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斌
-
九四回顧
走向劇場、走向群衆的舞蹈
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曾以一九八七年「台灣政治解嚴」爲台灣舞蹈發展的分水嶺。那麼一九九四年,不祇是「選舉爆炸」的時代,也是台灣舞蹈「風起雲湧」的一年。它之間的變化並非驚濤駭浪,反而是沈潛汩汩默行的功力激起更燦爛的火花。與一九八七年一樣,有愈來愈多的舞蹈工作者,尤其是放洋返台的,都投入舞蹈陣營的第一線。
-
九四回顧
舞與戲的聯姻 當舞蹈遇上「劇場」……
一九九四年舞蹈界有許多劇場人加入,新成立的兩個舞團──「台北越界」、「風動」就分別與「臨界點」與「綠光」劇團合作。而年底法國瑪姬.瑪漢帶來的《May B》則代表舞蹈家跨入荒謬劇場的世界。這種舞蹈與劇場漸漸融合的現象,爲台灣藝術工作者提供了更寛廣的創作空間。
-
九四回顧
尋求出路的表面張力
一九九四年的台灣戲劇現象,可說是「表面張力」狀態。亦即,戲劇活動飽滿頻繁,似乎有股能量蠢蠢衝撞,但這股能量卻急而不堅,不能一舉決堤,突破新的方向,而蔚爲大觀。
-
回想與回響 Echo
票友彩爨佳話傳 從辜、嚴伉儷登台演出說起
歲末天寒,心意正炙,辜振甫夫婦偕同顧正秋、孫正陽等以「傳薪遞火、光揚國劇」爲旨志,義演京劇;票友與內行名角同台,傳爲佳話。美事不孤,細數從前,不盡風流奇趣。
-
戲曲
懸絲傀儡 《潘金蓮》翻不出男性編劇之手
無論是「上崑」的傳統潘金蓮或「復興」的新編潘金蓮,編劇者無意間其實都表達了一個事實:世間所謂的「紅杏出牆」或「不倫之戀」,其後果全由女性承擔。承受閒言閒語的是她,下手鴆毒的也是她。
-
戲曲
放不大的小脚 潘金蓮的前世與今生
「上崑」呈現出的依然是明代那個「千人騎、萬人斬」的淫婦,如果這是潘金蓮的前世;那麼,「復興」新編的敢做敢當、剛烈的俏佳人,則是潘金蓮的今生。然而,《潘金蓮》雖是演出了驚世駭俗的悲劇,卻依然掉進由男性觀點來塑造和譴責的三寸金蓮規範中。
-
戲曲
失焦的叛逆 藝術的叛逆應有叛逆的藝術
對傳統的叛逆是京劇及任何傳統劇種亟需的養分;但藝術的叛逆不能只有「政治」沒有「美學」。在新編《潘金蓮》劇中,顯然諄諄告誡的意圖大於藝術的浸淫,反而模糊了叛逆的初衷;但失焦的叛逆總比失血的衰頹好。
-
戲曲
所謂「荒誕劇」
西方荒誕劇奠基於「荒謬主義」,此派作者拒絕用理智手法反映生命的荒誕;《新編荒誕劇潘金蓮》卻是一步一脚印佈局淸晰地敷演。在形式上,一如原劇作者所謂「乃是一個四不像的特殊品種」;在內容上,有關兩性議題的探討,化整爲零,反到形成一份意外的「荒誕」感受。
-
九四回顧
市場主導?還是引導市場?! 回顧1994的國外音樂演出節目
近幾年國外節目大量引進之後,觀衆們也被市場「敎育」得不再是「外國的月亮一定圓」的心態了。過去只要是進口的交響樂團不論售票率或贊助單位的尋求,都能輕騎過關;但自從兩年前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訪華後,似乎一切都變了。
-
書介
台灣舞蹈文學的新里程 《舞書》評介
在台灣貧瘠的舞蹈文學園地,任何一本有關舞蹈的著作都是敎人深切盼望的。而在舞蹈界耕耘近十年,身兼編舞家與評論者雙重身份的陶馥蘭,其舞論的集結出版更是令人期待的一件大事。先不論其展現的成果如何,單只這本集子的出現就已爲舞蹈評介與論述在台灣舞蹈史上記下重要的一筆。
-
戲曲
《孽緣報》的光與影
當古希臘文化所孕育的悲劇力量跟中國的傳統戲曲結合,却產生種種不搭調的缺陷。這不免令人再度回顧中西文化的差異。
-
戲曲
忠於傳說背離原劇的《孽緣報》
拆解了《伊底帕斯王》的結構,《孽緣報》卻恰恰病在劇幅鬆散以及爲唱、唸、做、打而使出的混身解數。
-
戲劇
一齣令人坐立難安的戲
生活經驗或生活點滴直接入戲,直接在舞台上呈現,其本質早已有了轉換,被賦予了新的劇場價値,對觀衆而言,因爲演員在舞台上的現存形象,那仍是廣義的戲的一部份。
-
九四回顧
藝術政治年
今年的藝術很政治。表演團體從跟不上政治節拍,第一支「骨迷宮」之舞被痛踩一脚,直到年底的「二十四小時台北藝術運動」舞者升空、組成藝術聯盟等事件,看出藝術家在新的政治環境中試圖重新調整自己的角色。
-
TIFA名家訪談
閃耀的東方之星 訪荷蘭孔德拉辛指揮大賽得主呂紹嘉
「指揮與樂團是互動、是一種活的關係,我經常比喩說,這像是一場球賽,沒有兩場球賽是完全一樣的,要看對方投給我一個什麼樣的球,再決定怎樣打回去。」
-
TIFA名家訪談
與惡魔共舞
跳舞才可以脫離這個死板的社會,才可以到另一個國度獲得完全的自由!
-
舞蹈
風動於舞與戲之間 《風動之舞Ⅰ──戲》的謎思
戲劇與舞蹈工作者的跨刀合作,結合了更多層面的媒介與才華。由這次風動舞蹈劇場的展演,可看出新生代創作者的特殊理念和開創新局的雄心。
-
舞蹈
伊甸初始的輕觸後 《失樂園》觀後餘言
縱觀《失樂園》的四段演出,有台灣失樂園中的虛、實、眞、幻,有極力跨步越界的熱情渴望,更有天堂樂園的夢想和隱約可見的一小點光亮,好以自伊甸初始的輕觸後,輾轉返回失而復得的樂園。
-
舞蹈
非舞蹈、非戲劇,是舞蹈又似戲劇
在「越界」的演出中,不同聲音的運用突破了四位舞者的傳統訓練,特殊的舞台設計使編舞者考慮到如何在高斜坡與樓梯上舞蹈,更刺激的是觀衆欣賞舞作時,不要讓標題或舞名來限制你的思緒與感受。
-
舞蹈
取之於自然並回歸於大地 關於《沈默的杵音》
原住民舞蹈的精神,來自自然,來自大地及生命的呼喚。劉鳳學將這群受現代舞蹈洗禮的舞者,回歸原始的本質,自然地舞出原始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