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斌
-
紀念專輯
當劇作家走入劇場
當劇作家交出劇本的刹那,原本就是他隱身的時刻。但是,他也可以自寫作桌上起身,走進排演場,「忠實」地呈現那早已被他精心雕塑成的「世界」。和劇作家姚一葦在劇場裡重現他自己的作品是個什麼樣的經驗?我們邀請他的夥伴們來談談。
-
十年演藝
表演藝術二十七變
十年來的台灣因著解嚴後釋放的自由及世界局勢變動後的廣闊空間,直接或間接觸動表演藝術的大小變化,但眞正影響表演藝術發展的是經濟的實力和展現這種實力的高度意願。政治的自由和經濟的富裕改變了人民的生活風格,觀賞或參與表演藝術就是這種生活風格改變的現象之一。這種政治的自由和經濟的繁榮也影響了藝術家及團體對於如何經營產生了巨大的改變。
-
十年演藝
當東方之珠遇上福爾摩莎
紛亂的時代聽見末世的焦躁、讀秒的滴答聲。這廂血案的創傷未癒,那頭九七回歸已迫在眼前。課本上說「鑑古知今」,說「不明現在哪能窺得未來」,於是我們不得不時時用一種顧盼的姿態,努力地追憶那可能早已模糊難辨的東西與南北。
-
舞蹈
《中國風.中國火》的中國情結
曹誠淵的舞作將親身經歷的點滴串聯,並將感受拚貼成《中國風、中國火》的浮世繪圖,反映港人何去何從?
-
戲劇
《爺爺的房間》寫實如何拿揑
感人的詮譯,究竟是更內斂的寫實?非寫實?還是有其他途逕?
-
回想與回響 Echo
移花接木而畫虎不成
《春光進行曲》把《臥房鬧劇》的背景從英國搬至台灣,下半場雖有出入的情節,但劇本大綱大致相同,處處可見由原劇改頭換面的痕跡。
-
回想與回響 Echo
化裝舞會裡的政治伴奏
導演的創意如柳暗花明般宛轉到來,這種緩緩的力量如果持續不斷,戲就好看。
-
回想與回響 Echo
嶄新的觀舞經驗 《康乃馨》觀後
在移植前衛的經驗裡,台灣有許多控訴、嘶吼、歇斯底里以及諸多作者的喃喃自語,這次碧娜.鮑許又帶來了另類的理性,一種受過禮敎的野蠻,夠嗆!
-
特別企畫 Feature
揭開方法演技的神秘面紗
「方法演技」的創始人是莫斯科劇院的名導演、演員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它是一套根植於心理分析、感官、情感經驗的表演體系,它一方面非常科學、一方面又極富有想像力。同時,方法演技也可以視爲一種生活方式和態度,它讓你(妳)去欣然接受生活中所有的經驗。
-
十年演藝
兩岸戲劇交流的多種可能性
雖然不同的社會條件、政治氣候、文化氛圍,決定了兩岸戲劇不同的整體風貌和發展道路,但如今兩岸大多數的戲劇工作者都建立起一個共識:廿一世紀的新劇種,肯定是各種文化交織的產物。尋找彼此之間廣度和深度上的交流合作可能性,成了當前重要課題。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創作沒有困難,只有挑戰
做音樂劇,是不是蠻難的?眞的,好像蠻難的!是不是做不到?絕對做的到。而且需要大家一起來做、一起來創作。音舞劇的創作,台灣不是做不到,我們只是缺乏經驗。
-
台前幕後
掉入審判的臨界點
臨界點劇象錄即將首度進入國家劇院實驗劇物演出《審判》。這是一個思想獨立於以往的臨界點或田啓元的製作,它的創造完全來自於導演、設計師們以及──卡夫卡,「組合如何,表現就是如何,劇場應該不需要以團名爲首的品牌神話吧?」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譲身體做主
1.林秀偉:太古踏技巧 自西方訓練準確的規範中解放,林秀偉欲從最基本的身體活動呼吸開始,透過精神冥想提昇至更超越的層次。 舞團這三年發展出有別於我們以往所受的舞蹈訓練,累積的基礎已經到了一個階段,身、心、靈合一的禪的境界。 我的舞者有兩個出處,一個受西方的訓練、另一個受中國的科班訓練。受過西方訓練的舞者在空間、節奏都能非常準確及有效地使用肌肉的力量、彈性、柔軟度,身體動作會有一定的領域及軌跡。然而在我的訓練過程中,我會要求他們去除過去的規範,專注於舞蹈的動、靜及行進之間的空隙。這是舞者自我發現很重要的一個關卡。 掌握最微小也最大的動力 舞者在第一堂課就被要求由冥想、靜坐開始。透過「沒有」(empty)的動作來消化以往她們對身體、時間、或空間的印象。在我們的靜坐方式中我會先從呼吸開始,吸氣的時候全身漲滿,吐氣的時候從無數的毛細孔吐出來。吸、吐之間讓整個身體透明,回到微細胞的狀態,重新找到動力。 聽起來有點玄,但唱得好的京劇演員都知道所謂的氣口在哪裡,在哪裡換氣,這和呼吸有很大的關係。 在這我所謂的動力涵蓋兩種,一種是生理的(骨骼、肌肉),另一種是靈魂的(智慧、情感)部分,整個還原、分解到很微妙的狀態,發現自己的內在,達到我所謂的「柔軟」。一般認爲舉腿要很有力才行,但太極提到一個意念:「要鬆」,要鬆、要軟你才有挺立的力量。印度的《奧意書》也提到萬物長成是由地氣來的。 我從身體開始,發現與整個自然的道理是相通的。我的舞會被認爲很宗敎、很儀式性,是因爲我認爲身體必須回到生命的源頭、輪迴的週期性。所以不管是我作品或身體的呈現,都會不謀而合達到這個點上。 訓練的第二個階段,我會要求我的舞者從身體開出花來,(太古踏技巧的第一個階段「宇宙胎」)。像水、像河流一樣的流動、像煙霧一樣的蒸發、像雲一樣的襲捲。從意象的冥想出發,達到柔軟的目地。在這個過程會發現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當一個舞者停住而不整個身體凝結、停止呼吸的話,你不會覺得他是靜止的。這點是西方較少提及的,但在京劇裡頭有,京劇的亮相是不呼吸的,你會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共謀「出路」? 訪古名伸
國內近年興起的「東方肢體觀」,從西方後現代舞蹈形式來看,似乎有不謀而合的地方──著重回歸到自身的屬性。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請一齊來說謊
現代舞中有不少身體論說是多餘的,「身體不會說謊」就是其一。然而,身體不說謊是因它根本沒有資格或能力欺騙我們。但它是個說謊的工具。「說」是用嘴,嘴就是身體的一部分。
-
十年演藝
曲滿戲足癮到頭 戲曲十年路
從一九八七至九六這十年間,在禁制中解套的傳統戲曲各劇種,再度肆放活力。傳統演示者愈形精練,現代演示者更加多元精緻,曲樂更加豐富。加上大陸團頻頻登台,老戲迷連連沉醉在流派藝韻中,好不滿足。光復之初及遷台初時的熱絡氣氛,依稀再現。
-
十年演藝
戲劇界多方嘗試的十年
劇場近十年來的各項活動,在演出的地點與形式、討論的議題等整體表現上所展現的多樣性,似乎遠遠超過了前面四十年發展的總和。
-
十年演藝
新觀念、新作法的音樂十年路
一九八七是台灣音樂界整體生態起變化的一年。在國人期待下,耗資七十四億台幣興建、擁有一流設備的國家音樂廳及戲劇院落成啓用,大量國際級藝術家、團體相繼來台演出;新一代音樂家在學成回國後,一改以往單打獨鬥的演出方式,紛紛組團,以各種不同的演出型式加入音樂戰場,並以新觀念、新作法來推動、經營樂團,爲音樂環境注入一股新力。
-
音樂
愛的救贖
當晚的歌者可說都是一時之選,水準非常均衡,其中擔任主角「荷蘭人」的瑞士男中音慕夫(Alfred Muff)更是讓人印象深刻。陳秋盛的指揮留給歌者充分發揮的空間,在音量上也不會壓迫歌者。此次演出,中場沒有休息,三幕之間全以間奏帶過,一氣呵成,張力掌握的很好,完全沒有給人疲憊的感覺。蔡秀錦的舞台設計生動活潑,營造了足夠的氣氛。
-
音樂
不同的詮釋,不變的救贖
台北這一場表演的導演用了許多後現代聲光手法,也襲用布萊希特《高加索灰欄記》戲中戲的元素與佈景,他刪略了原劇最後「救贖完成」的部分,得到二種張力,一是聖俗掙扎「多頭的結」,二是觀衆更加深層的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