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焦點
「鉸鏈」打造歌舞年
並不是打著歌舞劇的招牌,就能夠讓人來看戲的。果陀劇場導演梁志民藉著多年來與其他設計者合作的經驗,累積出一種「鉸鏈式」的工作方式:即一齣戲正在演出,就開始排下一齣戲,同時籌畫第三齣。像七月演出的《東方搖滾仲夏夜》,梁志民在去年七月就已著手並完成了劇本和歌詞,那個時候他還是身兼《複製新娘》的製作人,並正排練著《天使不夜城》。
-
日本
藝猶未盡
第一屆「劇場-奧林匹克」藝術祭於一九九五年在希臘雅典舉行;四年後的今天,第二屆的活動在靜岡縣舞台藝術中心代表鈴木忠志的推動下,來自二十多個國家的表演團體,自四月中旬至六月間展開一場場精采的演出。
-
現代音樂盒
俄國的前衛音樂之父
德尼索夫的旋律充滿了歌唱性 在他的素淨配器當中 隱約傳達出一種宿命的悲傷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舞台影像展覽
肢體篇 季利安經典篇 團體:荷蘭舞蹈劇場 編舞:傑利.季利安 時間:一九九九年三月 地點:國家戲劇院 季利安編舞從古典芭蕾出發並揉合現代舞技巧,他的作品舞台簡約,舞作卻能傳達豐富的意象,具備高度的感染力及流暢性。他以極具個人風格的詩意、精準的動作、複雜的雙人舞變化,讓荷蘭舞蹈劇場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 《May B》 團體:法國瑪姬.瑪漢舞團 編舞:瑪姬.瑪漢 時間:一九九四年十二月 地點:國家戲劇院 《May B》充份顯現瑪姬對雕塑及造型的設計概念,並將機械生活與現代舞蹈融合在一起,舞者臉上敷上白粉像木乃伊一般,在緩慢而遲鈍的動作中呈現出他們在生活中所承受的痛苦及壓力。 《刺》 團體:英國瞬間動力舞團 編舞:Isabel Rocamora、Sophy Griffiths 時間:一九九八年五月 地點:台北市社敎館 別以爲懸吊在空中只能是馬戲!Sophy Griffiths將空中飛人懸吊的技巧融入舞蹈的概念裡頭,舞者藉由一根繩索、一根橫桿離地舞動,只爲了要找到動作靜止在空間中的那一霎那,也爲了要表達內在情感的瞬間。 《輓歌》 團體:高麗與永子 編舞:高麗、永子 時間:一
-
特別企畫 Feature
探索生命的舞蹈物理家
現今的「雜耍」不只是技藝的呈現而已,更重要的是它已經成爲結合舞蹈、美術等各方元素,將舞台、道具、動作、雜技等互爲混融的綜合藝術。本刊特地專訪此項藝術中的代表人物魔手麥克,請他談談他在創作上的思考與工作方式,以及對藝術未來的看法。
-
特別企畫 Feature
身體姿勢創造意象
擅長將佈景、道具、空間,經由演員語言與肢體的變換運用來述說故事情節的英國渾沌劇團,在來台演出期間,爲台灣的現代劇場愛好者舉行一場硏習工作坊。他們先由肢體即興出發,然後依創造的意象來塑造角色與場景的工作方式,與我們所熟悉的史坦尼體系從人物內在性格出發的方式,有著極大的差異。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反射内在的呼喚
溫.凡德吉帕斯創作時並不以「編舞者」自居,他的創作語言常來自與舞者嘗試直覺的肢體反射動作。《非關慾望》藉由精準的肢體技術,解放人性中潛藏的欲望。作品從許多不同的睡姿開始發展,進而展現一片令人驚異的想望冰原。
-
特別企畫 Feature
跨界迸裂的火花
此次台北藝術節多項演出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多元面貌,我們邀請到分別來自傳統、現代各領域的藝術工作者,企圖從肢體、意念、美學、形式等各個角度,再次反觀探索台灣表演藝術的新契機。
-
雅樂舞新探
雅之原形與本質的認知
雅樂舞動態的根本中心存在著一根軸,此軸線穿透人體正中心,爲人體身心覺知的深層建構一個虛實共存的標的。舞蹈者經由「雅」而能滲透,自信、自重、誠懇面對自我,此乃舞蹈者對己、對人之根本。
-
雅樂舞新探
還原入雅的身體呈現了什麼?
陳玉秀從雅樂舞中找到「中心軸」的身體概念,在她與振興復健醫院數位醫師共同發展探索之下,於日前做了一場階段性的呈現。這場異常簡單、緩慢,不同於一般觀舞經驗的呈現,引發對身體動、靜,內在狀態與外在形體的討論。
-
戲劇
粗製濫造的女人情事
就如同去年台北故事劇場的《花季未了》一樣,俳遊場《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的演出,其實相當程度地反映了本地近來「懷舊」與「女性觀點」的文化風潮。但《我》劇的演出,不僅無法建立起任何觀點,甚至連原著劇本中的溫柔與抒情,也被破壞殆盡。
-
戲劇
仲夏一夢分古今
藝術學院的這一場製作,造境元素雖有前例可尋,卻是「莎士比亞產業」在台灣劇場終於「現代化」的見證,證明台灣也可以有導演莎劇的條件。雖然馬汀尼所塑造的熹波麗塔沒能形成足以統攝整場演出的詮釋觀點,卻充分表現莎劇結構均衡的大奧妙。她使我們相信,台灣劇場也有可能內化莎士比亞的戲劇經驗。
-
戲劇
君去有拙時,眞有拙時
對於一個肩負有別於其他劇團「使命」的演出團體,在呈現老年經驗時是否對演出的手法能有妥切的安排,而不致使技巧上的問題影響到整體表現,這不但是演員,更應該是編劇、導演、設計者必須思考的。
-
戲曲
陣痛與尷尬
在《大將春秋》裡,我們看到了「戲曲傳統」這一個大包袱引致的種種現代舞台適應不良症,從演員轉型的陣痛與劇團摸索的尷尬,到劇場人才資源各自爲政的游離狀態,在在使得這場演出帶著視覺與聽覺上實驗性的焦躁。
-
戲曲
囝仔轉大人
《秋風辭》顯然有龐大的企圖,企圖把史實點滴一一交代,卻囿於支線太多,敍事凌亂,無法像《曹操與楊修》簡明暢快,大切數塊。在試圖用人物獨吟、唱唸之中交代內心情緒之矛盾痛苦時,又無法像《金龍與蜉蝣》賦予凝聚的畫面。所以,用內容演繹悲劇,《秋風辭》劇情還有待爬梳簡化,用形式塑造悲劇,《秋風辭》導演手法差強人意。
-
戲曲
透過孩子的眼睛來看戲
對孩童而言,「傳統」根本是一個遙遠的名詞,所以,在劇作品質的甄選上,應該更嚴謹審愼的篩選把關,透過孩子的眼睛來看戲,不要扼殺小觀衆們享受「童趣」的權利,但是又需要具有超前的意識,深入淺出地設定主題立意;再者也能巧妙組合各種藝術手段,從傳統中蛻變創新,讓舞台投射出各種能量。
-
舞蹈
羅曼菲的騷動
《騷動的靈魂》呈現出的精緻性特質,可證明藝術家們同步成長是重要的,缺一環則很難成爲一件好作品。
-
舞蹈
你看到黃河?還是肉體?
編舞家通過生命中最激奮的記憶,創作出她心目中的《黃河》,我們寧願相信劉鳳學是爲了找回某種在這個時代已經失去的肉體力量,更是她以這樣古典意味的肉體禮讚,歌頌她對生命活力的崇拜。
-
音樂
Yo-Yo Ma旋轉巴赫 聽馬友友獨奏
當馬友友面對極艱難技巧,或突然轉變爲如歌般的對比樂句時,他靠著敏感的肢體反應,表現得毫不紊亂,也不會有脫節的情況。
-
音樂
上海名家同台競技
幾位出身上海的名家,在不同的器樂領域創造了演奏風範,雖然都五十好幾的他們演奏技術已過了年輕時代的最高峰,但洗練的風格,沉穩的氣度,對樂曲深刻的理解,仍是後人學不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