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即將上場
台北人室內樂團《大地之歌》
由莊福文敎基金會鼎力贊助的台北人室內樂團,將演出許常惠早期兩首室樂詩,以及馬勒交響曲《大地之歌》的室內樂改編版本。許常惠的兩首樂曲在一九五八到一九五九年間創作,將由女高音盧瓊蓉擔任獨唱。馬勒以中國詩爲歌詞素材譜寫的《大地之歌》,是他晚期作品的傑作之一。他譜曲時的人生遭遇和心境反映在歌曲的選曲上,對歐洲人而言,作品中的滄涼和對人生的慨嘆是作曲家揮別人間思想的呈現,雖然中國原詩中並未見此點。中國人則會產生從中找尋原詩的念頭。爲此,羅基敏博士將於三月十三、十五日在演奏廳開闢「唐詩與馬勒《大地之歌》」講座,探究馬勒如何以音樂勾畫出原詩的意境,引起中外人士的共鳴。 這首交響首的室內樂版本,荀白克改編未竟,由萊納.林(Rainer Riehn)在一九八三年完成。台北人室內樂團將藉這次音樂會,將樂曲中古詩虛無飄渺和淡出世間的意境加以呈現,獨唱部分由男高音莫華倫和女中音梁寧演出,全場由李春峰指揮。
-
即將上場
黃美莉鋼琴獨奏會
舞蹈鋼琴伴奏和即興演奏在台灣尙未受到重視,第一位在紐約舉行即興演奏會的東方演奏家,卻是來自台灣的黃美莉。黃美莉是台灣第一位專業舞蹈伴奏和即興演奏家,她在一九八〇到九〇年間,曾在雲門舞集、舞蹈空間舞團擔任舞蹈伴奏。一九九一年赴紐約曼哈頓音樂學院深造,期間多次應邀公開演出,也擔任紐約大學、紐約藝門學校的鋼琴敎師,更在瑪莎.葛蘭姆舞團、荷西.李蒙舞團,以及模斯.康寧漢舞團、陳學同舞團擔任即興伴奏。 黃美莉也擅長演奏古典曲目,三月三十日的獨奏會將演出崔辛、拉赫曼尼諾夫、蕭邦、舒曼、李斯特的作品。四月二十四日的即興獨奏會,則將從演奏者的自由發揮,到觀衆出題參與即興過程,拉近觀衆與演奏者的距進,帶給觀衆一個新鮮的經驗。
-
即將上場
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系《妄想操縱》
藝術學院舞蹈系畢業公演《妄想操縱》,試圖捉住現代人企圖在政治、經濟、社會等不同範圍,在人與人之間控制、影響周遭事物的妄想和努力。五位年輕編舞者的十支舞作,以諷刺、幽默、熱情和感情等多樣風格,表達對人性和感情的探討。而對肢體、道具與空間的大膽運用,則表現出年輕人敢於嚐試的勇氣。
-
即將上場
澳洲原住民舞蹈團
目前澳洲大約有四萬多純澳洲原住民仍居住在原始部落,其文化根源可追溯至四萬年前。自上次冰河時期以來,原住民社會就一直與外界隔離,所孕育的文化與日常生活及宗敎儀式密不可分。過去二十年間,澳洲原住民在物質上必須接納白澳人所加諸的新文化,如今這些古老的生活方式面臨著極大的衝擊,包括其傳統觀及文化表達方式,但也因此展露它極具彈性及復甦的跡象,澳洲原住島民舞蹈團(Aboriginal Islander Dance Theatre)是其中負有文化傳承使命的藝術團體中發展最成功的例子。他們的特色在結合傳統與現代的舞蹈形式,編舞嚴謹卻不失其原始純眞的風貌,透過他們的表演,觀衆得以欣賞到原住島民舞蹈的獨特風格。「我們知道過去的生活方式無法回復。但我們相信,我們的傳統音樂、歌曲、舞蹈及藝術必須保存下來,透過原住民藝術家的表演,期待世人能體驗我們文化所蘊藏的力與美。」 此次澳洲原住民舞蹈團來台演出《此時此地》與《聖地》兩個作品,是台北市立國樂團「台北市傳統藝術季」的節目之一,希望帶領寶島的觀衆跨越時空,探索、欣賞本土族群外的原住民傳統音樂、歌曲、以及舞蹈,從而對原住民生活方式有更新的認識。
-
即將上場
麥斯基大提琴獨奏會
演奏會上,一襲名設計師三宅一生品味的服飾,伴隨十八世紀「蒙塔瓜奈」名琴,個人魅力強烈的米夏.麥斯基再度抵台演出。麥斯基早在十七歲時即在全蘇聯大提琴大賽中脫穎而出,開始全國性巡演生涯。一九六六年又在著名的柴可夫斯基大賽中奪魁,一九七三年義大利的卡薩多大提琴國際大賽爲他再添獎項,並在巴黎大提琴比賽中,因其對超高難度指定曲的詮釋而獲頒特別獎。 一般音樂家能被一位前朝大師宣稱爲接班人,已經寥寥可數,麥斯基却同時獲名師皮亞帝高斯基、羅斯托波維奇親點爲接班傳人,令人刮目稱奇。合作過的樂團及藝術家包括瑪莎.阿格麗希、基頓.克萊曼、拉杜.魯普、伯恩斯坦指揮的維也納愛樂、祖賓.梅塔與巴倫波英指揮的以色列愛樂等,是歐美各地音樂節的常客。
-
即將上場
那個劇團《暗戀桃花源》
《暗戀桃花源》是一九八六年表演工作坊賴聲川以即興創作方式完成之著名劇本,曾多次被搬上舞台,曾至拍成電影,全劇在喜樂與嚴肅、古代與現代、戲及戲中戲之間穿梭遊走之後,所有夢想者在角色劇場管理員的驅離下,終歸回到現實。 「那個劇團」指出,實際上,劇中人物無論是垂垂老矣仍難忘初戀情人的江濱柳、或是捕大魚無意中溯入桃花源的老陶,「追尋」才是扣緊全劇精神的主題之一。 此次「那個劇團」重新演出《暗》劇,除尊重原有的劇情大綱,將採國台語雙聲帶發音,並融入歌仔戲及早期話劇式身段等實驗性手法處理,希望構成動線豐富優美、雋永詼諧有趣的舞台畫面,使這齣情節錯綜複雜幽默的經典之作,呈現出好看又好笑的嶄新風貌。
-
即將上場
高雄市實驗交響樂團德弗乍克交響夜──新世界
高雄市實驗交響樂團推出「德弗乍克交響夜──新世界」音樂會,曲目有葛利格的《霍爾堡組曲》、蕭邦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以及德弗乍克的《新世界交響曲》。 這場南台灣衆所矚目的音樂會,由名指揮家蕭邦享擔任指揮,陳瑞斌擔任鋼琴獨奏。陳瑞斌曾榮獲中華民國最佳海外優秀靑年獎,一九九〇年羅馬國際鋼琴大賽冠軍──波蘭華沙國際蕭邦大賽得主,一九九一年爲美國國際Gina Bachauer鋼琴大賽得獎者,並榮獲法國A. Roussel獎,一九九二年獲以色列魯賓斯坦大獎,並曾應邀回國參加總統府音樂會。
-
即將上場
日本Hello Kitty劇團
Hello Kitty劇團隸屬日本三麗鷗(SANRIO)公司。三麗鷗公司在成功地開發各式專利的玩偶系列產品之後,在東京的都多摩市建立了一座全天候的室內主題遊樂園,其中Hello Kitty劇團的表演即爲主題樂園的重頭戲。甜蜜的親子關係是該團演出的宗旨之一,因此在人偶的造型上非常注重與小朋友間互動與親和力。在故事的編選上,以溫馨、立志、友誼等兼具兒童心理發展與戲劇效果的劇情爲主。 這次在台灣的巡迴演出,將由凱蒂貓、大眼蛙、兎媽媽、粉紅豬等七個當家玩偶,以鮮活逗趣的面貌演出童話短劇,劇中對話將以中文發音,其間穿揷遊戲帶動唱,也有百老匯式的舞群表演。
-
即將上場
打撃樂經典I──朱宗慶打撃樂團
經典,顧名思義,是在打擊樂領域中,享有最高評價、最爲人讚譽的一些樂曲。朱宗慶打擊樂團成立十年來雖曾在各種演出中陸續介紹過部份曲目,卻不曾把它全部集合起來。這次在一場音樂會中作完整的呈現,是一次大膽而且極具企圖心的嚐試。 紮實的演出內容,不僅對樂團的實力是一項的考驗,對觀衆而言更是一種全新的聽覺經驗。這些大師級的作品,精彩而且深刻,充滿了新時代的精神和語彙,樂器的使用都突破傳統,充滿了創意──在琴弦上加掛東西,讓這樣我們所熟悉的樂器發出不尋常的音色;一面大鑼被人從水盆裡拉出來演奏;中國堂鼓、梆子演奏西洋巴洛克音樂的賦格等。
-
特別企畫 Feature
「觀念」挑戰者,「音樂」發現號
約翰.凱吉(John Cage)是當代最富爭議性的作曲家。他背棄傳統西方音樂的理論架構,重回原點──即「音樂」的定義──以開發創作的可能性。由凱吉發明的「機率」創作法,不但在音樂界引起相當大的震撼,與他合作超過半世紀的模斯.康寧漢也深受他的影響。因此,在介紹康寧漢的藝術生涯之前,我們先來懷念他的亦師亦友──約翰.凱吉──一生對音樂,甚至整個前衞藝術的貢獻。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舞蹈界的長靑樹 多面向的模斯.康寧漢
模斯.康寧漢是一位創作力旺盛、勇於實驗的劃時代編舞家。他所提倡的「音樂、視覺藝術,與舞蹈互相獨立」以及「機率編舞」等理念皆出自於他想讓舞蹈回復其本質:即動作在時間與空間中的意義。透過這篇深入淺出的文章,希望能讓讀者進入這位舞蹈界長靑樹豐富多元的創作園地。
-
特別企畫 Feature
我不在乎美學 對模斯.康寧漢的五個疑問
「我不在乎美學,推動我繼續創作的能源來自於我對動作的熱情(the passion for movement)。」──模斯.康寧漢在一部名為《合作者》The Collaborators的短片中如是說。基於「對動作的熱情」,康寧漢已經持續創作超過半個世紀。
-
特別企畫 Feature
康寧漢與我
國內的現代舞敎學多以葛蘭姆與李蒙兩派的技巧為主。對於康寧漢技巧中,以脊椎為出發點並著重心智與肢體相互協調的特色,則較為陌生。蕭靜文是國內鮮少從事康寧漢技巧敎學的舞者。她在此回憶十幾年前,如何與康寧漢有第一次的接觸,並進一步締上「不解之緣」。
-
焦點
看不見的城市 文學、舞蹈、建築座談
義大利重要小說家伊塔羅.卡爾維諾,七〇年代以《看不見的城市》Invisible Cities奠定了他在當代文壇崇高的地位。卡爾維諾以「城市」為主題,近似寓言的手法,文字充滿詩意與象徵。編舞家黎海寧,從卡爾維諾書中所描述的虛構城市景象,引發她編舞的靈感,在一九九二年以文字朗讀、手語和舞蹈動作編作了同名長篇舞作《看不見的城市》。本刊在《看不見的城市》在台由雲門舞集首演的前夕,特別邀請編舞家黎海寧與熟悉《看不見的城市》的文學評論者平路及建築設計師龔書章舉行一場輕鬆的座談。
-
焦點
《一夫二主》表演工作坊的新「即興」
以「集體即興創作」起家的表演工作坊,今年新春,將推出熱鬧非凡、喜氣洋洋的《一夫二主》。《一夫二主》是義大利喜劇泰斗高多尼的經典喜劇,充滿傳統義大利藝術喜劇(Commedia dell'Arte)的即興活力。表坊的製作,正是要帶給觀衆一個表演的表演,即興的即興。
-
焦點
誰在那邊唱歌 不同凡響的高男高音(countertenor)
在男聲歌唱技術的演進上,「男高音」是近兩百年來才發展完成的產物。「高男高音」Countertenor則在過去幾百年內歷經興衰,直到本世紀才又重獲重視。但直到近代,聲樂學家對Countertenor的定義及解說仍衆說紛紜,莫衷一是
-
面對大師
法國音樂捍衞者 訪法蘭西硏究院主席隆德夫斯基(上)
目前身居法國最高學術機構「法蘭西硏究院」(Institut de France)主席的馬歇爾.隆德夫斯基(Marcel Landowski, 1915),其父保羅.隆德夫斯基(Paul Landowski, 1875-1961)爲本世紀前葉著名雕刻家、國立美術學院院長,在其子之前已躋身於法國人所謂的「不朽者的殿堂」,成爲該院院士。今年三月,他的雕塑作品將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馬歇爾的音樂作品也將在三月十一、十二日的兩場「法國印象九五」音樂會中,由國家音樂廳管弦樂團演出。而他本人亦將來台親自指揮。在這位與布列茲同列法國二十世紀重量級作曲家訪華之前,本刊特地一訪大師,談及這一世紀來音樂思潮的轉變。
-
里程碑 Milestone
鐵板銅琶氣如雷 周信芳和他的麒派藝術
由於海報上誤寫,周信芳得了一個福星高照的藝名「麒麟童」,引領他深入京劇,創造技藝交融、深度刻繪人性的「麒派」藝術。然而,這位台上、台下都表現出強烈風格的錚錚血漢,最後卻印證了政治波詭雲譎的不測。《海瑞上疏》雖然斷送了一代宗師的生命,卻斲不斷麒派藝術的命脈。一九七五年三月八日周信芳含冤謝世,一九九五年的三月,本刊特以文祭。
-
維也納
不捨的落幕 路德薇希的最後吿別演出
這是一場維也納歌劇院特別爲路德薇希安排的告別演出,劇終後維也納劇院總監荷蘭德(Ioan Holander)贈送兩件非常珍貴禮物給路德薇希;一件是路德薇希在維也納劇院演出節目單的合訂本,另一件是一九五九年路德薇希初唱《灰姑娘》時的戲服。雖然大家不捨,一再鼓掌,她也一再謝幕,但是幕還是降下來了。一顆閃耀的明星,從此消失於舞台。
-
交流道
九四香港藝壇十大事件
在本刊三個月來推出的「九四回顧」系列專題中,我們見到了過去一年台灣的文化、藝術工作者所呈現的創造活力,以及今年可能繼續發展的趨勢。同樣地,香港對岸的藝文工作者在面臨九七壓力下,展現出另一種活動面向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