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安如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自辦公室OL重回舞台
張詩盈 表演,就是把自己誠實地拿出來
以電影《父後七日》獲頒台北電影節最佳女配角獎,並入圍金馬獎最佳女配角與最佳新人的張詩盈,是個道地的劇場演員,其實一度已放下表演生涯、轉型上班族,卻也因上述的獎項肯定,讓她重拾回到表演舞台的信心。這個月陸續將有兩齣作品演出,也足證她對表演的熱情;張詩盈說,她面對表演、面對創作的自我要求是:「把自己誠實地拿出來,攤在桌上,給大家看。」
-
焦點專題 Focus 平台之三:臺北藝穗節
敢玩空間秀創意 踏上劇場星光大道
已舉辦三年的「臺北藝穗節」,是許多非專業團隊開展正式演出的第一個舞台,只要登記場地、繳交保證金即可。三年下來,也已有受歡迎的團隊應邀進入臺北藝術節,因此也出現了「小劇場的星光大道」之稱。那麼,要如何在這條星光大道上,順利地開展表演藝術的生涯呢?本刊專訪到曾參與兩屆藝穗節、今年擔任臺北藝穗節協同策展人的藍貝芝,提供她的觀察與意見。
-
特別企畫 Feature
我的印象七○
張照堂純樸直接的人與環境 1943年生。資深攝影家,並從事紀錄片製作。 七○年代的文化界、知識分子,開始開發鄉土這條路線。那時候紀錄片的概念還沒進來,沒有很多人在做。我們都還在摸索,做得比較簡單,可能不夠深入,但好好記錄下當時的人、事,也很珍貴。 我那時候在中視工作,到處跑,拍紀錄影像,有機會看到民間生態和生活裡比較現實的面向。像是拍「新聞集錦」、「60分鐘」,開始琢磨民間比較中、下階層的、角落的、鄉土的影像。黃春明他們策畫的「芬芳寶島」系列節目,用16釐米去拍攝台灣民間的東西在電視上播,那是最早的。我記得第一集是〈大甲媽祖回娘家〉,在一九七四到七五年間第一次看到,非常震撼。炮竹聲、人山人海、信徒沿途跟著媽祖走路的虔誠、香客的好客裡面有很大的民間情感在發酵。我今年也有去。隔了四十幾年,很多景象不一樣,但人的情感跟寄託還是一樣。這是宗教信仰的力量,如果是政治信仰、文化信仰,可能很多人就改變了。 七○年代也是我攝影的轉型期,大學拍比較概念性的作品,出社會工作之後,看見生活周遭人的情感,可以感覺到整個環境的氛圍,對紀實攝影、紀錄片都有些觸發,開始認定那是我要走的方向。 我非常羨慕那時候的人和環境。當時比較純樸,人的想法比較直接、簡單、純粹,拍得到深刻的東西。不管你喜歡什麼,方向明確,可以比較專注、熱忱地投入進去。現在環境變了,太多選擇,人的面貌也錯綜複雜,不如以前直接有力。(採訪整理 朱安如) 郭力昕動搖年代的思想啟蒙 1956年生。媒體評論人、學者,現任政治大學廣電系專任副教授兼系主任 七○年代台灣的位置不一樣了,社會各方面都在動搖。美國和中國建交、台灣退出聯合國,民眾人心惶惶,充滿不確定感。從這個缺口,社會力量開始動搖之前超穩定、高控制的結構。 那是我高中到大學的時候,最後兩年在當兵。念東海外文系時,對文學、藝術比較有興趣。台灣當時的雜誌,以思潮性、文學性為主,蔣勳、奚淞當主編的《雄獅美術
-
藝妙人物事 從電影導演跨足戲曲舞台
林正盛 「女人的命運」讓他與豫劇相遇
電影導演林正盛的劇情片中,總是細膩地呈現女人情感的幽微,這也是他創作上長期關注的主題,而這一回,也是「女人的命運」讓他與豫劇結緣。第一次執導舞台演出,他就顛覆了原來豫劇團習慣的工作流程,他要求演員先用生活化的語言讀本,有了真實的情感基礎,再進入戲曲演員熟稔的唱念程式。他對演員說:「我們來演一部電影吧。」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創作,在路上—旅行中的人生風景
二○○八年,華人戲劇圈的重量級導演賴聲川、影視界的王牌製作人王偉忠,首次攜手,打造出了一齣叫好叫座、至今歷演不衰的劇場作品《寶島一村》。王偉忠的眷村故事,在賴聲川的巧妙編織下,成了一則笑淚交替,不分族群都為之動容的生命故事。 繼《寶島一村》後,兩人再度合作,以相聲為形式,以旅行為題,笑談旅途中的人生風景。賴聲川是個典型計畫旅行的人,從訂機票到行程,都得全程參與,旅行一定得有個目的,然而,意料之外的奇遇卻為旅程帶來更多的驚喜。對王偉忠來說,旅行是自我放逐的漂泊,「以為可以尋找靈感、尋找自我,後來發現都是狗屁」,他說,結婚後有小孩才覺得「家人一起旅行的感覺最好」。 兩種不同旅行哲學的相遇,交融激盪出了相聲劇《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戲未上演前,本刊先請兩位創意大師面對面,與讀者分享他們真實人生的旅行經驗。在旅行已經成為現代人最風尚的休閒活動的今日,旅行之於他們的意義為何?旅行帶給人的啟發,如何轉換為創作的養分?他們又如何在一次次的旅程中,發現不同的人生風景?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全球化浪潮下,藝術家應有的使命
去年十一月十日,鈴木忠志受邀至台北藝術大學參與大師講座,和校長朱宗慶展開一場精采對談。會中,鈴木忠志除分享他對藝術之獨特見解與想法,提供年輕藝術家們不一樣的創作思維與態度,也針對「全球化」與藝術之間的話題提出看法,為國內藝術工作者帶來全新的思考與激盪。本刊特摘要鈴木忠志對朱校長提問的回答精華,與讀者分享身為廿世紀亞洲的戲劇大師鈴木忠志,如何以其超越藝術領域的視野與眼光,找到當代藝術家的使命與位置。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環台倒立的Mr. Candle--黃明正
以特技為針 織縫現實與理想
帶著一身特技本領,黃明正卻不甘自己只是一個特技演員,一年來以「環台倒立」的行動,踏上自我與土地的追尋之旅。他將行遍兩萬公里的倒立影像,剪輯成揉合旅遊、夢想與行為藝術的紀錄片,以「Mr. Candle」作為實踐藝術行動的代言人。在新作《透明之國》裡,現場的馬戲特技獨角戲也將穿插紀錄片,以互文的對位關係,呈現理想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對照與交會。
-
即將上場 Preview 二○一○新人新視野舞蹈篇啟動!
四位舞蹈新秀 挑戰不一樣的自己
「新人新視野」十一月展開舞蹈風景!曾在前兩屆中嶄露頭角的林佑如、李國治、田孝慈與葉名樺,這回也要挑戰不一樣的自己,從生活觀察著手,反思生命經驗,再從舞作中煥發精采的舞思。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西班牙和澳洲編舞家分別合作 打造兩支深情之舞
舞蹈空間《長鏡頭》 兩種觀點凝視生命歷程
長期和不同國際編舞家合作的舞蹈空間,風格變化多元;春天才剛跳完/玩高能量日系搞笑作《月球水》,接著分別與西班牙、澳洲編舞家合作,在秋天抒情推演《長鏡頭》,企圖帶領觀眾在同一個晚上,自兩種相異的創作觀點,一起深情凝視人類的生命歷程。
-
焦點專題 Focus 契訶夫的故事穿越時空
《歡樂時光》 精采短篇搬演台灣人情
繼改編《等待果陀》獲得頗佳回響,當代傳奇劇場藝術總監吳興國思考「中西結合」的下一步;他反思:怎麼樣的劇場形式,怎麼樣的作品內容,才更能呼應時代、貼近觀眾內心?他懷想陳映真、黃春明筆下的人情百態,進而追溯影響頗深的根源契訶夫;適逢契訶夫一百五十年誕辰,一個開闢複合性園區,結合戲劇與生活,透過台灣民眾共同記憶,召喚人性溫暖關懷的想法,就此誕生。
-
焦點專題 Focus 願為藝術製造業「工匠」
符宏征 在有限環境下 創造更多能力
關於跨越多樣媒材,樂於嘗試不同劇場形式的表達,符宏征笑說:「有機會接戲就接啊,當成工作。」符宏征口中的「工作」這樣區分:受邀合作,先呼應對方的需求;而動見体主動推出的作品,則回到實驗性較強的領域。符宏征直言:「我們這一代要以專業導演的身分生存,不容易。」他更在意的是:「要在極有限的環境下,創造更多能力!甚至變成藝術製造業,或當我是一個『工匠』都很好。因為工匠有專業能力,可以生存。」
-
焦點專題 Focus
相聲瓦舍 誠心誠意打造「好幽默」
自我定位於「知識分子劇場入門款」的相聲瓦舍,用大家都能理解的語言,創造共鳴,通俗但絕不媚俗。「我們雖知道生命有限,仍能決心明智地,誠實地生活。」──幽默大師林語堂所言,馮翊綱延伸為:「誠實的、決心明智的、無論如何都要好好活下去的生活態度,才叫幽默。」對於相聲瓦舍來說,幽默,是看重「做為一個人應有的品質」,是對於創作嚴格把關的堅持。
-
焦點專題 Focus
魚蹦興業 年輕有勁的笑聲製造者
由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老師林于竝與學生們的漫談,帶引出將日本搞笑表演型態「漫才」轉換到台灣的「魚蹦興業」,推拱老師當團長,一群七年級生在表演複合式餐廳Comedy Club認真搞笑,兩年來從只有親友捧場,到現在場場超過八十名觀眾,週末場席次早早就被預訂一空,這群年輕的笑聲製造者,要讓台灣的觀眾笑得由衷又有深度。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 讓居民自在發聲
長期從事社區劇場工作的劇場工作者賴淑雅,從創立「烏鶖社區教育劇場劇團」到「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一路推動台灣的社區劇場。不同於專業戲劇表演或戲劇社團課程,社區劇場更重視民眾參與的過程,期望增進社區民眾自我覺醒的能力,讓社區劇場成為凝聚意識的發聲平台,揉合在地原生文化,匯流關注公共議題的能量。
-
焦點專題 Focus 跟著莒哈絲的創作進行式
徐堰鈴《沙灘上的腳印》 劇場折射小說文字氛圍
《沙灘上的腳印》是在完整版的《勞兒之劫》登場前,隨工作進程應運而生的第一部曲。從小說文本轉換到劇場空間,導演徐堰鈴打一開始便設定要和兩名編劇與現場音樂一起工作,將描摹內心的小說文字落實「在場」:「我想讓這個作品暴露在一種創作的進行式裡,甚至劇名也可以叫做『莒哈絲式』,因為沙灘上的腳印可以是角色、可以是路人,更可以是莒哈絲的在還沒被沖刷淹沒前」。
-
藝號人物 People 劉守曜
拾起寫實表演,完成劇場拼圖
年輕時以生猛的創作與表演驚豔台灣劇場界,歷經劇場導演、藝術行政、藝文媒體、藝術策展、生態觀察等位置,劉守曜以豐富的歷練與經驗,將對人生諸般體悟投射在劇場最新創作中。他將以《愛錯亂》一劇重綻導演功力,從近年對個人表演脈絡的反芻出發,以寫實表演為底;而隨著人生進程有所轉變的心境、態度,也讓他一反過去作品較為嚴肅的風格,大步邁向喜劇調性,要帶領觀眾一起,笑看人生無奈。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魏雋展 獨角戲中探索表演與生命
魏雋展這名七年級最受矚目的新生代劇場演員,奠基於和紙風車劇團、小丑默劇團、同黨劇團,導演林奕華、符宏征、馬照琪都合作過的豐富表演經歷,也與理念相同的夥伴們共組「三缺一劇團」。近年他讓人印象深刻的演出如《巷子裡的女人》、《漢字寓言:未來系青年觀點報告》的《罰》等,都是自生活出發,深入挖掘、轉化個人經驗的獨角戲,透過他編、導、演兼善的過人才華與個人魅力,進一步擴展成為對社會的觀察與辯證。
-
即將上場 Preview
李國修、顧寶明 攜手《合法犯罪》
向來致力於原創作品的屏風表演班,在嘗試過多樣類型、題材後自問:台灣為什麼沒有推理劇?新生代編導黃致凱大膽推出「充滿謊言,但具備啟示性」、「洞穿台灣『真相』全為『假象』」的台灣味黑色推理喜劇《合法犯罪》,讓師父李國修與資深演員顧寶明同台飆戲,舞台視覺同時扣合整體概念,呈現遊樂園刺激的速度感,也對應犯罪現場的緊張氣氛。
-
焦點專題 Focus
深探東方能量 重塑西方肢體
由比利時靛體舞團藝術總監艾寇.倫茲與台灣舞者蘇文琪共同編創的《迷幻英雌》,背後蘊藏著對東方劇場與舞蹈的能量運用的反芻與重組,從而重新建構肢體的形式。擔綱獨舞的蘇文琪,在這支探討「個體獨立的自由」的舞作中,展現強烈的個人特質,而每一次的演出,對她而言,隨著人生的歷練成長,都是一次嶄新的呈現。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劇場的聲音 聲音的劇場
從容地遊走於古典、電子、實驗、民謠、爵士、流行等領域,將音樂化作一道道黑暗之光,以聲音的體貼、以歌詞的詩意,撫慰都市人的心靈,用樂器用聲效用歌唱用唸白,帶我們張開耳朵,聽見世界,看見自己,觸得到夢。她是音樂創作人、廣播主持人雷光夏。 橫跨劇場、電影、廣告配樂,創作型流行歌手最愛的鍵盤手,他的音符如水般清新甘甜,通過雙手在琴鍵間淡緩流瀉而出,沒有過度渲染的情緒,總是為聽者留白,通過旋律的流動,灌注自己的喜悅與哀傷。他用音符與世界對話,他的音樂是想像的色彩。他是全才音樂人陳建騏。 仲夏台北,雷光夏與陳建騏將要以莎士比亞為題,透過音樂召喚莎劇經典場景。本刊邀請兩位音樂人對話,暢談創作之路上,音樂以及音樂之外,其所創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