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國際

故事男女主角(左起)Jim Fletcher和Victoria Vazquez以及敘事者Scott Shepherd。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紐約:在劇場裡 唸完《大亨小傳》

由實驗劇團「電梯維修公司」演出的《蓋茲》Gatz,是本季紐約最特殊最熱門的一部戲,演出的腳本就是《大亨小傳》全文,一字不漏,一字不多。以一個無聊的辦公室為場景,主角演員如同小說中的敘述者拿著書從頭唸到尾,七小時後唸完;演出當中,同個辦公室的同事不時入戲演出書中角色,可說是把我們在閱讀小說時投入的狀態具像化。

文字|謝朝宗
第216期 / 2010年12月號
《穿靴子的貓》中,貓騙巨人變成獅子的場面雖然簡單卻很刺激。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紐約:舞台奇幻動人 豈在科技高低、預算大小?

勒帕吉為大都會歌劇院製作的《萊茵黃金》及Gotham Chamber Opera在New Victory兒童劇場演出的《穿靴子的貓》,以不同的手法及天差地遠的預算,巧妙展現了劇場化現實為想像的魔力。前者創造了大都會史上最大的佈景The Machine,歌手還要吊鋼絲唱歌,演得戰戰兢兢;後者則是以傀儡上陣,操偶者與歌者同台,卻依然展現奇幻魅力。

文字|謝朝宗
第215期 / 2010年11月號
威爾第的四幕歌劇《阿伊達》今年持續上演,水中的舞台剛好提供了尼羅河畔的天然背景。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布雷根茨:布雷根茨戲劇節 看《阿伊達》的湖上炫景

布雷根茨戲劇節創立於一九四六年,主辦單位在戰後殘破的歐洲籌劃了這個藝術節,在湖邊推出莫札特的歌劇《可愛的牧羊女》,成為當年的表演盛事。經過多年舉辦,「布雷根茨戲劇節」已經擁有完整的劇場硬體設備,各類表演藝術也都囊括。每年在湖上舞台演出的歌劇都是重頭戲碼,今年仍演出去年的製作《阿伊達》,美麗的湖上風光與炫麗的大型場景讓觀眾陶醉不已。

文字|陳思宏
第212期 / 2010年08月號
Buchinger's Boot Marionettes劇團所製作的戲偶。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倫敦國際默劇節 沒有語言的神奇花園

倫敦的冬日凜冽且憂鬱,日照時間短少,但每年冬季舉辦的國際默劇節(London International Mime Festival),總能以獨特的戲劇形式和幽默感照亮寒冷的冬夜。長達半個月的二○○九倫敦國際默劇節甫落幕,包括舞蹈、偶戲、默劇、馬戲等多元的形式,在五個重要的展演場所演出,今年的表演團體來自英、美、法、德、俄、西班牙等國家,而默劇節已經舉辦了三十多個年頭,成為倫敦歷史最悠久的戲劇節之一。

文字|劉郁青
第195期 / 2009年03月號
上海的「金海岸演藝大舞台」外觀。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今夜誰來娛樂? 舞台演繹新世紀繁華

上海的觀光劇場巡禮

從上世紀初的上海灘繁華風景,到今日的中國國際大都會,上海都是與「繁華」劃上等號的城市。為了讓眾多的國內外遊客能體驗這番如幻繽紛,上海也出現了多個觀光劇場性質的定目表演,結合中國雜技、特技、馬戲、舞蹈、音樂、多媒體與高科技舞台技術,打造了媲美太陽劇團的奇幻劇碼,也透過強力的行銷,建構出鮮明的表演品牌。

文字|李翠芝
第229期 / 2012年01月號
善用偶人、投影與電子音樂,為《利》劇創作了時而詼諧、時而詭異的多變人物形象。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跨越宗教與國界的大愛

記香港進念.二十面體《利瑪竇的記憶宮殿》

知名史學家史景遷的著作《利瑪竇的記憶宮殿》,由香港「進念.二十面體」改編為九十分鐘的歌劇,十一月初於香港聖依納爵小堂演出,由許敖山作曲、廖端麗編劇,知名華裔男低音田浩江擔綱飾唱主角利瑪竇。導演胡恩威邀請台灣的無獨有偶劇團參與創作,以戲偶、面具、投影與電子音樂,鋪陳出豐富而多層次的內容,編劇廖端麗從反戰觀點出發,藉著利瑪竇的人生,彰顯跨文化、跨宗教、跨國界的無私大愛。

文字|莊彗彗
第216期 / 2010年12月號
ABT的《胡桃鉗》,中為Gillian Murphy和David Hallberg。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經典芭蕾改頭換面 考驗舞迷胃口

在紐約看三檔不同版本的《胡桃鉗》和《天鵝湖》

何謂經典?經典是不是真的可以百看不厭,還是也得適可而止?是不是要一字不改才算經典?還是可以有新的詮釋?紐約在六個月內,上演三個不同版本的《胡桃鉗》The Nutcracker和《天鵝湖》Swan Lake,強力考驗芭蕾舞迷的胃口。不同的舞團都排出相同的舞碼,顯然是證明經典不怕多,溫故可以知新!

文字|謝朝宗
第218期 / 2011年02月號
1765年《蒙特蘇瑪》演出時第三幕開始的地牢佈景。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蒙特蘇瑪》 政治宣示盡在其中

腓德烈克大帝三百年誕辰 親編歌劇柏林重演

今年適逢普魯士的腓德烈克大帝三百年誕辰,為了紀念這位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音樂家集於一身的大帝,德國各地都推出了相關紀念活動。而他親筆編劇的歌劇《蒙特蘇瑪》,柏林國家歌劇院也於一月底舉行音樂會形式的重演,讓我們有機會認識腓德烈克大帝是如何結合音樂與他的王朝。

文字|沈雕龍
第231期 / 2012年03月號
反高鐵宣傳海報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香港:香港文化界 反對以「文化」之名建高鐵

香港政府計劃興建「廣深港鐵路」,並將總站設在西九文化區,從而讓造價由原來的四百億暴升至七百億港幣,更要犧牲原來與世無爭的一條新界村落「菜園村」數百村民的家園。官方認為是有利於西九文化區未來的文化藝術發展,鐵路將帶來更多的觀眾;但表面上受惠的香港文化界卻站出來反對,直指其邏輯思維本末倒置。

文字|潘詩韻
第204期 / 2009年12月號
休.傑克曼與丹尼爾.克雷格在A Steady Rain飾演兩個芝加哥警察,未演先轟動。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紐約:百老匯之秋 好萊塢星光璀璨

二○○九年秋季,話劇掛帥,其中又以明星戲碼最被看好。好萊塢明星,借百老匯來充實自己的履歷表;百老匯捉星光來賣有語言限制的話劇票,行之有年。新季最閃亮的星光,莫過於「金剛狼」休.傑克曼、「現任○○七」丹尼爾.克雷格和裘.德洛。狼人和○○七搖身一變,在A Steady Rain飾演兩個芝加哥警察;裘.德洛花邊新聞超過電影事業,演出《哈姆雷特》似乎有點想借百老匯翻身的味道。

文字|謝朝宗
第202期 / 2009年10月號
林肯中心動土儀式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紐約

林肯中心歡慶五十 重新塑造親民面貌

走到全世界,林肯中心都已經成為最高檔級表演藝術的象徵,表演藝術家,也把進入林肯中心,作為是藝術生涯的一項標竿。 然而就在全世界不斷套用林肯中心這種整合藝術中心模式之際,走過五十年的林肯中心,卻在重新檢視當初創立的宗旨是否還適用於今天的社會?表演藝術與社區應該保持什麼樣的關係?

文字|謝朝宗
第205期 / 2010年01月號
「鋼琴廝殺大會」中的新音樂對決。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琴音與柏林 在城市生活中相遇

柏林「鋼琴城市節」 打造輕鬆愉悅的音符饗宴

音樂藝術可以在演藝廳裡洗滌我們的心靈,也經常扮演自家琴房自娛娛人的角色,這回更在柏林各區的公寓客廳裡,變身為接待陌生同好的庶民藝術。同樣具有鋼琴家身分的策展主辦人安德烈亞斯.柯恩(AndreasKern)想像著:「漫步於柏林巷弄間,讓不時傳來的琴聲,透過敞開的窗台,分享給街角上的行人;如果此時有機會乘著熱汽球緩緩升天眺望柏林,看到一幅叮叮咚咚敲打出城市鋼琴色彩的浪漫畫作,該會如何呢?」就這樣,在獲得經費資助後,經過半年籌劃,一個專屬於柏林的「鋼琴城市節」(Piano CityBerlin 2010)就此展開

文字|邱映潔
第217期 / 2011年01月號
《奧菲歐》可說是萌荷舞團一個創作的高峰,一場劇場藝術的拼貼嘉年華。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萌荷舞團《奧菲歐》 藉希臘神話為跨界狂歡

萌荷舞團的跨界威力勇猛無比,譬如此次發表的新作《奧菲歐》,故事來自著名的希臘神話《奧菲歐與尤麗蒂茜》,但沈重的悲劇故事到了編舞家手中,卻成為巴黎塞納河邊的一場狂歡邂逅。敘事結合影像科技與現場表演,形式融合舞蹈、雜耍與歌劇,尤其是在舞蹈方面,更是一個大熔爐,從巴西森巴、街頭嘻哈、非洲舞蹈到古典硬鞋芭蕾,全部巧妙混搭。

文字|謝東寧
第211期 / 2010年07月號
市歌劇團所在的David C. Koch劇場,經過大手筆整修,音響效果大有改善。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紐約

紐約市歌劇團 淒清景氣中異軍突起

沒有政府「買單」(bail out),美國表演藝術團體在二○○九年可謂是哀鴻遍野,由東到西,由本土到歐巴馬老家夏威夷,樂團歌劇團破產連連。然而這其中也有一個異數,在很多人已經準備寫墓誌銘的時候,竟然一連獻出兩個精采的表演,讓人又重新對其未來產生期待這就是紐約市歌劇團(New York City Opera)。

文字|謝朝宗
第206期 / 2010年02月號
柏林「魯巴托舞團」新作《三男奔跑》是一齣攸關生死、永別與回憶的作品。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魯巴托舞團《三男奔跑》 舞出男人的喪父心情

今年一月「魯巴托舞團」在柏林由室內體育館所改建的「舞蹈表演廳」首演新作《三男奔跑》,此作由海爾編導,並由褒曼、瑞斯及威克特-蒙力那共同編舞、表演,結合影像與肢體,以男人失去父親的共同感受相互撫慰,作品透著淡淡的愁緒、感傷,但不沈重、濫情,是個極誠懇而簡單的舞作

文字|俞秀青
第195期 / 2009年03月號
官方邀請節目之一日本S'il vous plaît雙人默劇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拋開文字語言 歡慶肢體嘉年華

記韓國2008春川國際默劇藝術節

韓國春川市,在還沒以韓劇《冬季戀歌》的拍攝景點聞名之前,就已經擁有了知名的嘉年華節慶春川國際默劇藝術節,創立迄今剛好滿二十年,邀演節目不局限於默劇,而是一切與語言文字分庭抗禮,訴諸視覺和肢體的劇場和街頭表演,不管是室內或戶外,街頭小戲或大型活動,工作坊或專業座談,多元豐富地提供觀眾與藝術工作者一個難忘的藝術經驗。

文字|林乃文
第188期 / 2008年08月號
魔術師與助手兔女郎的變魔術戲法,都專業到令人嘖嘖稱奇!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柏林國家芭蕾舞團精湛演繹經典童話

馬帝亞 讓八個愛麗絲舞遊異想仙境

在樂團展開序曲後,愛麗絲於一棵由黑、白圓點設計的大樹紗幕後盪鞦韆,她為追逐兔子而掉進洞裡,自此經歷一連串奇異探險。編舞者極具巧思地安排八位舞者分別擔綱不同段落的愛麗絲,所以她一跳進地洞,下一幕即刻有另一位愛麗絲從空中緩緩地飄浮(吊鋼絲)下來,身後飄盪著特大的棕熊、雨傘、瓶罐與書等。愛麗絲在空中漫步、翻滾、倒掛、游泳、轉圈,輔以美輪美奐的燈光,彷彿陷入超現實時空的夢境中。

文字|俞秀青
第192期 / 2008年12月號
造型奇特的高蹻遊街藝人,永遠擄掠眾人目光。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展技不分舞台 精湛贏得掌聲!

德國「柏林雜耍節」與歐洲街頭表演藝術

「柏林雜耍節」主辦至今已超過十五萬人次造訪,筆者多年來陸續走訪這個藝術節,但每年仍有新的驚豔,可見主辦單位的用心。它和一般街頭表演仍有差異,這裡少有站立不動的雕像,來此演出的藝人都是經過特技、雜耍或藝術學校訓練出來的專業表演者。尤其是可以在藝術節或特別場所演出等,絕不會僅有三腳貓功夫!

文字|俞秀青
第214期 / 2010年10月號
新光劇場演出英國心理懸疑名劇《血錢》。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上海:新光劇場老店新貌 變身懸疑劇專賣店

有著八十年歷史歐式建築風的新光劇場,透過現代人劇社的整合包裝,晚間專門演出由現代人劇社製作的懸疑劇。七月份新光懸疑劇場正式掛牌,同時二○一○新光懸疑劇場演出季也拉開帷幕,將連推六部劇碼,讓觀眾形成「看懸疑劇到新光懸疑劇場」的共識,在歷史氛圍濃厚的空間中看懸疑劇,分外有感覺。

文字|李翠芝
第212期 / 2010年08月號
《阿God你漏左野呀?!》探索存在議題。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香港

活化工廈方案浮現 藝術人憂政府介入反礙發展

香港特首近期在施政報告中提及發展「六大優勢產業」的深化策略,其中即包含了針對活化工廠大廈而設的方案。對於已經開始租用工廠大廈空間以來創作的藝術家們,反而擔心工廈美名的活化是發展地產的幌子,這反令租金上升;加上使用方式更受關注,團隊運用空間的靈活性會受影響,最後可能反而窒礙發展。

文字|陳國慧
第206期 / 2010年0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