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rld
國際

丹麥歐丁劇團的《鹽》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悲劇經驗與跨文化融合的交會

第六屆「戲劇奧林匹克」觀劇劄記

世界劇壇的盛會「戲劇奧林匹克」於去年底於北京舉行,大師雲集,更不約而同以多齣經典作品傳遞存在於不同文化、不同生活裡的悲劇觀念與悲劇經驗。而另一個關注課題,則是許多表、導演藝術家在將目光轉向戲劇的源頭與各民族戲劇遺存的同時,也不斷地探索跨文化融合的可能性。

文字|林克歡
第266期 / 2015年02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八○後」劇場新銳 挑戰莎翁長篇驚豔世人

湯瑪斯.裘利執導全本《亨利六世》

莎翁上中下三本、十五幕、一萬句詩行、一百五十個角色的長篇巨構《亨利六世》,在法國少見全本演出,但一九八二年出生的年輕導演湯瑪斯.裘利,則不畏艱辛,從重譯、整編劇本開始,從二○一二年開始,終於在二○一四年七月於亞維儂藝術節推出十八小時的全本演出,舞台視覺豐富,敘事流暢,角色刻畫立體,贏得媒體一片讚賞,裘利也因此成為法國劇評界最看好的年輕導演之一。

文字|羅仕龍
第266期 / 2015年02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公園大道軍火庫 大咖藝術家紛來挑戰

前身是紐約民兵第七團操練場的「公園大道軍火庫」,在前任紐約市長彭博的空間活化政策下,以官民合作的方式轉化為表演場地,開闊的空間讓許多大咖藝術家樂於前來挑戰,在此揮灑無限的可能。不過每次展演都得從無到有,也使得製作成本高居不下,也導致票價逕走高貴路線,阻斷了紐約普羅大眾欣賞的機會。

文字|謝朝宗
第265期 / 2015年01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拉丁裸露版法式《胡桃鉗》 挑戰保守觀眾

《胡桃鉗》是聖誕時節最長演出的應景舞碼,但漢堡坎波納格劇場今年推出的版本特別不一樣:由法國編舞家大衛.凡帕赫編創的新版《卡帶按胡桃鉗》,充滿拉丁性感風情,舞者皆穿著緊繃、裸露的舞衣,在充滿電子拉丁強烈節奏的音樂中起舞,身體充滿性的對峙與張力,演出當然不是老少咸宜,可能也嚇壞保守觀眾。

文字|陳思宏
第265期 / 2015年01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財政大臣秋季聲明出爐 為藝術界帶來福音

十二月初英國財務大臣奧斯朋在下議院發表的「秋季聲明」,為近年深受財務困擾的藝術界捎來福音,在這個作為明年政府預算報告的聲明中,奧斯朋宣告將考慮把管絃樂團列入稅務減免對象,也提到曼徹斯特的「工廠」劇場開發案與奧林匹克公園的空間利用,可說是為藝文界端出了幾盤政策牛肉。

文字|魏君穎
第265期 / 2015年01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出版、讀劇、檔案數位化 「開放劇場」讓大眾更認識當代劇作家

由亞維儂藝術節創辦人尚.維拉創立的「開放劇場」,多年來以發掘仍在世的優秀劇作家,發行並推廣其劇作為職志,透過出版、讀劇等多樣活動,讓觀眾更接近、認識劇作家。去年十一月舉辦「當代劇本寫作週」,透過劇本甄選尋找新文本與新形式;也將多年來累積的各種文字與圖片檔案,包括出版的劇本、期刊、劇作家手稿、演出劇照等數位化放上網路,親近劇作家更為容易了。

文字|羅仕龍
第265期 / 2015年01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習主席「文藝講話」宣示 文藝發展就此「向左走」?

十月十五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全國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對文藝創作作出了宣示,不鼓勵過於市場化的作品,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又說「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生活,用光明驅散黑暗」「要把愛國主義作為文藝創作的主旋律」,可以想見一種「向左走」的主流風潮將會逐漸顯現。

文字|王泊
第265期 / 2015年01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歌劇放大鏡下 當代歷史說了什麼?

看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克林霍夫之死》

去年十月下旬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首演的《克林霍夫之死》,是描寫一九八五年義大利油輪遭到四名巴解成員綁架、並殺害一名美籍猶太旅客的歌劇,該劇一九九一年就首演,卻在這次重製演出引爆爭議,引來猶太團體撻伐,連前任紐約市長朱利安尼也來抗議。但這真的是一齣「反猶太」歌劇嗎?在《戰馬》導演湯姆.莫里斯的詮釋下,劇中對暴力的分析、以及對暴力的譴責,雙軌並陳,事實上是對巴勒斯坦與以色列雙方的全面透視。

文字|鴻鴻
第265期 / 2015年01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剔肉削骨、拼貼重生的《波希米亞人》

看巴黎北方劇院實驗歌劇《咪咪》

去年底在巴黎北方劇院演出的《咪咪》,說是改編自浦契尼歌劇《波希米亞人》,其實更是一群年輕藝術家對傳統經典歌劇去骨削皮的實驗腳本與音樂只保留《波希米亞人》的情節主幹,隨意取用其他歌劇的零星片段,拼貼出一幕幕貌似《波希米亞人》的圖樣,再予以連綴而成五彩斑斕的《咪咪》。

文字|羅仕龍
第265期 / 2015年01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遇上市場藝術不自由? 大都會歌劇院與迪士尼惹爭議

藝術創作自由遇上金主或市場,是不是就得妥協彎腰?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演出《克林霍夫之死》因猶太團體抗議,取消了給全球觀眾的電影院同步轉播,據說重點在安撫贊助金主,招致批評;而改編自知名音樂劇的迪士尼聖誕大片《魔法黑森林》,據原作曲家松罕透露可能因擔心不夠「老少咸宜」而會把其中某歌曲刪除,也讓人譁然。

文字|謝朝宗
第264期 / 2014年12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柏林圍牆倒塌廿五年 樂音中見證歷史時刻

今年適逢柏林圍牆倒塌廿五周年,柏林市政府擴大慶祝,除了請藝術家包德兄弟設計大型戶外藝術裝置《光之界線》,也邀請音樂團體在歷史場景演奏古典音樂。十一月九日倒塌紀念日當天,更由知名指揮家巴倫波英率領柏林菩提樹下大道歌劇院的柏林邦立樂團演奏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第四樂章,磅礡樂音中,讓人再度見證歷史的時刻!

文字|陳思宏
第264期 / 2014年12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從頭到尾一人講演 《二○七一》述說氣候變遷

由皇家宮廷劇院製作、凱蒂.米契爾導演的《二○七一》,完全顛覆了觀眾對戲劇演出的概念:從頭到尾只由一位演員倫敦大學學院氣候科學教授克里斯.雷普利,坐在椅子上談七十分鐘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科學知識。劇院希望能夠藉此劇鼓勵公共參與,提高大眾對於氣候變遷議題的意識。

文字|魏君穎
第264期 / 2014年12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高等戲劇學院開設預科 弱勢生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法國學制中的「高等學院」重視實務操作,是各領域菁英的來源。為了落實受教機會均等,促進社會階級流動,法國政府近年來努力拓展高等學院的預備班學生來源,讓社經地位較為弱勢的學生也有機會進入,而法國中部的聖艾堤恩國家戲劇中心暨高等戲劇學院也在今年開設全法第一個戲劇學院預備班,遴選出五位出身較為弱勢的學生,以一年課程與補助經費協助他們踏上未來的戲劇之路。

文字|羅仕龍
第264期 / 2014年12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戲劇奧林匹克」在北京 帶來劇場美學的衝擊

由北京承辦的世界劇壇盛事「第六屆奧林匹克戲劇節」,於十一月一日揭幕,展開為期近兩個月的多場演出,包括希臘的特爾左布勒斯、日本的鈴木忠志及美國的羅伯.威爾森等重量級大師齊聚。堪稱「戲劇之都」的北京,北京觀眾也算見多識廣,但世界級大師的劇場美學帶來的觀劇品味衝擊,也引發圈內熱議,未來可能的影響值得注意。

文字|王泊
第264期 / 2014年12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第二屆烏鎮戲劇節 《青蛇》《白蛇》開閉幕妖嬈展姿

十月底開幕的第二屆烏鎮戲劇節,這次以「化」為主題,是蛻變之意,意味小鎮四時皆有不同風貌可循。這次的劇碼量較去年翻了兩倍,有十七齣特邀劇碼,再加上「青年競演」單元的作品和「戲劇嘉年華」三百組一千五百場的各類演出。開幕大戲是田沁鑫的《青蛇》在新落成的戶外水劇場演出,閉幕則是瑪麗.辛默曼的《白蛇》,呈現中國傳奇故事如何於異國視角中的化魂重生。

文字|李翠芝
第264期 / 2014年12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戲劇與文學的舞台互動 台灣與故事的社區交流

秋日的香港有不少表演藝術相關活動,讓愛好者忙得不亦樂乎!除了有精采演出,香港話劇團舉辦的「劇場與文學」戲劇研討會,則邀來許多劇場創作者與學者、評論人一同探討文學與劇場的綿密關係;另一方面,今年「台灣月」除了有國光劇團與臺北市立國樂團的演出,多項活動則將重點放在以大稻埕老城區對照香港西營盤,透過了解過去見到城市未來的「新願景」。

文字|陳國慧
第264期 / 2014年12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犀利詮釋 老劇本煥發新生命

在紐約看凡.霍夫《婚姻場景》、《美國天使》

甫在國家兩廳院的下檔的《奧賽羅》,獲得台灣觀眾的一致好評,是否讓您有意猶未盡之感?其實歐陸當紅導演凡.霍夫今年行程滿檔,秋天他在紐約亦有兩檔精采製作《婚姻場景》與《美國天使》,正好反映出其創作取材的另兩個面向:當代劇本及電影改編。前者取自柏格曼的電影劇本,將一則略嫌冗長的情感記錄,轉化成當前社會眾生的殊相與共相,是一次令人驚喜的新詮。後者則是完全空台,演員火力全開的表演,讓原著精采的辯證與諷刺,在連珠砲的壓縮下,被撲面而來的情感所取代。

文字|鴻鴻
第264期 / 2014年12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藝術表演帶動發展 布魯克林窮區大翻身

在廿世紀前曾一度是全美第三大城市的布魯克林,在歸劃入大紐約市後,光采就被曼哈頓給蓋過,沒想到在進入廿一世紀後又再度蓬勃,而其過程走的也是紐約市地產由衰而盛的老路:因為住不起高級地段而來的藝術家,給當地帶來藝術的光環,引來追求時髦的人,重新開發起原來窮哈哈的地段。

文字|謝朝宗
第263期 / 2014年11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侵犯同志隱私?行動劇場藝術? 柏林HAU劇場新作惹爭議

HAU劇場邀來荷蘭行動藝術家凡厚芬製作的新作《要玩嗎?愛在Grindr蔓延時》,因為利用線上交友軟體「釣」出男同志,並完全呈現對話內容,引爆侵犯隱私爭議,也掀起同志社群的憤怒,為此HAU劇場提早結束展演,並對外公開道歉。除了被迫出櫃的男同志受傷,原本HAU劇場的優質形象也大受傷害。

文字|陳思宏
第263期 / 2014年11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尋找新秀英才 BBC將辦舞蹈大賽

英國廣播公司BBC日前宣布將在二○一五年開辦第一屆「BBC青年舞者大賽」,分芭蕾、現代舞、嘻哈和南亞舞蹈等項目,邀十六至廿歲間,並已在英國居住滿三年,且從未與舞團簽約成為專職舞者的好手來參賽。「BBC青年舞者大賽」尋找的是想望專業舞蹈生涯的年輕人,進入各類別決賽的舞者,將和年輕編舞家一同創作出獨舞作品。

文字|魏君穎
第263期 / 2014年11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柏林劇團與陽光劇團演出 見證世界戲劇交流史

布萊希特與「柏林劇團」於首度在巴黎演出《勇氣媽媽》的六十年後,重回舊地再演此一經典;今年歡慶創團五十周年的陽光劇團,在莫努虛金帶領下演出《馬克白》。上述兩位劇場大師與兩大劇團在發展歷程中,都接受過東方戲劇藝術的啟發,也回過頭去影響東方戲劇的變革。這個秋季的巴黎劇場,見證了世界戲劇文化之間的對話歷程。

文字|羅仕龍
第263期 / 2014年11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舞蹈家變身脫口秀藝人 金星《一笑值千金》熱翻上海灘

知名的變性舞蹈家金星,近年來在選秀節目中以犀利點評被封為「滅絕師太」,號稱罵誰誰紅,快人快語備受矚目。九月初更推出脫口秀演出《一笑值千金》,票房隨即售罄,還出現搶票、售假票、黃牛票等「盛況」。金星以男女通吃,犀利又諷刺的舞蹈劇場綜合演出,開啟了相聲、獨角戲以外的模式,熱潮能否持續有待觀察。

文字|李翠芝
第263期 / 2014年11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占中」運動更勝表演 藝文界發表支持聲明

香港「占中」運動沸沸揚揚迄今未歇,場內不時有學者開講,也有藝術家表演舞蹈和音樂、做人人都可以參與的雨傘摺紙、畫雨傘畫等,整個占領區內的行為,構成了一場馬拉松式的表演。而對於香港特區政府與警方的作為與反應,藝文人士也聯合刊登聲明,表示:「唯有在一個平等、自由而開放的社會,文化藝術才有可能長足發展。」

文字|陳國慧
第263期 / 2014年11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神話不再 落入塵凡

在2014拜羅伊特樂劇節看離經叛道的《指環系列》

今年八月在「德國拜羅伊特樂劇節」演出的《指環系列》,是去年紀念華格納兩百年誕辰的製作,由德國人民劇院藝術總監、知名導演卡斯多夫執導。這組《指環》製作過程命運多舛,換了好幾個導演;而喜愛顛覆解構的卡斯多夫,本也想在此次如法炮製,但遭藝術節兩位總監反對而作罷;即便如此,他仍把諸神與凡人爭奪權力與財富的神話情節,改為以開採石油(黑色黃金)及黑幫鬥殺為劇情主線,這樣的變動,也讓傳統劇迷難以接受。

文字|楊世彭
第263期 / 2014年11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獨立公投氛圍中的藝術盛景

2014愛丁堡藝術節與藝穗節

今年八月的愛丁堡的氣氛格外不一樣:除了藝術節與藝穗節豐富的表演藝術節目熱情迎賓外,蘇格蘭獨立公投的宣傳告示牌更讓人感受到特別的政治氛圍。即便如此,演出還是熱鬧繽紛沒有沉重肅穆。因為恰逢歐戰百年,藝術節與藝穗節都有不少節目從此出發,探討戰爭與與亂世人心。

文字|魏君穎
第263期 / 2014年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