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view
評論

戲劇

從《透明之國》看見理想與現實交織的世界

從黃明正訓練有素的身體和表演可以看出他一路走來不曾懈怠的堅持,回到最後幾首餘韻不絕的原住民歌謠,我想不管是不是原住民,在聽到這古老歌謠的召喚下,都會被音樂背後這塊美好的土地感動。黃明正透過《透明之國》讓我們重新思考我們是否真的認識生活的地方,在歡笑之後,或許我們會採取行動前往紀錄片中那些美麗之處。

文字|陳慶元
第219期 / 2011年03月號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
回想與回響 Echo

有「跨文化劇場」這回事嗎?

《春琴》在倫敦演出之後的惡評幾乎與《茶花女》在台北的狀況一樣,大家都在問導演到底想要告訴觀眾什麼?在台北也有人在問《茶花女》同樣的問題。日本有劇評說《春琴》是一部用了日本演員及日本戲曲形式演出的英國戲劇,也有很多人覺得《茶花女》跟台灣的審美經驗格格不入。這些問題首要解決的是:我們在自已內部到底有沒有找到跨越境界線的行動力?否則,「跨文化劇場」也不過是政治意圖下的一項文化生產罷了!

文字|王墨林
第219期 / 2011年03月號
戲劇

絕望之為虛妄 正與希望相同

《荒原》無疑是王墨林近年來所編導的最為成熟的作品。鋪滿整個實驗劇場台面的廢舊報紙,幽暗而明滅不定的燈光,營構了一種寥落、沉鬱的氛圍;詩性的台詞產生一定程度的抽離作用,防止演員情感過分沉溺於其中;生命行將走到盡頭的緊迫感,促使作者和他筆下的人物,更加急切,更加專注地叩問:何為人生意義?何為終極信仰?

文字|林克歡
第218期 / 2011年02月號
戲劇

舞場裡的骷髏

面對一場其實是由左翼知識人所編織出來的革命場景,理想/幻想/憧憬都不免化作破碎的身影,在毀壞的烏托邦廢墟前徘徊浪盪,畢竟,那是過高的浪漫現實主義。然而,迫在眼前的是,與此同時,「革命」已是一種無法抹去的渴望,就算再少的變革,能夠擊碎「解嚴」之於「戒嚴」的虛妄性,都是《荒原》中的一絲生機。

文字|鍾喬
第218期 / 2011年02月號
戲劇

這樣的孤寂,太文明。--評五節芒劇團《荒原》

若以劇場主體的觀點而論,《荒原》的文字思維層次,拉到了文學鉅作的高度,但劇場語彙,少得可憐這可能是一種刻意的選擇(或說矜持)。「那個烏托邦還在嗎?」戲裡的柱子真的哭了,我的確一度被感染。但我深知,劇場不是救贖的道場或聖壇;《荒原》裡的文字、台詞如此蒼白,觀眾從何理解曾經千帆過盡的色彩?

文字|傅裕惠
第218期 / 2011年02月號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
回想與回響 Echo

阿芙蒂耶娃指下的蕭/桑情史

在曲目安排上即隱含若干巧思,雖然整場的七部分作品均出自她在蕭邦比賽前三輪分別彈過的選曲,然而在音樂會裡卻以實際創作年代的先後排列。上半場集中在一八三○年代下半葉蕭邦成功建立個人樂風階段的作品,下半場則集中在一八四○年代蕭邦淡出巴黎社交圈的圓熟期作品。在阿芙蒂耶娃不刻意渲染的詮釋下,一場音樂會恍如靜靜地聆聽一位說書人將那段蕭/桑情史娓娓道來。

文字|樊慰慈
第218期 / 2011年02月號
戲劇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戰爭

評莫比斯《哈奈馬仙之hamlet b.》

和只將文化創意視為商品的文創中心/絕對論者相比,《哈奈馬仙之hamlet b.》的創作者對所謂文創產業自然有更具批判性的思考,從劇中扮演哈姆雷特的演員所處的情境,與他所經歷的認同危機,我們大概也可以猜想,《哈》劇的創作者所必須面對的內在矛盾,對他們的挑戰也要遠大於在觀看者心中所引發的疑慮。

文字|陳正熙
第217期 / 2011年01月號
戲劇

「通俗」有益身心

評慢島劇團《月孃》

像《月孃》這齣通俗劇,除了具有「姊姊妹妹站起來」的含意,也間接提出了「環境保護」(以本土產業抵擋托辣斯)的呼籲。可惜的是,我們沒有機會深入認識台北寧夏夜市的環境和閣倈演歌坊的歷史。話說回來,以「慢島劇團」的規模,我也很難予以這麼高度的期待;對照現實環境與政策失明的缺憾,這麼一齣清新的小品,我還是不吝予以鼓勵的掌聲。

文字|傅裕惠
第217期 / 2011年01月號
與藝術再近一點廣告圖片
音樂

眾志成城的《英雄》樂章

評Taiwan Connection 2010音樂節—「英雄」

《英雄》四個樂章,快板樂章占了三個,也就是說樂團大部分的時間,必須在快速的音符間進行,因為專注,TC每個聲部可以踩著一致的步伐瞬間移動,也可以分頭前進互相激盪;因為默契,樂曲旋律進行中行雲流水,交織間流暢不打結;因為有熱情,大家的肢體隨樂擺動,音樂因而奔放時有火光。

文字|林采韻
第217期 / 2011年01月號
舞蹈

深鎖黑洞底下不願碰觸的記憶!

評稻草人舞團《鑰匙 人.The Keyman》

《鑰匙 人》是台灣少數舞蹈劇場風格中令人眼睛一亮的作品。此作由藝術總監羅文瑾編舞,作品闡述一個外表看似正常平凡的家庭,藉由一位蒙面神秘客烘托出錯綜複雜的家庭內幕,而手持鑰匙的謎樣女子是誰?在全劇中並無答案,觀眾可自我解讀。全劇雖無口白,但戲劇結構嚴謹,動作切入主題;虛實之間交織出一場內心爭戰、肢體饗宴!

文字|俞秀青
第217期 / 2011年01月號
回想與回響 Echo

創意舞動 開花結果

看「2010年新人新視野舞蹈篇」

去年參與「新人新視野舞蹈篇」的四位編舞者,長期以來已經累積了相當的創作成績,從這次的演出,也可觀察出他們的發展脈絡,呈現了「開花結果」的方向。若說這批新人與指導的顧問間多所重疊或許言重。彼此間的互相扶持、不可分割,只反映了舞蹈界深摯的情誼,何況,一切只在萌芽階段,只是,益發想看他們個別的面目與思想,尤其,已證明了自己掌握創作精髓的慧根!接下來,就是自我表述的勇氣與語彙了。

文字|鄒之牧
第217期 / 2011年01月號
演出評論 Review

理想而純粹的動機

評2010新人新視野戲劇篇

很少能在劇場裡看見創作動機這麼理想純粹的作品了!例如透過生活觀察而沉澱的抒情創作《偶戲練習男孩》、堅持表達性別認同的《寂寞B姐俱樂部》與對災害中人性關懷而作的《廢墟》,或是像《時空旅人》這般由做夢聯想出的傳奇想像。儘管彼此使用的劇場媒介和語言不同(這甚至是件好事),市場訴求的效果也不一,至少,作品展露的自信和堅持,稍微勝過我們對所謂「新人」的期待。

文字|傅裕惠
第216期 / 2010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