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rld
國際

第二幕結束前George(James McMenamin飾)和Emily(Jennifer Grace飾)的婚禮。此刻「舞台監督」Jason Butler Harner(中間)融入時空成為主持婚禮的神父。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克羅莫《小鎮》 反璞歸真重現經典魅力

懷爾德的經典劇作《小鎮》是一九三八年普立茲戲劇獎劇本,感於寫實劇場的是學刺激反而讓觀眾隔在舞台之外,他以簡單素樸的手法,透過講述二十世紀初新英格蘭小鎮的故事,讓人體悟「珍惜生命中每一刻」。懷爾德用文字和極簡的舞台設計在七十年前帶給觀眾新的官能感動;七十年之後,克羅莫藉由空間、服裝和聲腔的調度,模糊觀眾與角色的距離,打通了現代觀眾與這部經典舊作的連結,讓懷爾德的主張再次被聽見!

文字|程鈺婷
第202期 / 2009年10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實踐理論的舞動實驗場域

維也納Impulstanz舞蹈節於一九八四年由巴西的舞者伊斯麥爾.艾佛與其經紀人卡爾.羅森柏格創立,從內容僅有舞蹈課程,到加入舞碼展演,迄今已是全歐洲規模最大的舞蹈節。在為期一個月的演出節目中,今年安排了由卅九個團體推出四十七齣作品的九十五場表演,觀眾共二萬四千人次。包括當代歐美大師如季里安、崔莎.布朗、楊.法布爾、瑪姬.瑪漢等人的作品,都在此演出。

文字|林亞婷
第202期 / 2009年10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為你的身與心開一扇新的窗

第二十六屆的維也納Impulstanz舞蹈節以Ready to move to the city?為主要廣告標語之一。我們從抵達奧地利機場的一刻起,便可感受到舞蹈節的熱情呼喚。維也納城從機場、地鐵、電車、巴士站與博物館外牆,到處都可看到舞蹈節的大幅海報,並配上維也納街景中跳舞的人為影像內容,令人深刻感受到舞蹈節想要創造人人都歡迎前來享受舞蹈的氛圍。

文字|黃尹瑩
第202期 / 2009年10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香港:中國原創音樂劇《蝶》 訪港演出政治味濃

籌備十年、耗資六千萬人民幣的中國原創大型音樂劇《蝶》,八月份移師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上演,作為對外巡迴演出的首站。《蝶》劇演出前後媒體上都不乏讚美之聲,但也因為主辦單位之故,過程顯得政治味濃厚。從此反觀香港本身的音樂劇發展,顯然需要更多商業投資以更上層樓。

文字|潘詩韻
第201期 / 2009年09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紐約:公園裡的「莎士比亞節」 免費的戲劇盛會

一九五四年創立的「莎士比亞節」(Shakespeare in the Park),是紐約人夏日的戲劇盛宴,珍貴之處在於全都是免費的,而且在戶外公共空間演出,人人得以參與。或許因為「莎士比亞節」的名氣太響,其他大部分的免費演出,也都主打莎劇。今年夏天,除了有玉女紅星安.海瑟威主演的《第十二夜》,還可以看到《仲夏夜之夢》、《李爾王》、《哈姆雷特》好個目不暇給!

文字|謝朝宗
第201期 / 2009年09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從歷史、戰爭、到消費文明的矛盾衝突

今年,亞維儂藝術節的節目策展總監由黎巴嫩裔、加拿大籍劇作家兼導演瓦吉.穆阿瓦德出任,其所訂定的主題為「重返敘事」。他認為,當現實與虛構之間的邊界越來越模糊,面對文化產業與政治溝通所製造,大量阻礙想像的機器,劇場如何重新找回表演的藝術、說故事的技藝,抵抗反敘述的巨大主流?藉由這個命題,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國家的藝術家提出他們的疑問與關切。

文字|廖俊逞
第201期 / 2009年09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空間與劇場再造,多元的視覺新饗宴

在金融風暴以及不景氣的雙重打擊下,多個香港劇團以小劇場為試驗場,探索下一階段的創作方向。近期展演的「超連結─牛棚實驗劇場節2009」與「香港有戲」小劇場戲劇節,即為顯例。這兩個分別由「影話戲」與「前進進」推動的劇場活動,分別在舊廠廈改建的創意藝術中心,與藝術家跟政府爭取來的牛棚劇場展演。

文字|潘詩韻
第200期 / 2009年08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巴士底歌劇院二十週年 演出跨界歌劇《復始》

巴黎的巴士底歌劇院,為慶祝其落成二十週年紀念,推出跨界當代歌劇《復始》,邀請德國重量級藝術家安森.基弗一手包辦《復始》整個概念、導演、舞台和服裝;年僅三十六歲的德國當代作曲家威德曼為整齣歌劇譜出新曲。舞台延續基弗以水泥牆、鋼筋、石塊為媒材創作的風格,打造殘垣斷壁意象。

文字|謝東寧
第200期 / 2009年08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兩大節慶,老牌新秀大拼場

曼徹斯特、愛丁堡藝術節 夏日輪番上陣

二○○七年才創立的曼徹斯特國際藝術節,以委託世界知名的藝術家推出跨領域的新製作打響名號,對老牌的愛丁堡藝術節帶來強勁壓力。曼徹斯特以頗受矚目的It Felt Like a Kiss一劇作為開幕,在殘破舊公寓中的演出令觀眾融入戲劇場景。愛丁堡則維持對蘇格蘭當地文化的關注,演出The Last Witch等劇均與蘇格蘭的歷史有關。

文字|劉郁青
第200期 / 2009年08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從心理剝繭到剖解身分焦慮

談香港劇作《聖荷西謀殺案》的危機與時機

首演於二○○九年三月的「香港藝術節」委約製作《聖荷西謀殺案》,為本年度香港原創劇目的話題之作;作品是年輕女劇作家莊梅岩自英國留學後的首部發表作品。「年輕」和「女性」雖容易把莊梅岩歸納和分類在目前香港舞台劇作家光譜中,但一定是過於約化的詮釋;其才華一直未受意識形態框架所約制,反而更見諸於其作品的格局和題材,正是貫徹了莊一直嘗試跨開存在狀態的探索闊度、直搗人性呈現不同面向的風格,這與她念心理學出身的背景有莫大關係。

文字|陳國慧
第200期 / 2009年08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比利時偷窺者舞團 為舞蹈劇場開新路

巴黎城市劇院演出三部曲 火紅地位直追碧娜.鮑許

創立於一九九九年的比利時「偷窺者舞團」,十年來產量雖然不多(只創作了三支舞作),但卻是支支品質保證。今年巴黎城市劇院一口氣為他們推出連演兩週的回顧展「偷窺者三部曲」,雖然是舊舞重演,但還是造成演出熱潮,一票難求。

文字|謝東寧
第199期 / 2009年07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特拉法加廣場上的基柱 也是你的舞台

藝術家葛姆雷發起 讓人展演一小時

倫敦特拉法加廣場是個軍事象徵意義濃厚的空間,廣場四周基柱上的雕像不是國王就是將軍,唯有第四個基柱是開放給當代藝術展示的場所。藝術家安東尼.葛姆雷提出了One Other計畫,讓一般人可以擁有一小時在這個基柱上展現自我的時間,這就像是個舞台,每個人都能成為一個表演的媒介,成為一個象徵。

文字|劉郁青
第199期 / 2009年07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幸運修剪者」匯演 展現極短篇創意

由紐約舞者兼編舞家克林特.路特思發起的「幸運修剪者」匯演,迄今已辦到第五屆。這個讓創作者展現短篇表演創意的平台,遊戲規則很簡單,只要準備十分鐘的表演DVD,內容形式不拘,上網填表格並寄上DVD就可以參加評選。從第一年的三十位申請者激增至一百七十五位,但僅遴選八個作品參與這屆演出。參演作品的創意迸發,讓人對未來充滿期待。

文字|俞秀青
第199期 / 2009年07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路易威登香港展覽,遭抗議官商勾結

「路易威登.創意情感」特展正在香港藝術館展出,多位歐洲、美國及中國極具名氣的藝術家,與路易威登合作的大型畫作、攝影及錄像裝置,包括美國著名建築大師Frank Gehry為路易威登設計的路易威登創意基金會美術館模型都陳列其中。但因策展決策與經費使用的不透明,也引發了「官商勾結」的抗議之聲。

文字|潘詩韻
第199期 / 2009年07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史林根希夫勁爆開演 十齣德語劇剽悍競藝

記柏林2009「戲劇盛會」

今年的德語戲劇盛事「戲劇盛會」於五月一日至十八日在柏林舉行,十齣從去年幾百部製作中脫穎而出的精華作品,在此展現並競爭最高榮耀。演出由素有德國藝術界「壞男孩」之稱的史林根希夫劇作《恐懼教堂對抗內在異己》開場,史林根希夫將自己抗癌的歷程融入劇作,但演出形式依然勁爆!另有《點歌時間》、《審判》、《強盜》、《海鷗》等名家劇作的新詮版本,展現導演巧思。

文字|俞秀青
第199期 / 2009年07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大人偶粉絲追星記

在法國南特看豪華皇家劇團《巨大的鐵達尼號與潛水伕》

豪華皇家劇團是法國知名的老牌街頭劇團,他們的特色是手工製作的許多怪異機械裝置、特效機器,並結合街景環境作演出。最出名的是他們的大人偶系列,巨大人偶隨著劇情在整個城市遊走演出,整個城市的人都隨著入戲。這回串連南特與聖納澤爾兩城演出的《巨大的鐵達尼號與潛水伕》,讓觀眾緊緊跟了三天,主角小女孩與叔叔潛水伕的相遇與別離,竟也催人淚下。

文字|謝東寧
第199期 / 2009年07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兩個舞台 讓年輕人上陣飆藝

破繭.青年劇展vs.聖丹尼國際舞蹈節

法國劇院節目的時令,跟著學校行事曆走,每年從九月的開學,一直到隔年的六月底,完成一整個年季的演出。時序入夏的巴黎,各大劇院的節目,經過整個年度,輪番上陣的各流派名劇大導「講堂」搬演之後,放暑假前的五月檔期,留給講台下努力學習的學生上陣;我們可以在「破繭.青年劇展」與「聖丹尼國際舞蹈節」中,看年輕藝術家們,如何在這場期末考中,為我們展現劇場的未來面貌。

文字|謝東寧
第198期 / 2009年06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老舊廢墟 「藝」興生發

藝文團體讓老酒窖、廢隧道重生

歷史悠久的倫敦,長期以來累積了不少的廢墟空間,往往成為新銳藝術家揮灑創意的所在。像倫敦橋下的表演空間Shunt Lounge,就是融合戲劇、舞蹈與視覺藝術的表演空間,也是年輕藝術家的舞台;另如The Old Vic劇院與新銳表演團體Punchdrunk五月時也利用滑鐵盧火車站後面廢棄的塗鴉空間進行創作計畫Tunnel 228。

文字|劉郁青
第198期 / 2009年06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