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回想與回響 Echo
我看一九九三台北國際打擊樂節
透過國際打擊樂好手的相互競技交流,打擊樂豐富的多樣性及藝術性得以呈現,對於國人觀念的提昇、技藝的精進、國內作曲家樂作的發揚,均具有積極意義。
-
回想與回響 Echo
小東西的大驚奇 林玉卿獨唱會
雖是簡短的小歌,如何在繁複的題材甚至樂句變化中,掌握住字音的傳達及戲劇表現力,則是對聲音魔術師的大考驗。
-
里程碑 Milestone
不應被遺忘的一位音樂家 程懋筠(C. 1900—1957.7.31)
這個月是程懋筠先生的冥誕。程先生是中華民國國歌的作曲者,畢生投入音樂敎育與創作;在抗戰期間曾主持江西省音樂敎育委員會,撰寫廣爲流傳的抗戰歌曲、出版頗具影響力的《音樂敎育》月刊,並親率音敎會抗敵歌詠團深入窮鄕僻壤,積極宣傳對日抗戰。在大陸學人開始對程先生進行硏究的同時,遠在黑龍江的牛廣傑先生特撰此文希望在台灣及海外引起一點迴響。
-
藝術節 Festival
法國今夏的表演盛會
●法國聞名遐邇的亞維農(Avignon,法國南部城鎭)戲劇節,今年將於七月九日揭幕,八月二日閉幕。(洽詢電話:90-86-24-43) 這次戲劇節強調節目的現代性。例如,在敎皇宮殿的榮譽廳,除了將演出莫里哀名劇《唐璜》(由法蘭西喜劇院院長Jacques Lassalle執導)外,還將演出其他當代傑作:Bond的《拘留所》(由Jorge Lavelli執導)、LarsNoven的《慕尼黑雅典》(由Claudia Staviski執導),等等。 偉大的現代經典劇作也是這次戲劇節的重頭戲:Vitrac的《愛情的奧秘》與Witkiewicz的《黑水雞》(均由Christian Schiaretti執導),Boul-gakov的《亞當與夏娃》(由Charles Tordjman執導),以及像JeanDaniel Magnin的《薄片》(由Philippe Adrien執導)和Philippe Miwyana辛辣的《你要上哪兒去,傑何米?》(由Edith Scob執導)等極富原創性的新戲。 這次戲劇節還有一大特色:不論在演出或執導方面,女性都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Maud Rayer, Dido Lykoudis, Sophie Loucachevs-ky等)。 這是一個充滿魅力的節慶,劇作家的節慶,也是演員的節慶──有四所法國戲劇藝術學校的學生將在這個節慶呈現他們最優秀的工作成果。這也是一次關於「黑暗」的出色展覽──來自歐洲各地的編舞者、造型藝術家和演員將在這個節慶致力於讓觀眾進入一個「無色的王國」,在那兒淸洗他們的心靈,爲他們「驅魔」 ●此外,亞維農的舞蹈節將與戲劇節同時舉行。(洽詢電話同前。) 在榮譽廳,Bagouet舞蹈團將於解散之前拋灑出璀璨的光燄做最後的告別演出,而Angelin Preljocaj舞蹈團將演出三齣傑作,向俄羅斯芭蕾舞團致敬:《滑稽表演》、《玫瑰幽靈》和《婚禮》。 在新作方面,Jean-Francois Dur-oure所編的舞碼將在修道院的廻廊和內院中演出,而Michel Hallet-Eghayan所編的《喀哈斯坦之歌》無疑將是一齣極富個人特色的舞碼。 ●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大陸〕 歌劇《張騫》獲大獎 今年大陸文化部第三屆文華獎已揭嘵,共有廿五個劇目獲得文華大獎,四個獲文華新節目獎,文華單項獎則有三十八個,表演獎三十四個。 今年鋒頭最健的是陝西省歌舞劇院歌劇團的歌劇《張騫》。該部作品是今年唯一獲得文華大獎的歌劇作品,而陳坪、張玉龍、米東風亦因該作品分別獲得文華導演獎、音樂創作獎及表演獎。至於去年在香港神州藝術節時,由湖北省歌劇團演出歌頌中日友誼的歌劇《櫻花》,亦獲得文華新劇目獎、導演獎及音樂創作獎。 無獨有偶,《張騫》與《櫻花》的題材均與「鄰國關係」有關,明顯地帶有政治上的統戰關係,看來文化部的獎項與甄選的文化角度仍難免要受政治影響而有所偏側。 (周凡夫) 夏之秋病逝 著名作曲家夏之秋因患糖尿病及年老體弱,已於五月十二日凌晨一時零五分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一歲。 夏之秋以抗戰時期的歌曲《歌八百壯士》及《思鄕曲》而名聞海內外,此外,他更是中國銅管樂的奠基人物,他所著《小號吹奏法》再版七次,至今仍是銅管樂的重要敎本。他的學生可說遍佈海內外,九一年間,在台灣的門生便曾邀請他前去訪問,成爲首批訪台大陸學者。 (周凡夫) 〔美國〕 傑佛瑞舞團推出新作 傑佛瑞芭蕾舞團今年一月推出新作《排行榜》(Billboard)。《排行榜》的音樂用的便是流行樂歌手王子從一九八七年至一九九一年登上排行榜的作品,包括Thunder、Trust、Baby,I am a Star、Sometimes it Snows in April 以及Purple Rain。這支龐大的舞蹈由四位編舞家參與,包括六○年代極限主義編舞家Laura Dean、Charles Multon、Marco Sappington、Peter Pucci,每人各編作一段。 事實上,流行文化與芭蕾的結合已經有許多編舞家嚐試,一九六七年時,傑佛瑞便曾用搖滾音樂做過一支頗
-
焦點
催生浪漫
相信歡樂的舞台有表現歡樂的能力是 ── 一種浪漫 相信憂鬱的音樂能舒解人生的憂鬱是 ── 另一種浪漫 舞蹈金童大衛.帕森斯是浪漫的 已經去世一世紀的柴可夫斯基也不曾停止浪漫 走進劇場是一種浪漫 將劇場視爲打開視野的門窗更是一種浪漫 浪漫,是理想和願望溢出了靈魂的容器 每一場演出,都是浪漫的催生
-
藝術之旅
雙城記
暑日到了,何妨暫時從工作中逃離,作一次文化的充電。往東飛,紐約的表演藝術繽紛如萬花筒;往西飛,戲劇之都倫敦的大小劇院鑽石般璀璨。本專題特別報導兩大城市的表演活動及軟硬體資訊,提供讀者一份藝術之旅指南。 編按:本刊試刊號以來曾作過下列城市的表演場地及環境介紹。如果您計劃到這些地區旅遊,何妨參閱或帶一册隨身翻閱? 德國慕尼黑(試刊號) 日本東京(第一期) 英國倫敦(第四期) 香港(第四期) 大陸北京(第六期)
-
編輯室
期待一個城市
一個城,即使在人類思想的源頭上重要如雅典,仍因爲它留下來的戲劇作品和劇場而更偉大;即使成爲政治體制的搖籃如倫敦,仍因爲有莎士比亞而加倍榮耀。 當然長安城若没有了斗酒詩百篇的李白,若没有過霓裳羽衣舞低楊柳的樓台,便只不過是個朝代興替的城池。「聞道長安如奕棋」,靑石板的街衢豈可以不曾走過詩人歌者的足跡! 此所以一個城,即使夠現代化,下水道、捷運、摩天樓都有了,不加上好的劇場音樂廳博物館──以及能欣賞使用這些設施的市民,终究算不上是個有起碼文化的城市。 此所以一個「有起碼文化」的城市,如果文物是移植來的,文化活動是仿製的,它的居民没有機會涵融於歷史傳承的流風餘韻中,這個城就得加倍努力去創造文化環境,在加速的累積中融匯出一個文化新局。 在衆多的城市裡,有些城留下過往的偉大,如雅典;有些城不間斷地在繼承和開創,如維也納;有些城移植了文物而能以驚人的活力包容開拓,展現新局,如紐約。中國人的城市中,當然也可以約略作同樣的歸類,然而就藝術,尤其是動態藝術來説,卻没有一個城能躋於世界性的頂峰。原因是,我們歷史上歌者樂者的作品泰半成了廣陵散,成爲傳説;我們的王公貴胄,因爲不太與庶民同樂,大規模的演出場地因此也没有機會發展出來。倘若比長安開封於雅典,北京上海於維也納,這些城各自在音樂戲劇舞蹈上的歷史意義恐怕终究還是受限於各自的文化中對這些藝術類型的定位,而成就上難以超邁。也許,以中國人今天在某些城市,諸如台北、香港所顯示的活力和經濟力,開拓出新局還更可期。没有歷史的紐約能成爲世界性的演藝中心,依賴的正是高度包容的活力和經濟力。 試刊號以來,《表演藝術》探討過國内從城市到鄕鎭的表演環境,也介紹過配合外來重要表演的許多世界大城的演出場地和成就。百年的慕尼黑愛樂,十六世紀以來的倫敦劇場根基,革命了一世紀的現代舞,歐洲乃至東京歌劇院的規模還有各自的政府在維續這些藝術成果上的投資。所有的探索和比較都在表示我們的一個期望,期望中國人的土地上有這樣一個城市,旣現代化,也有文化,這個城市,也許在古老的根基上補充現代化的要素;也許在新興的活力中拓展多樣的文化面貌,但更重要的是,它的城民加快步調體會一個大城的文化意義:他們不只生存、生活、逐利、享
-
焦點
美國舞蹈的「金童」大衛帕森斯 David Parsons
一反九〇年代美國現代舞以沈重、冷酷表達人性慾望等主題的模式,大衞.帕森斯燃放著靑春歡愉的生命力的舞蹈風格,呈現了舞蹈的樂趣,而有著更廣大的感染力量。
-
焦點
在「柴可夫斯基年」聽莫斯科愛樂
在辛奈斯基揮舞的魔棒下,柴可夫斯基沉鬱雄渾的交響曲與快樂靈動的芭蕾音樂將藉由莫斯科愛樂管弦樂團的演奏,呈現俄羅斯魂的震撼!
-
紐約
紐約表演概覽
紐約表演節目之多,多得讓人暈頭轉向。有傳統的經典戲劇,也有前衛的劇場演出;或是美國本土色彩,或是異國文化風貌;從百老滙一直到外外百老滙,紐約的表演藝術正如紐約市本身──活力充沛,包羅萬象,招引著全世界的旅客。
-
紐約
紐約市立表演藝術圖書館
紐約市的表演藝術活動不但執世界牛耳,紐約市立表演藝術圖書館資訊之齊備也首屈一指,提供硏究者完整的服務。除了靜態的書籍、CD、影帶之外,圖書館每月還有各式展覽及藝術表演供人免費觀賞。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國內的圖書館應該急起直追了!
-
紐約
迷人的百老匯音樂劇
凱迪拉克禮車開上舞台,直昇機從天而降,撼人的場景調度搭配華麗的音樂歌舞劇,這就是紐約聞名於世的百老滙。如同好萊塢,百老滙是美國的另一個「夢幻工廠」,每年花費龐大經費,爲超過數以千萬人計的觀衆製造驚奇和娛樂,在劇場的歌聲魅影中令人忘記現實的一切。
-
紐約
紐約當代舞團 從瑪莎葛蘭姆出發
正當台灣現代舞者「還在雲門的假山眞水裡或坐或臥」,在世界另一端的紐約,「後現代」早已在瑪莎葛蘭姆的地板上恣意地手舞足蹈,盡情反動。然而,「革命」並沒有造成「摧毀」,從現代舞始祖鄧肯,直到最「後現代」的比爾.瓊斯的舞作,都同樣活躍於當今觀衆的掌聲之中。
-
倫敦
倫敦劇場的小鑽石
散居於大倫敦市(The Greater London)三十二個地方行政區域的各式小劇場與地方藝術中心,其節目製作的嚴謹與水準,並不下於倫敦戲劇集散地「西區」(West End)的大型劇院。暑期將至,計劃赴英旅遊的國人,不妨也一睹這些小鑽的光采。
-
面對大師
「邁向貧窮劇場」以及之後 果托夫斯基顯影
從貧窮劇場到溯源劇場,波蘭導演果托夫斯基無疑是當代劇壇的一則傳奇。他的影響旣深且遠,透過陳偉誠、劉靜敏甚至對台灣劇場也產生重大的啓發。當後進在他的足跡上尋覓鑽硏時,他已走到了罕爲人知的地域。本文歷述果氏的理念演變與成就,並記錄了作者月前在紐約親炙大師的心得。
-
劇場思考
大幻影 「忠於原著」的演戲觀
看一齣戲時,我們經常聽到演出是否「忠於原著劇本」的爭論。到底「忠於原著」代表着表演者的誠心誠意,還是其缺乏創作力的護身符?我們該不該忠於原著?有沒有辦法忠於原著?到底什麼叫「忠於原著」?本文爲我們做一根本觀念的釐淸。
-
大陸劇場
鳥籠中的人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新戲《鳥人》
如果說芸芸衆生關在權威思維的籠子裡,那麼,權威也關在自己思維的籠子裡。這種自築鳥籠式的崇拜癖,從膜拜皇帝到創造偶像,流傳著,傳染著。《鳥人》中的三爺、丁保羅,是你,也是我
-
大陸劇場
二人轉出一台戲 大陸「首屆全國二人轉觀摩演出」觀後
一作丑扮,一作旦扮;他不是丑角,她也不是旦角。他和她,可一演一,一演多,也可二人演一角;不換服飾不改扮相,天上人間、千軍萬馬都由一轉而幻化。這種獨特的表演形態,正引起中外劇壇、文化界的關注。
-
台灣戲劇
爲台灣的野台戲整型
上一期我們介紹了歌仔戲的源流,談到了野台的改善方法;這一期我們更邀請民俗曲藝學者邱坤良敎授,把野台戲的問題,從社會的角度探尋其解決之道,期使地方戲劇的文化功能得以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