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書城快訊
書城快訊
Bernstein Remembered Jane Fluegel編 Carroll Craf出版 誠品書店經銷 160頁/精裝 NT$389 本書蒐集二百餘幀Bernstein及其作品的照片,按年代順序,自Bernstein廿一歲進入Tanglewood始,分五個階段將這位多面向的音樂家生動而鮮活的呈現在讀者樂迷眼前,洵爲親近大師不可多得的資料書。 Tchaikovsky Remembered David Brown編著 Faber and Faber出版 誠品書店經銷 248頁/平裝 NT$650 紀錄柴可夫斯基生平的書籍繁不勝數,本月再推介一本,除了因五月七日是柴可夫斯基的生日外,本書廣泛蒐集的資料有許多是首度譯成英文,依年代順序,追踪柴可夫斯基自靑靑子衿到名聞海內外,種種尙不爲多數人所知的事蹟。 The Schubert Song Companion John Reed著 Faber and Faber出版 誠品書店經銷 510頁/平裝 NT$1125 藝術歌曲之王舒伯特所譜寫的六百餘首歌曲,不但奠定了德國藝術歌曲深厚的根基,其多樣化及普遍性也成爲後世無與倫比的典範,舒伯特的貢獻不亞於莎士比亞之於戲劇。 本書雖已問世近十年,但鉅細靡遺的功夫涵括每首歌曲的開頭數節、英譯、作詞者背景及詞曲意涵,確爲愛樂者的良伴。 The Theatre Ronald Harwood編 Faber and Faber出版 誠品書店經銷 267頁/精裝 NT$875 如果你喜歡戲劇、喜歡文學,碰巧又喜歡博讀卻苦於可供運用的時間有限,那麼,本書還是値得一讀。 本書蒐羅亞里士多德以來百餘位劇作家、詩人、作家與戲劇有關的看法與思考,其中有文有詩,還有劇本片斷,分列於五大標題之下。 戲劇的結構
-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代戲劇的兩大磐石
曾經閱讀現代戲劇史的讀者,一定會對以上的一幀照片印象深刻:在一張長桌上,契訶夫和史坦尼斯拉夫斯基併肩而坐,旁邊圍繞莫斯科藝術劇院的演員們,共同聆聽契訶夫朗讀他的劇本《海鷗》。一邊是文學藝術的巨匠,一邊是表演藝術的宗師,兩大巨人碰撞在十九世紀末的俄國,交會出自莎士比亞之後最璀燦的戲劇光輝。 三月,莫斯科藝術劇院將來台演出《海鷗》。雖然史氏及契氏均已作古,但典型在夙昔,相信我們仍能目睹歷史的風采。爲了迎接白鳥飛臨,我們特別企畫了〈現代戲劇磐石〉專輯,深入介紹史氏的「體系」,契氏《海鷗》文本的文學詮釋,以及,歐陸當代導演如何追循與超越史氏的手法以呈現契訶夫的當代風貌,準備觀看《海鷗》的讀者,不容錯過事先或事後的「紙上談兵」。
-
蒙特婁
蒙特婁舞壇與FIND簡介
蒙特婁位於加拿大法語系的魁北克省。早期由於天主敎對舞蹈的約制,魁北克的舞壇一直延到二十世紀中期才萌芽。蒙特婁在地理上,雖距美國現代舞搖籃紐約市不遠,但在文化上,卻和法國走得較近。因此,美國早期現代舞的浪潮只波及加拿大英語系的多倫多,而非蒙特婁。雖然魁北克早在一九四八年即有過幾位崇尙歐洲*Automatism的舞者,並提出舞蹈創作中個體性與隨興動作的重要,但是當今蒙特婁的編舞家則多出自一九六八年至一九八○年的新領域舞團(Compagnie Nouvelle Aire)。 新領域舞團的創始團員大多是體操選手。因此,該舞團的動作多是一些高危險性的翻滾和爆發性極強的衝跑。如今,這些動作已成爲曾是該團成員編舞家的作品特色。例如,洛克(Edouard Lock)和他的La La La Human Steps舞團,將這種動作配上龐克音樂及其他多媒體效果,以類似搖滾演唱會的方式吸引了大批非傳統舞迷的年輕觀衆。另外,如羅蘭(Ginette Laurin)和她的旋暈舞團(O'Vertigo)也以此種動作繼續對人體動作的極限,做新的嘗試與突破。 不過,新領域舞團出身的舞者也有人抛離那些劇烈動作而選擇其他表達方式。佛提耶(Paul-Andr Fortier)即採用簡約派(minimalism)的方式來傳達他對社會的看法。 蒙特婁的編舞家,在國際上知名的,還有擅長大型演出並一手包辦編舞、舞台設計、甚至作曲的培洛(Jean-Pierre Per-reault);另一位則是結合富有創意的服裝與祭典式作品的秀娜(Marie Chouinard)。 値得一提的是,蒙特婁的舞蹈界在八○年代之前,一直處在與外界隔絕的眞空狀態。因此,魁北克的舞蹈學者,也是新領域舞團的前任團員唐貝克(Iro Tembeck)才會說:「魁北克現代舞的歷史沒有任何傳統可言。」(註1)直到一九七九年,來自美國的編舞家達微塔(Dena Davida)在魁北克設立了一個實驗性的演出場所「唐匠」(Tan-gente),美國的後現代舞者才被引進。 蒙特婁的舞蹈界在八○年代日趨成熟,而當時歐洲的現代舞也正蓬勃發展。在這種機緣下,對舉辦舞蹈演出有豐富經驗的彭碧昻(Chantal Pon
-
編輯室
飛行的計畫
猶記去年文建會策劃的「世界戲劇展」,由俄國的高爾基劇團以奧斯托洛夫斯基的《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揭開序幕,首次讓台灣的戲迷們一睹了這個著名劇團的丰采及原味的俄國戲劇。今月,對俄羅斯文化乃至世界戲劇具有深遠影響的莫斯科藝術劇院亦將爲台灣的戲迷們帶來正宗的契訶夫鉅作《海鷗》。上世紀末,《海鷗》也就是在這個劇院起飛贏得了舉世的矚目。如今,遠渡重洋而來,拉近的不只是時空的距離,更是對北國文化的親切感。 本期的特別企畫單元,我們將爲讀者介紹俄國劇場的兩大巨擘,從莫斯科藝術劇院的創建人史坦尼斯拉夫斯基談起,介紹史氏所發展,亦是影響目前劇場甚鉅的表演體系,及深入契訶夫《海鷗》中的角色刻劃,並且帶領讀者至海鷗飛處,一覽莫斯科這座具悠久戲劇歷史城市的劇院,希望能乘著道次海鷗的翅膀爲讀者做一次詳盡的俄國戲劇巡禮。 沿著飛行的路線,我們進入了音樂的時空中,十九世紀下半葉,民族主義歷經了一個重要的發展階段,所謂的民族音樂不再只是德國傳統下的異國風情點綴,在俄國、捷克,經由一批音樂家的努力找到了新的民族創作語彙,而今年適逢這些「民族音雄」們──林姆斯基150歲冥誕、史麥塔納70歲、德弗乍克90歲,及楊納傑克140歲,在此我們爲他們立碑紀念。 《表演藝術》經過了一年多來努力的飛行,希望能在每一段新的里程中有一個新的航向目標,在狗年中,計劃陸續推出的新單元裡,將邀請、介紹「非職業」表演者出場,與我們分享不同的欣賞經驗,以讓藝術的空間更爲寬廣,不同的思緒能在此飛翔,不同的情感能在此交流。 林靜芸
-
藝壇動態
94-95國際重要音樂比賽
國內音樂敎育蓬勃,人才輩出,除了出國接受西方音樂之洗禮,國際比賽也成爲每個學習音樂的學生所嚮往之挑戰目標。參加國際比賽當然首先要準備充份,比賽之日期及曲目通常在比賽一年之前公佈(或更早),參賽者最好能在比賽前先參加小型的比賽(local competition)和舉行獨奏會(越多越好),一方面可以熟悉曲目,另一方面適應比賽之氣氛,屆時就不會過於緊張。 通常國際音樂比賽都是以音樂會方式爲主,評審和聽衆坐在音樂廳中,因此台上的參賽者心情十分複雜,在演奏之餘還背負著比賽的重任,若心理調適不佳,就常有事倍功半的情形發生,所以模擬比賽可以說是賽前最重要的準備過程之一。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比賽?當然要先看這個比賽是否架構完整(well-organized),有些比賽拿了參賽者的報名費,等到參賽者千里迢迢來比賽時,卻出一堆狀況(如未經通知而臨時取消)。再來就是看曲目是否適合自己,最後就是要仔細規劃賽前準備和比賽時的交通、住宿及練習之類的細節(有些慷慨的比賽安排當地有鋼琴的家庭免費提供此項服務,如比利時伊莉沙白大賽)。 「日內瓦國際音樂比賽聯邦協會」(World Fed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Music Competition)一九九四和九五年審核過的國際音樂比賽項目、時間和地點如下,有興趣者可以直接寫信到以下的住址索取報名表和了解比賽細節: World Fed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Music Competition 104, rue de Carouge CH-1205 Genve Suisse(瑞士) 電話:41/22 321-36-20 傳眞:41/22 781-14-18 (黃瑞芬) 比賽項目 時間(一九九四年)<
-
特別企畫 Feature
畢生追求「眞象」的夢想家 史坦尼斯拉夫斯基與俄國寫實主義導演學派
康斯坦丁.塞爾格耶維奇.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可以說是二十世紀最具創造力的寫實主義戲劇大師。他的「體系」或「方法」不僅哺育、培養了蘇俄、東歐、中國一代又一代的表、導演藝術家,而且對英、美、日、澳大利亞的現代戲劇產生極大的影響。正如霍頓(Norris Houghton)在大英百科全書中《二十世紀世界戲劇》特稿所說的:「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是百年來的舞台一大巨擘隨著十九世紀末期的寫實主義戲劇家們被二十世紀的寫實主義戲劇家們所取代,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體系被闡釋者和信徒作了種種修正之後,已然成爲二十世紀表演藝術的基石。」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尋找演員的靈魂 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體系
俄國著名的導演和演員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出生於擁有金銀絲工廠的富有家庭,他走進劇場完全是基於藝術的理由。表演幾乎覇佔了他全部的靈魂,畢生致力於發展演員的潛力。他的表演體系脫胎自他在劇場和工作室的實際經驗,幫助演員成爲使角色的「靈性開始行動」的工具。
-
特別企畫 Feature
兩隻巨手相握 《海鷗導演計劃》的文獻意義
《海鷗導演計劃》是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導演契訶夫的劇本筆記,堪稱是現代劇場兩隻巨手相握的珍貴紀錄。它不僅爲戲劇史硏究者和戲劇學家提供一份具體的文獻記載,也爲實踐者提供了一份了解俄國現實主義導演學派的創作原則及導演手法的詳細資料。
-
特別企畫 Feature
兩幀畫像講《海鷗》的故事
《海鷗》係俄國文學巨匠安東.契訶夫的第一個戲劇作品。本文作者藉劇中的「兩隻海鷗」──特里波列夫和妮娜,爲讀者勾勒出整齣戲人物錯綜的情感交織,進而顯現全劇的主題象徵──海鷗──的深刻意境。
-
特別企畫 Feature
信心、承擔、與救贖 談契訶夫的《海鷗》
《海鷗》全劇之中,隨處可以聽見深情被漠視、才華被辜負、夢想被訕笑、歲月被虛度的歎息;「海鷗之死」這個意象,廣義說來,反映的正是這種無心造成的生命浪費。
-
特別企畫 Feature
歐陸舞台上的契訶夫
在歐陸,俄國寫實主義巨匠安東.契訶夫一如莎士比亞,早已超越語言時空障礙,成爲不同民族在戲院裡所能共同溝通的作家。當代歐陸許多導演紛紛在事業高峰之際,把排演契訶夫當成是考驗自己的里程之作;除了契訶夫的個人魅力之外,上演契訶夫也是對導戲能力的考驗與反省。畢竟一說到契訶夫便離不開史坦尼斯拉夫斯基,而一說到史坦尼斯拉夫斯基便一定得重新考慮現代導演藝術。本文不擬追溯契訶夫的演出史,而是透過近十年來在歐陸重要的契訶夫戲劇演出來探討演出契訶夫對現代觀衆的意義,以及當代導演對契訶夫及寫實演技的反省。
-
莫斯科
名聞遐邇的莫斯科戲劇廣場
莫斯科,一座悠久的戲劇歷史城市,衆多的劇院,衆多的傑出導演和演員,衆多的戲劇流派。耐心走覽一遍,別怕一串又一串的陌生譯名,你會每下愈驚,震詫於這個體龐枝繁的戲劇大機器的運作。
-
焦點
「尋馴覓蜜」的愛情故事
果陀劇場改編自莎士比亞《馴悍記》的《新馴(尋?)悍(漢?)記(計?)》希望在一般人容易陷入的兩性對立關係中,找出一種旣不偏向男性,亦非倚向女性的新觀點。
-
焦點
期待另一場樂迷大集合
洛杉磯愛樂就像這個城市一樣,帶著一點瘋狂似的意味,而令人對她備感親切。
-
焦點
揭開古提琴的神祕面紗
古提琴──旣古老又新鮮的名辭,指的是什麼呢?顧名思議,該和小提琴有點兒親戚關係吧?它正是提琴的老祖宗。不過各式各樣的古提琴,大大小小,讓您看得眼花撩亂。當然,它們也各有各的名稱
-
蒙特婁
“FIND”尋找「新」點子 蒙特婁第六屆國際新舞蹈節
去年十月間,加拿大蒙特婁市的街道上,隨處可見有英國現代舞「壞男孩」之稱的克拉克(Michael Clark)的海報。偶爾碰見一些法語不流利的觀光客,正以英語談論前一晚某舞團的演出。這些都是因爲當時蒙特婁正舉辦第六屆國際新舞蹈節(Festival International de Nouvelle Danse,簡稱FIND)。
-
台灣
新象十七
對於喜歡看表演的人,每月月初的「功課」就是拿份新出的節目表回家好好盤算勾選一番,但一旦碰上了藝術節,精打細算常就成了天人交戰。藝術節必須針對不同口味的愛好者,經過事先精密的籌劃、包裝,才能排出精采菜單,以誘氣味相投者聞風而至。台灣的藝術節近兩年已具規模,亦有百家爭鳴之勢,不僅顯示出藝術市場的多元化之外,也透露出市場操作及行政規畫的職業水準。
-
新秀登場
顚狂的酒神!
在《動物園的故事》中,王柏森飾演一位向陌生人彼德搭訕的流浪漢。他在舞台上時而閃現的神經質,末了爆發出酒神式的顚狂,逕自撞向彼德手中的尖刀。從他全神貫注地扮演及赤裸的自剖吿白中,我們彷彿瞥見一個靈魂黑暗的深處,同時是角色,也是演員的。
-
表演賦比興
穿過紫禁城聽智化寺古音
九三年八月在北京的數日,早起,沿著故宮博物院外的護城河照相,人物身後的背景正是康熙那時的北海公園,花五角錢人民幣買張入園券只爲拍照,同行的女記者拿著輕巧的照相機說:「這樣,可以回去告知親人,我來過北京。」
-
人物檔案
中國民族舞:愛蓮說 叱咤風雲的七十七歲舞蹈家
「我是芭蕾專業出身,如今卻瘋狂愛上中國民間舞。安東.唐寧,瑪莉.蘭貝爾,瑪格麗特.克萊科,和拉邦系統的舞蹈敎育,令我感念終身;但身爲中國人更應該要珍惜和發揚自己的舞蹈。」──戴愛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