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忠於自我的告白 從直覺抓取靈感的林俊宏
從政治新聞到劇場表演的拍攝經歷,林俊宏練就一雙敏銳的眼睛,讓他更能看到作品所要表達的内在精神。不講求相機品牌、底片質地,隨性拍攝的他,總能快意享受瞬間按下快門的喜悦。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台上台下皆風景
人,一直是陳建仲鏡頭下關注的對象,舞台上的人都是被矯飾過的,如何經由的「虛構」手段觸及「真實」的層面,如何在照片中放入自己的觀點,是他對自己的要求。
-
特別企畫 Feature
用快門摘採藝術之果
鄧惠恩總是事先了解演出者的特性、創作者的動機,彩排現場經常可見到這位提早到達,看完整場彩排才離開的攝影記者。從事表演藝術的新聞攝影十二年來,鄧惠恩的專業技術與敬業精神,一向為表演藝術界及同業所讚賞。
-
特別企畫 Feature
建一座影像的秘密花園 追求創作挑戰的黃浩良
黃浩良不過三十出頭,卻已擁有十餘年的攝影資歷及得獎記錄。第一個拍攝對象就是表演藝術,從此沒再回頭,他特別喜歡拍攝新生代的作品,因為強烈的實驗性、包容性和延展性最能與他互動出創作的火花。
-
特別企畫 Feature
兩台萊卡相機的故事 不按牌理出牌的謝安
對謝安來說,人生是不斷地表達和選擇,而攝影就是他選擇的表達方式。基於對文化歷史累積的認知,謝安放掉人人稱羨的優渥工作,以三十三歲高齡投身表演藝術攝影,由吃閉門羹到今天受到表演藝術團體的肯定,一晃眼十餘年。對謝安來說,人生是不斷地表達和選擇,而攝影就是他選擇的表達方式。
-
特別企畫 Feature
來自腦海的深刻影像 為台灣留下歷史影像的劉振祥
劉振祥的攝影作品,除了隨著雲門舞集的腳步廣為觀衆所認知之外,還有更多伴著台灣社會成長的新聞照片。在他的作品「寫實的自然」與「抽象的表演」意外地融洽,然而其中最為突顯的卻仍是人的質地。
-
特別企畫 Feature
凝鍊動態之美 拍出舞者内心世界的鄧玉麟
無論是當一名舞者或攝影師,都源自鄧玉麟心中對舞蹈的那一份狂熱。他拍舞蹈不只要捕捉編舞家的舞蹈畫面,更想拍出引發舞者肢體的内在動能,源自内心的感動。
-
蘇州
開遍奼紫嫣紅,一場辦桌盛會
此次崑劇藝術節的劇目,匯集了古典到新創的演出風貌,而各種流派異彩紛呈,北崑的豪邁、蘇崑的細膩、湘崑的清新、上崑的華貴、永崑的素直,崑劇藝術底蘊的豐厚與流播廣遠,都使觀者印象深刻。
-
蘇州
蘭苑新葩古韻揚
綜觀《張協狀元》三種版本的演出,莆仙戲的藝人演出台本,具有「根植源頭」的地域特性;中國戲曲學院的學術實驗版,則具有「複製原典」的博物館價値;而永嘉崑劇團在此次崑劇藝術節中演出的崑曲觀賞版,則把握了對古典名著的「繼承焠鍊」,剪裁縫合原著的戲核精髓,再重新構思予以整體提升,散發出沁人心脾「形似神似」的精品神韻。
-
台前幕後
戲弄眞假之間
同樣是刻劃人與人之間的複雜關係,《東施眼裡出西施》不只呈現表面的光怪陸離、男歡女愛,更藉由「戲中有戲,戲外也有戲」的方式,企圖在表相與内裡、真實與虛假等極端之間遊走。
-
台前幕後
虛擬神話的浪漫序曲
縱使太陽神話是虛擬的,梁志民架構起簡明的故事動線,希望藉由豐富多變的歌曲和舞蹈,營造出浪漫抒情的基調。因為,劇場不必是現實生活的寫實版本,可以有觀照,但是,應該存在一段適當的美學距離。
-
台前幕後
大家作伙組劇團
「演多了別人的戲,總會想演自己的戲。」同為演員出身的郎祖筠與趙自強不約而同地有這樣的想法。於是呼朋引伴,郎祖筠找來了春暉集團總經理陳俊榮,趙自強則集合了李永豐與賴聲川,分別成立了「春禾」與「如果」劇團,來實現累積多年的舞台夢。在六月,更不約而同地展現他們第一次非凡的風采。
-
音樂
傑出的成長印記
自九七年獲得柴可夫斯基青少年鋼琴大賽第三名而崛起於台灣樂壇的嚴俊傑,去年由師大附中轉往德國漢諾威深造,近期返台演出。從樂曲詮釋、技巧和音樂表現各方面,「少年俊傑」呈現了日趨成熟的成長痕跡。
-
音樂
簡樸與強勁的琴音
從第一個樂句開始,陳必先就展現了不刻意炫耀個人技巧,不誇張虛浮感情的彈奏技法。而這正是有別於其他國家演奏傳統,而真正屬於「德國音樂」的演奏哲學。
-
音樂
日本爵士夜在台北
李敬子的場子略帶流行演唱會的氣氛,希望聽衆投注更多的熱情;而渡邊貞夫則更強調音樂的和諧默契,一派溫文儒雅的風範。
-
戲劇
令人耳目一新的《愛情新世代》
《愛情新世代》這群由公開徵選而取得演出機會的演員,幾乎包納了大台北地區相關的戲劇專業學校,另有新竹師院初教系、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系等非專業科系的學生;這群對劇場表演不同的觀念、教育、訓練與期待的成員,在導演四個月的調教下,展現出來的表演火候雖有深淺,但至少風格臻於一致。對新創團且沒有任何明星演員的團體而言,這點倒是相當難得。
-
戲曲
期待一片健康的「台灣本色」
原著作者在小說中,對於清朝以至於日據時代的農民抗爭,存著是一種悲憫的心,在控拆之中,是深沉而無奈的嘆息。如今戲劇將「悲憫」化成了「悲情」,把「控訴」加溫成了「揭竿起義」,為了農民、為了土地,頭可斷、血可淌,這種「鼓吹革命」的無情,觀衆難道不覺得熟悉嗎?
-
舞蹈
是還原、還是轉化
從「多面向舞蹈劇場」多種表演形式的劇場探索,轉到今年的「如舞人舞團」,陶馥蘭的舞蹈已脫離了激情及深沈的表演形式,而回到簡單及自然。
-
戲曲
從實驗累積成果
「舞蹈異人世界Part II」跳脫舞蹈空間舞團過去一人編舞的經營方向,不同創作人的舞作讓舞團的作品風格趨向多樣化。三位舞者出身的創作者,顯然對身體的展現特別感興趣,舞台表現卻各有看法。
-
舞蹈
舞出時間的意象之美
此次《光臨時間廊》和以往最大的差異在於作品風格的統一性,如不看節目單,還真會以為整晚的演出是出自一個編舞者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