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焦點
解錮《北京人》 從五四的氛圍走到台北的舞台
歷史的洪流,沖走了我的溫柔,時代告訴我,要學你的風流。──姚樹華〈遙遠的靈魂〉
-
台前幕後
劇場如何「刑天」 侯俊明舞台裝置作品的一些抽樣考察
藉著一些侯俊明在劇場中裝置作品的取樣,本文試著檢視個人成品與劇場空間互動的完成度,並希望條理侯俊明舞台裝置的脈絡與往後的可能。
-
台前幕後
從封閉空間到迷宮 試探侯俊明作品的某些邏輯
幾年來,侯俊明是造形藝術界中少數與小劇場合作最密切的一個特例。本文試探他的裝置作品與劇場空間設計結合的可能性。
-
里程碑 Milestone
瑪麗.魏格曼現代舞蹈的前驅 魏格曼逝世二十周年紀念
今天我們舞者所面臨的處境有許多的困難。我們沒有傳統,沒有淸楚通用的舞譜但是這些短處,同樣也是我們的優勢:我們還可以實驗,我們還能尋找、嘗試、發展;因爲舞蹈語言中,還有太多東西等著我們去加以釐淸。 整個舞蹈世界正在我的面前,而我們的時代已爲新的舞蹈作好準備。 瑪麗.魏格曼,《我們正在起點上》
-
環球舞台
碧娜.鮑許在巴黎
改寫了現代舞蹈史的大師碧娜.鲍許每年六月都會在巴黎演出,今年推出的是經典舊作《穆勒咖啡館》和《春之祭》。她融合舞蹈與戲劇的嶄新風格,她在舞蹈上達成的自由與深刻,全盤刷新了人們的觀舞經驗。
-
交流道
兩岸三地前衛戲劇會談
今年,台、港、大陸舞台上的演藝交流其頻繁不下於政經事物的往來;六月,巧逢大陸、香港劇場界的林克歡、張輝同時來台,本刊特別邀請他們與台灣劇評家黃建業會談,一同檢視現代戲劇在兩岸三地的發展、流變與所面臨的問題。
-
交流道
《哈姆雷特機器》及後現代 跨海看戲之二
在《哈》劇的演出中,的確看到多媒體的拼貼,看到對傳統敍述結構的反彈,也看到直白的政治嘲諷,但卻看不到多少生活實感。我希望頭腦淸晰的藝術家們,不要喪失自己直覺的現實敏感,而淪爲美國後現代主義笨拙的模仿者,也不要僅僅依靠西方的某一理論框架來描述台灣戲劇的發展流向。
-
大陸劇場
不拘成法 拔出流俗
舞台上,他把希特勒變成女人,他讓人人都是哈姆雷特,除了探索表演的多種可能性及文化的指涉性外,他的傳統寫實主義戲劇也有深厚的功力。
-
音樂
中西樂團開奏,共襄九月盛會
國內三大樂團同時推出精采之作,爲本月盛事。「聯管」精心策劃的活動,以台灣版三大男高音演唱會最受矚目;而「市交」「台北愛樂」則以演奏俄羅斯風格作品互別苗頭。譽滿國際的「聖馬丁室內樂團」、荷蘭「皇家音樂會堂管弦樂團」亦將抵合,爲台北市音樂活動共襄盛舉。
-
舞蹈
舞出古典與民族情懷
《廻望長安》舞的是對歷史故鄕的眷戀,《四分音符變奏曲》是古典芭蕾的浪漫詩情,歐亞絲則是佛拉明哥的熱情。體會不同的藝術理想和迴異的創作風格,是本月欣賞的重點。
-
戲劇
中國戲劇月
這個月,京戲有中國京劇院的「明星組合」;地方戲有河北梆子與廣東漢劇;舊戲新詮的《北京人》,是曹禺另一個著名代表作;中元普渡藝術季中則有《目連救母》的實驗演出。
-
專欄 Columns
從兒童演戲娛樂成人到成人演戲娛樂兒童
兒童演劇娛樂成人,代表的是成人視兒童爲財產;成人演劇娛樂兒童,卻代表了現代人平等的思想。兒童劇的出現,在人類文明的進展上跨躍了重要的一步。
-
專欄 Columns
藝術熱忱何在
國人對藝術尙沒有足夠的體會,當然談不上宗敎式的狂熱,即使是雲門這樣家喩戶曉的藝術團體,也沒法激發大家奉獻的精神。
-
專欄 Columns
談現代民族樂團的是是非非
藝術的產生不可能超越人類當時當地的思維。現代民族樂團的形成正反映了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知識份子除舊迎新的思潮。
-
戲劇
本文的背叛與忠實的詮釋 兼談三個希臘作品的演出
受到當代「反敍事」劇場風潮的影響,劇本地位一落千丈,從前被視爲「經典」的作品亦難逃詮釋者「強橫蹂躪」的噩運。可是,當代導演叛離本文和形式上的重塑新義,是否足夠彌補他所背叛和捨棄的?如其不然,背叛和捨棄又是爲什麼呢?
-
戲劇
「演」出戲劇史 從北京京劇團到當代傳奇
由流派藝術的高度發展,到劇場形式與敍事手法的革新,傳統戲曲跨出了艱難的一大步。我們從北京京劇團、中國京劇院與湖北漢劇團的演出,瀏覽了京劇由傳統到現代化的三個階段。而《樓蘭女》的搬演,在探索未來戲劇的可能性上,是否預示了舉步維艱、困難重重的逆境?
-
戲劇
樓蘭女何去何從?
《樓蘭女》改編希臘悲劇《米蒂亞》,不僅止於運用不同型態的劇場媒介,更進一步企圖呈現本質迥異的戲劇型態。然而,原劇對白的大量刪減,歌舞隊角色的混淆不淸,結局以地遁取代騎龍的象徵,在在削減了《米蒂亞》的多面與深沈。
-
戲劇
各就各位? 《1993 .身體劇場表演祭》觀後
這場表演的三個劇團非常巧合地顯現台灣歷史的三個階段:傳統中國、日據時代、台灣現代。而他們的身體語言似乎也與此相呼應──節制、壓抑、錯亂。然而,小劇場對旣存的現實似乎渺無指涉;那麼,小劇場自我犧牲或反抗體制的目的是什麼?
-
戲劇
劇場與身體 七月七日看「祭」感言
爲什麼要顚覆身體?不是因爲社會體制束縛了身體,更不是因爲自己裏面的反抗傾向。眞正的顚覆只能是爲了個人內在的整體和諧;當我們的身體變成自己裏面的獨裁者,理智和情感都淪爲奴隸時,我們必須顚覆它。
-
舞蹈
一支用對比激盪出的戲劇舞蹈 林原上的《一念萬年》
這齣「舞蹈戲劇」所使用的肢體語言反映了創作者欲融匯各類表演形式的企圖心。而取擷自日常生活的動作亦能與舞蹈等量齊觀,讓人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