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韶安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李明哲 從浪子到暖男 熱血不改
是劇場演員,也是教戲劇的高中老師,健談和藹的李明哲,很難讓人想像當年居然曾是火爆浪子。當老師當父親,讓李明哲處世變得圓融,但熱血性情不改,跟學生一樣積極學習,不斷給學生刺激。始終不放棄劇場,因為在表演裡他才能全然自在;自認是個笨演員,很晚才明白放鬆的要領,李明哲希望未來參與的演出,都能自在生活、自在呼吸,而非刻意表演。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傅永和 低音提琴的溫柔 向前行的勇氣
腦後一束花白馬尾,拉奏著比人還高、音色低沉的低音提琴,NSO低音提琴首席傅永和的藝術家形象鮮明,看似桀驁不馴,其實在女兒出生的那一刻,就已蛻變成溫暖的爸爸大叔。歲月的沉積,對他來說,是人生後勁的啟動來源,重新鑽研巴赫、出版《巴赫低音提琴無伴奏組曲全曲樂譜》,帶著巴赫回宜蘭故鄉舉辦音樂會、開辦低音提琴夏令營想做的,起而行,沒有時間煩惱或猶豫,做就是了!
-
企畫特輯 Special
播灑愛樂種子 讓科技與藝術零距離
連續三次獨家贊助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訪台演出,這次更贊助兩廳院場次的戶外轉播,並邀請台中和桃園偏鄉地區的中小學學童來觀賞名團彩排力晶文化基金會在古典音樂推廣上的盡心與付出,令人印象深刻。力晶文化基金會執行長詹曼君表示:「力晶贊助這兩場演出,並不希望一切僅止於幾小時內的美好,更期待音樂會後,還有什麼東西是可以留下並延續的,所以我們決定用心於音樂教育與推廣,向下扎根,從中小學生著手,為台灣的藝文環境好好培育下一個欣賞的世代。」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偶戲的路上,有妳陪伴
一位是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團長,一位是飛人集社團長,鄭嘉音與石佩玉這兩位當年一前一後進入九歌兒童劇團的老朋友,如今都是團隊的領頭大家長,一樣忙著做戲、營運劇團,但總是不忘隔空關懷對方、彼此打氣,忙到沒空過聖誕節的兩人,藉採訪機會碰面,開心暢聊,分享工作與生活點滴甘苦,交換祝福與禮物,也交換各自的期許與願望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讓這一夜,成為歷史的銘刻
從二○○九年的高雄世界運動會及台北聽障奧運開、閉幕儀式,到二○一○年,與建國百年跨年煙火合體的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開幕活動,在這些有限且為數不多的經驗中,參與其中的幾位工作者從中指出了許多需要細想、省思的觀點,不只為將來可能舉行的類似演出提供參考,也給所有正規劃演出,接洽商演企畫的人們,一些值得考慮的建言。
-
演出評論 Review
在臉書的塗鴉牆之外
林素蓮的《福吉三街》與陳拜兒的《Dear Vuvu半個阿嬤》,兩支舞作乍看之下都是讓人會感到開心、熱鬧的舞作,無論舞者源於自身生命印記而發的作動,抑或順著舞者的記憶、情緒與感覺而組合的音樂,編舞家都更像是一位編輯,經由與舞者群體互相挖掘、回饋的過程,編輯出一份召喚記憶、編織人際交往、以差異為前提的生命敘說式舞蹈文本。
-
藝號人物 People 台大外文系及戲劇系名譽教授
胡耀恆 盡畢生所學 為戲劇寫史
在台灣大學的教授公寓、胡耀恆老師宅邸,電視櫃上懸著一幅字,那是父親在他赴英進修時所寫,內容是蘇軾〈赤壁賦〉中的幾句:「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非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短短幾行字,有著清廉自持的操守教誨,出國遊歷、博學多聞的殷切期盼,更多的是學習戲劇之人不能不具備的幾種特質:觸類旁通的想像力、觀看與聆聽時所覺察的美感。
-
演出評論 Review
家的況味與範圍的延伸
三個劇本中,標題直接以「家」入味的《拼裝家族》,卻是最嚐不出「家」的況味,究竟為何?問題在於表面上最政治正確來探討「他們不是一家人,卻有著一家人的情感聯繫和底蘊」(節目單〈編劇的話〉),卻提不出那麼到底「家」是什麼?編劇服膺在外界主流價值所形塑「家」的構成元素,卻無法對於這樣的「家」提出反證,去說服觀眾往往最陌生的人,反而比自己的家人更為親近。
-
演出評論 Review
《李爾王》疏離效果所揭示的真實與劇場的無用
歐利維耶.畢骨子裡是如此悲觀、無望、憤世嫉俗,其心態更接近「荒謬劇場」劇作家對於生命虛無的態度,猶如尤涅斯柯所述:「荒謬就和沒有目的的存在人一旦和他宗教的、形上學的、和先驗的根源切斷關係,他就失落了。」歐利維耶.畢自己從《李爾王》看見彌賽亞降臨的預言終結,因此,在他所詮釋的《李爾王》中,讓觀眾看到人類所有的行動,均變得無意義、荒謬、無用。
-
新銳藝評 Review
Silence
「你的沉默是戰爭的機器!」我們的無聲,推波助瀾地茁壯了那些本該被髮指的罪行。正如同珂黛莉亞的沉默,餵養出她兩個姐姐無盡的慾望一般。「沉默就是贊同!」導演讓珂黛莉亞貼上的黑色膠布,其實正牢牢地貼在我們這群在台下觀看者的良心上!
-
演出評論 Review
靈體與肉體的差別
台灣正面臨著劇烈的交替,面對著過去與在地,有著雖然分裂但共同的情感記憶;反而是面對未來與國際時,難以化解自身的主體性危機。當我們不知道自己是誰的時候,面對他者是一種痛苦的相遇,因為找不到表達的基礎、對話的理由,更別說,欣賞他者的存在。靈體與肉體,永遠是人命的掙扎;在看似無解的困境中,如何正面迎向集體潛意識,找到肉體的自在與靈命的歸依,是台灣無法逃避的挑戰。
-
演出評論 Review
身體與語言交融的華麗饗宴
開場這段無聲的身體表現,接續而來進入第一場年輕貴族之間的談話,男演員從無角色區別的身體,轉換成劇中有名有姓的貴族身分,竟毫無扞格、沒有違和感,讓原著劇本中,安排幾個衣著華麗的年輕貴族,手裡拿著假面具,在平台上談話的平板舞台指示,轉變成充滿動能、活躍的身體動作去帶出台詞,開場的場面調度,已令人印象深刻。
-
演出評論 Review
戲劇語言文本與身體動作之間的罅隙與扞格
舞者所用的身體,與一位作家所使用的語言一樣,不僅止是表達的工具,亦是主觀存在的狀態,以及體認外在世界的方式。當放棄掉作為表述的身體,採取文本的語言來代換,猶如一片片肢解自我的殘體,重新被貝克特的文本拼裝起來,卻再也不是自己的身體。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從「傳統」照見彼此 探討網路時代的劇評未來
台灣與德國,近幾年來在戲劇上的交流頻繁,這次更有德國資深劇評人約爾根.貝爾格應邀訪台,並與四位台灣劇評人紀慧玲、傅裕惠、郭亮廷、吳思鋒共聚,對兩國的評論專業養成、劇評傳統影響,與應對網路時代評論的方式,進行經驗的分享與交流。
-
特別企畫 Feature 速寫新生代編劇
李季紋 新觀點翻寫老故事 跨劇種組出新形式
在李季紋筆下,傳統老戲老故事,都會「翻轉」一番,翻出亮眼新觀點如改編自《宋宮秘史》的歌仔戲《金水橋畔》,讓向來「很壞」的劉妃也流露出人性與無奈;如最近的作品《石秀》,讓「蕩婦」宋巧雲成為有主見、戀愛中的女人。李季紋不只翻轉劇情,也翻轉形式,《石秀》形式上融合了日本舞蹈身段與歌仔戲,濃郁的東洋風,不只「洗」觀眾的眼球,也讓傳統戲曲「洗」心革面。
-
特別企畫 Feature 速寫新生代編劇
邢本寧 找到夥伴 一起用戲曲說想說的話
因《賣鬼狂想》備受矚目的邢本寧,因高中時的崑曲初體驗而啟蒙了對傳統戲曲的愛好,因大學修習「戲曲編劇」課程而找到唱演之外、參與戲曲的方式。深深體會到:「傳統存於戲曲演員的肉身之中。戲曲演員的身體和表演體系,就是歷史的顯現。」成立了「本事劇團」的她說:「戲曲一直有量身設計的傳統。我想找到志同道合的核心演員,我們有共同想說的話,可以互動,一起用戲曲這個形式來說。」
-
特別企畫 Feature 速寫新生代編劇
許栢昂 戲曲為底玩拼貼 為「滑世代」而寫
戲曲學校科班出身,演過上千場孫悟空猴戲的許栢昂,創立栢優座劇團以來,就打算以京劇打底,調和傳統與現代,探索京劇在當代的未來性。創作常拆解京劇元素,以拼貼方式構築劇本,他就是為了當下愛滑手機的「滑世代」而寫,以「編寫原創劇本+以導演劇場為主+非線性敘事手法」的方式,啟動與年輕世代觀眾的共鳴。
-
特別企畫 Feature 速寫新生代編劇
孫富叡 站在巨人肩膀 看得更遠
出身戲曲世家,滿滿的戲曲DNA,讓孫富叡走上編劇一途,看似順利成章,但重要的是他有兩位師父陳勝在、陳勝國,帶領他看到歌仔戲更高更美的風景。孫富叡不甘於只講教忠教孝、男尊女卑、怪力亂神的劇情,他把文學名著《浮士德》改編為《狂魂》、以傳統戲曲挑戰同志議題的《斷袖》、將作家張曼娟小說〈芙蓉歌〉搬上舞台,這些突破性的作品像閃爍的星星,照亮歌仔戲曲的可能性。
-
特別企畫 Feature
Queen
歐洲宮廷的華麗場面,正是最適合寶塚歌劇發揮的題材,充滿話題性的歐洲皇室也正適合成為寶塚舞台的主角。寶塚歌劇團演繹過的兩位歷史上的知名Queen,即是《凡爾賽玫瑰》中的法國瑪麗皇后與《伊麗莎白》中的奧匈帝國皇后伊麗莎白,兩齣戲都是寶塚一演再演的經典,兩位皇后愛與死相隨的命運,讓粉絲也深深揪心。
-
特別企畫 Feature
Versailles Rose
由日本知名漫畫家池田理代子於一九七二年推出的《凡爾賽玫瑰》,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描繪大時代下女性的堅毅勇敢、渴望自由,一方面突破了當年的社會觀念,另一方面經由寶塚歌劇團的改編,讓漫畫2D變3D,成為寶塚劇場史上的不朽經典。一向只有在特殊紀念與場合才搬演的《凡爾賽玫瑰》,此次特別訪台公演,可見寶塚歌劇團對台灣觀眾之重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