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亞洲X身聲X阮《神鬼人間道》
2024/12/28 19:30
2024/12/29 14:30
台北 水源劇場
EX-亞洲劇團、身聲劇場與阮劇團,分別是位於苗栗、新北、嘉義的現代劇團,過去並無合作機會;這次因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藝術未來行動專案,提出「神鬼人間道——台灣劇場未來式」計畫,就他們各自的表演系統、身體工法,以神、鬼、人間3種(被)理解脈絡,展開3年期的交流與排練過程。
劇團的3位導演各有所長。來自印度的Chongtham Jayanta Meetei(江譚佳彥)深耕本質劇場,強調身體語彙的當代展現;來自馬來西亞的張偉來,擅長融合表演者的肢體聲音及樂器的運用;台灣在地的汪兆謙,著眼文本、翻轉民俗文化揉合於現代戲劇。這次,我們從劇團的3位演員李昕宜(EX-亞洲劇團)、劉佩芬(身聲劇場)、鍾汶叡(阮劇團)出發,談談他們各自的演員之路,也在認識彼此的過程中展開表演與生命交會的可能。
Q:如果用幾個關鍵詞來自我介紹,跟介紹來自其他劇團的夥伴,你們會怎麼介紹?
劉佩芬(下簡稱劉):我叫佩芬,來自身聲劇場。我覺得我是一個很膽小、很懶惰,但又有點想要叛逆的人。
小蝦(鍾汶叡)是個很有活力的人,每次問他意見,都可以給出很有用的想法跟意見,然後⋯⋯有點難控制他。昕宜永遠都是那種最理性、最嚴謹的人,總是會很有條有序地整理導演想法。
鍾汶叡(下簡稱鍾):我是阮劇團的鍾汶叡,大家都叫我小蝦。我給自己的關鍵詞有3個,第1個是我覺得自己蠻喜歡做造反的事,第2個是我是這個劇組裡的老么,我很enjoy這件事情,另外一個就是我常常會做些不負責任的想法——反正我想到什麼就先丟出來,能不能做就再討論,但就很容易就被誤會是在「鬧」。
我會拉著佩芬一起,每次想到可以做什麼就會很興奮,但沒有辦法馬上很嚴謹地執行,於是會邊玩邊做,讓人覺得我們太放肆了。我對佩芬有些偏愛的濾鏡,因為我真的太喜歡跟她玩了,所以我對佩芬的關鍵詞就寫了「我最愛的」,然後我覺得她是個很俐落的人,她剛剛說自己懶惰,我覺得沒有,可能是她對自己很嚴格——我覺得他就是那種「時間一到,開關就會打開」的人。
昕宜的話,有個比較私人的觀察就是,她是個對政治非常敏感的人。另外就是她有個「姊姊感」。
李昕宜(下簡稱李):我是EX-亞洲劇團的昕宜。我自己的關鍵詞,第一個想到的是「反差」,我可能看起來很high,但私底下是比較敏感、細膩的。同時,我覺得自己蠻固執的,對於有興趣的事情會很一股腦地、很熱情地衝去做。
佩芬的話,第一個就是「天馬行空」。上次排練有個嚴刑拷打的畫面,大家都往比較強烈的動作去做,結果她就說,我們可不可以臉貼著臉,我們當時一頭霧水,但她想像的是這種緩緩逼近的、不一樣的節奏感。另外,我覺得她很有能量,不管是生活中、或是在排練的時候,她都會散發出非常大的能量,感染到我們;再來是很包容的,因為在排練過程中,我自己會比較固執在某些部分,如果做得不那麼滿意就可能卡在那邊,佩芬會跑過來跟我說:「沒關係啦,沒關係啦,等一下再做一次就好啦!」
小蝦的話,我覺得他很靈活。在排練的時候,我接到導演的指令,就會想到A,然後困在A思考,可是小蝦就會提出B、C、D選項。還有兩個是溫暖、敏銳,有時候他看起來high high的,但是其實很能快速察覺夥伴之間的狀態。
對談人profile
李昕宜
31歲,台中人。畢業於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2017年加入EX-亞洲劇團,現為核心成員,演出作品有《106號油井》、《雨季的美麗與哀愁》、《When the time comes…你會回來嗎?》、《追月狂君—卡里古拉》、《荒野之狼》、《遇見小王子》、《清潔日誌No. 》等。
劉佩芬
47歲。馬來西亞檳城人。2000年來台,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2001年加入身聲劇場,現為該團行政總監、演員。曾擔任《祕徑》、《吞噬》、《摘星星的人》音樂設計;《在大水之中》音樂統籌;《第108個巴奈》、《潛水夫》影像設計。劇場創作有《我家有本簽字圖》、《群婆亂舞》;單人劇《嫁》於2016年重新編創更名為《噬》,獲2017愛丁堡藝穗節場館Summerhall Lustrum Award傑出表現表揚。2011《環境劇場——西仔反傳說》擔任排練指導。
鍾汶叡
27歲,嘉義人。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畢業,在校修習戲劇教育、應用戲劇相關課程。曾參與演出有阮劇團《熱天酣眠》、秀琴歌劇團《鳳凰變》、斜槓青年創作體《你欲泅去佗位?》、阮劇團《家族排列》、Solo《你看我霧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