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竹籬笆內的如煙往事
每年在世貿舉辦的國際書展結束後,我總會和三五同業,到現在位於莊敬路的「小凱悅」小小慶功一番。說那是「小凱悅」,您可別以為它是五星級豪華的大飯店,說穿了只是個小麵館。家常的滷味、手桿的麵條、點盤少了雞絲和拉皮的芝麻醬小黃瓜,配上清蒸螃蟹,再來碗美其名的「四寶湯」番茄、青菜、豆腐、蛋花、灑些青蔥、麻油。和正統的館子裡比,顯得南腔北調、丟三落四的幾樣小菜,卻讓這家店從以往四四南村中的麵攤起家,到現在門庭若市,博得了「小凱悅」的渾號。其實這樣的一桌「物資缺乏」與「龍蛇混雜」,正是眷村菜的神髓之一,也反映了當年竹籬笆內的生活點滴。 眷村,這個曾經在台灣落腳、築夢、生根,如今卻模糊、消失的歷史痕跡,難道只存在人們味蕾的感官記憶之中嗎?答案當然不是,早期在文學、電影、甚至電視中,我們都不難見到它的影子,從〈長干行〉、〈斫〉、〈小畢的故事〉到《老莫的第二個春天》、《竹籬笆外的春天》、《搭錯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它業已逐漸融合在這片土地上,在福爾摩沙的兼容並蓄之中,成為華語區另一種獨特的台灣在地文化映照。本月我們將趁著賴聲川與王偉忠合作的舞台劇《寶島一村》上演之際,帶著讀者一起略覽當年的眷村風情,與各種創作面貌。 吳靜吉說:「對我們來講,『台灣』兩個字是帶有情感的;但對世界而言,『台灣』是中性的」,而台灣要以甚麼樣的姿態來面對世界?展現我們的藝術成就?身為台灣表演藝術最重要的搖籃與推手兩廳院,即將在二○○九年舉辦第一屆「台灣國際藝術節」,董事長陳郁秀提出以「科技」為主軸,點亮「未來之眼」為號召,要向全球展現台灣源源不斷地爆發能量。面對這即將到來的國際盛會,本刊將以三個月的特別報導,為讀者們詳析「台灣國際藝術節」的十二檔國內外重量級演出。在本期當中,除了兩廳院董事長陳郁秀的訪問之外,更是請到了各界的大老,來探討藝術節對一個地區文化的影響。此外,編輯部更是訪問到國際上重要的藝術節策展單位與藝術觀察者,希望透過他們的經驗,讓讀者了解全球藝術節的趨勢與現況。 一個舞者到底能跳多久?十年?二十年?你可知道台灣國寶級的舞蹈家李彩娥,從十二歲學舞,至今八十二歲高齡,即使是歷經生理的病痛與心理的瓶頸,仍將在今年底踏上兩廳院的舞台。在即將搬演「台灣舞蹈回顧
-
即將上場 Preview 豫劇、南北管、崑曲 現代劇場裡再創新
「新點子劇展」 掘探角色的內心幽微
無論傳統戲曲的形式如何講求實驗創新,最終還是要回歸內容,講一個讓人心有所感的故事。今年兩廳院「新點子劇展」脫穎而出的三齣劇作,台灣豫劇團《劉青提的地獄》、野墨坊《大神魃》及二分之一Q劇場《半世英雄.李陵》,除了分別以豫劇、南北管、崑曲為傳統元素,揉合現代劇場手法,賦予傳統戲曲創新表演美學外,更不約而同地強調文本角色內在的探索,企圖在傳說、歷史、神話杜撰的虛構情節中,找到與當代觀眾對話,共鳴共感的真實情感經驗。
-
即將上場 Preview 移植克莉斯汀小說《東方快車謀殺案》
《雪夜客棧殺人事件》 挑戰懸疑推理歌仔戲
《雪夜客棧殺人事件》移植自法國作家阿嘉莎.克莉斯汀的推理小說《東方快車謀殺案》,編導蘇芷雲說,傳統戲曲向來有「瞞演員不瞞觀眾」的編劇特質,觀眾多以「全知者」角度觀賞演出,因此戲曲幾乎沒有推理和懸疑的題材。但這次的改編,她將原著十二人兇手團濃縮為七人,角色如拼圖般,一塊一塊拼湊出完整的故事輪廓,觀眾不到最後一刻不知結局。
-
即將上場 Preview 大陸花臉名角 演完閻王演霸主
陳霖蒼 與國光「共塑傳統魅力」
以演出《霸王別姬》的楚霸王知名,並以《夏王悲歌》、《駱駝祥子》兩度獲中國戲劇界最高榮譽的梅花獎的陳霖蒼,曾於一九九六年來台演出代表作《夏王悲歌》。暌違十二年,再度登上台灣舞台,除了在《閻羅夢》中情義跨刀相挺,還將與國光演員合演老戲,陳霖蒼說,他是為了感念父親陳永玲晚年與國光的特殊緣分。
-
即將上場 Preview 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 來自禪坐的靈感
《潛水中》 從直覺找回心靈的自由
由出身「優人神鼓」的張藝生、梁菲倚組成的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將推出新作《潛水中》。該劇由兩人平日禪坐出發,並從《碧海藍天》、《潛水鐘與蝴蝶》兩部電影得到靈感,台灣、香港、馬來西亞三地藝術家共同合作而成,從人與大自然、深海之間的關係,思考人和人之間的互動。
-
即將上場 Preview 影舞集表演印象團《隨之變/風花雪月》
古名伸、張曉雄 與影共舞即興人生
影舞集新製作《隨之變/風花雪月》邀請資深舞蹈家古名伸、張曉雄,與六百首的音樂資料庫、豐富的影像資料庫,來一場聲音、影像、音樂、與舞蹈的即興挑戰,讓DJ、VJ、與舞者現場過招,演出映照人生與自然的「風、花、雪、月」。
-
即將上場 Preview 回歸純淨樸素的創團首演
林文中新作《小》 在困窘中發現新境界
創作《惡童》三部曲令國人印象深刻的編舞家林文中,離開美國比爾.提.瓊斯舞團,選擇返台創立同名舞團,推出創團演出《小》。期待舞團是樸實、認真、用身體與舞蹈即能說話的團體,林文中花一年多時間磨出《小》,將以最小與最少的元素,將舞蹈從炫技與形式,拉回到肉體與人性。
-
即將上場 Preview 組合語言舞團《日光玉》慶十五週年
楊桂娟《微笑》 三男舞動環境關懷
楊桂娟在黑色幽默的舞作《微笑》中,找來三位肢體特質迥異的優秀舞者王維銘、周書毅、李國治,由生活點滴的聊天、身體與道具的遊戲之即興過程中,抽取饒富趣味與意義的動作,脈絡化編創成舞。舞作中三人各有象徵寓意,在自然文明發展中依序出現,分別的獨舞抒展出更延伸的感性意義。
-
即將上場 Preview 優游多元音樂演出的次女高音
范歐塔 跨界不斷從不設限
知名瑞典次女高音范歐塔,將於十二月訪台,與瑞典室內樂團演出。擅演《玫瑰騎士》裡忽男忽女的奧克塔文公爵的她,不只是在歌劇舞台出類拔萃,在藝術歌曲、音樂劇、室內樂、爵士、流行等領域,她都能以超凡的歌唱技巧與過人才華贏得喝采。這次訪台,范歐塔將演出巴赫、中世紀聖樂與瑞典民謠。
-
即將上場 Preview 2008 Taiwan Connection音樂節
不用主題包裝 誠懇用音樂說話
不特別以任何主題作為宣傳的工具,胡乃元表示:今年的「Taiwan Connection音樂節」所希望呈現的,就是以音樂向觀眾道出內心想說的話。這是最純粹的方式,也是團員們一直以來的想法。的確,從所安排的曲目看來,完全沒有標題可循。然而,這並不代表著簡單與輕率,而是經過細心安排的菜單。
-
即將上場 Preview 墨西哥樂壇雙傑 :卡德納斯與戈瓦拉.芬克
「塔可琴韻」 讓莫札特也嘻哈一下
台北市音樂季的閉幕音樂會,邀來非常特別的音樂家,讓樂迷感受非常特別的嗆辣新樂。來自墨西哥的樂壇雙傑──指揮兼作曲家卡德納斯與小提琴家戈瓦拉.芬克,除了將帶來墨西哥風味的曲目,卡德納斯更將帶來以「饒舌」風詮釋莫札特的樂曲,並與本地饒舌歌手張睿詮合作演出。
-
藝號人物 People 從新老戲到移植西方經典歌劇
李寶春 做個「與眾不同」的角兒
出身戲曲世家,有個鼎鼎大名的名家父親李少春,集編導演於一身的李寶春在舞台創造上,卻不為流派、傳人的框框限制,他說:「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他牢記父親的教導,於京劇藝術上,大膽開創、與眾不同。即將上演的《弄臣》移植自西方經典歌劇,他謙稱對西方文化了解不夠透徹,只是「斗膽」、憑他的理解「借題發揮」。李寶春年紀越大越活出自己,拋開傳統包袱後,藝術之路更加海闊天空。
-
藝號人物 People 找回台灣失落的美好價值
吳念真 「情義」打造「通俗」好戲
吳念真戲裡寫的都是日常生活在你我周遭的小人物,講的也是再平凡不過的處世之道,卻因為劇裡頭的角色、情節都是大家所熟悉,所以格外有共鳴和認同感,觀眾被喚起共同記憶的同時,也重拾某些台灣被遺落的美好價值,而這其實來自吳念真自己對創作的堅持、生命的信仰情義。未來,無論電影、廣告、舞台劇,不管在哪一個領域,相信吳念真還是會跟觀眾繼續搏感情下去。
-
藝號人物 People 首度與NSO合作
史拉特金 改造樂團的神奇魔法師
被美國《洛杉磯時報》盛讚為「全美音樂總監」的史特拉金,是一位真正的orchestra builder(樂團打造者)。他的偉大之處並不在於名氣,而在於有能力拓展樂團的彈性、開拓更多不為人重視的曲目。這個月底,他將首度與NSO合作,演出兩場跨年音樂會,讓台灣樂迷領略他堅實的指揮功力。
-
特別企畫 Feature
鄉愁的起點,離散的情懷
八○年代初期,政府提出了「眷村改建方案」,大部分在戰後初期因陋就簡搭建而成的眷村面臨拆遷在即的命運,因而使得許多具有眷村第二代身分的作家「鄉愁乍然湧現」,遂抱持著「辭鄉」的心情為家園「作傳」。這也就是為什麼齊邦媛教授會一再強調:眷村文學是眷村作家繼承了父執輩的鄉愁、其後在自己的土地上「二度辭鄉」的產物。
-
特別企畫 Feature
認同、追溯與回歸,竹籬笆外的第二個春天
從李祐寧的《老莫的第二個春天》、《竹籬笆外的春天》,陳坤厚的《小畢的故事》,虞戡平轟動一時的《搭錯車》,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到近期多部以紀錄片形式留下眷村記憶的作品,可以看出,眷村電影由外而內的變化,其實反映著每個時代、每個人對於眷村和族群的不同認知。透過回顧,這些自眷村成長的創作者們,才有了解他人,也明白自己的可能。
-
特別企畫 Feature
那一夜,台上誰演眷村事?
竹籬笆內的世界,在一九八○年代中期後,被劇場工作者搬演上舞台,提供劇情鮮明真實的時代背景。雖然「眷村」並非多數劇場作品的主軸,但總也不難從演出中拼湊出屬於眷村生活的樣貌。
-
特別企畫 Feature
南米北麵一家親,家常創意在地情
因著特定時空背景形成的眷村,包容了來自中國大江南北的遷徙族群,不同的飲食風格,亦隨著移居而在眷村生成多樣性的飲食文化。「食」在眷村,與其採取歷史考掘的條理闡述,更適於從個人嗅、味覺的感官回憶勾勒。本刊特邀於誠品書店信義店飲食區主持、策畫「cooking studio」的李絲絲,撰文回顧眷村多元混搭的飲食生活。
-
特別企畫 Feature
王偉忠:寶島一村,故事未完
由王偉忠提供故事素材,賴聲川編劇架構、執導,描寫眷村人、眷村事的舞台劇《寶島一村》即將於本月上演。身為影視圈製作天王的王偉忠,這些年對記錄眷村題材不遺餘力,其所主導拍攝的紀錄片《想我眷村的媽媽們》、公視單元劇《蟹足》,以及八點檔《光陰的故事》,都是以眷村為背景。談及製作這一系列眷村作品的心路歷程,王偉忠說:「眷村的孩子,總覺得父母在台灣過世的時候有遺憾,那些遺憾如果孩子不幫忙講出來,好像父母就會抱憾,無法入土為安說不清楚,我覺得就是顛沛流離中留下來的,一些酸楚的東西。」
-
特別企畫 Feature
賴聲川:讓故事說自己的故事
我編這劇很單純,就是讓這些故事自己說自己,不搞什麼花樣或特殊的劇場型式;就是故事。光靠故事就很強了。我融合很多偉忠說的故事,十家、二十家人的故事,融合在一起有太多元素可用,如果沒有節制的話,我絕對可以做出八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