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台灣舞者穿得很時尚!
劇場服裝&舞衣品牌設計師林秉豪在與表演藝術界合作十多年後,林秉豪最近想完成最初的夢想,回頭專心致力於自己最喜歡的舞蹈服裝,並將時尚元素加入劇場或舞蹈服裝,產生新的視覺,於是他於今年自創了時尚舞衣品牌。他說,看見國外的舞者因為打扮,讓自己展現自信風采,他也希望能服務台灣舞者,讓他們可以在台灣買到自己喜歡也合適的舞衣。
在與表演藝術界合作十多年後,林秉豪最近想完成最初的夢想,回頭專心致力於自己最喜歡的舞蹈服裝,並將時尚元素加入劇場或舞蹈服裝,產生新的視覺,於是他於今年自創了時尚舞衣品牌。他說,看見國外的舞者因為打扮,讓自己展現自信風采,他也希望能服務台灣舞者,讓他們可以在台灣買到自己喜歡也合適的舞衣。
連闊如在《江湖叢談》中,盡顯他說書人的本領,以生動詼諧的口吻,將種種江湖人檯面上下的巧計機鋒,一一重現眼前,舉凡相命的、賣膏藥的、變戲法的、做大票的有些行業或許已消逝於時間洪流,卻留下了栩栩如生的樣貌。
聽音樂真的不必「喜新厭舊」,演奏家總是能在老曲目中發揮新創意,這次介紹的三張專輯,不管是薩克斯風或是鋼琴,不管是詮釋經典電影配樂、中國傳統民謠,或是讓巴赫撞上凱吉的超時空混搭,總是讓你的耳朵好不驚喜!
離鄉背井、流離他鄉,漂泊的生命離開養成的泥土,總是會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透過電影鏡頭,我們看到「他鄉」對劇中人的影響,無論他鄉是北京還是印度,或根本就是我們所居住的台灣
藝術,是一片映照世界的鏡子,映照出表象之下的世界。兩位錄像藝術家崔廣宇與羅斯費爾德,分別在「二○一○極地日誌:錯誤的冰塊」與「製造世界」中,以揶揄、嘲弄的手法,帶領觀者看到人與環境間制約又荒謬的事實。
地點:三峽.台北大學 時間:二○一一年九月廿三日
有種明星是站在舞台上,立刻鋒芒萬丈,引人目光。另外一種,則是站在舞台上,完全卑微、細小,彷彿世上那些為小事所悲所喜的街坊小人物該有的表情全 長到他臉上去了。看久了,甚至覺得那些張媽媽、李伯伯、賣菜阿婆、收垃圾的駝背阿伯都該有張那樣的臉,好像風一吹,五官就會被風沙埋在土裡不見天日,這樣 飄忽卑微的人,你就是忍不住多看他兩眼。 郭子乾就是這種樣的明星。這次屏風表演班《女兒紅》他演出一名從中國逃避戰爭落腳台灣的老兵,為那些動盪年代裡面目模糊的小人物,勾勒出清楚的輪廓。
「舞監真正的工作,進劇場之後才開始。」黃諾行強調,劇場行程緊湊分秒珍貴,樣樣都在考驗前期準備是否充裕。進劇場之後舞監必須掌握時間,如果進度落後,視情況加班或增加人手,「大家一起去把進度趕上」。另外,他非常重視安全,尤其大型演出場內的工作人員和技術廠商人數特別多,「可能同時很多人在高處工作,舞監必須在場確保一切安全」。
對一九九○年代就讀於美術科系的學生來說,謝德慶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六年在紐約完成的五件「一年行為表演」作品,像是一則「傳奇」。透過《現在之外:謝德慶生命作品》中文版的譯介,我們終於能了解謝德慶當時行為演出的全貌。
不安的年代,或許只有音樂能撫慰人心,尤其是如天籟的人聲。英國的男中音金利賽德與作曲家塔文納分別以《戰爭之歌》與《雅典娜之歌》兩張專輯,歌詠生命,提醒世人珍惜愛與希望。
四月春暖花開,也有三個頗重量級的輕影展,各有主題與訴求。由兩個老外創辦的「城市游牧影展」,今年有許多日舞影展的影片,也首度出現老外拍的台灣電影。邁入第三個年頭的「金馬奇幻影展」有精采的黑色喜劇。新北市電影藝術節則有令人期待已久的溫德斯3D《碧娜.鮑許》,還有哈維爾的唯一一部電影遺作。
今年適逢培根逝世廿週年,高雄市立美術館舉辦「浮於世:法蘭西斯.培根特展」,與「法蘭西斯.培根義大利素描基金會」合作,展出培根晚期旅居義大利期間,以鉛筆或蠟筆描繪的六十幅素描,可與培根的油畫比對。素描的出現雖有違培根生前自述,打破他不做素描的神話,但依舊無損培根畫作受到後人喜愛及在藝術史上重要地位的事實。
地點:澳門「牛房倉庫」 時間:二○一一年十一月九日
「如果有十個角色,其中一個人不見,那就要找出他不見的原因。獨舞時看得到,群舞卻看不見了,也要解決。」有時問題不一定出在燈光,可能是舞台位置或服裝的問題,這些也多靠排練場上的try out發現、改善。 對雲門來說,《如果沒有你》是從黑白片跨入彩色片的新體驗,李琬玲從工作中再次得證:最好的設計,就是最簡單的設計:「我花了很多力氣想,怎樣能夠簡單又達到我要的。」
表演藝術在舞台上奪彩一時,但要轉換成書,就又是另一項藝術。近期剛好有莎士比亞的妹妹們劇團、金枝演社與紙風車劇團的相關出版,從歷史、私人情感與事件記錄等角度切入,呈現了三場精采的紙上表演。
由知名美學家蔣勳解說的《聲.情.印象》,是四張不同錄音所組合而成的套裝專輯,透過音樂與畫作的結合,讓整體音響變得更豐富、畫面變得更有想像空間。專輯不以特定的時代或派別作區分,而是以「主題」的方式歸納;沒有刻意找同期音樂家或深奧的旋律來作對應,而以古典、流行、經典改編及全新創作配搭,多樣化,但卻不干擾原有恬適寧靜的詩意。
作為台灣電影新秀競技第一擂台的金穗獎,今年展現了更強勁的實力,除了有已獲台北電影節、金馬獎的作品參與,更有不少作品中閃現星光,屢見專業演員上陣擔綱,更增作品可看性。
美籍台裔攝影家張乾琦二○○七年至○八年間,接受《國家地理雜誌》委託前往中國拍攝「脫北者」從北韓脫逃、跨越國界到中國、東南亞、日本和南韓等國的北韓人民。張乾琦前後花了四年的時間完成此一系列,透過靜態攝影和影片呈現一路跟拍的過程,鏡頭道出脫北者隨時面對被逮捕與死亡威脅的內在恐懼。
地點:台中中山堂後台 時間: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七日
那是位於八里的大樓,在觀音山和淡水河之間,令人膽顫心驚的高度,第二十樓。從她租處出來,一同等著電梯,她笑說:「我媽媽要我準備一把大傘,萬一地震,就拿傘往下跳。」我想像那個畫面,一片天搖地晃,徐堰鈴不疾不徐地張開大傘,乘空輕輕而降。一股冷靜的力度,像身為演員的她,處在角色的危險邊緣,暴烈地舉起舞台上的緊張,末了,又將觀眾的心安穩地放下。看過她在許多作品中詮釋完全互異的人物,也看過她男孩般帥氣的短髮,和女人味十足的長卷髮,徐堰鈴有種特殊的氣質,同時陽剛與柔弱,會是所謂雌雄同體的氣質嗎?也或者,就是一位演員中性的魅力、過渡的能力。 在她獨居的租屋,隨處可見的井然有序裡,依然夾藏著細緻的浪漫味道。她拉著我到一個角度觀看客廳,白色系的餐桌、落地窗、牆與地板,襯映著一方紅色的地毯和厚實的咖啡色皮沙發,溫暖而乾淨。牆上掛著一幅她鍾愛的夏卡爾的《生日》,會心一笑,房子無意間竟和畫有了相近的格局和色調,像彼此的縮影和放大。而這是她工作之外,最常窩著的地方。
羅基敏、梅樂亙兩位教授編著的《大地之歌馬勒的人世心聲》是一本主題明確的專題研究,梳理譯成歐洲語言的唐詩,如何成為馬勒的《大地之歌》及其他旁及種種層面的問題。透過書中不同版本「翻譯」的並列,中文讀者可以一眼追索文本的轉化、誤讀、詮釋空間的關閉與增生,以及在不同文化中的折射。
李斯特逝世兩百周年的二○一一雖然已經飄然遠去,但李斯特的身影依然在眾多鋼琴家的精采錄音中向我們招手。就讓我們透過在「李斯特年」發行的齊瑪曼、郎朗與阿瑪德的三張專輯,讓你補補精、氣、神!
奧斯卡熱季即將開始,影迷們總是想知道最後的贏家有誰。在這個二月,難得有多部奧斯卡高呼聲的強片上檔,還有一個根本打著「2012奧斯卡」招牌的影展,推出相關新片;不用等到得獎名單揭曉,影迷們也可先看到這些強片,擬出自己的得獎名單。
一年一度的「台北美術獎」去年十二月揭曉,得獎作品正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此次參賽者平均年齡卅歲左右,也就是一九八○年代後出生的藝術創作者,因此,目前在北美館舉辦的「二○一一台北美術獎」,也可說是呈現台灣「八○後」視覺藝術發展面貌及觀察趨向的一項展覽。
地點:台北,國光劇場 時間:二○一一年六月廿五日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