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這不是個大使館》2025-2026歐洲巡演登場
在文化部駐法國臺灣文化中心支持下,國家兩廳院與瑞士洛桑維蒂劇院(Thtre Vidy-Lausanne)共製戲劇《這不是個大使館》(Ceci n'est pas une ambassad)即將於2025年秋季至2026年春季再次展開歐洲巡演,首站於10月16日在法國里昂禁忌感藝術節(Festival Sens Interdits)策肋定劇院(Thtre des Clstins)登場。
-
IATC-TW年度論壇探討「關照」倫理 重新定義表演藝術評論
國際劇評人協會台灣分會(IATC-TW)將於11月1日至2日舉辦年度論壇,首次以「Caring:評論的關照」為主題,回應近年#MeToo運動在台灣表演藝術界掀起的倫理反思浪潮。這場為期兩天的論壇將於表盟沙龍舉行,邀集評論人、創作者與行動者共同探討一個核心命題:評論如何成為一種具關係性的行動?
-
布拉瑞揚組織「排灣族夢幻隊」 雙十連假衛武營再現《我.我們》第一部曲
成團十年、甫獲文化部「臺灣品牌團隊」殊榮、首度完成美國巡演備受好評的布拉瑞揚舞團,將於10月11日、12日在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歌劇院演出。國際級編舞家布拉瑞揚.帕格勒法領軍,攜手金曲歌后ABAO阿爆(阿仍仍)與藝術家磊勒丹.巴瓦瓦隆,三位跨世代排灣族藝術家組成「夢幻隊」,共同帶來創作作品《我.我們》第一部曲,引領觀眾開啟一場結合當代舞蹈、電音與多媒體影像的文化派對。
-
以身體沖煮時光韻律 伍拾製作《咖啡廳Dance to 40+》探索熟齡舞者生命厚度
在這個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咖啡廳往往是人們尋求片刻寧靜的「第三空間」。對舞者而言,舞蹈何嘗不是生命中的避風港?伍拾製作即將推出的新作《咖啡廳Dance to 40+》,由四位資深舞者蘇依屏、郭乃妤、許瑋玲、邱鈺雯共同編舞演出,透過身體語彙探討舞蹈在40歲後的生命階段中,如何成為不可或缺的存在。
-
用藝術碰撞靈魂 2025臺東藝穗節以「我是誰?我在哪?」詰問世代焦慮
有別於2024年「選擇障礙」聚焦外在猶疑,2025臺東藝穗節將以策展主題「我是誰?我在哪?」直擊當代世代內在焦慮,更深入探問自我認同,12場環境劇場、8場藝術工作坊,並首度推出6條「藝穗撞遊」套裝行程,將藝術、旅行與在地文化串聯成完整體驗。
-
臺中國家歌劇院10周年慶起跑 吉祥物「壺裡狗」與主題曲〈揚帆啟航〉登場
臺中國家歌劇院於2016年開幕,今年10月3日在中劇院舉辦10周年展演活動起跑茶會,邀請藝術界、產業界等數百位與劇院相關的人士與會。藝術總監邱瑗以永續場館、人才培育、多元展演這3個面向,分享營運成果及展望。可愛吉祥物「壺裡狗」也首度亮相,在10周年主題曲〈揚帆啟航〉合唱聲中圓滿結束。
-
嚎哮排演音樂劇《別叫我成功:藝術界歸來的兒子》 結合台語饒舌嘻哈登場
嚎哮排演推出全新台語饒舌音樂劇《別叫我成功:藝術界歸來的兒子》,歷經五年籌備、製作總成本突破千萬,本週末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熱鬧登場,連演12場。這部作品結合台語饒舌、嘻哈文化與亞洲家庭日常,以幽默與情感交織的劇本,帶領觀眾重新思索「成功」的定義,展現台灣原創音樂劇的創新能量。
-
全民大劇團音樂劇《腦內失控的iTunes》中秋連假登場
全民大劇團療癒系代表作《腦內失控的iTunes》將於中秋連假登場。這部融合腦科學、心理學、醫學與音樂治療元素的原創音樂劇今年度再度加演,卡司不僅延續原班人馬音樂才女林逸欣與「最強模王」林俊逸,更邀來百變女星小薰(黃瀞怡)與甜美女聲Angie安吉加入,為舞台注入全新能量。
-
荒謬舞蹈劇場《有可能,但現在不行》北中巡演啟動 稻草人舞團以卡夫卡文學對話當代困境
來自台南的稻草人現代舞蹈團,將於10月4日至5日在台北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帶來榮獲第23屆台新藝術獎入圍肯定的荒謬舞蹈劇場作品《有可能,但現在不行》,揭開2025年北中巡演序幕。這齣結合卡夫卡文學與當代舞蹈的作品,在2024臺南藝術節首演時即獲得觀眾熱烈推薦,成為當年度口碑之作,如今將巡演至台北與台中,持續以舞蹈對話社會、文學與大眾。
-
東野圭吾《嫌疑犯X的獻身》舞台劇12月台北首演 莫子儀領軍實力派演員同台飆戲
笨鳥工作室攜手udnFunLife聯合數位文創與莎妹工作室,經歷二年多的爭取,成功取得日本暢銷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嫌疑犯X的獻身》首次授權台灣並改編為舞台劇。本次集結堅強創作團隊──導演兼編劇吳維緯、音樂總監卓士堯、影像設計王奕盛、舞台設計謝均安、燈光設計賴科竹、服裝設計謝建國等人,並由金馬影帝莫子儀領軍台灣劇場及影視實力派演員葉文豪、梅若穎、高英軒、黃云歆、周明宇、杜思慧、許懷民、謝孟庭、何冠儀,共同於國家戲劇院舞台上,開展一場完美犯罪的辯證,反思名為愛的難解之題。
-
北藝中心啟動「2025點亮劇場發展獎助計畫」 攜手企業共築劇場永續未來
2025年第一屆「臺北戲劇獎」圓滿落幕之際,臺北表演藝術中心(以下簡稱北藝中心)宣布正式啟動「2025點亮劇場發展獎助計畫」(以下簡稱點亮計畫),此計畫延續今年首屆「臺北戲劇獎」的成果,攜手企業資源,支持臺北戲劇獎得主持續創作展演、推動文化永續為核心目標,鼓勵得獎者持續在舞台上發光,為台北累積更多具深度與影響力的作品。
-
陰翳美學再現 余余劇場《月光顯影》探索女性生命空間的詩意書寫
余余劇場2025年度製作《月光顯影》將於9月27日、28日在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演出,這是編舞家林俊余繼《百合.ゆり》《少女心》《她說她要自己去買花》後,陰翳書寫系列的第四號作品。
-
10月4日世界動物日 《鯨之謎》交響音樂會亞洲首演
歷時3年、橫跨全球24個地點拍攝的國家地理紀錄片《鯨之謎》,將在2025年10月4日於台中圓滿戶外劇場舉行亞洲首演。這一天同時也是「世界動物日」,音樂會以免費入場的形式呈現,結合藝術與科學,呼應台灣長年投入的鯨豚保育,為觀眾帶來一場兼具感官震撼與生態思考的體驗。
-
朱團2025擊樂劇場《泥巴》全新改版首演 奔向40周年倒數100天
朱宗慶打擊樂團第二號擊樂劇場《泥巴》,2025年第三度搬演並進行全新改版,製作團隊與樂團團員已展開如火如荼的劇場週工作。在距離樂團成立40周年倒數100天的此刻,歷經疫情與火災衝擊及「JPG40倒數1000天」的連串計畫與整合行動,擊樂劇場《泥巴》從「浴火重生、再燃鬥志」的再製,走到了「永遠再出發」的重塑。
-
國光劇團30周年最終鉅獻 《夢紅樓.乾隆與和珅》持續打磨精采重演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國光劇團將於11月在台北、台中進行《夢紅樓.乾隆與和珅》巡演。本劇將《紅樓夢》的虛幻夢境映照乾隆晚年的權力實境,以詩意筆觸寫史,獨闢蹊徑,兼具人文情懷與歷史視野。2025年為國光劇團成立30周年,《夢紅樓.乾隆與和珅》也將作為本年度壓軸鉅獻重新登上舞台,重現當年的震撼,為「國光三十」寫下華麗的句點。
-
2025關渡藝術節秋季篇 展現北藝大三大學院師生與校友跨域能量
2025年關渡藝術節「秋季篇」橫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以下稱北藝大)戲劇學院、音樂學院、舞蹈學院,將從10月持續至12月,以戲劇、舞蹈、音樂等多元面向,展現校內三大學院師生與校友跨域能量。關渡藝術節自創辦以來,始終致力於呈現台灣表演藝術教育的深度與廣度,也培養新世代藝術人才與國際接軌。
-
法國音樂喜劇《ZZAJ 瘋狂爵士電台》 在瘋狂混亂中回顧爵士樂歷史
法國原創音樂喜劇《ZZAJ 瘋狂爵士電台》首次造訪亞洲,於9月20、21日在淡水雲門劇場演出。曾入圍法國音樂喜劇獎(Trophes de la Comdie Musicale)的《ZZAJ 瘋狂爵士電台》劇名是將「JAZZ」倒寫而成,象徵以顛覆、反轉的方式來詮釋爵士精神:自由、即興、冒險。舞台設定在一間1960年代的錄音室,節目自倒數開始便全面失控,兩位演出者在錯誤與混亂中即興補救。《ZZAJ》把舞台上的混亂化為笑點與能量,將「失敗而不氣餒」展現得淋漓盡致。
-
接任「台東回響」音樂總監 旅歐指揮吳思潔為台東帶來國際視野
「台東回響樂團」成立於 2014 年,是目前台東唯一的民營管絃樂團。一路走來,以「回響即回鄉」為精神,持續深耕在地、扎根教育,也讓台東成為台灣音樂地圖上不可忽視的重要據點。今年邁入第 11 年的樂團也迎來新的發展契機旅歐指揮吳思潔正式接任音樂總監,為東海岸注入更多國際視野與能量。
-
混亂也是另一種秩序 印尼行為藝術家麥拉蒂.蘇若道默《斷片》首度來台
在瞬息萬變的當代社會,混亂或許並非失敗,而是一種潛在的秩序,甚至是社會與個體共存的隱形規則。印尼知名視覺及行為藝術家麥拉蒂.蘇若道默(Melati Suryodarmo)長年探索「混亂」與「秩序」之間的張力,最新作品《斷片》(LAPSE)將於9月20、21日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藍盒子演出,以跨域美學帶來一場關於時間、記憶與自然的感官實驗。
-
金枝演社打造台語文化潮 《整人王─新編邱罔舍》爆笑翻玩古今人性
由金枝演社劇團藝術總監王榮裕和編劇紀蔚然聯手創作的《整人王─新編邱罔舍》,在2017年首演大獲好評後,睽違八年重返劇場,汲取民間戲劇藝術傳統,但更全面翻陳出新,王榮裕說,「《整人王》是一部男女老少都能看得歡頭喜面、嘴笑目笑的好戲。期待大家抱持輕鬆的心情,進場看戲,享受故事,享受各種情緒和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