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即將上場
國立台灣藝術學院舞蹈學系現代舞年度公演「五月不干我的事」
國立台灣藝術學院(前國立藝專)舞蹈系即將在五月推出「五月不干我的事」。匯集了該校舞蹈系現代舞小組六位老師的創意:謝美世、紐約大學的吳秀蓮與姚淑芬、伊利諾大學的朱美玲、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楊桂娟、以及倫敦當代舞蹈學校黎美光,由於六位學習背景有很大差異,因此發展出一場多元且豐富內容的演出。 「五月不干我的事」將演出《幻想中的她們》、《三種感覺》、《競走之間》、《軌跡》、《留一點空間》與A man in a coom gambling等六支舞碼。
-
即將上場
「初夏戲陽」台北市立復興高中戲劇科年度公演
台北市立復興高中戲劇科爲全國公立高中首辦之戲劇科班,繼去年六月《蛙戲》首演頗獲好評後,本年度即將推出雙製作,包括原創劇作《漫話巴士》及《一個晴朗的早晨》、《屋頂上的狂人》等三齣作品。 《漫話巴士》是由視覺藝術創作者謝安,首度跨足戲劇界編導之處女作,其創作元素來自多年對衆生相的觀察,全劇以肢體動作貫穿,並由演員各自挑選大家熟悉的話語,加以情緖重複編織,形成聽似喧嘩,實則極具深層諷刺意味的特色。 由《一個晴朗的早晨》、《屋頂上的狂人》李明哲導演,黎仕祺擔任舞台設計及技術總監,由二年級同學製作。前者經由改編,描述一對年輕時在上海相戀的情侶,分手五十年後巧遇於台北某處公園,互不拆穿,卻又相約明日再見的溫馨喜劇。後者爲日本作家菊池寬的劇作,以終日盤踞屋頂的狂人爲主角,投射出另一美麗的仙境,並藉以嘲諷世間的虛假與庸俗,耐人尋味。
-
藝問藝答
藝問藝答 藝搭藝唱
問:看過您導的《夜夜夜麻》與《虛構飛行》兩齣戲,風格都很不同,演出場地與觀衆人數差異很大,很難想像這是出於同一位導演的作品。請問你是如何看待這兩個不同的創作? (桃園/盧筱羽) 答:如果前者是涉世未深、乍逢世故的社交party的話,後者就是深夜回家之後、在私密的空間裡頭毫無保留的自我吿解。這樣說倒不是一種人前人後的鄕愿或僞裝──偶爾也許有過這樣的經驗:在一些熱鬧的場合裡,就在聽到某人說了個笑話、而笑了起來的同時,心底卻突然湧起一種寂寞前者是一種人際溝通的系統反應,後者卻是不由自主的一種內在眞實,這兩種狀態說起來有點對立,但卻是千眞萬確很容易同時發生的。 當然,裡面的、外面的這樣來分並不能那麼全面地涵蓋所有的細節。尤其我也不傾向以各一種狀態譬喩一個作品──兩個作品儘管如此不同,但是都各有其內外對峙的局面。只不過的確前者比較趨近外在的溝通,後者則大幅度地釋放內在的寂寞。所以也可以說,前者是白話文體,後者就是散文詩。對待的態度當然在動機、策略、期待這些方面都會有很大的不同。透過前者可以認識新朋友,了解所謂的市場機制,而後者的期待,不管是新朋友、老朋友──可能就需要一個更親密的空間狀態了。 所以這兩個作品之間,事實上的確是有某種程度刻意區隔的。在《夜夜夜麻》之前,大約有三年的時間除了一些非常小型的作品外,我讓自己處在如《虛構飛行》裡所呈現的一種「離開」狀態,而當時河左岸劇團正渡過它的第一個十年,那麼長的時間對一個人的劇場工作,雖然可以藉以獲得相當的累積發展,但也無可避免地可能形成一種負擔。因此就需要「離開」,需要拉出一些距離來整理、回視。同時在適當的距離之外,進行一些積習之外的嘗試、以形成對照比較。創作社的組成、以及《夜夜夜麻》的工作,相當程度地在我的經驗裡被規劃成一種距離外的對照。但是,也許只有一次的工作也是不完整的,我期待那樣的對照在成爲另一個「積習」之前,能有更進一步的延續與探究。 文字|黎煥雄 創作社、河左岸劇團導演、EMI唱片古典部經理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倫敦到台北,幕後到台前。《歌劇魅影》轉眼到《梨園天神》。
-
台北
初夏舞武生風 新舞臺推出舞蹈系列
成立滿兩週年的新舞臺特別安排連續一個月的「五月舞風」節目,邀請了四個來自不同地區、專業背景的團體演出,這一檔隷屬於台北藝術節的活動,將帶給觀衆一連串多元的風格呈現。
-
焦點
美國新一代超凡弦樂
在短短的二十幾年中,他們已成爲美國最傑出的四重奏團之一,除正常的演奏會之外,爲公益的演出更是遍及各個層面,無論是他們的藝術成就以及生動的演奏風格,都深獲愛樂者的好評。
-
焦點
費城管弦樂團與她的歷任總監們
薩瓦利希是不看譜指揮的,而曲目幾乎集中在德國古典和浪漫派的曲目上。 相較於前兩任總監,薩瓦利希不以強烈的個人風格帶動樂團,而以極度的客觀和忠實於樂譜著稱。薩瓦利希內斂、深刻的音樂內涵,人們必須採取一種截然不同的虛心去領受才可能有所獲得。
-
焦點
精華璀璨 比利時終極現代舞團
比利時面積和台灣差不多,卻因歷史和地緣關係,累積了豐富瑰麗的文化資產,現代藝術發展成績傲人。終極現代舞團將點燃比利時現代舞在台灣的第一把火炬。
-
台前幕後
軀殼與披掛的華服一同腐爛
生命是嚴肅卻絕不沉重。它是最尋常不過的,在生時有種喜悅,而喜悅中依然受著死亡陰影的糾纏。這種矛盾簡單來看,也就是靈魂與肉身的拔河,其實亦是人的一種處境。──黎海寧
-
台前幕後
熱門音樂劇台北不打烊
音樂劇在台灣仍算是起步階段,面對演出日益頻繁,大多數人還是對目前的製作及演出水準充滿質疑,「音樂劇坊」去年成立,在練唱之外,戲劇訓練即是最重要的課程,以期製作出唱作俱佳的音樂劇。
-
台前幕後
狂歡縱慾、翻騰人性
走過近半生,從事敎職十二、三年的馬汀尼,在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中,讀出了自己身爲台灣女性的成長心事;爲了實踐自己更貼近這片土地的心情,她將協同學校裡的年輕演員與設計群,要把俯瞰關渡平原的露天舞台,點綴得如夢似幻。
-
台前幕後
喂!喂!喂!還有人在嗎?
從一九八七到一九九九的十二年間,屛風表演班的三人行不行系列已經發展至第五個作品,城市喜劇的風格越發淸楚;此次新作《空城狀態》演出角色更多,四男三女詮釋二十一個角色,劇中出現包括台灣、香港、大陸、新加坡、日本五地的人物,光是華語就有八種不同的口音,再加上閩南語、日本語、廣東話,充滿了語言交織的趣味。
-
台前幕後
老戲新詮的英雄悲歌
國光劇團將在五月份推出的新戲《大將春秋》,劇中敍述韓信對於功名的過度執迷,以及強烈的英雄本位主義,導致最後的悲劇結局。在傳統老戲中曾處理過很多韓信和蕭何的題材,而這次的新編劇本《大將春秋》則提供另一個視角,讓觀衆體會英雄人物的心理狀態。
-
台前幕後
拼作麻竹盛開花
動人的戲劇未必要依附於史,但《秋風辭》以《漢書》、《資治通鑑》等史書爲本,似乎適足以加重其悲劇的歷史感和寫實性。觀賞這樣的一齣完全悲劇,對一般視看戲爲娛樂的觀衆來說,是個挑戰,對過去慣以冷嘲熱諷的形式揭露官場醜態的河洛來說,也是一大嘗試。
-
特別企畫 Feature
獎不獎,未定數?!
不是業者自立自發,不是透過經年累月與觀衆的溝通,所有這類的頒獎活動將會淪爲只是讓辦的人自己高興,而外界的人毫無參與感。如果戲劇圈的人,能夠主動地舉辦這類活動,來個內部大團結,打響這門行業的招牌,才會讓外人看得起。
-
特別企畫 Feature
「奬」明正身、利上加利
去年已經邁入第五十二屆的東尼奬,是百老匯戲劇界的一大盛事。它對百老匯的重要性,就如同奧斯卡金像奬與好萊塢的關係一般。它不但是百老匯戲劇工業的成果展現,也是百老匯興衰的最佳指標。本刊特地邀請作者從東尼奬的主辦單位、評審制度、頒奬典禮等角度來爲我們介紹,這個專門爲在紐約百老匯劇院上演的戲劇與音樂劇所設立的奬項。 文字|張明傑 紐約市立大學戲劇博士班研究生
-
戲曲
創新與求變的現代川劇《變臉》
魏明倫以其一貫喚醒女性意識、尊重女性社會角色的關懷與省思,創造出狗娃與水上漂這一對祖孫,其實也是另一場男女議題的爭辯。只不過他將重心從男女關係轉化成爲祖孫情感,更符合傳統苦情戲的特質。
-
音樂
與命運相抗衡的強勁生命力
陳宏寛充滿豐富個性的鋼琴彈奏,早已跳脫出一般人所習慣性期待的聲響技巧展現與感官愉快的追求;當他單獨彈奏時,讓人聽到鋼琴家獨特的彈奏個性與非比尋常的藝術特質。
-
回想與回響 Echo
一條疲憊的魚,在匆匆的冬夜
他是一本文法大辭典,一個個音符聽來都對,譜子上一個個連線符號,一個個強弱標記都亦步亦趨忠實於原作,但連起來一聽卻什麼都不是了。現在的他是「廉頗老矣」,他的疲倦是從心底裡透出來的身心俱疲。
-
回想與回響 Echo
這棵垂直的樹和那個傾斜的世界
今年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誕辰一百周年。根據他的同名小說改編的京劇《駱駝祥子》,在年初北京舉辦的「第二屆中國京劇藝術節」上,獲得頭名金奬。一些戲曲界的專家紛紛高度評價此劇是「本世紀京劇現代戲的壓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