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戲劇
在國家「夾縫」中掘出諸眾的「轍痕」
編導以女性立場嘗提出「先要有個人,才有群體的存在」,放諸於本劇中十位男性對我們所顯示的群體性,既在個人性的表現上,不同的現實經驗通過語氣、行為乃至個性,都有各自不同的表現,導演又將這些個別的相異性串接上戰爭鑄就身體錯置,而造成長治與玄吾的精神離析現象,也反映了群體性在當代的歷史形象。這種個人與群體(國家)之間在相互關係上的辯證,仍在當代新自由主義的現代性中游離不定,與《夾縫轍痕》在這個問題上一樣,雖勇於提出,卻無法找到定案。
-
細川俊夫最新歌劇《娜塔莎》 12月起於全球串流平台免費放送
日本東京新國立劇場(New National Theatre Tokyo,NNTT)宣布,作曲家細川俊夫(Toshio Hosokawa)最新創作歌劇《娜塔莎》(Natasha)將於 2025年12月12日19:00(中歐時間)至2026年6月12日12:00(中歐時間)期間,於OperaVision與NNTT Stream等串流平台上全球免費放送。這部作品在2025年8月於東京首演時即廣受好評,更入圍 2025年國際歌劇獎「世界首演」類別決選,是日本近年最受矚目的當代歌劇製作之一。
-
結合女聲與舞影 舒伯特《冬之旅》新編明年1月訪台
「藝術歌曲之王」舒伯特(Franz Schubert)的聯篇歌曲集《冬之旅》(Winterreise),自 1827 年問世以來,一直是古典樂界孤寂與詩意的象徵。這部經典作品改編自詩人繆勒(Wilhelm Mller)的長詩,描寫一位在冬夜中獨自踏上旅途、面對絕對寂寥與孤獨的旅人,啟發了後世無數的想像。長久以來,《冬之旅》多以音樂會形式,並由男性歌者詮釋,但 2026 年1月,台灣觀眾將迎來一場顛覆傳統、充滿強烈戲劇性的新編版本。
-
《暴風雨》經典再現 吳興國傳承新生重現莎士比亞傳奇
勤誠2025藝文盛典《暴風雨》今(4)日於台北舉行盛大宣告記者會,導演兼主演吳興國、製作人林秀偉,與主要演員朱柏澄、黃若琳、許立縈、陳子羽及林伯諺、李軒綸共同出席,並帶來精采演出片段,正式宣告年底最受矚目的表演藝術盛事即將登場。
-
晃晃跨幅町劇團嶄新視角 挑戰易卜生百年經典《海妲.蓋柏樂》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攜手晃晃跨幅町劇團,呈現挪威劇作巨擘、被譽為「現代戲劇之父」易卜生(Henrik IBSEN)不朽名作《海妲.蓋柏樂》。易卜生以其開創性的現實主義筆觸,將家庭倫理、性別角色與階級矛盾搬上舞台,勾勒出人物內心的壓抑與反抗。而本次演出,將透過晃晃跨幅町的嶄新視角,深刻探問這部百年經典中,女性在婚姻與制度箝制下的永恆渴望、掙扎與反叛。
-
柏林愛樂訪台演出同步全球衛星直播與戶外轉播 重現經典廣場感動
柏林愛樂管絃樂團(Berliner Philharmoniker)為慶祝訪台20周年,將由第8任首席指揮基里爾.佩特連科(Kirill Petrenko)首度率團登台。3場音樂會中,11月13日(週四)於國家音樂廳的演出,將進行全球衛星直播與戶外轉播,讓世界各地的樂迷與台北同步共享盛會。
-
捷克夜店馬戲團《奔跑者》 體驗人生飆速與失控
從古希臘奧運到風起雲湧的城市馬拉松,奔跑者身影從未缺席。萬聖節夜晚,捷克夜店馬戲團(Cirk La Putyka)《奔跑者》亞洲首演震撼登場,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化身動感十足的極限劇場,觀眾不扮搗蛋鬼,而是以「運動風」勁裝潮服創意變裝,在新舞臺藝術節體驗疾速人生。
-
以身體記憶時代 複象公場《打人的狗》重返台北
當舞蹈不再只是技藝展演,而是生命故事載體,我們是否能在身體記憶中,找到那些被遺忘的自己?複象公場2025年帶著《打人的狗》回到台北,用最真摯的身體語言,書寫一段橫跨30年的成長自白。
-
兒童歌仔戲搭乘藝術卡車 六鄉鎮華麗巡演出發趣
由臺灣歌仔戲推廣基金會與RC文化藝術基金會聯手,集結全國各地耕耘多年兒童戲劇能量,將於10月31日乘著「紙風車台灣鄉村卡車藝術工程」出發,將歌仔戲帶到全國各地,打造具母語推廣、文化平權、傳統藝術扎根等多重意義的親子藝術饗宴。
-
一把槍的百年記憶,跨越國界歷史共鳴 韓國舞台劇《砰》中文版讀劇會台北登場
由台灣C MUSICAL製作與韓國MBZ COMPANY共同製作的韓國原創舞台劇《砰》(빵야)中文版讀劇會演出,今(29)日晚間於台北中山堂光復廳正式登場,為台灣觀眾帶來一場跨越時空的心靈對話。
-
國臺交啟動80周年盛典 攜手台灣音樂界邁向「交響臺灣2.0」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NTSO)於2025年10月27日,在臺北市立文獻館樹心會館(原西本願寺會館)舉行盛大的80周年系列活動宣告記者會,而西本願寺正是當年興亞管絃樂團(國臺交前身)的樂團駐在地。此舉象徵樂團回到80年前的誕生地,回望歷史、致敬前人,並宣告新篇章正式啟航。
-
2025世界劇場設計展 台灣設計師拿下5座首獎
四年一度的全球劇場盛事2025世界劇場設計展(World Stage Design, WSD 2025),於10月18日至25日在阿聯酋文化古都沙迦(Sharjah)舉辦,由OISTAT國際劇場組織、沙迦表演藝術學院(Sharjah Performing Arts Academy, SPAA)主辦,以「明日的遺產」為主題,強調數位與永續實踐。大會期間推出超過百場針對劇場燈光、音樂、舞台設計、表演等深度研究的論壇、工作坊、展覽與演出。活動分別於沙迦表演藝術學院、沙迦藝術基金會奧拜德.阿爾沙姆西之家(Bait Obaid Al Shamsi)、沙迦研究技術與創新園區(Sharjah Research,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Park, SRTI Park)等地舉行,展出WSD世界劇場設計展百件入圍作品,並由藝術家、設計師各自挑選作品投件參展。
-
鋼琴名家安斯涅獨奏會26日登場 經典選曲暗藏巧思
鋼琴大師將登台!以精湛技巧和深刻詮釋廣受樂迷愛戴的挪威鋼琴名家萊夫.奧維.安斯涅(Leif Ove Andsnes)睽違十年再度來台,將於10月26日在國家音樂廳舉辦鋼琴獨奏會。
-
2025 C-LAB 聲響藝術節登場 一場「跨域實踐」展示與聲音哲學的對話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舉辦的「2025 C-LAB 聲響藝術節:DIVERSONICS」於 10 月 23 日至 11 月 30 日舉行,由 C-LAB 臺灣聲響實驗室策劃,以「DIVERSONICS」為主題,聚焦當代音樂與聲響創製的前瞻與多樣性。活動節目形式包含展演、裝置、國際論壇、講座、工作坊、大師班等,總計超過 40 場次,邀請來自德國、法國、美國、阿根廷、盧森堡、日本、韓國、越南等多國聲音創作與演出者參與。值得注意的是,本屆節目近7成為新創或重製作品,展現 C-LAB 推動聲音藝術實驗的決心。
-
直擊客家女性身分掙扎與成長蛻變 陳家聲工作室劇團《藍衫之下》五年重製登場
2020年首演的陳家聲工作室劇團代表作《藍衫之下》,將於本週重製回歸,再度登上桃園米倉劇場,以其獨特的幽默語彙與直面現實的「反幻覺美學」,將一場關乎文化、性別與個人覺醒的劇場行動,推向當代青年世代的聚光燈下。
-
穿越幽暗尋找光明 TAI身體劇場《最後的隧道》探索身體與土地深層對話
當你走在一條看不見盡頭的隧道裡,四周只有呼嘯而過的車燈與微弱的警示燈光,在那漫長的黑暗中,你是否曾思考過:我是誰?我從哪裡來?這不僅是一個存在的叩問,更是一趟尋找文化根源的旅程。今年秋天藝術節,TAI身體劇場將帶來全新創作《最後的隧道》,這不只是一場演出,更是一次穿越時空的身體探索,邀請觀眾一同走進那條連結過去與未來的神祕通道。
-
鄭宗龍《關不掉的耳朵》 讓聲響成為舞蹈動力來源
由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創作、國家兩廳院與法國國立鳳凰劇院(Le Phnix scne nationale Valenciennes)共同製作的《關不掉的耳朵》,將於10月23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世界首演,今(22)日舉辦彩排記者會,作品以「聲音」為出發點,探索聲響如何穿透空氣、影響身體與情緒,最終化為舞蹈的節奏與能量。
-
《阿甯咕的狗狗會說話YA~》親子音樂劇 11-12月台北好評加演
由夢田影像推出、曾榮獲金鐘獎肯定的動畫《小兒子阿甯咕》,改編成適合親子共賞的音樂劇《阿甯咕的狗狗會說話YA~》,台北推出好評加演場,邀請大小朋友一同進入阿甯咕的奇幻冒險世界。
-
金曲歌后吉那攜手變裝皇后Bagel Rimrim 客家原創劇場《暗靚》本週登場
客家文化與當代劇場的創新對話即將展開。由臺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主辦的年度旗艦製作《暗靚》,將於10月17日至19日在臺北市客家音樂戲劇中心二樓劇場演出四場,結合金曲歌后吉那(楊淑喻)與變裝皇后Bagel Rimrim(賴品翰)兩位客家表演者的生命故事,以喜劇、變裝與現場演唱,呈現「做自己」的勇氣與美好。
-
朱宗慶打擊樂團40周年啟動2.0時代 接班布局迎向「團體共治」
在歷經3年疫情的陰霾及2022年底倉庫火災的巨大衝擊後,朱宗慶打擊樂團不僅沒有氣餒,更展開了「JPG40倒數1000天計畫」。以樂團成立40周年當日為倒數期限,旨在邁向「朱團2.0」的蛻變目標。此計畫的核心宗旨是「生存為關鍵、永續為願景」,透過演奏、教學、研究、推廣各項工作的重整與變革,展現團隊「再燃鬥志、繼續前行」的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