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
-
追憶與悼念 In Memoriam
教我如何不想她
我永遠忘不了大五的某一個炎熱的下午,老師正在「雕」我那破碎的法文咬字,爾後她突然很感慨地說:「我真希望你們趕快出國深造,語文變好一些。不過,那個時候我也看不到了。」 當時我幾乎不敢看老師那張慈愛又遮不住風霜的容顏,我只是覺得眼角一陣發燙,支支吾吾接不上半句。
-
音樂
充滿理性思維的浪漫聲響
兩手以單音平行八度於d小調中進行,陳宏寬在音與音之間賦予許多推升的力量,使樂句能呈現更完整的凝聚力,這與樂團所表現較舒適的感覺有些出入;幸好經驗豐富的指揮及時加以調和,使衝突化解至最低。
-
戲劇
媒體.劇場:「再現」的思辯與迷戀
Zodiac旺盛的實驗企圖,尤其明顯地表現在它對劇場與媒體再現功能的辯證上:它既深刻地思考又熱切地迷戀兩種媒介的再現企圖,它既可以讓劇場與媒體互相辯證又可以讓它們狼狽為奸。
-
戲劇
劇場,罐裝人間幸福的條件
《人間條件》提供了另一種「好看」的戲劇模式,這是長期浸淫在電影電視廣播及廣告媒體的吳念真,用不同於劇場思維的創作結果。於是劇場成為創造人間幸福的場所,「千萬要堅強」也成為一種現實不如意時苦中作樂的呼喚與叮嚀。
-
回想與回響 Echo
充滿智慧的鋼琴家
普雷特涅夫不彈衆人「想聽」的樣式,而是彈自己想達到的境界。當晚的貝多芬奏鳴曲正如他企圖想達到的「自然、自如、有效率,展現出巨大數量的小細節, 而不影響整首樂曲計畫的全貌」,因而流露出精神上的「交流與溝通」。
-
特別企畫 Feature
A與B比的是什麼調?
音樂比賽大致可分為專業性質與推廣觀摩性質兩大類。然而,施行三十多年、蔚為樂壇年度盛事之一的「台灣區音樂比賽」,卻是集上述兩類型比賽為一爐的奇特混合物,雖然過去多年間在推動台灣專業音樂與學校音樂教育風氣有諸多貢獻,但是隨著時代與環境的變遷成了大雜燴,實在需要加以瘦身整頓。
-
音樂
顛覆傳統的新世代音樂
首先由獨奏者採用帕格尼尼第六號綺想曲的快速顫音(Trill)帶出氣氛,最奇特的是利用各聲部的演出者交替拉奏主旋律,主題在四處流竄,聽衆被耍得眼花撩亂,煞是漂亮,有如發燒音響的音效測試,加上他們鮮明的肢體語言,搞得全體聽衆血脈賁張。
-
戲劇
來去一場儀式之間
《輓歌》的故事是一場典型的「儀式過程」:由一場危機(吉米的死亡)開啓,導致了隱忍的衝突(參加葬禮的四名死黨彼此之間的微妙心理關係),在透過強調共享的儀式化手段之後(喝酒、唱歌、形式化的語言與行動等等),關係(有意義或無意義的)繼續維持,秩序(合理的或不合理的)得以重建。
-
戲劇
親密,能為男人救贖什麼?
假若親密是一齣悲劇的話,四個男人淋漓盡致地表現赤裸的鬥嘴、打架,不過是在慶祝「過去的關係」已經死亡。編導並非要用「吉米」的自殺來淨化生命的困境,而是在這一場四人「聚會」中,通過對「吉米」的自殺追敘,讓每個人在鬥嘴、打架中宣告自己的重生。
-
戲劇
窗外,有無法描繪的藍
劇中所透露的創作者的中年焦慮和青春眷戀,就像劇終時籠罩著舞台的一片藍,無法描繪,只能感受。或許曖昧是一種無法描繪的藍色憂鬱,那麼作者介於悲喜之間的創作掙扎,對作品來說,卻不是優點。
-
戲劇
沉默的聲音
無論是「無可奉告」或者「遊戲語言」,《無》劇的創作者們終究還是對自我、對她們所使用的語言、對劇場有所期許,終究還是希望我們能不忘記現實的殘酷、和生命的缺口。因為,在一個大家都無法忍受「無可奉告」或「沉默」的社會裡,或許只有在劇場中,我們還能「好像聽到什麼聲音」。
-
藝鄉人
漂泊異鄕的鋼琴家
旅德鋼琴家陳必先,幼時背負著國人的期望,頂著天才兒童的光環負笈德國;獲得慕尼黑鋼琴大賽首獎之後,雖然也曾風光過一段時日;現在的她,是一位靜靜地在為現代音樂發聲與挑戰巴赫艱難曲目的鋼琴家,獨特的作風,使她只能沉浸在音樂的世界裡。
-
里程碑 Milestone
指揮家中的音樂精神分析師
辛諾波里用精神分析的方法鑽到樂曲最抽象的底層,掌握樂曲本身要素的生命力,再由内而外讓音樂自行去發揮。所以我們很難說清楚「辛諾波里偏愛的風格就是」。
-
台前幕後
流體的做答
面對場景極瑣碎的劇本,導演傅裕惠思考著如何將所有的片段流暢地串聯起來,如同操弄著俄羅斯方塊,好讓他們墜落得美麗而優雅、帶刺卻輕盈。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無可奉告之無可奉告
無可奉告!因爲:純屬隱私,猥褻難言。 無可奉告!因爲:猥褻人間不足爲奇,天下無啥新鮮事,毋需敲鑼擊鼓,大肆聲張。 無可奉告!你知我知,眞的無可奉告。
-
台前幕後
遠方的鼓聲繼續敲打
符宏征說,儘管現在小劇場的主流論述總是得大膽創新,好像沒有一個可以引起話題的顚覆創意,就表示落伍了,但他希望自己可以儘量不受干擾,回歸劇場本質及自我的創作路線,紮紮實實地做戲。
-
台前幕後
帶刺的語言
關於創作,紀蔚然認為一個好作品必需要「帶刺」,也許立場不夠政治正確、也許論調不為人所接受,可是一個不帶刺的作品,就是一個甚麼都沒有的作品。一個作品若只想討好觀衆,就容易喪失自己的特色。他想看到帶刺的作品,也堅持寫出帶刺的作品。
-
回想與回響 Echo
愛之所至,痛亦隨之
《交際場》最耐人尋味的焦點之一,便是溫柔與殘酷、愛與暴力之間的關係,但我覺得最吸引人的是溫柔與暴力兩者間的曖昧轉折。
-
回想與回響 Echo
大千世界的愛恨嗔痴
《交際場》裡的舞者扮演的是社交場合内的孤男寡女,也影射現實生活中,尋尋覓覓、不甘寂寞的男女,更是排練場上、面對鮑許呈現動作元素,任由她檢視、記錄和篩選的舞者。都是想保護自己,但是卻得展現自己、暴露弱點的一群人。
-
名家訪談
音樂是用一生來追尋的信仰
對音樂家而言,最理想的狀態──像義大利藝術家米開朗基羅可以將他的理念在他的作品中完整地展現出來──這對我們而言,是非常遙遠的,似天上的星星般,我們能做的只是在通往理想天梯的過程中,一步一步慢慢地往上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