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菲利普.格拉斯來台日記
開場。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二十日,暖冬的午後,記者們群聚亞都飯店二樓,等待美國Minimal Music大師菲利普.格拉斯的現身。 轉悠。 新象工作人員正商量著是否該上樓請格拉斯,祇見格拉斯已身著休閒服,手叉褲袋,一派閒適的轉下樓來。 落座。 面對大批攝影記者此起彼落的「卡嚓」聲,微笑配合的格拉斯透著幾許無奈與無措。 切入。 記者們的話題圍著Minimal Music、格拉斯的創作理念、和其他藝術型式合作的經驗打轉。 二十世紀已經過去了。 格拉斯說,對他而言,在一九九三年時,二十世紀便已過去,公元二千年祇是個數字罷了。九三年,在音樂發展上起了根本性變化,不祇是技術層面,而是全面性的劇烈變革,新世代、新型式作曲家紛紛冒出頭,將音樂帶往另一個世紀,另一種思考空間。 和聽衆形成互動。 從十八歲開始彈琴,格拉斯自承直到近年來才眞正領悟到「繪畫是視覺的、舞蹈是動的、詩是說的、而音樂是聽的」的涵意,意即,當你在彈奏時,要聽到自己彈的,因爲聽衆是聽到你彈的,這才是和觀衆眞正的交流。 毎一次都是再創作。 而演奏者如何去彈同一首曲子二、三十次,格拉斯認爲每次演出均不同,因爲很多演奏細節都是偶發的,如力度、速度、音樂線條的質感等,因此,眞正的音樂會不是再製造而是再創作。 最幸福的事。 每天早上六點起床,作曲,沒有記者會、晚餐,是格拉斯認爲最幸福的事。 序曲。 電影《失去平衡的生活》Koyaanisqatsi伴隨著格拉斯的音樂,拉開二十一日下午於師範大學的格拉斯座談會序幕,這場由亞洲作曲聯盟中華民國總會舉辦的座談,原希望能藉格拉斯在音樂創作及與其它藝術合作的經驗,與國內音樂、戲劇、舞蹈、電影界人士做廣泛的經驗交流,遺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舞蹈與格拉斯音樂
菲利普.格拉斯曾和許多不同的編舞家合作過,他的音樂也常爲各地的編舞者所使用。談起這段因緣時,他坦誠地說道:當時他還是一個很年輕的作曲者,他希望他的音樂有人聽,而最需要音樂的人是編舞者。 格拉斯與編舞家 曾與格拉斯合作過的編舞者衆多,著名的包括美國編舞家崔拉.莎普的作品In the Upper Room、蘇珊.馬歇爾編作的舞劇,與三年前曾經到台灣演出的獨舞者摩莉莎.芬蕾(Molissa Fenley)的作品A Descent into the Mael-strom,及爲班尼.費曼(Beni Montressor)的舞劇所寫的The Witches of Venice等。 台灣在十幾年前就有編舞家用格拉斯的音樂編舞,除羅曼菲舞作《羽化》、劉紹爐〈游走〉之外,還有在國立藝術學院授課的羅斯.帕克斯舞作《火鳳凰》、蕭靜文舞作《忘了我是誰》,劉淑瑛在美國UCLA分校所發表的《機械火鳥》(Mechanical Fire Bird);另外香港編舞家黎海寧的舞作《不眠夜》、及《某些雙人舞》中也用到格拉斯的音樂。 舞蹈編作與音樂設計 在與編舞者合作的過程當中。格拉斯會先和編舞家談一談,但不會談太深入,通常它他會去看舞者,看舞團實際排練的情形,尋找一些靈感,並會親自至演出場地看一看,因爲舞台的大小與音樂的結構、配器有絕對的關係。 當格拉斯被問到:爲舞蹈做音樂的時候所關注的是什麼?他回答道:節奏。舞者需要適切的節奏來賦與動作動力,而且速度不能太快。常常因爲舞團巡迴所遇到的舞台大小都不一樣,有時必須遷就舞台空間的變化將音樂的速度減慢或加快。假如不做這樣的調整就很可能有舞者衝出幕外撞到牆的情形發生。 對於編舞者來說,格拉斯音樂中層層疊疊的和聲、源源不絕的節奏、漫無止境般的前進感,給與編舞者漫想的空間,賦與動作的進行、推衍強大的動力。許多即使不曾與他合作過的編舞家也常常使用他的音樂編舞。原因就在格拉斯的音樂乍看之下沒有明顯分段的結構,給與編舞者相當的自由度,編舞者很容易在樂曲的氛圍之下另起爐灶,另外做一條和音樂無關的舞蹈結構線。當然,也有對樂譜做精密的計算之後,將舞蹈的結構與素樂音樂緊密結合的作品。 <
-
特別企畫(三) Feature
梅芮迪斯.蒙克
「我希望身體是原始的、自然的,我喜歡較爲古怪的質地,我要所有的人都可以做這些動作。」
-
交流道
企業贊助藝術的成果:「麥芽工廠」
由酒商慷慨購地並捐助成立的「麥芽工廠」,是澳大利亞最著名的當代藝術中心。企業與個人的捐助,讓麥芽工廠「釀」出了許多可能性。
-
即將上場
爆笑九七美國妙傢伙默劇團
二度來台演出的妙傢伙默劇團(Funny Stuff Mime Company)是美國家譽戶曉的默劇團體,他們創造了風趣幽默的美國式新默劇,該團曾在全美各地和國外巡迴演出,是近年默劇團體中的佼佼者。 妙傢伙默劇團的團員除在美國受專業的訓練外,也經常赴歐洲學習不同民族、文化的表達方式,來豐富自己的視野及磨鍊自己的演技。演出節目包括:《新機器戰警》、《默劇你我他》、《聯棒大聯盟》、《迴力棒》、《窈窕奶爸》等,將舞蹈、即興表演共冶一爐。 此次二度訪台所帶來的新花樣,相信必能爲台灣的戲劇迷帶來視覺新享受。
-
即將上場
耕莘藝術季繼續發燒
第一屆耕莘藝術季繼一月份臨界點與台灣渥克劇團的演出之後,二月份將再繼續推出三個團體的作品。 《前世前生》敍述一段發生在前世未解決,到下一世再相遇的三角戀情,由泛藝術工作劇團演出。該團是由李元嶽、林省吾、蘇菲菲組成,該團以此命名自許要將戲劇藝術廣泛的傳播到台灣的每個角落。 《愛.情慾.解放》藉由兩岸的一段戀情爲故事大綱,描寫人在慾望、現實、理想中的掙扎,由前鎭藝術工作坊演出。 《人間.遊戲》是太陽劇場舞團繼去年在實驗劇場《不變的年代》演出後的第二版。該團由團長謝宗益爲首,集結幾位長期獻身劇場工作的中、靑代舞者共同合作。此次演出的舞碼包括由徐紫櫻編作《人間.山海》、姚淑芬編作《生之旅》、《遊戲》等。
-
即將上場
來自匈牙利的天使之聲
匈牙利廣播電台少年合唱團成立於一九五四年,目前團員共三十五人,由十二至十六歲的少年組成。他們的表演足跡遍布世界各地,所到之處皆留下令人難忘的歌聲。這些活潑可愛團員們,除了合唱訓練之外,都必須學習演奏樂器及各方面的音樂、藝術敎育,造就他們的詠唱乾淨而透明,聲音充滿活力且具彈性,即使演唱難度高的作品也能表現得淋漓盡致。 此次演出的曲目包羅萬象,除將演唱該國作曲家李斯特、巴爾托克、高大宜的合唱作品及匈牙利民謠、流行歌曲外,還有最著名的兒童歌劇,胡伯定克的〈漢塞爾和葛麗泰〉選曲以及獨幕小歌劇。許多曲子都是大家耳熟能詳、朗朗上口的,非常適合全家大小一起欣賞。
-
即將上場
慈善音樂會管風琴協奏之夜
這場音樂會由知心樂坊及育芝小交響樂團共同主辦,邀請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市管風琴師Robert Plimpton及華裔管風琴作曲暨演奏家陳鍾榮匡來台擔任管風琴主奏,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張大勝指揮其所創辦的育芝小交響樂團,協奏演出整場以管風琴爲主的協奏曲之夜。 此次音樂會之全部票房收入,將捐給多年來專心致力於殘障兒童職業敎育的「第一兒童發展中心」,作爲改善其軟硬體設施的基金,使愛樂者在欣賞極爲難得的演出之際,亦能爲殘障兒童盡一分心力。 演出曲目除包括巴赫、海頓、布拉姆斯等音樂家的曲子之外,還有陳鍾榮匡的《宣平調幻想曲》。
-
即將上場
巨星雲集百老匯
創立於一九六五年的百老匯四季交響室內樂團,該團以演奏百老匯音樂劇而馳名於世。經過多年的改革與更新,目前共有團員十八位爲一個小型的管弦樂團。該團經常演奏百老匯音樂劇而享譽於國際樂壇,在全世界的巡迴演出中,受到肯定與支持,希望藉此次與五位歌手的訪華的演出,將美妙的百老匯音樂劇介紹給國人。 演出內容包括《歌劇魅影》、《貓》、《西貢小姐》、《悲慘世界》及《西城故事》等動聽的音樂劇選曲,精彩可期,不容錯過。
-
即將上場
一九九七屛東國際民俗樂舞節
今年國際觀光節將由屛東縣主辦。屛東文化中心運用地方資源邀請瑞典、秘魯、斯里蘭卡、肯亞、羅馬尼亞等,擁有古老傳統國家的國際民俗團隊來台訪問。 此次國際觀光藝術節將於二月十五日開幕,活動內容精采。其中最受矚目的除了本土團體及民族藝陣等之外,更有斯堪尼亞民俗樂舞團來自遙遠北歐瑞典皇室的祝福、羅馬尼亞馬丁索魯民俗樂舞團、斯里蘭卡的可倫坡民族樂舞團、秘魯的卡薩亞音樂舞蹈團等深富民族特色的舞蹈團齊來慶賀。另外還有來自肯亞的瑪拉赫威國家芭蕾舞團,與大家共度一個美妙的春節。
-
回憶與悼念
斯人已逝,典型猶存
提起彭修文,就會想到民族管弦樂隊,想到中國廣播民族樂團,但彭修文音樂的最大成就其實並不在於樂隊編制的創制,而是在於民族管弦樂形態與中國傳統樂曲在他手中揉合成獨一無二的風格,以另一種不失完整而猶有強調的面貌呈現於世,彭修文眞正無人能及的成就其實就在於此。
-
戲劇
暗夜.金枝.胡撇仔
金枝演社去年底在夜市、廟口演出「台灣胡撇仔戲」Taiwan Opera,形式上的熱鬧、混雜,內容上的新鮮、曖昧,讓觀衆有著不同的反應與回響。「但是,我們對他的期望更高一些。」
-
舞蹈
另外一種「新世代」的組合
編舞者們對此次舞展的主題「身體?誰的?」提供不同層面的思考和創作的角度,經由他們感性與理性的內在經驗,呈現在特殊舞蹈語言和風格裡,以傳達他/她體會和體悟的生活經驗,以及作品的重要意涵。
-
台前幕後
亂彈,彈什麼?
在組織這個音樂會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應該將這些傳統的素材做爲藥引,整理、了解它之後,可以不必拘泥於舊有箍限,爲北管戲重新編作。畢竟「亂彈」二字除了龐雜的腔系混用之義外,還代表了這個劇種的自由性與包容性。
-
特別企畫(三) Feature
奇幻女子 梅芮迪斯.蒙克
梅芮迪斯.蒙克(Meredith Monk),一個編舞家、舞者、作曲家、歌者、表演藝術家以及電影、歌劇、戲劇導演,兼具歷史學說家,同時是個「預言者」!這位極具前衞風格的世紀奇女子二月即將來到她「期待已久」的台灣,本刊委託了「特使團」在紐約造訪了綁著滿頭註册商標──辮子的她以及她的寶貝烏龜們。
-
特別企畫(三) Feature
編織彩色掛氈 蒙克和她的作品
梅芮迪斯.蒙克是美國表演藝術界所公認的「文藝復興女人」,舞蹈、音樂、戲劇和電影等各種表演方式在她的作品中合而爲一,形成她獨樹一幟的表演風格。
-
十年演藝
倒吃甘蔗,漸入佳境
驀然回首,國內小型舞團已走了十年。從草創期到舞上國際大舞台,不但尋獲自己的風格,更得到觀衆的靑睞。路途雖艱辛,如今想起,卻回味無窮。
-
交流道
爲創造文化競爭力做準備
邁向二十一世紀前夕,澳洲政府決定詳盡修訂文化政策,爲創造文化競爭力做準備。邀請亞太地區各文化中心參與的「亞太表演藝術中心協會」,正是這樣指導原則下的成果之一。
-
世藝之家
操偶又弄影的家庭
兩手套進布尪仔,演布袋戲三十多年,演到頭頂見禿,然後,毫不猶疑,迢迢飛去大陸學皮影表演,林阿三毅持不悔的性格直如偶戲中常見的大俠。他其實不精明,何必以演布袋戲來養皮影戲呢?他們一家都不精算,幹嘛全員跟進呢?雖然商業社會是論精比算才能成功的,但在藝術表演事業上,卻要能堅守倒吃甘蔗才有漸入佳境的成功,林阿三及其家人正是一個模子出來的洪範。
-
世界民族樂器
長音綿綿,千古不絕 歐洲的風笛
一聽到風笛(bagpipe)就擺脫不掉那沒完沒了,綿綿不絕的持續音(drone);一看到風笛就聯想到那獨一無二的方格裙子,因爲兩者都是蘇格蘭的標記。西起英倫,東達印度,上自北歐,下及北非,再加上英國影響的北美、澳洲及紐西蘭都有風笛,其分布佔世界版圖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