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名家新秀 爵士一夏
仔細研究今年來台的爵士大師們,就可以發現許多共通點獲得大獎、葛來美提名、穩坐排行榜不說,「混血」的曲風、古典音樂背景與深厚爵士底子,似乎是他們擁有廣大粉絲的主因。雖然發生臨場換將的小插曲,但代打人物的名氣卻是有增無減。從電貝斯之神與融合爵士天王、薩克斯風巨擘、爵士新天后、鋼琴魔人,一直到黃瑞豐、史茵茵、兩廳院爵士音樂營菁英大樂團、超實力特邀佳賓曹格。不同的表演、多重的選擇,名家新秀、廳內廳外,就是要讓聽眾們一起來爵士一夏!
-
演出評論 Review
南部春天的祭禮
即便表面的現代與突破的企圖,作品的鋪陳、推進,其實還是非常芭蕾舞劇的作法。舞者以手勢表達著語意,角色有著分配,在龐大的編制裡,陳婷玉顯得鎮定、掌控自在。在不斷流動的變換組合中,呼應到每一篇章的鬆緊、氛圍。於是我們看到王國權所飾的編舞家與排練指導一角無聲地指示著舞者,舞者有條不紊地上下、組合,隨著音樂的章節,畫面顯得優雅、不著痕跡。
-
演出評論 Review
意猶未竟的空間寓言
以卡夫卡寫於廿世紀初的小說為開端,延伸關於當今社會人們處境的省思,應該才是這支舞作最主要的目的。地板上充滿象徵意味的長條形燈光投射,暗喻囚禁人們的各種無形牢籠;從天而降的床形裝置,既是卡夫卡故事裡施加酷刑的機器,但同時又暗指現實世界中引誘人們棲息耽溺的事物。
-
新藝見/新銳藝評
從來,就是關乎「活著」
這個作品可視為《呼吸》的再發展版,相較起來,《呼吸》中拿掉了較多因為情感連結而產生的努力呼吸或是被強迫呼吸這件事,似乎是較為邏輯思考下的作品,但或許因為理性,也失去了清晰的主題與有話直說、將內心情感一路到底、直覺、流暢的陳述與發展;但新作中的理性也不見得完全阻礙作品,因為理性的再檢視讓編舞者能夠回顧過去,細細剝絲、重組整理,其實是提供了更多思考空間。
-
企畫特輯 Special
鼓樂弦琴齊奏 啟動「韓流瘋臺灣」
臺灣國樂團將在八月中演出的「韓流瘋臺灣」音樂會,由采風樂坊藝術總監黃正銘擔任製作人,邀請韓國知名指揮家元一、韓國國立國樂管絃樂團伽倻琴首席文良淑等來台演出。演出曲目除了有韓國傳統演出「四物游戲」,還有《四氣》、《青山》、伽倻琴協奏曲《魂火2》等,臺灣國樂團更安排了經典曲目《松》、《臺灣風情》、《十面埋伏》,讓兩國的音樂交流,在演出中立體呈現!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如夢之始的創作靈光
黃哲倫,美國知名華裔劇作家。作品多次入圍及榮獲斯坦伯格劇作獎、奧比獎、普立茲獎等各大獎項,《蝴蝶君》更是奪得一九八八年百老匯東尼獎,是唯一榮獲此獎項的華人。一九九四年至二○○○年期間,被美國總統柯林頓認命為「總統藝術與人文委員會」委員。最新作品《中式英語》在二○一一年也再次贏得傑夫獎殊榮。 賴聲川,台灣知名的劇場及電影、電視導演、編劇,表演工作坊藝術總監。出自其手膾炙人口的戲劇作品繁多,《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暗戀桃花源》、《寶島一村》等。是台灣創作者中,對華人世界最具影響力的人之一。 同為對全球劇場貢獻良多的藝術家,一位在美國以傳統的現代戲劇模式,用英語從事劇本寫作;一位以中文即興的劇場導演方式,開始了編劇的生涯。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創作模式,到底有何不同?而其過程又有甚麼不為人知的技巧與方法?讓我們藉此對談,一探其中的奧秘。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直擊!東京小劇場 What’s Going on in Tokyo?
東京距離台北,兩千七百八十五公里,飛行時間三小時,時差一個鐘頭。 東京,是台灣人出國旅遊的熱門首選,也是國人往來最密切、互動最頻繁的國際城市。 然而,我們對東京小劇場的文化現象卻相當陌生。 在東京,光是小劇場的數量就有兩百多個,正式登記立案的表演團體更高達上千個。 和其他行業一樣,東京劇場生態同樣競爭激烈、生存不易,各式各樣的藝術節、戲劇獎林立。 從事表演工作的年輕人,大多白天打工晚上排戲,有時甚至得自掏腰包,爭取站上舞台的機會。 能夠脫穎而出受到矚目的,多是能從各種競賽獲得優勝或藝術節入選演出者。 例如,去年臺北藝術節引進的《放屁蟲》,導演神里雄大便是出身「利賀導演競賽」。 今年,東京青年團導演平田織佐的《三姊妹人形機器人版》,也將在臺北藝術節登場。 平田織佐是日本小劇場的「第三世代」,與野田秀樹、神里雄大等同為東京劇場的代表人物。 他們的作品,反映現下日本社會的現實,贏得年輕觀眾的共鳴與擁戴。 本刊將帶讀者直擊東京小劇場現場,引介指標性的導演、劇作家與團隊,提供讀者實用的東京看戲指南。 同時,剖析「第三世代」的劇場創作者,何以引領當今日本劇場發展的潮流趨勢。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年輕人前仆後繼 興旺中瞥見客群危機
日本的小劇場目前是「第三代」當家,引領人物有野田秀樹、鴻上尚史,還有推行「現代口語戲劇」的平田織佐,他們的作品頗受年輕觀眾歡迎,也讓小劇場成為大流行。期待同儕認同的年輕人前仆後繼加入劇團,劇團也認真傳承經驗。但獨特的團員「業績制度」,都是親朋好友「幫忙來看戲」,也讓觀眾似乎形成一種自投羅網的循環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藝術節與競賽 綻放創意星光
東京的小劇場導演與團體為數甚多,而能夠脫穎而出受到矚目的,多是能從各種競賽獲得優勝或藝術節入選演出者,如從利賀演劇人競賽與東京國際劇場藝術節出身、曾來台演出《放屁蟲》的神里雄大。其他像承襲了小劇場第一代寺山修司風格的長野和文、「Amayadori」劇團編導廣田淳一、「巧克力蛋糕劇團」導演日澤雄介等,都是在藝術節與競賽中展現創意的代表人物。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第三世代」當家 打造獨特戲劇語言
這幾位劇作家,承襲日本「小劇場型」的戲劇傳統,是身兼導演與劇作家雙重身分的劇場創作者。與劇作家與導演嚴格分業的「歐洲型」劇場創作者不同,「日本型」的戲劇創作者因為身兼編劇與導演,因此他們的劇本往往可以在語言、空間與演員身體的立基點上開始戲劇的創造活動,因此更直接地介入戲劇的表現形式,創出更具個人的戲劇語言風格。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五色繽紛各顯神通 劇院策展秀出品味
除了規模最大的「東京國際劇場藝術節」,東京地區有許多大大小小由各個劇院推出的戲劇節(演劇祭),其中如老牌的「愛麗絲戲劇節」、「池袋演劇祭」,是許多年輕劇場人才出線的跳板。而也有不少標榜劇場負責人品味的策展如「佐藤佐吉演劇祭」等。各色大菜小宴,讓想去東京看戲的觀眾目不暇給!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情報網超便利 琳瑯滿目等你來
愛看戲的人有福了!東京的小劇場演出多元又豐富,琳瑯滿目足以讓你眼花撩亂,本刊特地整理了相關情報資訊,讓讀者從出發前到落地後,都不用擔心如何找戲看,只要煩惱時間不夠用!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從投入到淡出 一個東京「前」劇場人的歷程
從四國島鄉村來到東京、原本想當漫畫家的垣內友香里,卻在到了東京、接觸劇場之後,一頭栽入了這個世界。一邊打工一邊參與劇團的辛苦無法阻擋她的夢想,她也在身體表演的領域得到了表現的滿足但三一一震災的發生,讓她重新省思藝術的意義與自己的劇場生命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專訪日本青年團導演
平田織佐:年輕導演要多看戲、多戀愛、多旅行
平田織佐,一九六二年生於東京。被稱為日本小劇場第三代的代表人物之一。相較於第一代(六○年代)義憤填膺的抗爭,以及第二代(七○年代)情緒濃烈的嘶吼,小劇場第三代平田織佐的戲劇顯得安靜而平淡,「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不會總是發生連續性的戲劇化事件,大多是被安靜、平淡的時間所占據,而這種平凡卻巨大的存在感就足以展現戲劇性了。」這就是他的戲劇風格安靜的戲劇。 日本近代戲劇演進過程中,因為過度重視西洋戲劇的引進,在劇本的翻譯上也直接採用了西洋的語法和邏輯。於是,在平田的劇本裡,他便開始提倡「當代戲劇口語理論」,演員不會說出像翻譯劇本一樣的怪腔怪調台詞,取而代之的是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平淡對話,如此巨大的顛覆深深影響了接下來的劇場新人。 今年的臺北藝術節,平田織佐與日本青年團劇團將應邀來台演出他與大阪大學機器人劇場合作的《三姐妹》,趁此機會,一起來認識青年團劇團與平田織佐。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機器人の戲 反思人類社會
由日本青年團導演平田織佐與機器人學者石黑浩合作的「機器人戲劇」計畫,已陸續推出了多齣作品,臺北藝術節將演出的《三姊妹人形機器人版》正是其中之一。透過擬真機器人與真人演員同台,平田對當前的人類處境、社會問題提出質疑與反思,讓觀眾能夠藉此進一步思索「人之所以為人」的意義與價值。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安靜戲劇中的機器人救贖
主張將戲劇語言回歸到日本現實性上的平田織佐,讓人想起作品特色一樣以平淡真實反映當代生活本質的俄國劇作家契訶夫。這次改編自契訶夫劇作的《三姊妹人形機器人版》,將場景移到太平洋沿岸的日本地方城市,時間則改為距今不久後的「近未來」,三姊妹之一的「分身」即是人形機器人。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專訪兩廳院代理藝術總監
李惠美 營造創意花園 擦亮領導品牌
個性直爽、熱情理性的新任代理藝術總監李惠美,任職於兩廳院廿七年,從籌備階段就開始參與兩廳院工作,歷任企畫行銷部經理及副總監等職務,策畫節目近四千場。李惠美的接棒,代表著兩廳院中生代的薪傳,而在兩廳院尚待升格為國家文化藝術中心之時,她仍將帶領大家往「國際化」及「全民共享」的既定方向努力,並且提出建置創意中心的構想,期待兩廳院能成為台灣表演藝術的培育花園。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金枝演社資深演員
施冬麟 世界是一個巨大的問號
看金枝演社的戲,他力道十足的演出總是讓人印象深刻施冬麟,這位一身流浪氣息的粗獷演員,卻有著極其清醒、敏銳的靈魂,深切地相信,世界是一個巨大的問號。以獨角戲《王子》再度挑戰哈姆雷特一角,施冬麟說:「這齣戲是我的投射,與哈姆雷特糾纏許久的很大原因是,我非常認同他看待世界的眼光。」
-
企畫特輯 Special 跟隨作曲家的反骨顛覆
《華格納大爆炸》 搬演創作的「宇宙緣起」
一向「不按牌理出牌」的廣藝愛樂,碰上華格納兩百周年誕辰,也選擇異於其他團隊的慶生方式,徹底跟隨華格納的革命精神進行顛覆。這次便與臺北藝術節委創的《華格納大爆炸》合作,隨同陳玉慧、安娜.蒂斯摩與莫里茲.嘉格恩三位藝術家,從「宇宙緣起」探索到「創作緣起」,最後則將以華格納歌劇發展的電音派對,為這另類的慶生畫下句點。
-
藝視窗 News
環球劇場推《哈姆雷特》兩年環繞世界
【台灣】 第33屆行政院文化獎即日起受理推薦 第33屆行政院文化獎即日起展開推薦受理作業,至102年8月23日止。行政院文化獎是由官方主辦、國家最高之文化獎項,表揚國內外傑出文化人士的終身成就。文化部成立後首度以新業務職掌的大格局辦理行政院文化獎得主遴選作業,舉凡:文學、電影/影像、美術、工藝、博物館、文化資產、音樂、戲劇/戲曲、舞蹈、歷史、文化創意產業、流行文化等,均涵括在受獎人提名範疇內。 行政院文化獎評審作業過程,除經提名人以書面提名外,尚須經提名委員以外三名委員審查同意,提出全體委員會議,經三分之二以上之委員出席及出席委員四分之三以上通過後,報請行政院長核定。受獎人除可獲頒「文化獎章」及獎金外,文化部亦規劃推廣活動以表彰其在文化領域之成就與貢獻。 合於條件者,請備齊相關表件,經由符合資格之提名人以書面具名推薦,逕寄100臺北市中正區北平東路30之1號,文化部綜合規劃司吳佩璇小姐收,電話02-33436355。推薦提名規定及書表參文化部網站www.moc.gov.tw。 「舞在一起.觸動城市工作坊」招募學員 由臺北市文化局主辦的「舞在一起.觸動城市工作坊」,即日起展開學員招募。該活動從引導身體觸感及認識身體結構出發,透過遊戲過程,帶領學員體會「接觸即興」的魅力,開發肢體律動,共同以街區印象和五感能量進行創作。 活動將由黎美光、于明珠、鄭伊雯、許程崴、余彥芳、洪紹晴等授課,時間為9月1日與8日兩天晚上6點到9點,地點在新北投七一園區大排練室。活動全程免費,為確保報名者權益,報名時需先繳交500元保證金,於活動結束後退還。學員須完成兩堂學習課程,並於9月15日於台北街角與古舞團一起表演工作坊成果。活動詳情可參網頁www.cityyeast.com,或電洽02-25792528。 北市文化局「表演藝術專案補助」即日起受理申請 為因應105年「臺北藝術中心」的啟用,今年首度開辦的「表演藝術專案補助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