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rld
國際

女歌手羅基亞.塔拉歐瑞的聲音沙啞滄桑,不刻意轉音,不注重技巧,只是把內心深處最誠實的音符給唱出來。
柏林

謝勒斯《戴絲德蒙娜》 吟唱莎翁沒說的女人故事

美國鬼才導演彼得.謝勒斯(Peter Sellars)在「柏林藝術節之屋」(Haus der Berliner Festspiele)推出新作,於十一月十日至十二日連演三天,場場爆滿,獲得觀眾與劇評熱烈回響。這次謝勒斯找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童妮.摩里森(Toni Morrison)寫劇本,來自馬利共和國的女歌手羅基亞.塔拉歐瑞(RokiaTraor)在舞台上現場演唱,夢幻組合讓觀眾非常期待。

文字|陳思宏
第228期 / 2011年12月號
《沙灘上的愛因斯坦》以四小時又十五分鐘小時無敘事、不連貫的歌劇形式,成為膾炙人口的劃時代巨作。
倫敦

《沙灘上的愛因斯坦》演出狀況多 竟引發劇場禮儀爭論

當代史詩歌劇《沙灘上的愛因斯坦》再度搬上舞台並展開世界巡演,五月初在倫敦巴比肯中心首演當晚,卻頻頻出狀況,不僅延遲了半小時開演,途中更因為技術問題必須中斷演出。而演出時觀眾席出現數次的閃光燈,也引發社群網站的熱烈討論與回響,甚至歸結出「新版劇場禮儀」。

文字|魏君穎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新銳藝評
法國即將舉辦總統大選,候選人也提出他們的文化政策。圖為參與大選的五位候選人,左二是現任總統沙科吉,左一是其強勁對手歐隆德。
巴黎

總統大選將屆 候選人紛開文化支票

法國今年也是選舉年,在第一輪投票之前,各候選人也紛紛提出政策支票。尋求連任的總統沙科吉及社會黨候選人歐隆德近期分別在馬賽及南特市說明了各自的文化政策,前者拿出施政成績單說明對他對文化預算的重視,卻反遭業界嗆聲,後者則表示要保證讓更多的表演工作者能繼續保有新的勞基協議下的工作福利。

文字|謝宜靜
第232期 / 2012年04月號
維萊特劇院是巴黎劇場新秀的搖籃,被迫轉型成爵士樂演出場地,讓劇場人深覺不妥。
巴黎

新秀搖籃被迫轉型 誰能救救維萊特劇院?

被視為劇場新秀搖籃的維萊特劇院,在巴黎市政府與文化部的協議下,收到行政命令告知要挪作爵士樂的演出場地,令劇場界人士群起反對,連署要保留這個創意園地。許多人都把維萊特劇院即將關門當作巴黎文化政策衰敗的徵兆之一,在好大喜功的思維下,公私部門的預算都成了錦上添花的用途,真正能培養藝術種子的土壤,也就是地方性長耕型創作空間只能被犧牲

文字|謝宜靜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為偶戲節拉開序幕的ARTIK,講的是一九一二年在西伯利亞之北的北冰洋巴倫支海、身陷險境的Santa Anna號船難事件。
巴黎

第一屆11戲劇節 偶戲主題跨省分行銷旅遊

由羅亞爾河區三省Mayenne、Sarthe及Maine-et-Loire的十一個藝文機構聯合推出的「11戲劇節」從一月上旬起首度舉辦,以偶戲為主題,邀十四個團體推出十六齣戲在一個月內到各地輪流演出。配上周邊的展覽、工作坊、藝術村、演講座談等等,這個橫跨不同省市的藝術節除了在場地、資金上都得到地方政府、媒體及商家的全力支持。

文字|謝宜靜
第230期 / 2012年02月號
法國知名鋼琴家提鮑德將在「音樂節」開幕音樂會中與費城管絃樂團合作。
柏林

初秋柏林 藝術節狂潮來襲

九月本來就是柏林藝文活動繁多的月份,但今年特別「擁擠」,不僅僅是表演藝術,其他類的藝術節也是齊聚爭鳴。其中由「柏林藝術節之屋」與「柏林愛樂基金會」合辦的「音樂節」,邀請了各國大團前來輪番演奏,由瑞士指揮杜特華領軍的費城管絃樂團在柏林愛樂廳擔任「音樂節」的開幕表演,並且邀得法國知名鋼琴家提鮑德與樂團合作。

文字|陳思宏
第226期 / 2011年10月號
新專欄
Folies Bergere是巴黎著名私立劇院,也是法國私立劇院工會每季記者會的地點。
巴黎

私立劇院退出 「莫里哀獎」可能畫上休止符

私立劇院經營本來就不容易,彼此之間又很難像公立劇院在官方系統支援下共享資源,即使有個工會想維持向心力也很難;而去年底巴黎最重要的廿九個私立劇院表明不願再參加角逐每年的「莫里哀獎」後,更將許多問題搬上檯面。莫里哀獎當初的發起人主要是一直居於弱勢的私立劇院,如今發起者自己想要結束這件事,既矛盾也讓人明白問題的嚴重性。

文字|謝宜靜
第231期 / 2012年03月號
觀眾被安排在主要的臥室中,看著女主角經歷失身、被限制行動或是被迫接客的經過。
倫敦

社會悲劇Roadkill 活生生在觀眾眼前上演

十月底在東史特拉福劇院上演的戲劇作品Roadkill,邀請觀眾搭上小巴,卻不是去觀光,而是帶著觀眾親眼目睹一個女孩悲慘的淪落。此劇導演柯拉.比賽特改編真實故事,關注於從非洲被人口販子拐騙至歐洲各城市的年輕女孩,被迫賣淫、吸食毒品。導演藉由戲劇的方式敘說這些故事,也引發了各界對此議題的論辯。

文字|魏君穎
第228期 / 2011年12月號
主角獎榜首的李政成在揚劇《漢宮驚魂》中的演出。
上海

白玉蘭獎、壹戲劇大賞 雙星映輝滬上舞台

當行道樹枝椏的新葉陸續點綠綻放後,代表上海市花的白玉蘭也漸次開放迎向春風,預示了上海官方的「白玉蘭表演藝術家獎」,即日產生新一輪戲劇界領軍的風雲人物,與此同時,靜安區主辦的「壹戲劇商業大賞」也將公佈第二屆的獲勝名單,雙星映輝前後展示著這座城市、上年度戲劇工作者的文藝丰采,並且再度受到傳媒和公眾的關注與肯定。

文字|李翠芝
第221期 / 2011年05月號
數位全閱覽
「話劇王子」焦晃(右)飾演安東尼。
上海

復排《安東尼與克里奧佩特拉》 焦晃莎劇榮光轉淡

在「話劇王子」焦晃號召下,原上海青年話劇團在人民大舞台推出了莎劇《安東尼與克里奧佩特拉》,一群年屆七十的表演藝術家,不計一切困難地為夢想的經典戲劇聚合。但現下盛行的是快、簡、喜、險的娛樂式刺激視覺的劇場文化,《安》劇票房的失利,也印證了莎劇悲劇美學的時不我予。

文字|李翠芝
第232期 / 2012年04月號
王曉鷹導演的《哥本哈根》。
北京

在社區拚出專業戲劇節 東城區發展戲劇有魄力

五月上旬在北京東城區揭幕的「南鑼鼓巷戲劇節」,不過是第二屆,規模就從第一屆的四齣戲發展到四十齣戲,整整擴大了十倍,而且具備國際性的視野,參演品質重量均叫人刮目相看,讓戲迷除了看到世界級的經典,也同時看到青壯輩編導演的新作。這也是近年東城區大舉投入資金,戮力發展戲劇產業的成績之一。

文字|郭耿甫
第223期 / 2011年07月號
中國國家話劇院外觀夜景示意圖。(中國國家話劇院 提供)
北京

中國國家話劇院入新厝 不再流浪準備大展鴻圖

章子怡、李冰冰、王曉鷹、孟京輝、田沁鑫等明星級的藝人編導的「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直沒有專屬的劇場,終於在歷時四年的興建後,有了位於廣安門外大街二七七號的「家」,並於五月中開幕啟用。這個新家包括一大一小兩個專為「話劇」演出而設計的劇場,「國話」並演出《四世同堂》與中、法合作的《打造藍色》作為開幕慶祝。

文字|郭耿甫
第222期 / 2011年06月號
曾獲「世界未來馬戲藝術節」銅獎的雙人組合Morosof,帶來去年亞維儂藝術節新馬戲《轉動吧,無論如何…》。
北京

「中法文化之春」 展現法國文化戰略全球布局

邁入第七年的「中法文化之春」藝術節從四月到六月,以北京為中心幅射涵蓋中國廿四個城市,共推出一百卅四場包括電影、戲劇、舞蹈、等等活動,主力放在年輕族群會感興趣的「非主流」藝術,也不忘深耕「植入」法國影響力於中法聯合製作。透過組織性的縝密運作,法國政府藉此進行國內新興藝術的扶植與文化的戰略性輸出。

文字|郭耿甫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