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cus
話題

北京保利劇院,劇院、酒店、劇院管理公司三位一體的建築。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現代劇院蜂擁而起 蓬勃亂局中愈趨專業

中國演藝生態觀察(三)劇場與劇場管理

中國目前有大小新舊不一的近兩千兩百個劇場撐起整個演藝市場,這些專業劇場絕大部分屬於政府所有,也視劇場為公共文化設施,但遊戲規則不一樣。因二○一一年至一五年的「十二五」中定文化大發展為主調,推波助瀾,各地政府為求政績,大劇院的興建只能用爭先恐後來形容。中國劇場業態的特質是大、亂、變化快、進步快,這幾年隨著現代大型劇院的陸續建成使用及與國際接觸愈來愈密切,劇場管理走向專業化是可預期的。

文字|徐昭宇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歐洲劇場研究與資料中心考察記(四)

「不收集」的資料中心 協助支援的專業平台

比利時Het Firmament專業支援中心

不同於其他劇場資料中心收集保存實體或數位資料的方式,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東北方的古老小城梅赫倫的專業支援中心Het Firmament的有趣和獨特之處,卻是其「不收集」的原則,充滿著創意與能動性。Het Firmament為團隊提供專業的意見、可行而合適的方案等,培養其以專業的心態整存其資料和檔案,各自在「去中心化」、卻又「人人有責」的情況下,為演藝文化遺產的保存作出共同的承擔。

文字|陳國慧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易北愛樂廳 從燙手山芋變身觀光磁鐵

延宕十年終落成的德國漢堡市新地標

用十年的光陰、八億六千六百萬歐元打造出的德國漢堡易北愛樂廳,之前因工程嚴重延宕與建造預算持續暴漲,可說成為德國人眼中的笑話,但終於在去年一月開幕的它,第一年就交出漂亮成績單:一百四十萬歐元的盈餘,每日一萬七千人次的造訪,讓漢堡的觀光人數激增,因此也被媒體稱為「觀光磁鐵」。是如何的經營讓笑話變佳話?品質的堅持、用心的節目規劃、不遺餘力的推廣教育,都是易北愛樂廳打造成功光芒的必勝之道。

文字|吳孟珊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歐洲劇場研究與資料中心考察記(三)

冷冷倉庫中的溫暖守護

探訪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劇場研究中心(續)

阿姆斯特丹劇場研究中心的藏品於二○一七年初遷入大學特藏倉庫內,收納了超過一萬六千幅設計手稿、一萬六千本表演藝術書籍、七千五百個錄影資料、兩萬八千個錄音資料、十四萬張照片、五百個設計模型、四千件戲服和接近一千八百個不同類型的木偶。在這個這個新建成的倉庫中,在恆溫、防火和抗霉各方面都有要求,讓藏品在專業的環境下保存。

文字|陳國慧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理想很豐滿 現實很骨感

中國演藝生態觀察(二)關於補助與審批

台灣因為有相對自由的創作環境,能夠讓創作者暢快地表達自己所想表達的,中國因為審批制度的屏障,創作普遍偏於保守,原創作品的豐富程度遠不及台灣,台灣作品的創意和多樣形式確實是很大的優勢,而且就內容而言,合適到中國演出且能夠通過審批的節目還是相當多的,在中國龐大的演藝市場裡,其實大有機會。

文字|徐昭宇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打開票房百寶盒 揭密表演市場大數據

近三年(2014-2016)兩廳院網路售票客群與消費行為分析

卅多年來,兩廳院的售票系統資料庫中累積了過去台灣表演藝術族群的購票軌跡,這次所提供的消費分析集中在兩廳院售票系統網路購票的客群,其餘售票系統或以其他方式購票的觀眾則不在此限。透過近三年的數據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市場的趨勢變化、各類演出的票房狀態,從而描繪出各類型觀眾的面貌

文字|呂弘暉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不一樣的月光

中國演藝生態觀察(一)

面對台灣表演藝術的市場過小與演出週期過短的問題,將同為華文地區的中國大陸作為未來的市場,是可能解套的方法。但中國的演藝產業是一個極端複雜的領域,因為它是從野蠻生長到秩序歸整的一個過程,可以給我們不少啟發。本文作者長期旅居中國,觀察當地演藝生態,希望能透過系列文章,為台灣劇場創作者打開一扇認識中國表演藝術環境的窗。

文字|徐昭宇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以一顆強壯的心 為作品創造合適的世界

舞台設計大師彼得.帕布斯對談側記

趁著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帶著《康乃馨》再度訪台,舞台設計大師彼得.帕布斯也應邀與台灣的觀眾面對面,與本地藝術家吳季璁與舞台設計廖音喬分享交流創作經驗。長期與德國名導彼得.查德克及碧娜.鮑許合作,面對這兩位喜愛在排練場上探尋未知的創作者,帕布斯笑說,「你需要有顆強壯的心,也要對自己非常有耐心,得有定力繼續等、繼續找。」

文字|吳孟軒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評論的已知、無知與未知

訪羅馬尼亞劇評人柯迪維.薩尤

二月份,國際劇評人協會台灣分會與香港分會合作,邀請羅馬尼亞籍劇評人、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總會副秘書長柯迪維.薩尤來台,舉辦為期三日的劇評人講座與工作坊。趁此機會,本刊特地安排專訪,請薩尤一談他對劇場評論的思考:評論人與觀眾的不同何在?在自媒體當道的時代,評論人如何讓專業得到重視?

文字|白斐嵐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歐洲劇場研究與資料中心考察記(二)

政策轉彎下縮減規模 低度運作線上蒐整資料

探訪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劇場研究中心

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劇場研究中心成立於一九二五年,最早是從三位個人收藏家的藏品開始的。但自從數年前文化部人事替換後連政策也轉變,劇場研究中心也自二○一三年起「關門大吉」,所有藏品已由阿姆斯特丹大學接管,同時縮減為一個只有三位全職員工的特藏部門。中心目前處於低度運作狀態,但仍維持協助出版戲劇年鑑和更新線上荷蘭劇場百科全書,藉由與「表演藝術媒體」宣傳平台合作蒐集各種製作資料。

文字|陳國慧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歐洲劇場研究與資料中心考察記(一)

整理活用資料 扎根歷史奠基未來

探訪捷克布拉格的藝術與劇場研究中心

捷克布拉格的藝術與劇場研究中心與文獻庫目前是歐洲最大的劇場圖書館和資料館之一,藏品豐富;館藏以幾個範疇為核心:包含中心持續地整理當地專業劇團和劇院的製作資料和文獻,在捷克出版的劇場相關文章、表演藝術相關照片,還有舞台設計的相關資料等。透過外展、研究等將生硬的資料活化運用,上述資料成為文化的積累,成為未來劇場發展的資本。

文字|陳國慧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關於非洲的兩場讀劇與一次座談

記香港世界文化藝術節2017

對台灣人來說,非洲無疑是個陌生的大陸,當地的文化現況,對台灣觀眾來說也顯然是陌生的。香港「世界文化藝術節2017」在去年十一月份舉行,以「躍動非洲」為主題,帶來許多當代非洲的各類表演,而應國際劇評人協會香港分會之邀訪港的劇評人郭亮廷,在此期間觀賞演出並參與相關讀劇與座談活動,則透過本文記述了他的現場觀察與藉此機會認知到的非洲表演現況。

文字|郭亮廷
第302期 / 2018年02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緩行製作」產生的劇場政治力

專訪鳳凰劇院總監侯馬瑞克.杜勒葉

鳳凰劇院去年底與國家兩廳院簽訂了為期四年(2018-2022)的「開動計畫」(Kaidong Project),兩場館將進行節目交換、共同製作及駐館藝術家駐村創作與發表等交流,雙方以「陪伴並支持年輕藝術家發展其最具開創性的藝術計畫」為理念,共同發展台法國際交流共構平台,為近年台灣國際連結案例中一大創舉。藉此機會,本刊特地專訪鳳凰劇院的杜勒葉總監,請他一談其劇場理念與連結民眾的經驗,及對青年藝術家的培育。

文字|王世偉
第302期 / 2018年02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介入真實 省思創作

側記鳳凰劇院「選個真實片段,再輾轉相傳」工作坊

應法國鳳凰劇院之邀,兩廳院駐館藝術家Baboo與編舞家劉彥成在去年底參加了該劇院舉辦的「選個真實片段,再輾轉相傳」工作坊。工作坊由創作組織「友善製作」兩名創作者和兩位行為藝術家策劃,以法國哲學家莫杭的論述為基礎,帶領學員探究創作思想的流轉及集體腦力激盪的成果。藉由取材自真實的元素,此次工作坊透過共同的討論與分享,讓創作者了解自己的思考路徑。

文字|王世偉
第302期 / 2018年02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君子不器」的奇幻音樂人生

王正平的琵琶行

琵琶演奏大師、知名國樂指揮家王正平,辭世迄今已經五年,與之淵源深厚的臺北市立國樂團特地在一月時安排了「文思揮就管弦章王正平與北市國的情緣」音樂會以為紀念。本刊特邀王正平的高徒、臺大音樂學研究所沈冬教授,為文追憶王正平的音樂人生,及與台灣音樂界的奇幻因緣。

文字|沈冬
第301期 / 2018年01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難以想像的「亞洲舞蹈」

記香港城市當代舞蹈節之「ChatBox 論壇」

去年十一月於香港舉行的「城市當代舞蹈節」中,除了邀請中國、日本、韓國等五個現代舞團的精采舞作,並以「HOTPOT 東亞舞蹈平台」甄選來自中國、香港、澳門、台灣、日本、韓國等新銳編舞家的短篇作品在舞蹈節中呈現之外,同時也舉辦了主題為「亞洲舞蹈新想像」的「ChatBox 論壇」,邀請來自瑞典、泰國、台灣的舞評人,在香港舞評人李海燕主持下對談。 本文記錄了該論壇針對「舞蹈」「亞洲」「想像」三個關鍵字,從亞洲當代舞蹈的面貌、西方觀點的切入、亞洲在地的真實,分享他們的觀察與並進行討論。

文字|李海燕
第301期 / 2018年01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是「蓬勃」,還是「亂象」?

香港秋季演藝節目量大爆發

回顧香港過去一季的演藝節目,可謂高度密集,展現出一派「蓬勃」之勢,不管是官方或民間,都推出為數甚多的節目,但也稀釋了票房,讓不少難得一件的演出如世界文化藝術節的「躍動非洲」系列,上座率令人遺憾。本文試圖分析上述現象的背後成因與可能因應之策。而近期台灣劇場也面臨場館增多、節目增加、票房走勢放緩、下滑的類似狀況,透過對香港劇場的觀察,或也能成為本地劇場工作者的參考。

文字|陳國慧
第301期 / 2018年01月號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國家兩廳院30周年特輯 NTCH 30

沒有牆的劇院,讓想像放逐!

英國威爾斯國家劇院的經營經驗分享

威爾斯國家劇院(National Theatre Wales,NTW)是全球最年輕的國家劇院之一,與大多國家劇院不同的是,這個單位沒有一個四面牆的建物可以為家。然而他們成功地將近四十齣作品,帶至火車車廂、軍事訓練場、海灘與山丘、倉庫、夜店、等非典型演出空間,更包括其他如巴茅斯(Barmouth)、拉恩(Larne)、亞伯立斯威(Aberystwyth)等城鎮,以及斯旺西(Swansea)和東京等城市。同時進行許多人才培育、社會連結、教育推廣及國際發展等專案,透過不同的計畫,服務對象亦隨之遍及各年齡層與不同社會背景人士。

文字|盧家珍
第300期 / 2017年12月號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國家兩廳院30周年特輯 NTCH 30

觀眾體驗再升級 線上線下匯流的新想像

國家兩廳院網站改版與新版APP 提供數位新體驗

面對愈來愈多「數位原住民」走進表演場所,國家兩廳院思考如何從顧客經驗的角度出發,打造一個更為友善而即時的數位體驗計畫,於是進行了數位體驗優化與工具創新,除了將兩廳院官方網站與《PAR表演藝術》雜誌網站改版,以更彈性的畫面設計,確保經由不同裝置瀏覽同一網站時,皆能夠得到最佳的視覺效果,並於十一月底推出了「OpenArts和表演在一起」,提供觀眾一機整合的循環「服務旅程」。

文字|李英勝、劉洲松
第300期 / 2017年12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小小孩進劇場 演出就是創造世界

側記葛利夫偶戲院「寶寶劇場概念研習營」

由臺灣傳統藝術中心主辦、匈牙利葛利夫偶戲院分享的「寶寶劇場概念研習營」,於十月底舉行,透過演出與實作,讓參與者認識相關概念。什麼是寶寶劇場?什麼是好的寶寶劇場?這是研習營的重點,葛利夫偶戲院藝術總監瑞塔強調,寶寶劇場不是要教小孩怎麼擤鼻涕或成為藝術家,而是創造藝術的世界,寶寶劇場不追求道德教訓或特定價值觀,沒有複雜的故事,對寶寶劇場而言:「故事就是世界自身」。

文字|劉純良
第300期 / 2017年12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多元文化下的戲劇評論

在「烏鎮戲劇節」參加國際青年劇評工作坊

二○一七年的第五屆烏鎮戲劇節,除了如過往幾屆一樣匯集多國豐富多元的劇目,讓年輕創作者施展身手的「青年競演」,涵蓋講座、論壇、工作坊等的「小鎮對話」系列之外,今年還與「國際劇評人協會」合作了「青年劇評工作坊」,邀請各國劇評人共聚一堂,一起看戲、討論、交流。拓展美學視野之外,更重要的是,劇評人透過交流認識了不同文化背景的專業人士、不同國家的劇場發展、不同體系背後的處事思維,及每一個鮮明而獨特的個人特質。

文字|吳政翰
第300期 / 2017年12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大觀園中的浮與沉 八十載一圓歌劇夢

英語歌劇《紅樓夢》回鄉巡演之爭議與迷思

從俄羅斯作曲家齊爾品邀請魯迅撰寫《紅樓夢》歌劇劇本為起始,到去年誕生於美國西岸的英語歌劇《紅樓夢》,可說是遲了八十年才圓了這場歌劇夢。該劇今年三月在香港藝術節亞洲首演後,隔半年後的九月終於回到《紅樓夢》誕生的中華大地,先在小說背景的北京舉行了中國大陸的首演,接著到湖南長沙、湖北武漢,共演出了六場,同樣大受歡迎,但演出前後也引發了大量爭議,從使用語言到內容架構,都引發討論。

文字|周凡夫
第300期 / 2017年12月號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國家兩廳院30周年特輯 NTCH 30/「夥伴時代」國際論壇

轉化積累經驗 打造夥伴平台

「國家兩廳院30周年國際論壇:夥伴時代」側記

作為台灣第一座專業大型劇場,國家兩廳院卅年來一路陪伴藝術家與觀眾,一路積累的經驗,將在這個里程碑後如何永續?在九月底舉辦的卅周年活動「國家兩廳院30周年國際論壇:夥伴時代」中,除了邀請國內外講者分享經驗,也提出構想與期許,期待激盪更多的對話與交流,串連台灣各文化機構的無限資源網絡。

文字|盧家珍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國家兩廳院30周年特輯 NTCH 30 /「夥伴時代」國際論壇

文化協力——政府與公民社會的夥伴關係

法國文化部表演藝術國際顧問范谷德講座摘要

法國文化部表演藝術國際顧問梵谷德獎座摘要 代表政府的文化部,與公民社會及表演藝術團體之間,該是何種「夥伴關係」?法國的文化政策一向是我們取經的對象,兩廳院卅周年國際論壇特邀法國文化部表演藝術國際顧問范谷德,以「文化協力對話與影響」為主題,說明法國文化部如何透過公民社會合作,確立每位國民都有享受藝文活動的權利,而其經驗正足以作為台灣的借鏡。

文字|盧家珍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接觸即興,是一種生活態度

德國「弗萊堡國際接觸即興節」初體驗

從二○○○年開始的德國「弗萊堡國際接觸即興節」,是全世界愛好接觸即興者的年度盛會,今年活動於八月中旬舉行,透過課程、Jam等活動,讓各地參與者交流分享接觸即興的經驗。本文作者透過這次的參與,體驗到接觸即興活動的開放性,能充滿整個生活有機體作為一個實踐與思考架構,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生命態度,也是一種政治選擇。

文字|樊香君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