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演出評論 Review
在臨暗的邊界上
這齣戲的力道,來自於它總是耐著性子,硬是不將壓迫感推向爆點,不將語意模糊說破,就連換場都可以長時間處在視線不佳的昏暗中,可惜當它終於忍不住大聲表露情感的時候就露餡了
-
演出評論 Review
掀開感官抗爭的一頁
在這樣的潛在性情境下,我們直視了《你用不上那玩意》這部戲的劇場社會學。感官的抵抗是這部戲的潛台詞,這在某個方面表述了青年世代的社會抵抗感覺。我們從這樣的角度,找到了這部戲的核心命題。
-
演出評論 Review
去事件化的學運再現
最終導演表現出的是一種「去事件化」的態度與策略,或說,學運在作品裡是次要的,參與其中的人究竟面臨甚麼處境,才是她關切的。但這樣的視角,在劇中卻不夠篤定,有些時候感覺導演拋不開學運那一條軸線,受制於人物與學運的攪和,人物的現實處境因而不夠立體。
-
回想與回響 Echo
易卜生的「晚期風格」
易卜生所投射的索爾尼斯卻不顧現實晚年的局限,他的過去反成為防衛的武器,奮力一搏獨自爬上高塔,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這也是黃建業的最後詮釋,透過底下眾人之口,交相實況報導索爾尼斯從高處摔落的景況,卻用一盞投射燈將他的身影,放在舞台的最高處,化做一尊雕像。
-
新銳藝評 Review
舞動迭宕的畫家生命
比戈哲堤發展出個人獨有的動作特色,解放了自宮廷舞蹈演繹而來的芭蕾舞,講求挺拔對稱而相對拘謹的上身姿態,帶來屬於當代芭蕾較為流動、曲線豐富的肢體表現。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大師說戲 延續崑曲的傳奇
歷時五年籌畫與製作,崑曲史上首度大規模的「崑曲百種.大師說戲」保存計畫,終於大功告成。收錄當代崑曲界廿九位表演藝術家口述的一百零九齣經典折子戲,將於今年秋天以影音光碟及書籍兩種形式,在兩岸三地正式發行。 參與「說戲」製作工程的執行總編輯朱為總、崑曲表演藝術家岳美緹,六月由中國來台舉辦「說戲.當代崑曲三人談」講座,由台大戲劇系特聘教授王安祈擔任引言人,與台灣崑迷分享幕後製作過程甘苦,也暢談崑曲六百年來由盛到衰,再由衰轉盛所面臨的傳承危機。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葉肇鑫 不小心做了件大事的外行人
外界稱葉肇鑫為「曲友」,但與其說是迷戀崑曲的「票友」,不如說是崑曲的朋友更為恰當,「我很少看崑曲,甚至還會打瞌睡。」葉肇鑫不諱言,把家當投入「說戲」,並非愛戲,而是一種對歷史的責任感。回首來時路,葉肇鑫這才發覺:「一不小心做了件大事。」他說:「歷史需要我們留下一個腳印,我們就要把這一步走好。」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千年古鎮 化身現代劇場平台
經過三年的籌辦,首屆「烏鎮戲劇節」在五月九日展開,至十九日落幕。主辦單位在烏鎮這個有著上千年歷史的古鎮,建構起六個劇場空間,以「國際邀演」、「青年競演」、「古鎮嘉年華」三種模式,讓參與者浸潤在處處是劇場的氛圍中。而透過「小鎮對話」的十二場戲劇大師的公開對談,讓與會的戲劇工作者深度交流、激盪,其中可能產生的「化學作用」,是否會在未來開花結果,令人期待!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烏鎮戲劇節「小鎮對話——今日美國劇場創作與製作」
商業?藝術? 何為「創作上的背叛」
烏鎮戲劇節以封閉且獨立的空間特性,安排了十二場座談,營造了一種獨特的氛圍,企圖能引發無形的力量,對全球的戲劇界產生影響。 在本次對談中,雖然談到的只是美國劇場現況,但是回到台灣劇場生態面來看,關於政府補助機制的未來與困境、定幕劇商演模式的利弊,都可以從其中瞧出端倪。而對中國目前正急速發展的戲劇市場來說,中央所應扮演的角色,市場上白領劇、解壓劇未來可能發生的問題,也都隱隱指出部分癥結所在。 當然,藉著各個成功的藝術家現身說法,指出如何在面對劇場生態與藝術創作時的理念,更是本次對談的重點。本刊特地摘錄對談重點內容,以饗讀者。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入夜寧謐的熱門景點
浴火重生後的優雅——烏鎮
名列江南六大古鎮的烏鎮,在一九九九年的一場大火後,找到了重生的契機!經修復的古鎮被用心營造成如古畫般的旅遊園區。經營者採全面控管模式,原居民被請回經營商店、民宿,在那兒沒有中國一般旅遊區入夜後的喧嘩煩囂,寧靜一如亙古的傳奇。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錄像、劇場、身體、觀看 四方通話
法國編舞家夏維.雷.洛伊在《潛藏空間》演出前,不要觀眾看到節目單,因為演出時你自己看到的想像到的,就是他演出的目的,「我不決定觀眾要看到什麼。」洛伊如此宣稱,將觀看的主體性完全交給觀眾,同時全然專注於自我身體的探索、呈現。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光影與身體 鋪陳非常「床笫關係」
由兩位以色列藝術家舞台導演兼燈光設計尤然.摩勒與編舞家約南.卡爾米聯手打造的《同床異夢》,多種燈光變化加上豐富的肢體動作、音樂,並結合影像及舞者、操偶等元素,呈現錯綜複雜的男女關係。兩位創作者表示,最大的挑戰就是不能因為技術問題而影響動作、氛圍,一定要找到平衡點,絕對不可妥協!所以整個製作非常耗時,過程中舞者們也極為艱辛。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差異共振的劇場旅程
此次澳門藝術節中「台」味濃厚,不是台灣表演團隊應邀呈現在台灣的製作,而是邀請台灣導演與演員,與在地劇場工作者合作,共同鋪展一場互相撞擊激盪的劇場之旅。包含王墨林與澳門演員的《長夜漫漫路迢迢》,高俊耀、鄭尹真、王肇陽參與的《大世界娛樂場》與馬汀尼執導澳門青年劇團的莎劇《冬天的故事》,這樣的過程,為兩地劇場工作者帶來怎樣的體驗與思索,後續效應值得觀察。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超脫情慾 訴諸佛法
三月在香港藝術節首演、六月下旬在澳門文化中心演出的舞台劇《青蛇》,是中國中生代導演田沁鑫繼《紅玫瑰與白玫瑰》之後又一探討女性意識的作品。修佛多年的田沁鑫,在李碧華原著架構上發揮,但除了原文探討的情慾糾葛,也加入佛教思想,讓作品成為一部具有東方禪意精神的戲劇。
-
焦點專題 Focus
混血豔彩 舞動古巴
想到古巴,你會想到什麼棒球、雪茄、卡斯楚、切.格瓦拉、貿易禁運還有古巴音樂,當然,還有近年來風靡世界的騷莎舞!這個長期在媒體中被描繪成黑暗破落的島國,對遠在台灣的我們而言,的確是神秘中的神秘!這次,藉著舞蹈研究者張懿文的親身探訪,讓她帶領台灣讀者進入這個國度,讓我們看到古巴在封閉中仍力求突圍,以混血文化發展出的獨特舞蹈風景,向世界展現,讓更多人認識古巴!
-
焦點專題 Focus
騷莎 多元混融的嗆辣醬汁
或許是因為特殊的殖民背景,讓西班牙人所帶來的歐洲宮廷音樂舞蹈,與島上原住民與混血人種穆拉托人(mulatto)的文化融合,再加上黑人所帶來的非洲傳統,讓古巴的文化與藝術呈現出多元紛雜的氣息。若從目前在世界上最流行的古巴音樂舞蹈騷莎來談起,也許可以讓人更清楚地窺見這個島國的音樂舞蹈概況,與和美國資本主義之間糾纏的狀態。
-
焦點專題 Focus
古巴國家當代舞團 什麼舞都難不倒它
古巴國家當代舞團的風格融合了美國現代舞、非洲加勒比海舞蹈風格和歐洲的芭蕾,也經常與世界各地的國際級編舞者合作,演出許多跨文化的作品,並受國外藝術節委託製作節目,以體現古巴風情。而接受多元文化浸潤與紮實訓練的舞者,演出也時常讓世人驚豔。
-
焦點專題 Focus
關於古巴當代舞蹈,你不可不知……
古巴國家芭蕾舞團 Ballet Nacional de Cuba www.balletcuba.cult.cu/ 古巴最重要的舞團,成立於一九四八年的哈瓦那,創辦者是當時正如日中天的國際芭蕾巨星艾麗西亞.阿隆索,阿隆索曾在紐約美國芭蕾舞學校深造,並加入紐約城市芭蕾舞團和美國芭蕾舞劇場演出,古巴大革命後阿隆索選擇待在哈瓦那,並帶領古巴國家芭蕾舞團走向世界。該團不僅活躍在古巴國內藝術舞台上,而且每年還應邀到歐洲、亞洲及美洲各國進行巡演,在國內外比賽和藝術節上屢獲殊榮,受到專業評論家的好評。在古巴書報攤隨處可見阿隆索的照片、明信片,在哈瓦那的舞蹈博物館裡,超過半數以上的展覽品皆與阿隆索有關,足見她在古巴舞蹈界的影響力。 古巴國家民族舞團 Conjunto Folklorico Nacional de Cuba www.folkcuba.cult.cu/ 成立於一九六二年,舞團致力於保護並保存古巴特有的音樂舞蹈文化遺產。在成立卅五年後,古巴國家民族舞團也開始轉型,將這些民族舞蹈轉化為劇場的形式,並在其中加入美學的藝術元素。每個禮拜六的下午,在哈瓦那市區Vedado的舞團排練場會有固定的演出,包含了非洲舞、丹頌(Danzn,一種流行於廿世紀初的雙人舞)、加勒比海風格的古巴舞等等,非常精采。 RETAZOS(Dance Theather) www.danzateatroretazos.cu/ 目前哈瓦那最活躍的現代舞團之一,成立於一九八七年,創辦人是智利出生的伊莎貝爾.托斯(Isabel Bustos),有著在厄瓜多、古巴和巴黎學舞背景的她,出自於對拉丁美洲舞蹈認同議題的興趣,回到哈瓦那成立了這個舞蹈劇場,以結合舞蹈和戲劇的前衛美學風格為目標,舞團也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躍升為國際
-
藝視窗 News
第十七屆國家文藝獎公布 紀蔚然、陳茂萱等獲獎
【台灣】 第十七屆國家文藝獎公布 紀蔚然、陳茂萱等獲獎 第 十七屆「國家文藝獎」於6月24日公布,得獎者為:電影導演李安、作家宋澤萊、劇作家紀蔚然及作曲家陳茂萱。其中,紀蔚然為表演藝術圈熟悉的劇作家,他的 劇本「運用斷裂語言建立文本的文學性,為台灣留下近數十年當代生活語言發展的記錄,以及集體記憶中慾望與救贖互為辯證的核心價值。」而作曲家陳茂萱則是 「作品獨具風格,在西方樂曲形式框架下隱含東方傳統的韻味。」 國藝會預定於10月15日於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廳舉辦贈獎典禮,並將有系列推廣活動與紀錄片製作,以使社會大眾得以更加貼近得獎者的藝術生命。(莊珮瑤) 2013年世界劇場設計大展 台灣8位劇場設計師入圍 四 年一度的「世界劇場設計大展」(World Stage Design)將於9月5日至15日於英國威爾斯首府卡爾第夫(Cardiff)展開。今年的主題「挑戰疆界」強調創新大膽,台灣共有八位劇場設計師入 圍,人數僅次於英國與美國,位居全球第三高。而台灣的EX-亞洲劇團、再拒劇團,及安娜琪舞蹈劇場與叁式也獲邀在設計大展中頗受矚目的「劇場藝術節」演 出。 八位入圍的設計師為:四位燈光設計曹安徽、高一華、邱逸昕、李意舜,兩位多媒體影像設計王奕盛、周東彥,服裝設計的靳萍萍與舞台裝置設計吳季璁。 「世界劇場設計大展」為OISTAT國際劇場組織於2005年發起,是全球唯一以劇場設計師個人作品展出、交流與競賽為主的大型展覽。2009年於韓國首爾舉辦的上屆大展中,服裝設計師林恆正抱回服裝設計類金獎,燈光設計師簡立人贏得燈光設計類銀獎。(莊珮瑤) 台灣作曲家馬水龍音樂出版品首次加入國際樂譜網站 讓 作曲家的音樂推廣出去的方法,一個是演奏,另一個,就是樂譜。在網路傳播日漸迅速的今日,將出版品上線至網站,不但增加了取得便利性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我的室友蘇菲.卡爾
我和蘇菲在她家見面時,她第一件事情便問我:要不要看看我的墳墓? 原來,她在房子的後院立了一個迷你墓園,墓碑上便是自己的名字。怎麼說呢?我覺得主意相當好,中國人不是也有先準備後事,買好棺木的做法嗎?她的行為一點都不讓我吃驚,我笑了,直呼: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