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人物點描
穩立於古今中外的舞蹈家 第一位舞蹈博士劉鳳學
位於新生南路龍安國小對面的四樓公寓裡,投入舞蹈創作、硏究及敎育近半世紀的劉鳳學,正在和新古典舞團的年輕團員進行明年新作:劉風學第一百零九號作品《曹丕與甄宓─權利vs.女性》(暫定)的排練。這位第一個獲得舞蹈博士學位的中國人,自民國七十九年從敎職及行政崗位退休後,大部分時間不是在舞團編舞,就是在家裡的書堆中埋首硏究。是什麼力量支撑她一輩子不停地爲舞蹈付出?
-
台北
「密獵者」周歲擺秋宴
今年十月,密獵者劇團滿周歲,大擺秋宴,準備舉辦「密獵者皇冠劇展」。推出前菜《任性薔薇》、佐餐酒《咫尺天涯》及主菜《等待果陀》,分別由華湘如、林維、陸愛玲執導。
-
紐約
舉辦藝術節四要 以「下一波藝術節」爲例
下一波藝術節由紐約布魯克林音樂學會Brooklyn Academy of the Music, BAM主辦,是目前歐陸以外,最重要的世界性藝術節。每年六、七月舉行的法國亞維農藝術節,八、九月舉行的英國愛丁堡藝術節,和十、十一、十二月舉行的紐約下一波藝術節,一般被公認爲是世界的三大藝術節。
-
里程碑 Milestone
開啓另一種身體動能 紀念朶瑞絲.韓福瑞百年冥誕
十月,是集現代舞拓荒者、敎育家、舞者、編舞者於一身的朶瑞絲.韓瑞福(Doris Humphrey)百歲冥誕。她舞作中的基調──「墮落與回升」,不但建立起自己獨特的舞蹈美學,爲現代舞開啓另一種身體的動能,同時也讓她與瑪莎.葛蘭姆並稱爲現代舞的代表人物。
-
音樂
尋找一種音樂劇的新形式 看《西哈諾》的幾個角度
《西哈諾》使劇場藝術向音樂劇邁出了一大步,而其觸及到的許多問題──如音樂風格除了模仿百老匯外,有無其他可能?場景除了西洋歌劇的華麗風貌,有無其他做法?中文如何與音樂配合?音樂劇的劇場需要那些技術?演員如何加強培訓?──都値得我們回顧一一探討。
-
音樂
不是樂評,也是樂評! 從「關迺忠、閔惠芬與市國之星」談起
九月四日這場頗有「老鳳領新雛」意味的「關迺忠、閔惠芬與市國之星」演奏會,主辦單位的立意雖佳,也動用了一定的資源,但成效卻極爲有限,其關鍵處也就在於主辦單位對音樂會的設計始終無法眞正就一場演出的藝術層次、演出層次、及接受層面上詳加思考所致,而這也是目前普遍存在於音樂界的問題。
-
舞蹈
從舞觀人性 觀賞《禁忌.禁忌》芭蕾演出
台北室內芭蕾今年年度公演同時展現旅德舞蹈家余能盛及國內新生代舞者蔣秋娥的作品,風格迥異,內容則環繞人世間的情慾。
-
專欄 Columns
期待有線電視裡的表演藝術
好不容易近來有線電視從非法的地下第四台成爲合法頻道了,收得到的節目五花八門,股票、體育、電影、新知探索、購物,乃至於卡拉0K、電玩、講古都有專用頻道, 唯獨表演藝術,竟沒有一個頻道供它「表演」。
-
專欄 Columns
台灣需要什麼樣的社區劇場?
劇場活動原本就包含可能的「社區性」,無需特別強調,如果要標榜「社區劇場」,則代表它以「社區」爲主要考量,與一般劇場脚色不同,也與座落於社區的劇場,或到社區演出的劇場有所分別。
-
專欄 Columns
歌聲喑啞的美國國家藝術基金
美國的國家藝術基金之所以失去社會的信任也有部分原因起於政策溝通的缺失。在爭議事件發生之際,國家藝術基金沒有適時處理危機,並對獎助對象的創作動機和方式提出說明,事後又迫於社會壓力,轉向藝術家個人或機構要求退讓,再度引起藝術界更大的反彈。
-
活動看版
兩岸歌仔戲學術硏討會及實驗劇展
今年六月福建漳州薌劇團來台作全省巡演,這是繼民國三十七年廈門都馬劇團之後,第一個到台灣來演出的歌仔戲團體。相隔四十餘年之後的再度會晤,自然引起兩岸歌仔戲交流的話題。在文建會策劃主辦下,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訂於本月承辦多項海峽兩岸交流活動及實驗劇展的演出,以結合理論與實務,做進一步全面深入的關照。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國樂、傳統戲曲節目甄選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爲推廣傳統戲曲,培養國內國樂創作人才,即日起開放「傳統戲曲」節目以及「雅韻系列」國樂節目甄選。 「傳統戲曲」包含國劇、歌仔戲、其他地方戲曲的傳統或新編劇碼,徵件期限爲八十五年一月三十一日截止,經評選後由中心提供製作經費,於國家戲劇院演出。「雅韻系列」的申請對象爲傳統及現代國樂團或民族樂團,甄選時間至八十四年十一月三十日止,經評選後的優秀團體將於國家音樂廳演奏廳演出。以上甄選辦法可洽詢(02)343-1630 姚小姐。 (編輯部) 兩大藝術節台北熱鬧上場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兩廳院)策辦的「一九九五台北國際藝術節」和中國都發會企劃執行的「東區藝術節」,九月底皆開鑼上演,將持續進行至十、十一月。 「一九九五台北國際藝術節」節目內容分爲戲劇、音樂、舞蹈三類,邀請演出的團體有美國A.R.T.劇團、楊麗花歌仔戲、雲門舞集、聖馬丁學會管弦樂團等,參與的音樂家則有貝恩.懷寇、史塔勒、彼得.許萊亞、阿胥肯納吉等。詳細節目表請洽詢(02)3431364。 「東區藝術節」以推動頂好商圈及社區的互動爲主旨,舉辦各種形式的街頭活動及戶外舞台表演,表演地點主要在忠孝東路和仁愛路之間,以敦南圓環爲軸心,參與的團體有人體舞蹈劇場、絲瓜棚演劇社、伊甸黑門樂團、吳佩倩舞極等,活動洽詢(02)7739471頂好社區工作室。 (編輯部) 〔大陸〕 官方要求振興崑曲 文化部崑劇指導委員會近期召開全體會議,討論了「崑指委」章程、工作要點、政策措施,確立了文化部振興崑劇的戰略目標。據悉,「崑指委」名譽主席由全國政協副主席萬國全擔任,主席由文化部常務副部長高占祥擔任。會上決定:對國家重點扶持的北京、上海、浙江、江蘇、湖南崑劇院(團),首先給予資金保障,實行全額撥款,同時加強宣傳,主動爭取企業和社會各方的贊助。高占祥強調:在民族戲劇文化史上,崑劇有承
-
即將上場
感恩七十李彩娥回饋舞展
七十高齡的祖母級舞蹈家李彩娥,此次聯合中、美、日籍舞蹈家合作編排演出,呈現芭蕾、現代、爵士以及民族舞蹈的多樣面貌。 這次活動內容有靜態的展覽,展出李彩娥舞蹈藝術中心四十六年來的圖片紀錄,另外將在高雄市和屛東縣演出「感恩七十──李彩娥回饋舞展」。演出的序舞由李彩娥帶領學生與高雄市佳音合唱團聯合表演。「承傳與創新──民族舞蹈篇」匯集歷年來李彩娥舞蹈藝術中心於全國民族舞蹈比賽獲得優等第一名曁編導奬之作品。「芭蕾V.S.現代V.S.爵士」由日本舞蹈家黑澤輝夫、下田榮子,留美靑年舞蹈家Danny Lee,以及國內舞蹈界人士洪丹桂、洪素貞、洪仁威與蔡孔淑姬編排多支舞作。另有創作舞劇《哭過!笑過!愛過!》和爵士舞劇《舞舞=舞》。
-
特別企畫 Feature
新音樂時代
台灣的表演藝術,向來以音樂市場開發最早,也最「先進」──結合了科技、商品,而九〇年代的台灣,因著媒體的開放,加上科技的日新月異,音樂市場近一、二年更朝多角經營、市場分衆為訴求,以迎合現代人多變求異的消費需求。二十四小時專業音樂電台誕生,提供多類音樂選擇,音樂出版躍上電視,CD光碟化、平面文字立體化、音樂傳送世界同步化。九〇年代的音樂人正面臨一場新「視」、「聽」革命,而這一波趨勢或許也將間接影響未來的表演藝術市場。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台北愛樂」十月熱鬧上市
十月底,祇要扭開收音機,轉至FM99.7頻道,即可置身於悠揚的樂音中。這個百分之七十播放古典音樂、百分之三十播放爵士樂及新世紀音樂的專業音樂電台,正蓄勢待發,企圖進駐台北人的音樂生活。 「我們的目標是讓古典音樂以最親切、輕鬆的方式進入聽衆日常生活中,是非常生活化的。」節目部負責人王瑋表示,「雖然電台訴求定位在白領階級,但原則上我們希望聽衆年齡層能拓展至靑少年。」在此前提下,節目的設計便格外重要,而從敲定的節目主持人選及其構想,可一窺其未來呈現形式。 兒童床邊音樂故事、靑少年管弦入門──賴英里 在為女兒四處找尋適合聆聽的音樂,引發製作此類節目念頭的賴英里認為,音樂的扎根工作應從小做起,「兒童是最喜歡聽故事的,所以在節目的進行上,我會以說故事方式進行,讓小朋友在音樂故事中成長。」在曲目的選擇上,將以專為小朋友所作的世界名曲為主。而針對靑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賴英里計劃以介紹與靑少年同齡的優秀創作、演奏家,一方面滿足靑少年成就感,也可間接提昇、刺激靑少年的音樂興趣。 音樂劇──邱瑗 「我打算先從近五年創作演出的音樂劇著手,先拉近和聽衆的距離,然後再回過頭去做系統介紹。」擁有音樂、戲劇雙學位,並導過多齣歌劇的邱瑗指出,許多人分不淸音樂劇、輕歌劇和歌劇的不同,她將藉著這個節目能讓大衆對音樂劇有正確的認知。 而音樂劇多半由文學名著改編,邱瑗計劃邀請如胡耀恆、辜懷群、黃碧端等戲劇、文學界人來就另一角度談音樂劇,以提供更寬濶的思考。「基本上,我們看書、聽音樂的人口很多,但二者似乎不太交集,我希望能藉由這種型式來拉近二者距離,並讓原本祇單純欣賞音樂者有更深沈的思考。」 電影音樂──史擷詠 曾擔任多部電影編曲並連連獲獎的史擷詠認為「電影音樂範圍太廣了,從古典、Jazz,到流行無所不包,但以往這類節目都侷限在與電影搭配上,比較商業取向」在此認知下,電影音樂範圍頓時開濶起來,「不祇電影音樂、廣吿、紀錄片、恐怖片、科幻片等各種形式都可以談,而每種類型在音樂的表現上也都不同,可聽性就更大了。」 此外,史擷詠計劃以「玩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台灣第一位專業音樂導播
一九八九年一月,南非開普敦交響樂團來台演出,華視做了全程轉播,幕後導播吳素禎就此翻開國內音樂傳播藝術的新頁。身為國內第一位專業音樂導播,其經驗値得學習。
-
系列專題
文化科學城
早年,人説新竹人要出外打拚才有頭路;近一、二十年,風水轉了,新竹成為尖端科技和人才的薈聚之地。這「才」不止有數目字的奇葩,也有表演藝術的異果,他們將把新竹造化成「文化科學城」。
-
光復50周年
他(她)的故事,我們的歷史2
音樂:郭芝苑 舞蹈:林懷民 戲劇:姚一葦 戲曲:王金鳳
-
人物點描
側記郭芝苑
古老的三合院,座落在苑裡閙街上,門前人車喧嘩,四周樓房林立,襯得紅瓦古厝格外沈靜。郭宅佔地寬廣,頗具書香氣,中堂寫著「汾陽世澤」,右邊是「翰墨林」,左邊是「圖書府」,院前滿植花草,還有二株當年引發創作藝術歌曲靈感的紅薔薇。除留日期間,郭芝苑一生大都在此渡過。位於「圖書府」內的工作室,除了書桌、鋼琴、便是一璧的書和音響CD,陳設簡潔,井然有序。郭芝苑熱心的在統鋪上爬上爬下的找資料、照片供筆者參考,並不厭其煩且略帶靦腆的指著一張張斑剝照片訴說過往。郭芝苑有重聽,和人說話習慣傾身前聽,大半時間都待在家中創作,過著深居簡出的日子。不善交際,也不太與鄰居往來,走路頭永遠抬的老高,寧守著孤寂也不願與人做無謂的攀談。 自重人重的人生態度 「他總是凡事認眞,一視同仁,每次作品發表前老師就不由的流露出緊張的神態,一直持續到演出,而且無論是音樂會大小均如此,這種處事態度常讓我這個已因經常演出、偶而會出現怠慢心的晚輩當頭一棒。讓我體悟到祇有尊重自己,別人才可能尊重你。」靑年聲樂家阮文池表示。在紐約學習聲樂的阮文池在眼見日本、韓國同學均有其代表歌曲可唱,唯獨他無,回國後便到處找尋,在一次朋友的介紹下,認識了郭芝苑,立即爲郭芝苑豐富的台語歌曲創作吸引,現正有計劃的演唱、發表郭芝苑的作品,「唱老師的作品感覺很好,以往唱德奧、義大利歌曲時,咬字再淸晰,演唱再投入也都覺得像隔了層紗般不眞實,但唱自己的東西就很踏實。」阮文池說,現在他常在華陶窯後山大樹下唱老師的歌,前往聆聽的民衆常向他詢問這些歌的錄音在那兒買得到,「可見只要是好的作品,就會有人想聽,作曲家需要的祇是被演出的機會。」 除了計劃性的唱老師的歌,阮文池並和台北市立圖書館西湖音樂分館的主任楊珍慧合作,收藏、整裡郭芝苑作品及相關報導,並爲老師作品爭取演出機會。「今年四月十五日是我們一周年館慶,我們便在四樓音樂廳爲老師舉辦了一場名爲『紅薔薇』的作品發表會,上半場是鋼琴作品,下半場則演出十三首老師寫作的台語藝術歌曲,雖然場地祇能容納二百人,但當晚反應很熱烈,老師會後還上台和大家交換意見。」 此外,鑑於許多演奏家對本國作品的草率行事作風,楊珍慧、阮文池以及同爲推動藝術工作的和風工作室的陳耀文發起徵求有心從事本土作曲家作品演出的演奏家活
-
人物點描
不同階段,不同心情 林懷民的舞蹈創作
從事編舞廿五年來,林懷民已累積了六十二支作品之多。除了少數屬於他在美國編的舞(如《夢蝶》與《風景》),或屬他在一九八二年的「林懷民實驗舞展」所發表的《獨舞X3》、《我是男子漢》、《致魏京生》等,以及在一九八四年為一群非舞者所成立的子團「台北現代舞團」所發表的《阿司必靈的幻想》及《雜記簿》之外,其餘均屬雲門的舞碼。 從時間的角度來看,這些舞碼可以分為早期融合現代舞與國劇動作,以表達中國題材的《奇冤報》、《白蛇傳》等;以台灣本土為題的《吳鳳》、《薪傳》、《廖添丁》等;以反映現代台北都市文化的《一九八四年夏.台北》、《我的鄕愁.我的歌》、《明牌與換裝》等,以及近來較沈緩的《流浪者之歌》。 從小說家到編舞家,有人認為林懷民是「以舞蹈說故事」,也有人因其新聞系背景而認為他是「以舞蹈寫社論」。對這些觀點,林懷民解釋道:「舞蹈與文字是兩種不同的media,可以用文字表達的就用文字,需要用舞蹈的就用舞蹈。我想我是比任何人都明白舞蹈不等於文字。」 那為什麼他又經常將文學名著如《紅樓夢》、《九歌》、《流浪者之歌》等搬上舞台呢?「其實這麼做是很『犯忌』的,因為觀衆通常會被原著的情節所牽絆,但是我作品表達的是其中的情境而非情節!舞蹈作品必須經過轉化,編舞者必須了解文字才能go beyond it!」 那麼他接下來在構思什麼樣的作品呢?他回答說:「要是知道,就不編了!」 (本刊編輯 林亞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