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追憶與悼念 In Memoriam
教我如何不想她
我永遠忘不了大五的某一個炎熱的下午,老師正在「雕」我那破碎的法文咬字,爾後她突然很感慨地說:「我真希望你們趕快出國深造,語文變好一些。不過,那個時候我也看不到了。」 當時我幾乎不敢看老師那張慈愛又遮不住風霜的容顏,我只是覺得眼角一陣發燙,支支吾吾接不上半句。
-
音樂
見其美,不見其感傷
她能細膩地連結樂句之間的圓滑和延伸的空間感,並且把舒曼的雙重性格「佛羅倫斯坦」(Floranstan,熱情、大膽、直接)與「伊索比烏絲」(Eusebius,細膩、多愁善感)之特質,形成強烈的對比,令人印象深刻。
-
音樂
充滿理性思維的浪漫聲響
兩手以單音平行八度於d小調中進行,陳宏寬在音與音之間賦予許多推升的力量,使樂句能呈現更完整的凝聚力,這與樂團所表現較舒適的感覺有些出入;幸好經驗豐富的指揮及時加以調和,使衝突化解至最低。
-
戲劇
媒體.劇場:「再現」的思辯與迷戀
Zodiac旺盛的實驗企圖,尤其明顯地表現在它對劇場與媒體再現功能的辯證上:它既深刻地思考又熱切地迷戀兩種媒介的再現企圖,它既可以讓劇場與媒體互相辯證又可以讓它們狼狽為奸。
-
戲劇
劇場,罐裝人間幸福的條件
《人間條件》提供了另一種「好看」的戲劇模式,這是長期浸淫在電影電視廣播及廣告媒體的吳念真,用不同於劇場思維的創作結果。於是劇場成為創造人間幸福的場所,「千萬要堅強」也成為一種現實不如意時苦中作樂的呼喚與叮嚀。
-
戲劇
在後植民情境中尋找台灣的座標
自編自導的邱坤良,似乎有意為處於後殖民潮流的台灣尋求歷史定位;這齣戲讓我們看到,台灣從進入歷史時代之初就是多族雜處的移民地,競生逐利難免有衝突,但是商盜兩棲亦白亦黑自有其隨浪逐波的法則。
-
舞蹈
潛藏於近距離的心靈縮影
舞者的肢體表現最傑出亮眼;音樂也為舞蹈營造出不同的氣氛。但是道具、舞蹈表現形式與、意象符號的反覆使用,與舞台設計的單一化,在視覺感官上則稍顯單調簡樸。
-
舞蹈
舞蹈只是演出的一部分
《原》的文本架構具有雙重的包覆性:顚覆舞蹈迷思為其主要目的,而批判都市生活則為另一重子題,也是用來演譯「顚覆舞蹈迷思」的工具。
-
舞蹈
不怎麼跳舞的PUB實驗
在戲劇張力考量和劇場多元媒介的運用之下,肢體不僅不再是唯一的形式,還變成戲的點綴物,舞蹈在劇場裡失重的結果讓人感到惋惜。
-
舞蹈
一樣竹林、百種夢想
在後現代舞蹈時期,堅持浪漫主義中國風與現代主義西方肢體訓練的雲門舞集顯得有些痴騃,好比一群信徒用淬鍊後的身體,神聖地守護著這近似信仰的傳統。
-
回想與回響 Echo
竹林傳來夢中的哭聲
《竹夢》的演出深深攪動了台灣人身分認同深層結構的文化記憶,不管中國人,還是台灣人,永遠都要在「傳統」與「現代」的兩個幽靈之間, 找到自己身分認同的基盤,雲門舞集大槪可說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
-
回想與回響 Echo
充滿智慧的鋼琴家
普雷特涅夫不彈衆人「想聽」的樣式,而是彈自己想達到的境界。當晚的貝多芬奏鳴曲正如他企圖想達到的「自然、自如、有效率,展現出巨大數量的小細節, 而不影響整首樂曲計畫的全貌」,因而流露出精神上的「交流與溝通」。
-
表演書房
舞出靈魂的圖像
《舞者之歌》不僅適合愛舞人閱讀,任何有心反省人類文明與思索人類價値者,或許都可以在這本傳記中,透過一個顚簸的生命,描繪出一幅靈魂圖像。
-
新舞觀
形意相融的身體醫療科學
身心學的發展始於十九世紀末,源自於對於人體自然動作的觀察及體驗, 而提出不同的動作教育觀點,或是為了解決個人身心上所遇見的問題,而重新探索自我身體,至今已形成許多派別身心技巧。
-
經典解剖室
戲劇結構的音樂性
《鬼魅奏鳴曲》是史特林堡於表現主義戲劇上留下的傑作,其絲絲入扣的結構,十足顯現了現代主義美學對形式的講究。寫實主義講究的是:先有含蓄的舖陳,才有後來的「真相大白」。然而, 史特林堡卻採用奏鳴曲那種刻意的唐突,那種未經預示的變調。
-
炫技的傳承
忠實於李斯特的偉人
畢羅喜歡放兩台鋼琴在舞台上,視情形,看演出時是把臉面對觀衆或是背對著觀衆,來決定「藐視」聽衆的方式,在一次他指揮首演布拉姆斯交響曲後, 聽衆們毫無反應,他轉身向聽衆們說「你們似乎還聽不懂這個曲子, 那我們只好再從頭演奏一次了」,這回果真掌聲如雷。
-
專欄 Columns
期待「閒置空間」再生下的劇場空間
多年來我們對劇場建築的偏頗發展,形成「重大輕小」的面貌。這時節通過「閒置空間」的釋放,使空間得以做新的衍伸,使表演藝術得以有機會做新的詮釋。這一個舉措,在浮面上看,也許覺得只是去增加一些表演的場所而已;如果能往深層一點去探究,就會察覺到,它對整體的表演藝術發展,是會有很大的影響。
-
專欄 Columns
音樂能說什麼?怎麼說?
以音樂本身來講,你一聽到就有感覺就是有感覺,若你聽到以後沒有任何感覺,你跟它就毫無關係。當我們說音樂能說什麼的時候,它其實不能說什麼,但是它又好像能說什麼, 你「感受」到什麼,往往就是它在跟你「說」什麼。
-
特別企畫 Feature
表演藝術比賽面面觀
比賽,向來有所謂客觀、嚴謹的評分標準,是否適用於強調自由、主觀、創造的藝術,贊成與反對的兩造人馬始終各持己見。 而台灣目前的比賽又對表演藝術的發展,形成哪些積極或負面的影響? 我們希望藉由對比賽既有的現象,在時代環境、人事變遷、美學的轉換等面向的探討,企圖解析其現象背後的成因。 並透過對國際重大比賽的分析討論,希望能引他山之石,以見己之優缺。
-
特別企畫 Feature
民間戲曲競技場
地方戲曲的比賽是劇界唯一可資證明表演實力的憑證,甚至有人不惜耗資數倍,請來槍手。曾幾何時,地方戲曲比賽的快速老化,終變成了歌仔戲、布袋戲兩年一輪的例行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