『會動的畫』的藝術,而是『畫出來的運動』的藝術」;也就是說繪畫和動畫的區別是,繪畫所經營的是畫面,動畫經營的卻是「操縱畫面與畫面之間的動作」,動態本身才是動畫的力量所在!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T.P.O.視覺劇場藝術總監
凡度里尼:最重要的是觀眾可以同步戲耍其中
踏上劇場中央的「魔毯」,孩子們可真是樂瘋了!只見地面風景變化萬千,一會是草地,一會是水池、一會是開滿花朵的庭園這一切都來自TPO視覺劇場的數位科技與創意。本刊特地透過e-mail訪問到該劇場藝術總監凡度里尼(Davide Venturini),請他來告訴我們的讀者,他的魔毯底下藏的到底是怎樣的秘密!
-
特別企畫 Feature 數位科技vs.音樂
E化氛圍 打開全感官「聆聽」
音樂不同於舞蹈與戲劇,演奏者是在無形空間為美賦形,前述舉歌劇的例子,是因歌劇最具特殊性,以往形容音樂中的織度,指的是聲部交錯及縝密的結構,今日早已不再分哪一類型的表演藝術,而是舞蹈、音樂與戲劇,加上科技整合在一起,彼此綿密交錯,聲音科技搭配視覺舞台,與舞蹈戲劇表演整合,織成一個嶄新的閱聽空間。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明日世界》大提琴家
瑪雅.貝瑟:我一直想要成為一個開創者
您也許對瑪雅.貝瑟(Maya Beiser)有些陌生,但卻不能不開始注意她!因為當今最受矚目的作曲家,包括菲利普.格拉斯、史蒂夫.賴克、譚盾等都曾為她量身打造、譜寫樂曲。過去的十年間,她也為大提琴開拓更新的演奏法與曲目。《紐約客》雜誌讚許她為「大提琴女神」、《舊金山紀事報》稱她為「後極限主義大提琴之后」,瑪雅精湛的琴藝、前衛及跨越文化的演奏風格,不僅在世界各地知名音樂廳都留下了足跡,她的迷人丰采更吸引了觀眾的目光。即將來台演出多媒體名作《明日世界》之前,本刊特別越洋專訪瑪雅本人,讓這位才藝出眾的演奏家談談自己的表演,讓您先睹為快!
-
特別企畫 Feature 數位科技vs.舞蹈
科技流轉中 舞動繽紛革命
在十年前仍有很多愛舞蹈的人對科技的介入懷有很深的敵意,擔心科技的過分蓬勃會威脅到舞蹈原本的存在價值。隨著時間的過往這種疑慮似乎自然消失,因為我們已經發現原本身體力行的舞蹈行為是無可取代的藝術形式,同時那種標榜跨領域舞蹈與科技結合的作品,有時幾乎可以被當做是另一種新興的表演形式來對待。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春之祭》藝術指導、創作暨編舞家
歐伯梅耶:讓你看到真實表演者與虛擬世界融合為一
《春之祭》的音樂在斯特拉溫斯基創作發表的當時,造成革命性的轟動,而九十多年後的《春之祭》,則更展現了突破性的舞台藝術。由奧地利藝術家克勞斯.歐伯梅耶(Klaus Obermaier)主導創作的《春之祭》,以數位科技與舞者、樂團互動,讓觀眾體驗3D幻境的表演境界。本刊特邀影舞集藝術總監陳瑤,越洋專訪歐伯梅耶,為讀者道來這些創意的發想與製作過程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從傳播專業到聲樂舞台
廖英君 人如其聲的甜美女高音
有樂評家說,廖英君天生就屬於舞台,當她一站上舞台,就如珍珠般綻放耀眼的光芒;更有樂評家說,廖英君的歌聲散發著與生俱來自信卻柔美的個人風格。這位近期崛起的女高音,聲音與外表一樣甜美亮麗,出身藝術之家卻非音樂科班的她說:「歌唱,是我人生最大的夢想!」所以從台大經濟系、康乃爾大學傳播碩士,一跳跳到羅馬音樂學院學習聲樂,就是為了打造自己的歌唱之路,她更期待自己成為「台灣的莎拉.布萊曼」。
-
特別企畫 Feature
喔,他們都是波希米亞人……
李歐納.柯恩的第一部詩集在一九五六年印行,和《嚎叫》同年。他早歲的詩人生涯,確實重疊著「垮掉一代」的崛起時間。然而,柯恩並不能因此就劃入「垮掉一代」作家群:他的活動圈子不大重疊,柯恩也比大多「垮掉一代」作家小了一輪。誠然,柯恩也有強烈的波希米亞浪子氣質,然而彼時哪個文藝青年不是如此?
-
特別企畫 Feature
美麗的失敗者 昇華了搖滾的靈魂
垮掉的一代是文學上的不法之徒。他們不論在主題、寫作風格,乃至個人生活上,都在挑戰主流價值的單調與安逸,而追求自由、即興、誠實和解放,因為只有面對自己的骯髒與腐敗,你才能昇華。沒有垮世代,搖滾樂不會是如今我們熟知的面貌,從披頭四、巴布.狄倫、吉姆.莫瑞森到派蒂.史密斯、理查.海爾乃至音速青春樂團、衝擊合唱團等等,不論是紐約站還是倫敦站,垮世代的幽靈與肉身都還繼續在列車上加持著我們的搖滾英雄們。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繆思到女神的Herstory
二十世紀,女性藝術家經歷的,是一個從繆思到女神的過程;從陪襯男性、啟發男性、做男性背後的支撐開始,到能夠獨當一面,展示出自我的獨立意識、關切專屬女性的議題,這段路,其實很漫長,未來也還有很多路要走;但我們欣見這樣的轉變擁有了更寬廣的舞台,女性藝術家的丰采,絕對會為人類文明注入更多的繽紛與璀璨。
-
特別企畫 Feature
移動、體驗、異文化 解放個體與社會
敲打派(The Beat Generation)最初萌芽時,只被美國主流社會視為怪胎異端,影響力局限在地下文化圈,直到西方反文化(counter-culture)盛行的一九六○年代,敲打派與嬉皮、搖滾、藥物、反戰運動,以及視覺文化交錯結合後,才真正成為主流文化的一環,並藉由文化商品的全球傳遞,迂迴漸次地成為影響深遠的文化風潮。
-
特別企畫 Feature
認識李歐納.柯恩的10種方法
當搖滾樂手還在翻唱歌曲時,他已經在文壇上享譽盛名;當同儕們沉醉於迷幻藥的虛幻時,他早已在小說《美麗失敗者》裡,用滿紙的同性戀、三角戀、毒品、手淫嚇壞了當時保守的中產階級。而在所有歌者帶著墨鏡、頂著亂髮、手持電吉他放聲嘶吼時,他卻反其道而行,梳著整齊的西裝油頭、搭著深色西裝外套、壓低嗓子,悠悠地唱著深沉抑鬱的情感。抿著薄薄的嘴唇,一身講究的品味,冷漠、自溺、玩世不恭他就是李歐納.柯恩(Leonard Cohen),詩人、作家、歌手、畫家一個您難以捉摸,卻又難以揮之而去的陳舊烙記!
-
特別企畫 Feature粉絲心中的 李歐納.柯恩
李歐納.柯恩在台灣也有眾多的粉絲,其中更不乏知名的作家、詩人、音樂工作者,到底這位老詩人在他們心中佔據著怎樣的位置?且聽他們娓娓道來
-
特別企畫 Feature 兩個音樂靈魂的美麗交會
菲利普.格拉斯vs.李.歐納.柯恩
《渴望之書》是柯恩二十多年來的詩歌畫作,《渴望之書》也是格拉斯一百分鐘的音樂創作。兩者究竟是如何產生擦撞火花?又是如何看待對方? 就在二○○七年六月多倫多光影藝術節首演前,兩人曾在Wintergarden Theatre留下對談。在藝評家約翰.洛克威(John Rockwell)的主持下,兩人暢談六十分鐘。本文摘錄兩位巨匠對話,近距離來聽聽他們說些什麼!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格林童話》搬上舞台 娛樂大小還諷刺時政
給兒童看的戲劇不一定就不能諷刺時政!歐迪翁劇院藝術總監奧力維.畢去年底推出以《格林童話》為本改編的數部製作,除了保留小朋友愛看的童話元素,新編寫的故事對白對成人而言也是如暮鼓晨鐘,令人聯想到當前現實,諷刺意味深遠!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表演百大人物榜 金牌製作人麥金塔封王
自一八八○年起每週四固定發行的英國The Stage週報,每年年底固定票選出當年度表演藝術界百大人物榜;甫公佈的二○○八年的劇作家榜中,品特自然是名列其中,在英國甚至世界性舞台的重量級地位無庸置疑,如今巨星殞落,更添唏噓之意。而細細檢視新出爐的榜單,許多變化也值得玩味注意。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柏林舞蹈之夜」 挑釁觀眾視聽極限
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德國「柏林舞蹈之夜」(Tanznacht Berlin 2008),是由舞蹈工廠(Tanzfabrik)在兩千年首創。原來只是一整夜的多團匯演,在往後幾屆逐漸擴大為多天性的舞蹈節,二○○六年甚至在二十多個劇場表演。舞蹈之夜的創辦原意是要促使駐柏林的舞團、創作者有機會展現他們的作品,藉著相互觀摩切磋,讓柏林舞壇更蓬勃多元!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表演藝術博覽會 理性與感性的交匯
全美表演藝術經紀人協會每年一月在紐約舉行,今年邁入第五十二個年頭,一月九日到十三日為期五天。會場主要在紐約中城的希爾頓飯店,三層樓的會場容納三百多個大小攤位,擺放表演藝術個人或團隊的文字和影音資料,而連串匯演也同時展開,短短五天舉行了一千二百多個大小表演活動,如同表演流水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