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rld
國際

彼得.胥坦(右)用讀劇為今年歐洲劇場獎畫上句點。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彼得.胥坦獲頒大獎 親身讀劇《浮士德幻想曲》

在聖彼得堡看第十四屆歐洲劇場獎

今年四月中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辦的「歐洲劇場獎」,將大獎頒發給德國劇場與歌劇大導演彼得.胥坦,並搭配舉辦為期一週的藝術節,讓大師與青壯派創作紛呈。這次戲劇獎最具巧思而又深具含意的地方是:典禮由七十四歲的胥坦以讀劇演出來畫上句點!

文字|李立亨
第222期 / 2011年06月號
巴黎

怪異貨品節 貝克特「長句」L’image壓軸

標榜自己是「現代劇場實驗室」的藝術活動「怪異貨品節」,今年的壓軸演出是由導演諾基希勒執導的貝克特作品Limage,這齣戲全文不到十頁的內容裡是一個長長的句子,從頭到尾沒有標點符號,諾基希勒在這個創作裡稱自己是概念設計,他用影像、音樂、台詞、身體分別重現同一個時刻曾經發生的「各自事實」。

文字|謝宜靜
第221期 / 2011年05月號
上海

白玉蘭獎、壹戲劇大賞 雙星映輝滬上舞台

當行道樹枝椏的新葉陸續點綠綻放後,代表上海市花的白玉蘭也漸次開放迎向春風,預示了上海官方的「白玉蘭表演藝術家獎」,即日產生新一輪戲劇界領軍的風雲人物,與此同時,靜安區主辦的「壹戲劇商業大賞」也將公佈第二屆的獲勝名單,雙星映輝前後展示著這座城市、上年度戲劇工作者的文藝丰采,並且再度受到傳媒和公眾的關注與肯定。

文字|李翠芝
第221期 / 2011年05月號
香港

第廿屆香港舞台劇獎 《香港式離婚》奪最大獎項

第廿屆「香港舞台劇獎」,於四月下旬舉行頒獎典禮,其中《香港式離婚》、《動物農莊》等劇都奪得多項大獎,而最大獎項「最佳整體演出」則由香港藝術節製作的《香港式離婚》獲得。雖然此獎的評審過程透明度和評審委員看戲是否「夠多夠廣」一直為人所詬病,也有人因此表明不再參與,但作為香港目前最有歷史的劇場獎項,由此觀察劇場現況仍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文字|陳國慧
第221期 / 2011年05月號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
柏林

「暢游者」劇場藝術節 展現年輕創新活力

「暢遊者」藝術節是德語地區很重要的自由獨立劇場藝術節,年輕的劇團在此發表創作,由資深劇場人擔任「教練」,給予適切的專業指導。今年的藝術節自三月十日於柏林起跑,七齣來自不同都市的嶄新製作參與演出。這七齣製作都展現了年輕人跨界的野心,偶戲、多媒體、裝置藝術、行動藝術都可在這些創作裡看到。

文字|陳思宏
第220期 / 2011年04月號
倫敦

Comic Relief 喜劇照亮倫敦城

Comic Relief是個自一九八五年由知名喜劇演員編劇家Richard Curtis和Alexander Mendis發起的慈善活動,目的是希望所有倫敦人做一些有趣的小事或小小的改變,然後能夠有所貢獻、幫助他人的生活,尤其是幫助英國以外或非洲國家為主的慈善活動。自那時起,每年三月英國頂尖的喜劇演員便齊聚一堂表演,由英國國家廣播電視BBC轉播。而今年除了喜劇表演,還有其他許多活動不斷電地接力,就連時尚設計師Vivienne Westwood也加入設計T恤義賣的行列,使其成為全倫敦入夏前最活躍的活動。

文字|江家華
第220期 / 2011年04月號
巴黎

紀念「巴黎公社」一百四十年 互動戲劇體驗當年歷史

發生於一八七一年春天的「巴黎公社事件」(la Commune)(註1)是法國歷史中知名的革命事件,人民自發地組成自衛軍的武裝部隊,並成立自治委員會,企圖實現民主、無階級的理想,但卻遭到政府軍血洗「平定」。今年適逢事件一百四十週年,除了巴黎市政府推出紀念活動(註2),劇場也有相關演出,讓觀眾在參與演出中體驗當年歷史。

文字|謝宜靜
第220期 / 2011年04月號
北京

大隱劇院 高調布局全中國的戲劇院線產業

藏身在北京重要商業區的「世貿天階」裡,「大隱劇院」以專業話劇劇場自我定位,由台灣設計師黃展春設計的空間,精細考量音響需求與中西劇場文化歷史,打造為可以「自然聲」表演的劇場。然而才開幕不到一年的「大隱」不僅是一座作風低調的豪華劇場,事實上是大陸第一個高調地企圖以「院線」方式開展營運的戲劇產業品牌的「旗艦店」。

文字|郭耿甫
第220期 / 2011年04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戲劇即是他們人生的實踐

關於白俄羅斯自由劇團

今年的香港藝術節,來自白俄羅斯的「自由劇團」應邀演出,呈現兩齣戲:《反轉哈洛.品特》Being Harold Pinter與《翩娜.一朵花》A Flower for Pina。被譽為「歐洲最後的政治劇團」,自由劇團在自己的國家被當成異議者迫害,被逼踏上離鄉流亡的路途,而在白俄羅斯,連觀眾看他們的戲都犯法!

文字|傅裕惠
第220期 / 2011年04月號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
紐約

應葛蘭姆舞團之邀 布拉瑞揚編創Chasing首演

擁有八十五年歷史的瑪莎.葛蘭姆舞團,除了擁有豐富的葛蘭姆經典舞碼,也持續創新與新世代對話。台灣編舞家布拉瑞揚這一季也再度應葛蘭姆舞團之邀,編創新作Chasing,並於三月中於紐約首演,這支舞的出發點是葛蘭姆偏於晦澀的作品Death and Entrance,布拉從舞者出發,以幽默與非舞蹈、生活化的動作,與前者構成強烈對比。

文字|謝朝宗
第220期 / 2011年04月號
紐約

惡評同時現身 《蜘蛛人》亂箭難擋

二月八日,美國十二個媒體,包括《紐約時報》在內的紐約主要平面媒體及《華盛頓郵報》和《洛杉磯時報》,不約而同都刊登了他們對百老匯音樂劇《蜘蛛人:關掉黑暗》的劇評。不出所料,是一面倒的詆毀。背負了六千五百萬元投資人血汗錢壓力的製作單位當然不甘示弱,馬上發表聲明,指責批評家在作品「還沒定型前」就下論斷是不公平的。

文字|謝朝宗
第219期 / 2011年03月號
香港

「亞洲劇力無邊界」 再掀香港小劇場活力

由「小劇場.大戲劇」主辦及製作的「亞洲劇力無邊界」是一個相當有野心的劇場節,內容雖只包含三個小劇場作品,但卻是來自廣州、香港和日本的創作,也有創作人帶領的工作坊、座談會等,似乎要發起一次小劇場的革命。這次節目以「日本」為主題的理念,是創作者回應對日本文化的影響;即便作為計畫主題有點讓人不明所以,不過也是一次有趣的嘗試。

文字|陳國慧
第219期 / 2011年03月號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偶戲撞擊」 迸出不同的創意啟發

如果你是一個偶戲人、當你覺得你有一個好主意,想要試試看靈不靈,或是你的新創作做到一半,想看看觀眾的反應,你可以試著參與在美國偶戲圈很流行的一種活動「偶戲撞擊」(Puppet Slam)。它還有很多不同的名字,最常出現的是偶戲夜總會(Puppet Cabaret)、偶戲大雜燴(Puppet Potpourri)等等。

文字|鄭淑芸
第219期 / 2011年03月號
柏林

100°小劇場馬拉松藝術節 讓奇想創意沸騰

匯集柏林前衛劇場創意的「一百度100」小劇場馬拉松藝術節,在二月廿四日到廿七日之間,共有一百二十個獨立劇場團體連番演出,觀眾可以在這個小劇場馬拉松裡,見證柏林小劇場的創新與生命力。這次台灣導演張乃文也應邀演出其與德國女演員合作的創團作品《逝者未殪,更未逝》,以獨角戲的形式,呈現內在過去與現在的無盡拔河。

文字|陳思宏
第219期 / 2011年03月號
倫敦

《傑克森的道路》 挑戰廿六天、廿六個場地演出

喜劇演員亞當斯達爾在一月份推出自編自演的作品《傑克森的道路》,首度在倫敦挑戰,連續密集地在廿六天內,選擇在廿六個大小不一、觀眾規模不同的戲院演出。亞當斯達爾在劇裡化名為傑克森,以模擬宗教信仰且帶有勵志啟發性的演說,闡述著如何依循Jactions公式/方式,達到所謂Jacksons way的境界。

文字|江家華
第218期 / 2011年0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