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絶活亮相
文武雙全張富光
湘崑傳統戲的熱辣火爆和南崑的柔膩優雅看似相互矛盾,張富光演來卻都游刃有餘。
-
絶活亮相
官生翹楚蔡正仁
飾演官生必先得有副好嗓子,這點蔡正仁可謂得天獨厚;他每天早晚二功,像爬樓梯一樣,一個單音,一個單音地練,扎實功底就在這枯燥乏味的過程中日進練就。
-
絶活亮相
上海笛王顧兆琪
凡是與顧兆琪合作過的演員,莫不稱他吹來順暢通透,意境貼切而配搭靈活。
-
跨海演出
台前幕後話童年
不管是武丑也好,老生也罷,他們都只是小孩,然而表現卻讓所有的人拍案叫絕、鼓掌叫好。這些孩子在舞台上的表現固然迷人,然而在舞台下屬於童年的稚氣與純眞更是令人動容。
-
表演賦比興
髮膚
宛若海潮的肌膚 洶湧 在天幕上的光影交界線 在半導體記憶晶元構陷的城市底層 錄下世紀末肌膚癌的宣導片 你豔紅非常的裙擺 只象徵粉飾的膚色 當慾望開始顫動 喉結也會顫動 你的肌膚就染上了 那一抹海水的寒霜色調 舞動!宛若暗戀異鄉的舞孃 卻遺忘自己的不治情節 樂音只能在單位時間裡禁慾 在種種電子導線零件間 反覆舞弄一種自憐的頻率 再裝點一種 赤裸的原色 在你的髮、你的紅眼鏡 與跟前的台灣啤酒間 預告第一座島的死訊 而那浮游海面的空氣泡 就開始浮躁 鬍髭 也開始浮躁了 ──有人已在爭奪私人領海權! 而你們的腦下垂體的存亡投影圖 是千年記憶的髮膚 漂流在黑潮海域 那漸漸浮躍而起的透明外牆面 (我似 曾經靜默的漫步牆垣的雲霞) 文字|吳士宏 英國瑟瑞大學舞蹈博士班
-
特別企畫 Feature
聲聲不息迎向新世紀
一九八七年由戲劇院、音樂廳、實驗劇場、演奏廳組成的兩廳院落成。音樂廳與戲劇院各具不同、相當完善的表演空間與音響設備,經過十多年的歲月,也經過無數表演節目類型的考驗,在這邁向新世紀之際,仔細回顧一個表演空間的設計,我們彷彿看到她的生命痕跡。
-
特別企畫 Feature
夜夜笙歌的水晶宮殿 上海大劇院的初景
歷經四年建造,於一九九八年夏末揭開帷幕的上海大劇院,是否能再創海派文化的另一榮耀呢?分爲主劇場、中劇場及小劇場的表演空間,似乎像一枚針一樣縫合了大陸與海外的聯繫。
-
特別企畫 Feature
爲人民服務的漫漫長路
尙未動工的北京國家大劇院,從一九九八年四月開始公布建築設計方案以來,在漫長的兩輪競圖後,仍未有最後結果。這座包含歌劇院、音樂廳、戲劇場、小劇場及藝術展廊的大劇院,是參與建築設計的建築師的希望與榮耀,也是高難度的挑戰,即便是呼聲最高的,最後是否能落實其夢想,亦難預料
-
音樂
大師同台重奏成競奏
除了擁有「技巧無懈可擊」的共通性之外,阿胥肯納齊的冷峻工整與祖克曼的感情奔放或哈瑞爾的和煦柔腴,可說是南轅北轍,非常不搭調。因此他們的演出,並非建立在親密的合奏關係,反倒像是互較高下的競奏。
-
戲劇
台灣商業劇場的新契機
從電影搬上舞台的作品,基本上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商業性,如此才足以支撐「搬上舞台演出」的效果。果陀所選擇的費里尼《卡比利亞之夜》,雖然不是一部大多數觀衆都熟悉的電影,但是苦命又樂觀的妓女和落魄夜總會主持人之間沒有結果的戀情,卻具備了音樂歌舞劇必要發展的可能情節。
-
戲劇
意識流的拼貼,終究是一場夢
整齣戲是一幅意識流的拼貼,雖有神秘意境,但事件的軌跡卻模糊難辨。劇本刻畫人物與情節用盡極巧、非常細瑣,但大量卻片斷的歷史訊息以及過多全知觀點的敍述,讓這場皇帝夢像喃喃自語的散文篇章。
-
戲劇
頻道切換間的疏離愛情
多樣片段的影像在視覺中殘留,卻也似有似無巧合般地銜接,給荒謬劇場一個新的窗口,也使得多焦的思緒同步運行。結局是什麼?什麼是完整?似乎不是很重要了。
-
戲劇
好難揹的大書包!
許多參與貝克特作品演出的演員,都在歷經挫折之後,放棄動機和情感的分析,轉而投入外在肢體和聲音的摸索,反而把握了貝克特作品的神髓,關鍵就在於Simple(簡單)和True(眞實)兩個字。不知道會不會是陸愛玲想太多,想講的也太多,而讓這齣《無言劇》無法拔地而起。
-
戲劇
眞假一線間
這種依附史實(或歷史故事)變奏創造的人物與情節,有其創作的方便性與結構的曖昧性,更有時間與空間、遊戲與競賽、眞實與虛擬的多重辯證趣味。
-
戲劇
拒絕詮釋的曖昧溫柔
我們終究還是無法眞正穿透《春季》的曖昧與沉默,無法眞確地貼近創作者的意識與直覺,在戲劇動作與現實情境之間建立起眞確的聯繫,而只能接受創作者溫柔的拒絕(詮釋),讓自己的意識像演出的投影螢幕一樣,任他將一幅幅的畫面、一段段的聲音貼上或撕落。
-
回想與回響 Echo
遊眠世代的離魂曲
《春季》靈感取自日本十九世紀浪漫派作家泉鏡花的小說《春晝》及《春晝後刻》,原書講述的是一段在陰陽兩隔後仍相互追尋的淒美愛情,到了小池手上,意境被無限擴大,連性別的界線也模糊了。百年後的《春季》,勾勒的到底是末世紀的前景,還是憂國者的心像,或者,一切不過是午後寤夢裡的浮光掠影?
-
回想與回響 Echo
活的化石
此次《荔鏡奇緣》,選取了閩南語系中的古老戲文〈荔枝記〉做爲演出骨架,以加強「故事情節」爲訴求,更加顯示「漢唐樂府」立意邀請觀衆進入南管世界的誠心。
-
回想與回響 Echo
台灣的東尼獎眞的不遠嗎?
報紙廣大的發行範圍,和電腦網路的新鮮魅力,或許對戲劇推廣會有相當成效,但粗糙錯亂的評選活動對這樣的目標絕無助益, 只會讓創作與欣賞的專業知識與態度離我們更加遙遠。
-
音響實驗室
音的「秘敎」
實驗聲響團體彼此交換作品 互相合作出版,無數個不同國籍的 藝術家因爲共同理念而串聯起來 形成「噪音網」,並時時互通聲息
-
現代音樂盒
終於來了,新浪漫主義! 勞威.李伯曼
李伯曼對於樂器音色的敏感 善於運用熟悉的素材融化 於自己樂曲的意念中讓他的 音樂有一種似曾相識、卻自成一格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