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view
評論

回想與回響 Echo

龜山島的意象

《凍水牡丹》觀後感懷

《凍水牡丹》如此巧妙地將母親形象、歌仔戲、時空情境,透過舞者、歌者、戲中戲,與廖瓊枝本人疊合。其交織手法不循直線鋪陳,而是穿梭進退,偶有大片渲染,偶有停頓。這片拉開的大幕底,於是就有了戲劇人生的人影穿梭,也有音樂渲開的色彩空間,更有舞蹈抽象隱喻的感性魅力。

文字|紀慧玲
第193期 / 2009年01月號
演出評論 Review

青春創意、絕不獨腳

評動見体劇團《漢字寓言:未來系青年觀點報告》

論評這批新生代作品的好壞,不是我的初衷,更留不得我說,決定的是觀眾。看來,他們有的已經發現「觀眾」的存在,改善了舞台呈現的「語法」,有的還是展現個性、堅持自我訴求了深具特色的行銷製作,間接支持也證明了這批新世代年輕人的態度;過去那種「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堅持,反倒發揮於創意,應該再也不是那種不負責的輕藐了。

文字|傅裕惠
第192期 / 2008年12月號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
演出評論 Review

向亡靈致敬!

說是一個家人的死,還不如是哀悼整個存在環境或價值觀的崩解。上、下半場結束前的一段師公領路念念有詞的表演,叫人起雞皮疙瘩。事實上,當觀眾理解編劇的「雙重」手法時(兒子在劇中的口述與筆述,正好與編劇在劇場外現實的觀察和書寫,互為表裡對照),應當就能接受上、下半場互為表裡的情感與意識的呈現。

文字|傅裕惠
第190期 / 2008年10月號
演出評論 Review

樂章與樂章之間的掌聲

愈是熟悉胡德夫的琴藝歌聲和他「遊唱詩人」的風格,我反而愈好奇這尊大武山來的山神、太平洋吹來的風神如何擺進國家音樂廳這座殿堂?細膩的是陳樹熙的編曲並沒有起到喧賓奪主的冒犯,而是用輕柔的幾組絃樂把陽剛的鋼琴聲烘托得更和諧,也讓胡德夫原本有血有肉的歌聲聽來更具有行雲流水般的韻致。

文字|黃醒醒
第190期 / 2008年10月號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
演出評論 Review

政治劇:救贖與絕望

當年車臣游擊隊在莫斯科劇院發生的人質事件,基本上說明西方文化賦予了劇場的救贖使命,因而劇場在戲劇史上常常被象徵為生命的祭壇,流血也就必然是在儀式進行中替罪羔羊的意象。拉夫拉劇團重拾這一段歷史素材,除了再現這場無情與殘酷的暴力事件,導演是否也想告訴我們:當代劇場仍然是一座生命祭壇,而人類苦難想在這裡獲得救贖的盼望,卻永遠是真實的!

文字|王墨林
第189期 / 2008年09月號
回想與回響 Echo

五顆星的藝術交易

南台灣與蘇格蘭的《對弈》

《對弈》的演出並非單純的藝術活動,而是由產、官、學聯手主動出擊,以量身定做的方式,包裝出一段兼具藝術性與商業性的演出,是配合二○○九年高雄世運會周邊文化活動的一環。雖然對於台灣觀眾而言,觀戲經驗或許比不上西方人的觀戲驚豔,但這齣舞劇在國際上取得的成績,已達成其身負的宣傳任務。

文字|易曉玲
第189期 / 2008年09月號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演出評論 Review

空白中綻放的新色彩

作品發表會中的《原住民之祭》是李志純整場作品中最具個人風格特色的一首作品。利用台灣布農族在〈祈禱小米豐收歌〉的微分音唱法,發展出曲中婉延而神聖的旋律線條,並混合其他原住民音樂元素所開展創造的音樂圖像。纖細的絲竹樂器在此散發出深山密草的狂野氣息,古老的音樂文化釋放了它強大不息的再生能量。

文字|董昭民
第187期 / 2008年07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