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專欄 Columns
市場原則當道,表演藝術內傷
在面臨通貨緊縮壓力的年代,市場法則會失靈,失當的補貼政策會更加扭曲市場。首先所有文化人該發出怒吼的是,始終文化藝術預算不足的事實,怎可因為政府編不出來預算,而成為犧牲品呢?當初所有承諾的支票呢?文化白皮書畫出來的大餅呢?
-
專欄 Columns
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目標
「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目標也許應該在建立「產業創意文化」,透過文化與藝術的養成教育與普及傳播,讓各行各業都逐漸擺脫俗麗與平庸,邁向氣質與靈動,台灣才能從高級苦力般的代工宿命中,竄升為創新設計的重鎮,也才能享有眼力、腦力與心力所帶來的高額報償。
-
好藝有好報
好藝有好報
【音樂】 《星群》降臨,經典出擊─法國史特拉斯堡打擊樂團 世界最知名的音樂團體之一──法國史特拉斯堡打擊樂團又來到台灣了!這個在音樂歷史上寫下開創性一頁的樂團,發展至今,跟當代音樂已經密不可分。也許台灣聽眾還記得在「台北國際打擊樂節」中史特拉斯堡打擊樂團短暫的精采演出,這次他們不但帶來該團歷年來最受歡迎的曲目,更將演出當代音樂中的奇人作曲家賽納奇斯(Xenakis)的著名之作:《星群》Pleiades。賽納奇斯在一九七九年寫下這首日後成為打擊樂音樂中的經典之作,世人卻鮮少聽到完整的整套作品。再度登陸台灣,史特拉斯堡打擊樂團將呈現完整的《星群》,愛樂者當不可錯過這個極難得的曲目。(林芳宜) 難得聽見的銅管現代音樂─阿雷希與簡文彬/NSO 約瑟夫‧阿雷希又來了!這位紐約愛樂交響樂團的長號首席,再度帶來令人耳目一新的曲目:葛隆大(GRONDAHL)的《長號協奏曲》、克雷斯東(CRESTON)的《長號幻想曲》。屬於長號的管弦音樂會已屬稀少,而這兩首現代作品,更是相當難得聽到現場演出的曲目,聽傲視全球的紐約愛樂銅管音色演奏極難一見的音樂,當是愛樂者一大享受。而下半場將由簡文彬指揮NSO演蕭斯塔可維奇的第五號交響曲《革命》。這也是國內樂團極少勇於嘗試的一首交響曲,然而戲劇張力大與音色層次豐富的音樂,向來是簡文彬所擅長的方向,也是NSO較擅於表現的一個音樂種類。且讓我們看看,NSO將如何解讀充滿矛盾充滿力量的蕭斯塔可維奇。(林芳宜) 【舞蹈】 帶著童心玩跨界─史派德奇遇記之八腳伶娜》、《@夢》與《童樂會》 春假及兒童節齊來到,正是表演團體搶佔親子市場的好時機。即將於四月中旬打頭陣的是舞蹈空間舞團《史派德奇遇記之八腳伶娜》,五月初接著有影舞集表演印象團的《@夢》,壓軸的則是雲門舞集2團的《童樂會》。 其實,以上節目所設定的觀眾群,只有《童樂會》鎖定在三歲到小學三年級的小朋友(不過,小朋友總要有爺奶爸媽或老師帶進劇場,所以也可說是親子同樂);《史》開宗明義宣告「親子舞
-
專輯(一)
誰怕現代音樂?
「無調性」遠離了二十世紀前以和諧觀念為主的「調性」音樂,迎向前去開發不諧和音的領域,預示了二十世紀音樂的主流。「無調性」為音樂發展進行了自由與大膽的「解構」之後,頓時將音樂導入一個失序而令人感到無所適從的「無政府狀態」之中
-
專輯(一)
作曲家與演奏家的快樂天堂
演奏者與創作者分工越來越細之後,優秀演奏家與作曲家之間的良好互動與信賴關係,幾乎是所有著名作品背後共通的故事。因此,在作曲家與演奏家熱情的驅使下,財政容易維持的小規模當代音樂合奏團,便慢慢在新音樂蓬勃的地區相繼成立。
-
專輯(一)
織縱在眾聲喧嘩中
雖然歐洲各地包羅萬象以新音樂為主題的音樂表演活動和音樂節,如同六年前多惱爾興根音樂節(Donaueschinger Musiktage)的情況一樣,常常因為財務問題而告急。不過從國外(如台灣)的角度來看,歐洲尤其是德語區(德、奧、瑞士三國),在新音樂的領域上似乎特別得到上天的眷顧。包涵廣播電台、音樂編輯和音樂節等的音樂基礎建設實際上已經根深柢固難以撼動。
-
最PAR!
好好說一個故事而已
國內各大小兒童劇團除了在故事素材、大型道具、玩偶、佈景與演員表演上,尋求創作的驚喜,其實多數兒童劇場演出幾乎「都在逃避說故事」。的確,說好一個故事不容易;由於許多兒童戲劇演出對兒童文學與劇場表演的認知不足,無法累積原創的作品,也無法製造想像力。
-
最PAR!
掌上功名歸兒童?
諸多客觀現象顯示,兒童是表演市場潛力無窮的消費新勢力,既然不少掌中劇團正致力於教學推廣,與其陷於不知「為誰而演」的窘境裡,何不朝「兒童劇」的方向一試?
-
最PAR!
舞蹈劇場,絕非再現
綜合看來,鮑許的舞蹈劇場與傳統的再現劇場╱舞蹈截然不同,表現的手法並不在於呈現某些人物在某時、某地遭遇某種衝突──這是傳統劇場擅長的。也因此,雖然《拭窗者》以一九九七的香港為背景,但其演出並未探討香港大限等時事問題,相反地,《拭窗者》透過了拼貼的音樂及意象,在某種程度上「再現」了香港多元文化的背景。
-
最PAR!
王子的自我追尋之旅
馬茲‧艾克讓一群男舞者英姿勃勃地主跳《天鵝湖》,但並未特意詮釋王子的同志情慾,而是針對王子的戀母情結與他不停追尋中的自我認同發揮,這裡的王子氣質陰柔,追尋的夢中白天鵝不是林黛玉型的病美人,而是身強體壯、實事求是的典型瑞典鄰家女孩。
-
最PAR!
傳統一如大宅門,老店也有新面貌
維也納愛樂一年之中重要的節目還有新年音樂會、薩爾茲堡音樂節與足球大賽。一般人可能很難想像這群珍貴如國寶的音樂家們,在球場上奔跑的專注神情完全不亞於舞台上。每年八月舉行的維也納愛樂與薩爾茲堡音樂院管弦樂團(Mozarteumorchester)對抗賽,舒緩團員們累積了一年的工作壓力。
-
回應與挑戰
不是身分格格不入,而是創作脈絡不同
台灣本地小劇場和美國寫實主義劇場的確有不同的脈絡可循,觀眾在觀賞不同脈絡的演出之後,如果還硬要把兩方放在同一個天平上,不考慮雙方不同的背景,以同樣的基準評斷孰優孰劣,不論對任何一方都顯得不公平。
-
舞蹈
期待新天地的創造
總的來說,三位光環舞者,吸收了各種現代和傳統元素,發揮了可喜的再創造精神。蚩尤和鯀兩段,舞者沿用光環以聲音和氣帶動身體的運動方式,創造出既是戲偶,又是沒落英雄的舞步。從對八家將舞蹈舉手抬腿的動作形式,和對布袋戲布袋戲偶偶身晃盪的觀察,舞者更創造出接近布袋戲精神意涵的舞步:附身的戲偶。
-
戲曲
三寸木偶「三」盜失靈
在「三盜一偷」的技藝表現上,楊香武江湖外號賽毛遂,偷盜本領必有過人之處,在表演上,偷的技巧表現更應甚於偷的劇情。此次小西園演出偷的過程,只見偷的劇,未見偷的戲,就如老觀眾所說的「有骨無肉」。
-
藝知平台
挑戰跨界,字在主體在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石守謙形容董陽孜的書法「透過文字的形象而有所表現時,他不僅在創造一種美感,也非只與傳達某種訊息,更是再進一步激發共鳴」。這次在兩廳院開個展,董氏以其一貫舉重若輕的筆墨行氣和前所未有的超大尺幅,為這個繁華的空間凝結出安定、深邃的歷史感,意在召喚那疏離了中國文化的年輕人的共鳴。
-
藝知平台
這群流傳千古的精神病患們!
崑劇《琵琶記.吃糠》裡的蔡婆,她的多疑可能來自極度的貧窮,但也可以詮釋為被迫害妄想症;不停洗手的馬克白夫人,她雖然是莎翁筆下的戲劇人物,卻比真實世界中任何一位強迫症病患更為著名;歌劇《伍采克》裡的醫生總夢想著自己的研究能名垂不朽,他的追求終究是一種狂躁偏執行為;而《蟠桃會》的孫行者興高采烈地模仿八仙的姿態,靈感很有可能來自於現實世界中的杜雷氏症病人。
-
新加坡
以「華」為名,展望世界
就構思而言,「華裔藝術家的藝術節」是一項富有意義和發展潛力的構想。節目策畫者不看國籍,不談語言和意識形態,邀請散居在世界各地,擁有相同的血緣和不盡相同的歷史、生活經歷和文化型態的華人及華人後裔共襄盛舉,頗能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
-
東南亞
改革政治,也是改革身體
東南亞各國長期以來,許多領導者無法抗拒金錢和權力的誘惑,致使大部分東協成員國普遍存在著政府腐敗、剝削勞工、嚴重環境污染、毒品交易與貧窮等現象,東協人民需要無私的領導人來帶領他們解決問題。而從印度流傳至東南亞的兩大史詩之一《羅摩衍那》,不僅是訴說王子羅摩如何經過各種磨難而成為一個君主,同時是這則史詩也是東協共有的文化基礎。
-
香港
誰在黑暗中獨自發愁?
如果我們把「棺材」看作個人的現實與發展狀態,把「窿」看作是環境所容許給予的個人空間,那麼這兩者之間的不相稱,便是郭寶崑企圖在戲裡所傳達的概念。香港劇界此時呼喚郭寶崑,是希望指出當今戲劇生態缺乏抗爭性?還是反映了人們今天越來越感到對自身文化反思不足的一種危機感?
-
上海
現代小品,傳達濃濃「崑」味
這段青年男女追求個性解放與自由戀愛的過程,通過戲曲樣式得到再現與昇華,原小說中非具象的人物關係,借用崑劇的舞台手段,也得到具象的塑造,魯迅對悲劇的定義「把美好的事物撕毀給人看」,在崑劇裡得到了準確的詮釋和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