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君穎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奧立佛獎提名揭曉 楊維克劇院獨領風騷
倫敦劇場大獎「奧立佛獎」日前揭曉提名名單,楊維克劇院獲得七項提名,獨占鰲頭,而其中最受矚目的作品則是亞瑟.米勒的《橋上風景》,由去年底來台演出《奧塞羅》的荷蘭導演凡.霍夫執導,獲最佳導演與最佳男主角提名;而同為楊維克製作的《慾望街車》,由「X檔案」影集女主角姬蓮.安德森擔綱白蘭琪,亦讓她獲得最佳女主角提名。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倫敦國際默劇節不「默默」 精采多元再創新局
每年一月登場的倫敦國際默劇節,是倫敦最悠久的劇場藝術節,今年邀來美國、法國、比利時、紐西蘭等地藝術家參與,更有許多從未在英國或倫敦演出過的作品登場。演出散見於倫敦不同場地,舞台多元,不僅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受,搭配場館原有的行銷管道,成功吸引喜歡這類型節目、卻不曾接觸過默劇節的新觀眾踏進劇場。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大選將至 劇場發聲談政治
五月的英國將舉行全國大選,向來熱中評論政治社會議題的英國劇場,也應景推出相關戲碼。如皇家宮廷劇院在去年底推出的《希望》,真實地傳達在財政緊縮政策下,地方政府所面臨的掙扎與困境;丹瑪倉庫劇院則將從四月下旬推出《投票》一劇,場景設定在大選投票日當天虛擬的一處倫敦投票所。劇場作為思想和溝通的管道,藉此也成為引發觀眾思索投票選擇的場域。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財政大臣秋季聲明出爐 為藝術界帶來福音
十二月初英國財務大臣奧斯朋在下議院發表的「秋季聲明」,為近年深受財務困擾的藝術界捎來福音,在這個作為明年政府預算報告的聲明中,奧斯朋宣告將考慮把管絃樂團列入稅務減免對象,也提到曼徹斯特的「工廠」劇場開發案與奧林匹克公園的空間利用,可說是為藝文界端出了幾盤政策牛肉。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從頭到尾一人講演 《二○七一》述說氣候變遷
由皇家宮廷劇院製作、凱蒂.米契爾導演的《二○七一》,完全顛覆了觀眾對戲劇演出的概念:從頭到尾只由一位演員倫敦大學學院氣候科學教授克里斯.雷普利,坐在椅子上談七十分鐘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科學知識。劇院希望能夠藉此劇鼓勵公共參與,提高大眾對於氣候變遷議題的意識。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尋找新秀英才 BBC將辦舞蹈大賽
英國廣播公司BBC日前宣布將在二○一五年開辦第一屆「BBC青年舞者大賽」,分芭蕾、現代舞、嘻哈和南亞舞蹈等項目,邀十六至廿歲間,並已在英國居住滿三年,且從未與舞團簽約成為專職舞者的好手來參賽。「BBC青年舞者大賽」尋找的是想望專業舞蹈生涯的年輕人,進入各類別決賽的舞者,將和年輕編舞家一同創作出獨舞作品。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獨立公投氛圍中的藝術盛景
今年八月的愛丁堡的氣氛格外不一樣:除了藝術節與藝穗節豐富的表演藝術節目熱情迎賓外,蘇格蘭獨立公投的宣傳告示牌更讓人感受到特別的政治氛圍。即便如此,演出還是熱鬧繽紛沒有沉重肅穆。因為恰逢歐戰百年,藝術節與藝穗節都有不少節目從此出發,探討戰爭與與亂世人心。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全部莎劇翻中文 中英文化交流攀上新境界
英國的文化觀光媒體部日前宣布,將耗資一百五十萬英鎊(約合台幣七千三百萬)讓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將莎士比亞的所有劇作翻譯成中文。同時,將有十四部中國的經典戲劇作品翻譯成英文。此計畫也顯現文化交流的新做法與新思維,讓戲劇作品不只是巡演,還有機會以不同語言更新、發展,將跨國文化行銷、宣揚軟實力的策略提升至另一境界。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以巴衝突延燒 藝術團體受以國政府補助惹爭議
中東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軍事衝突,也引發英國的反戰抗議,更波及接受以國政府補助的藝文展演或演出團體。如英國猶太影展被長期合作的三輪車劇院要求不得接受以國大使館贊助,更有參加愛丁堡藝穗節的以色列劇團因遭抵制無劇院可供公開演出。
-
藝號人物 People 加拿大旅英編舞
家馬利芬特 在詩意的光影中起舞
詩意的光影中,人的動作或沉或急,行雲流水一般從容這是羅素.馬利芬特的舞蹈,富含東方禪意。這位芭蕾出身,在現代舞領域大放光彩的舞者/編舞家,對身體的動作探索充滿熱情,而長期學習太極,也讓他的動作語彙有著不同於其他編舞家的流動與沉緩。與芭蕾天后西薇.姬蘭一同演出兩人經典的雙人舞作PUSH,馬利芬特的詩意舞步,將首度在台灣展現。
-
藝號人物 People
「我們很開心!」——姬蘭眼中的馬利芬特
在倫敦演出的空檔間,西薇.姬蘭抽空受訪。她爽朗、直接的個性,以及對藝術的想法與堅持,也在訪問中展露無遺。談及當初邀請馬利芬特合作PUSH的過程,姬蘭笑說她的確覺得自己應該:堅持到底!不免讓人好奇她花了多久時間說服對方。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明星粉絲大隊進劇場,劇場行銷新考驗?
作為戲劇之都,倫敦除了有各式各樣經典與創新製作可觀賞,更難得的是有不少影視巨星選擇在此登上舞台,也同時吸引了他們的電影粉絲踏入劇場。這些追星的「首觀族」興奮地享受與偶像在同一時空的時刻,觀賞態度與老劇迷當然不同。而如何讓這些新世代的粉絲們也能因此對其他劇場製作感興趣,絕對是劇場行銷人員的新考驗。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打造「一匹馬」 到奔向全世界
搬上舞台的戲劇作品,多半從完成劇本開始,《戰馬》的創作過程則是從創造台上的戲偶開始,導演湯姆.莫里斯與翻筋斗偶劇團透過許多嘗試,打造出關節靈活、可以載人的馬偶,並透過多次工作坊的訓練,讓操偶師與演員掌握操偶及與偶對戲的技巧與默契,為偶灌入生命,也讓台下觀眾完全入戲。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擔任老維克總監十年慶 凱文.史貝西演繹《丹諾自述》
自二○○四年起擔任老維克劇團藝術總監的凱文.史貝西,即將在二○一五年卸任,由他獨挑大梁的《丹諾自述》,票券一開賣就秒殺。採用美國劇作家大衛.林投的劇本,由主角丹諾的獨白貫串全場,回顧他的一生。在硬底子的凱文.史貝西的演繹下,巧妙與觀眾互動演出,令人拍案叫絕。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描繪夢想與現實的歡樂喜劇
看表演或聽音樂會時,通常都會忽略收票帶位的服務人員,他們如同無名英雄,細心奉獻,讓演出得以順利進行。在倫敦查令十字小劇場演出的《服務員─前台音樂劇》則以前台服務人員為主角,讓觀眾好好地認識前台人員在「歡迎光臨」和「晚安再見」之間的忙碌工作、青春心事及遠大夢想。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戲劇寫未來 《查理三世》反思君主立憲
查爾斯王子是英國史上最久的王儲,劇作家Mike Bartlett的《查理三世》King Charles Ⅲ,以「未來劇」方式,想像女王駕崩後的英國政局,這齣深刻處理政治議題,演出後頗獲好評。藉由新聞自由引發的憲政爭議,《查理三世》讓觀眾藉此反思君主立憲制度的功能,和民主價值等課題,也重新思考人民對國家元首的期待。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英國皇家芭蕾總監
凱文.歐海爾 從舞者到總監 帶領舞團開拓新局
曾經是芭蕾舞者的皇家芭蕾舞團總監凱文.歐海爾(Kevin OHare),是皇家芭蕾舞學校的校友。自舞台上退休後,轉往舞團行政職務發展,曾是皇家芭蕾的行政總監,也是前任總監莫妮卡.梅森女爵的左右手。二○一二年在梅森女爵退休後,繼任成為現任總監。此次率舞團二度來台演出《羅密歐與茱麗葉》,亦正是他在舞台上演出過的作品。歐海爾總監上任以來,推出新作如《唐吉訶德》、《冬天的故事》等敘事芭蕾,也延續與麥奎格(Wayne McGregor)、惠爾頓(Christopher Wheeldon)、史卡雷(Liam Scarlett)的合作,推出風格較為抽象的芭蕾新作。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皇家芭蕾舞團四位舞星
人生閱歷豐富舞作生命 全身散發耀眼光芒
二○一一年曾經來台,帶來古典與現代芭蕾作品的英國皇家芭蕾舞團,當時演出引起熱烈回響。二○一四年再次訪台,帶來古典芭蕾的經典名作《羅密歐與茱麗葉》,團內菁英舞者盡出,特別令人期待。本篇特別介紹這次來台的四位重要舞者他們的舞蹈歷程。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紀念歐戰百年 《凡爾賽》《永誌不忘》回顧歷史
戰爭的傷痕令人難忘,倫敦表演藝術界不約而同地以戲劇和舞蹈,讓觀者體悟並省思戰爭所帶來的苦痛。丹瑪倉庫劇院的《凡爾賽》,透過主角與戰死沙場的幽魂間的對話,深刻剖析了主角身處外交折衝的心境和理想。英格蘭國家芭蕾的《永誌不忘》包含四支新作品,藉由四位編舞家各自對於戰爭的敘述和不同的舞蹈語彙,也讓觀眾看到英格蘭芭蕾的新突破。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國際觀察—英國
不獨尊一家之言 專業評論各自發聲
英國的評論人社團「評論圈」是重要的藝術評論專業網絡,範圍包括舞蹈、戲劇、電影、音樂和視覺藝術。著名劇評發表平台多是全國性的大報,深受讀者重視。然而英國的劇評少有獨尊一家之言的狀況,報紙間的褒貶也不盡相同,常出現不同評論各有所愛的狀況。同時,觀眾在選擇作品購票時,也未必會對評論照單全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