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達製作概念 留下舞台風景
劇照師陳長志一張概念獨特的演出DM,吸引觀眾走進劇場;豐富多樣的演出劇照,讓人回味再三這都要歸功於劇照師的藝術創意與紀實工作。與表演藝術團隊合作密切的陳長志表示,在拍攝宣傳劇照時,他是「提供想法,幫助製作宣傳」,會在顧及演出本身創作概念的前提下,丟出不同的拍攝主題;而在演出現場的劇照拍攝上,他特別在意三個層次:職業倫理、滿足不同工作者的需求,以及自己身為攝影師的創造性。
一張概念獨特的演出DM,吸引觀眾走進劇場;豐富多樣的演出劇照,讓人回味再三這都要歸功於劇照師的藝術創意與紀實工作。與表演藝術團隊合作密切的陳長志表示,在拍攝宣傳劇照時,他是「提供想法,幫助製作宣傳」,會在顧及演出本身創作概念的前提下,丟出不同的拍攝主題;而在演出現場的劇照拍攝上,他特別在意三個層次:職業倫理、滿足不同工作者的需求,以及自己身為攝影師的創造性。
「迫聲音」特展來自法國里昂國立音樂創作中心的策劃,透過「形、音、像」這三項元素,從物體、身體、水流、浸溺、失重等路徑,詮釋墜落心理,為觀眾勾勒出失重、滿溢、靜止甚而消失的生命情境。
明年的奧斯卡外語片,你可能今年就可以在金馬國際影展看到了!透過邀請各國代表角逐奧斯卡外語片的電影,我們可以看到當年度該國的年度佳作,今年不少應邀放映的代表影片,都已有大獎加持,你可以看看你心中的愛片,是不是具備奧斯卡得獎相!
芭蕾為什麼是現在這個樣子?為何動作位置規矩繁多,服裝如此華麗?《阿波羅的天使芭蕾藝術五百年》依循歷史脈絡,藉由許多故事、軼事、細節來介紹芭蕾的起源和流變,流暢的故事敘述,讓人把一知半解的芭蕾知識串接起來,可說是芭蕾的「解謎之書」。
感謝錄音技術的發明與日新月異,讓我們迄今仍能聽見傳說中的美好音樂。與法蘭西三個地方有關的三張經典錄音,讓我們跨越時空與塞哥維亞、拉威爾與史寇達相遇,音樂之戀,得以久長
在安娜和莫里茲離開前,我請他們吃飯並做告別,和安娜和好如初。我們三人又再度聊到創作,為何創作?我們提到創作時最愉快的時刻。我以寫作為例,只有在發想及書本印刷出來的兩個短暫時刻,寫作是幸福的事,其他冗長的書寫時分都不怎麼令人興奮。 可不是,他們兩人也立刻表示,作曲和裝置也一樣。我們都是為了那短暫的幸福感,把許多生命時光消耗了,但我們卻甘願。
化妝初體驗 每兩年一次的舞蹈發表, 不知拍了多少年了, 也曾在專業舞團裡, 遇到從這個舞蹈班畢業的孩子, 已經成了專業舞者。 這個為了發表頭一次化妝的小女孩, 說不定也是日後表演舞台上飛躍的身影呢。
身體空間、服裝結構,是角八惠最主要的關注焦點。深受建築影響的她,熱中於從服裝延伸城市概念,再由城市回饋到對服裝的想法,甚至嘗試將室內設計的平面圖,融合、運用到服裝設計草圖當中。比起「針對戲劇、舞蹈的服裝設計」,她更常思考建築思維之於服裝設計的對應。
在台灣攝影史上,張照堂是台灣攝影現代性發展與轉型的關鍵人物。從傳統相機、數位相機走到手機攝影時代,從靜態拍到動態影像,超過半世紀的攝影歷程,現正在北美館展出;「歲月/照堂」展出一九五九年迄今的四百餘件作品,從苦悶孤寂的宣洩到對人的長期關懷,鋪展出深刻的生命觀察。
十月份有三個小影展,其實一點也不小。「桃園電影節」第一屆就來勢洶洶,六十多部電影主題鮮明;「高雄電影節」今年影片數量超過一百五十部,已經是大型影展,還有「女性影展」,今年也有八十九部。三個影展三百部片,怎麼選啊?!「溫故知新」絕對錯不了。
前文建會主委、現任白鷺鷥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郁秀,在文建會主委任內大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政策,也使「文創台灣」成為台灣的文化政策發展主流。為讓更多人了解文化創意產業的內涵,她主導編輯了這一系列《文創大觀》叢書,日前推出第一冊《台灣文創的第一堂課》,將文創政策的架構釐清,後續五冊將分別陳述「創意空間」、「表演藝術」、「視覺藝術」、「生活藝術」、「電影電視」的實例以印證理論。本刊特別摘錄刊出該書〈台灣文創的核心價值以原鄉時尚為基之鑽石台灣〉一文,以饗讀者。
鋼琴家顏華容論及莫札特與浦羅柯菲夫的《天才.機鋒 世界上最美的不協和音─天才們》,與鋼琴家古曉梅重新翻譯的托爾斯泰《藝術論》,讓讀者在夏末秋初的此時,伴隨上述兩位鋼琴家親自演繹的的音樂,領略書中的三位天才,以藝術縱橫人間的精采風景。
榮格愛上她的聰明和絕佳表達能力,在女孩身上找到浪漫的愛情,在幾次通信中,他把薩賓娜的症狀分次(沒有說明是同一人)告訴佛洛依德,並要求已接受他為精神分析學界王國的未來子嗣的佛氏替他解惑,佛洛依德不知史碧爾埃已愛上榮格,他搬出他的性和肛門論點,這一點他從不動搖。這樣為薩賓娜治療也真是危險療程!
河床劇場導演郭文泰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一九九二年來台後,不知不覺也跟著台灣化了。他說話有台灣腔的「欸~」,喜歡吃台式蛋餅,讀夏宇的詩,看民間八家將廟會。只是,他依舊不習慣台灣的熱,躲進星巴克成為他避暑的方式之一。 他的劇團堅持「手工」打造,舞台道具是靠自己DIY完成,因為唯有動手自己做,才會拉進演員與空間的關係。他還更進一步期許自己的戲能走入觀眾的生命裡,在他們的生命裡,慢慢地發酵。
當代中國女性雕塑家向京,以「全裸」系列鵲起藝壇。現正於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辦的「這個世界會好嗎?向京在台北」個展,集結「全裸」、「凡人」和「異境」三大系列,分別呈現裸女、雜技團和動物這三種題材。透過裸裎的軀體,向京探索的是人的內在本質。
父母與孩子之間,有濃濃的愛,有深深的期待,也因此造成了糾結複雜的各種情結與「情節」。在迎接父親節的這個月份,多部院線電影讓我們體會多樣的親子關係,了解兩代之間,並不是只有一個「愛」字可以解釋一切
儘管世局愈發艱困,但每一個人手中握有的力量,都可能讓我們成為未來史學家筆下不可小覷、沛然莫能禦的非凡小人物。攝影書《屋頂上》與採訪報導書《TAIWAN368新故鄉動員令》,帶我們看到立足台灣,在各行各業、山邊海隅,持續理想前進的小人物,他們的生命故事,為處於陰霾中的我們,點燃了光
市面上少有為兒童所設計的爵士音樂專輯,新近發行的《屋頂上的動物園》就是一張令人驚喜的聲音。透過多種爵士風格去框架我們所熟悉的十一首經典童謠與歌曲。這些豐富多元的素材,透過即興、翻唱、拼貼、重組等手法,「搖擺」與「切分音」的風格手法,跳脫了我們的聽覺習慣,讓原本熟悉的旋律有了新的面容與表情。
我和蘇菲在她家見面時,她第一件事情便問我:要不要看看我的墳墓? 原來,她在房子的後院立了一個迷你墓園,墓碑上便是自己的名字。怎麼說呢?我覺得主意相當好,中國人不是也有先準備後事,買好棺木的做法嗎?她的行為一點都不讓我吃驚,我笑了,直呼:太美了。
攝影:陳長志 地點:台南,馬路上 時間:二○一二年五月二日
今年三月,結束一年多的浪遊,蔡柏璋回到台灣。第一次重逢,是在一個希臘劇團來台演出的記者會上,蔡柏璋低調地在台下工作他受邀擔任劇團的翻譯。跟他打招呼時,他面露驚訝,身體稍稍前傾又後退,最後含蓄簡單地交換幾句話。不知為什麼,那樣的姿態令我印象深刻。忍不住猜想,那個瞬間或許蔡柏璋正在用人與人問候的身體間距,重新確認自己已經回到台灣的現實吧。過去一年多的時間,他從美國飛到莫斯科,而後輾轉棲居歐洲各國,想必習慣了西方人較為熱絡的見面問候。 再度見面時,蔡柏璋坦率地說,「我喜歡在國外生活。」從北投到松山的半日小旅行中,他也提到正在籌畫下一次的國外long stay。這並不令人意外,從他的劇場編導作品《Q A》、《Re/turn》中,說著一口台北國語的主角們在柏林、倫敦等地過起異鄉人的漂鳥生活,體驗更自由不羈的人生,不難發現蔡柏璋對旅行的熱愛和投射。 班雅明把說故事的人分為兩種,一種是農夫,因長久定居而對空間承載的歷史掌故如數家珍;另一種人是水手,在漫長的漂移中見識不同地域的奇聞軼事。他們因流浪締造故事,或為了故事製造更多流浪。 想當然爾,蔡柏璋屬於哪一種。
藝術家吳天章在最新個展「偽青春顯相館」中,呈現《孌》、《難忘的愛人》、《心所愛的人》三件錄像作品。延續如劇場舞台設置的手法,吳天章像執導演出的魔術師,《孌》呈顯自溺似的皮膜快感和近乎戀物癖的美學興味《難忘的愛人》則指涉對生前美好的眷顧與留戀。
愛情以一種不可捉摸的狀態,存在於你我身邊,電影無法幫你參透,只是提供了各式各樣的型態供你參考品嚐。七月有幾道雋永可口的愛情典型,從曖昧到深刻,與紅酒一樣,伴隨著時間滋味不停的變化。
《裝幀時代》、《裝幀台灣》作者李志銘,結合了他研究所所學的建築與城市發展與一向愛好的音樂,打造了《單聲道》這本台灣少見的「音景之書」。透過聲音,作者重新勾勒台灣城市景觀與歷史流變,也讓讀者重新找回對生活曾有的細膩聆聽與交疊於聲音中的記憶。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