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社會X政治X經濟X哲學的自由面面觀(三)
菲利浦.佩蒂特:非宰制的自由 菲利浦.佩蒂特(Philip Pettit)是出身於愛爾蘭的道德與政治理論學者,目前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人類價值中心的教授。 佩蒂特在1997年出版的《共和主義》(Republicanism)一書中提出了第三種自由觀非宰制的自由(Freedom as Non-Domination)。他讓我們想像一個自由的奴隸,這個自由的奴隸有一個善良的主人,這個主人不會限制或干涉奴隸所做的事,也會提供奴隸各種資源去尋找自己的人生目標,還會鼓勵奴隸時時去反思他正追求的目標是不是他真心認可的,並提醒他要保持批判的心態。 上述情境中的奴隸不但擁有充分的消極自由,也有充分的積極自由。但基於他奴隸的身分,他仍在某個重要的意義下是不自由的,因為他實際享受的自由並未受到保障,他是否能享有消極和積極自由全在他主人的一念之間。派蒂特將此種不自由稱為宰制當一個人在某方面的行動自由可能受到他人任意地干涉時,即使目前尚未受到任何干涉,他仍處在他人的宰制之下。 除了在主奴關係中的奴隸是如此外,在極權統治之下人民亦如是,甚至在一個民主的社會中,如果立法制度允許多數族群制定壓迫少數弱勢者的法律,或者允許警察可以無條件地盤查公民時,這些也都算是一種宰制,都算是對自由的侵害。因此如何透過完善的制度設計來防止對自由的可能侵害,可說是非宰制的自由觀所關注的重點。
-
特別企畫 Feature
社會X政治X經濟X哲學的自由面面觀(四)
朱迪斯.巴特勒:解放的自由 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是一位美國的後結構主義思想家,關注女性主義與酷兒理論,以及相關的政治哲學和倫理學,近期的學術思想集中在對猶太復國與國家暴力的哲學反思,也在參與抵制以色列政府的政治行動。 巴特勒最著名的理論貢獻是其透過「性別展演」(gender performativity)的概念提出嶄新的個體慾望、主體建構與性別常規(gender norms)理念。這些在生活中一再出現的展演逐步鞏固性別認同,最終型塑出看似合理客觀的「性別常規」,成為規範我們在社會中如何行動與表現的規範來源。 在巴特勒之前,許多性別研究學者對社會性別(gender)主張建構論,協助我們看見性別角色在社會中並非自然存在,而是權力運作下的產物,這樣的主張背後也隱含著透過行動挑戰社會建構的政治必要性。巴特勒則指出,不僅是社會性別,生理性別以及人類慾望的意義也都是透過話語系統展演出來的。很多經驗缺乏適當的主體能動去說它或展演它,因為能動性同時也是性別展演的一部分。進一步來說,權利的主張本身也必然是一種性別展演,於是,有些人比另一些人更具有脆弱性(precarity),成為沒有權利主張權利的人,或者有些人必須在主張權利的過程中不斷剝削與殖民自我,方能成為被看見的公民。 巴特勒的分析提醒我們:唯有理解這些體制內的霸權與建構,我們才有機會在體制中找到顛覆的方式,並在這樣的日常實踐中改寫各種污名,覓得從體制壓迫中解放的自由。
-
人間父子
創作魂上身,父子情感拋一邊
專業 vs 素人的大哉問 謙:雖然在類似的領域工作,不過我們其實很少討論創作。 真:對啊,真的不太會。我是覺得每個世代有自己的想法跟方式,有時候我可能看不太懂,有時候又覺得現在年輕人的作品好得不得了。 謙:你很愛說自己是業餘的,我覺得那是你自卑心作祟。 真:自卑當然會有啊,例如相較於你,有時候聽你們談到哪個劇作家什麼的,就覺得我沒看過這麼多,很多事情不夠清楚。可是,我也很明白那條路我行不通啦,像是楊德昌,他可以,他所有東西都是先有意念,再用戲劇情節去縫補上。這部分我真的不行,如果要我「為此刻居住在這裡的人,提供未來的可能性」什麼的故事,哇靠那太複雜啦。以前寫電影劇本也是啊,會看到很多評論,尤其國外的評論,有些複雜到我不知道那齣戲要怎麼看我在寫的時候哪有想那麼多,就是守住我能抓住的,我只是想要用一個故事跟觀眾好好溝通而已。這也導致我對專業充滿敬意,才會那樣說啦。 謙:我覺得理論學得再多,最終還是回歸到人身上。特別是在台灣學習藝術,很多理論都是來自西方,但是戲劇這種東西,西方的理論是否真的都適合台灣?還是有很多問號,因為每個地方的文化與習慣都不一樣。不過,若說理論沒有用嗎?好像也不是。以前在學校硬背、死記許多東西,現在偶爾會覺得有被當初所學的指點一下,特別是在卡關的時候。總之,我覺得若以「學院派」去形容一個創作者,那就是一個很大的標籤。在台灣喜歡作戲的人,無論是否熟悉戲劇理論,都應是理解台灣的環境、懂得台灣觀眾想要看到的是什麼,而且每次可以給一點點新的東西。這也是我想要努力的目標。 真:專業與否這件事情,不僅限於戲劇理論。這幾年來我也常常收到一些訊息,有些觀眾不知道從哪裡拿到演員的劇本,就會問我台語的對白「為什麼不用台語文創作」,説我台詞上標記注音是在取巧,又會質問演員的台語不夠標準這件事。 針對第一件事情,我不是學習台語文出身的,若要寫出一句精準的台語文對
-
編輯室碎碎念 Editorial
編輯室碎碎念
我從2021年開始支援兩廳院《好哲凳》思辨講座和Podcast,我念哲學,對藝術涉獵有限,在這合作之前,我最深的藝術體驗應該是遊玩PS上的動作遊戲《血源詛咒》。《好哲凳》對我來說相當新鮮,讓我看到藝術的趣味,也看到哲學實用的可能。《好哲凳》希望促進藝術和社會之間的對話,我們邀請社會議題的倡議者、科學家、社會學家和哲學家來跟藝術家交換意見,因為我們相信人對美感、知識和良好社會、多元文化的嚮往有共通性,也相信這些事情最終都是關於我們可以如何活出美好生活,成為更好的人。 對我來說,人類和人類生活互為因果。一方面人類決定自己要如何生活,另一方面,你能想像你接下來要如何生活,這也決定於你過去的生活經驗。文化上許多革新和多元仰賴藝術家的創意和努力,也仰賴人類累積至今的文化土壤能激發這些創意、社會氛圍能支持和包容這些努力。在這期《PAR》的封面故事系列專文裡,我們邀請了幾位專家,從不同方向聊聊,這些「藝術家背後的手」如何影響創作和詮釋的自由,而我們又有哪些事情可做。 從酷兒觀點出發,鄭芳婷討論現實社會對性的看法如何約束我們的想像,以及藝術如何一方面誕生於現實,一方面反過來改變現實,讓我們能看得更廣。藉由當代分析美學的養分,林斯諺討論藝術的觀眾能有多少詮釋的自由,我們什麼時候有理由參考創作者的意見,什麼時候應該考慮「作者已死」。以文化演化的觀點看,葉多涵讓我們能看出多元社會的潛力,了解當文化瀕亡,我們到底失去了什麼。最後,蔡宜文反省這個資本主義社會,提醒我們很多時候當選項看起來增加,自由其實減少。 這些討論都跟我們進行創作和詮釋時的「預設條件」有關,只有了解自己背後有哪些手,我們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為何擁有現在、為何嚮往未來。
-
音樂劇《Titanic鐵達尼號》 倫敦卡司原味演出首航台灣
歷史上,人們並不一定有意打造經典傳世或留名,有時打造的不過一個夢想。然而,美好夢想往往在一不留神失了手,成為一個傳奇悲劇。1912年4月10日,號稱「永不可能沉沒」的鐵達尼號,從英國南安普敦啟航,準備航向美國紐約。在各個艙等的人們,不論是懷抱著何種想像,都是以雀躍的心情嚮往彼岸。直到4天後的晚間11點40分,鐵達尼號撞上冰山,一切期待就這樣沉入深淵。
-
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邁入15年 雲門獻專屬版《天光.霞》
由台東縣池上鄉文化藝術協會與台灣好基金會主辦的「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於今年邁入15周年,預計於10月底演出兩場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編創池上專屬版的《天光.霞》,於今日(8月31日)啟售,旋即秒殺。
-
經典最耐看 國光劇團「盛夏」中綻放傳統風華
國光劇團將在8月25至27日帶來《徐九經》、《失空斬》、《八仙過海》等多檔經典傳統好戲,涵括經典喜劇、優美文戲、華麗武戲,精采紛呈。
-
結合戲曲唱腔、音樂演奏、當代劇場 《夢廻春閨》演繹經典閨怨
融合傳統與現代元素的跨藝術音樂表演《夢廻春閨》,將於8月18至20日於中山堂光復廳登場。由捌號會所醞釀三年,以《夢廻春閨》從現代視角重新詮釋閨怨故事,映照古往今來未曾停止的戰爭,將詩經與傳統戲曲交織結合現場音樂演奏,為觀眾帶來嶄新的視聽享受。2022年於韓國全州國際音樂節首演時,獲得如潮好評,被該音樂節藝術總監譽為「邀請過最好的台灣節目」。今年回歸台灣演出,呈現結合傳統戲曲唱腔、現代音樂演奏、當代劇場空間運用的三合一新樂╱劇種,創造令人難忘的表演體驗。
-
北市交與編舞家姚淑芬攜手合作 舞出德布西與拉威爾的夢與畫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TSO)、世紀當代舞團編舞家姚淑芬及甫獲2023年第5屆布加勒斯特國際指揮大賽(5th BMI International Bucharest Conducting Competition)首獎的TSO助理指揮張致遠,將於8月26、27日在城市舞台合作演出法國兩大印象派作曲家德布西《牧神的午後》及拉威爾《鵝媽媽組曲》,首次以舞蹈結合影像進行全新編創,帶領觀眾進入夢幻般的音樂旅程。
-
烏克蘭聯合芭蕾舞團《吉賽兒》2024年1月北中南巡演
聚集頂尖烏克蘭芭蕾舞者的烏克蘭聯合芭蕾舞團(United Ballet of Ukraine),將於2024年1月訪台,帶來浪漫芭蕾經典代表《吉賽兒》,進行為期3週北中南的3地巡演。這也是2024年第1檔完整國際級芭蕾舞大團在台巡迴演出。
-
「波麗露在高雄─那座山」 9月9日起沿山起舞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2022年推出「波麗露在高雄」,由衛武營駐地藝術家周書毅帶著舞者們跳出衛武營,用舞蹈拜訪高雄各區演出28場,演出舞作《1875拉威爾與波麗露》,引起討論。今(2023)年則在衛武營支持下以「波麗露在高雄─那座山」轉戰高雄山區,9月9日起開始走訪高雄12個區域,從鳳山區出發共15場演出,邀請大家走出劇場跟著《波麗露》旋律,沿著美麗的山線翩翩起舞。
-
伯努瓦舞蹈獎《卡門》首來台 西班牙國家舞團芭蕾舞作絕美綻放
西班牙國家舞團(Compaa Nacional de Danza)35周年誌慶之作《卡門》Carmen將於9月來台演出,編舞家約翰.英格(Johan Inger)以現代芭蕾舞重新演繹經典歌劇,結合法國小說家梅里美(Prosper Mrime)原著的迷人陰鬱氛圍,與音樂家比才(Georges Bizet)激昂熱情的曲風,並搭配俐落時裝與西班牙美學的舞台設計,魅惑卡門與深沉癡情的荷西(Don Jos)儼然重生於現代。此作榮獲素有舞蹈界奧斯卡美譽的伯努瓦獎(Benois de la Danse)及威尼斯電視獎(VENICE TV AWARD)。
-
「CLT傳奇放送科藝文創園區」開幕 廣播電台發送站化身藝文新天地
由新北市文化局移交、當代傳奇文化藝術基金會促參經營的「市定古蹟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於8月8日宣告正式開幕,華麗變身「CLT傳奇放送科藝文創園區」。
-
臺北藝術節開幕 南非人力車夫電音共舞 剛果編舞家用身體說故事
2023臺北藝術節於本週六熱鬧揭幕,今年主題為「萬物運動 Dancing Ecosystems」,首週登場的是來自南非與剛果民主共和國藝術家舞蹈演出,帶來嶄新的南方視野觀點,由《我們腳踩無敵風火輪,五光十射你的路,與魔鬼共舞在1820》(以下簡稱《無敵風火輪》)打頭陣,來自南非的編舞家羅賓.奧林(Robyn Orlin)大膽將人力車搬進劇場,結合生猛狂放的原民女性電音Live。另一位是剛果編舞家福斯坦.林耶庫拉(Faustin Linyekula)的《我的身體.我的檔案》,他自稱為「說故事的人」,以身體述說家國苦難與壓迫的權力關係,透過身體闡述殖民歷史。
-
2023豆莢寶寶兒童音樂會《踏浪踏浪~擊樂島》 8月19日起展開冒險
由財團法人擊樂文教基金會主辦,每年暑假皆會為學齡兒童推出的「豆莢寶寶兒童音樂會」,今年挑選最適合夏日的「海洋」做為主題,推出全新節目《踏浪踏浪~擊樂島》,從8月19日起連續3個月巡迴台北、新北、基隆、桃園、新竹、台中、嘉義、台南與高雄等9縣市共28場,讓大朋友與小朋友隨著「豆莢寶寶DoReMi」的腳步,一同搭上遊船進行清涼消暑的奇幻冒險,感受朱宗慶打擊樂團2的年輕擊樂家們如何用動聽的音符,在舞台上舖成一片藍色大海。
-
永安藝文館試營運 地方代表揭開場館新紀元
臺北市文化局轄下藝文場館──永安藝文館歷經營運團隊轉換,7月29日盛大開館與民眾見面,現場人潮絡繹不絕,地方文教及民意代表:文山社區大學校長鄭秀娟、明道國小校長匡秀蘭、文山特殊教育學校總務主任葉宗青、明興里里長鄢健民、木柵里里長林志勤、樟新里里長歐陽禾英、樟腳里里長高林玉嬌及順新發展協會理事長單連城出席共襄盛舉,一同見證永安藝文館新紀元。
-
雲門劇場《馬戲少年1+1》 楊世豪、黃翊旋轉青春與馬戲物件
今夏,雲門劇場攜手2位青年馬戲藝術家楊世豪、黃翊,以「旋轉」為主題,推出全新節目《馬戲少年1+1》。此次演出由馬戲大環藝術家楊世豪、扯鈴表演家黃翊使用不同馬戲物件展現成長的蛻變,分別加入金獎得主陳珊妮、柯智豪及導演吳子敬、燈光設計劉柏欣共同創作,更豐富了音樂與畫面,呈現馬戲舞台的魔幻。
-
舞蹈空間X島崎徹《往月的方向去》 狂放中透出優雅
日本大勢編舞家島崎徹受邀舞蹈空間舞團來台第5度合作,將3年疫情期間所創作的4支舞作中,精挑〈血與鋼〉與〈碎月〉2支代表作品組合成《往月的方向去》,將他對舞蹈熾熱的心分享給他熱愛的台灣觀眾。
-
紙風車平安大戲《順風耳的新香爐》為城市舞台慶開幕
紙風車劇團2023年平安大戲《順風耳的新香爐》,7月28日至30日為城市舞台「40周年開幕演出系列活動」首檔演出。臺北市藝文推廣處處長林信耀表示:「在城市舞台40周年,劇場重新啓用,歡樂迎新,風華再現,由紙風車演出平安大戲《順風耳的新香爐》,別具意義,同時也是吉利的象徵。」週五首演當日晚上6點半開始,紙風車更安排精采熱鬧的開幕活動,迎接第一批觀眾進場看戲。
-
榮獲東尼獎、普立茲獎肯定 音樂劇《近乎正常》臺中國家歌劇院7月首演
以外百老匯音樂劇《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創下連演139場紀錄的活性界面製作,今夏引進曾獲東尼獎最佳音樂、編曲、女演員及普立茲戲劇獎肯定的《NEXT TO NORMAL 近乎正常》,7月22至30日在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演出6場,邀請美國、台灣實力派音樂劇演員與現場樂手共同演繹,以全英語演出,同時將維持《LPC》超好讀字幕傳統,讓觀眾輕鬆觀劇入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