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威「國語清口」談醉事 置入性行銷無所不在
當初捧出「海派清口」周立波的關棟天和孫徐春,近期再度推出「毛威的國語清口」,盼能再現高潮,分得票房大餅。但在毛威最近演出的《喝酒這點事》中,不僅演出場地張揚地擺出知名酒廠大酒瓶,連演出過程也不時地進行「置入性行銷」,這樣的演出真的能贏得觀眾青睞嗎?
當初捧出「海派清口」周立波的關棟天和孫徐春,近期再度推出「毛威的國語清口」,盼能再現高潮,分得票房大餅。但在毛威最近演出的《喝酒這點事》中,不僅演出場地張揚地擺出知名酒廠大酒瓶,連演出過程也不時地進行「置入性行銷」,這樣的演出真的能贏得觀眾青睞嗎?
時近歲末年終,大型演出充斥提升熱鬧氛圍,而慶婚嫁娶,也是年終活動一道紅色的煙花,人人都喜看燦爛的團圓,何況是鬧過緋聞明星的創意婚禮?海派清口名嘴周立波,正是善用視聽大眾的微妙心理,索性將計就計,把婚禮辦成公開演出,將禮金變成慈善基金,在媒體公開運作下,再度踏上婚姻殿堂。
雖然上海世博會已經於十月底落幕,但十一月初展開的「2010上海國際當代戲劇季」仍是以「精采世博,戲劇無限」為主題,邀集丹麥、以色列、愛爾蘭、韓國、日本、台灣、香港、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區的戲劇團體和戲劇工作者參與演出,劇目則包括了話劇、默劇、肢體劇場、音樂劇、音樂劇場等多種表演形式。
一襲淡雅旗袍,一頭古典髮髻,娥眉淡掃、朱唇輕點,一派江南女子的溫婉細緻,啟口發聲,卻是或悠遠或悽惻或激昂,彈唱演之間,道盡色色人間故事流轉這就是盛小雲,台灣觀眾心目中的蘇州評彈天后,將與蘇州市評彈團再度訪台,這回她將與一票精采的評彈演員,演出中國劇作家曹禺的經典《雷雨》改編的新書目;她將演出劇中性格張揚、為愛敢於衝撞倫常的「繁漪」,盛小雲表示,也是經過一番人生歷練,方能悟知這個角色背後的深層悲哀。
「海派清口」的脫口秀教父關懷,在與周立波分道揚鑣之後,找來上海滑稽劇團的當家花旦胡情雲,打造女版周立波,推出「玫瑰金口」演出。「玫瑰金口」在梅蘭芳、坂東玉三郎等名家演出過的蘭心劇院上演,也有與曾在此開講的周立波挑戰的意味。內容說的是「男人那點事」,但性別話題的分際,還有待精準拿捏。
上海知名文化學者余秋雨策劃、編劇的音樂劇《長河》於去年十二月底推出,蔚為中國藝文界的一大盛事。這齣音樂劇由香港電影導演關錦鵬跨界執導,黃梅戲名角、余秋雨的妻子馬蘭主演,音樂總監和造型設計則是同樣來自香港的鮑比達和張叔平,余秋雨希望藉此打造出屬於東方文化意境的音樂劇,以便躋身於全球視野中的藝術殿堂。
《地》劇的結構另以白居易的《長恨歌》貫穿其中,一聲「漢皇重色思傾國」揭開了喜中含悲的傳奇故事,既淡化了負面的批判,同時為該劇揉進詩劇的意蘊
江南水鄉,最搭調的當然是悠轉曼妙的水磨腔崑劇了。在江浙一帶,無論是大城市如上海,小鄉鎮如周莊,崑劇都是適情適景的觀光戲主調。像上海有讓人體會多樣傳統演出的「豫園戲苑」、也有古色古香的三山會館;而古鎮如周莊與烏鎮,則是讓遊客悠遊體會戲曲與生活的融合閒情;以園林著稱於世的蘇州,也結合同是世界文化遺產的崑曲,唱著一齣齣彷如天上人間的饗宴。
台灣的崑曲戲迷堪稱大陸傳統戲曲中的一絶,他們的年輕化與高學歷取向與其他傳統劇種有著極大的差異。崑曲這種玩意兒的精緻、緩慢與藝術内涵很難吸引一般民衆的目光,然而在衆學者與文人雅士的推廣下,它漸漸吸引許多年輕人加入,成為老劇種中最受年輕人喜愛的藝術。
岳美緹以《獅吼記.跪池》一齣折子戲,表現江南士子陳季常的灑脫與小知識分子的情態,以神帶形、以形寫神的表演風範,幾乎使俞振飛的神韻音容風貌,重現舞台。反之,蔡正仁以新編歷史劇《桃花扇》的侯朝宗一角,儘以俞振飛晚期的發聲與龍鍾老態為本,雖得其形而忘其神;因此人物的表演,不僅做作而且呆板。
這段青年男女追求個性解放與自由戀愛的過程,通過戲曲樣式得到再現與昇華,原小說中非具象的人物關係,借用崑劇的舞台手段,也得到具象的塑造,魯迅對悲劇的定義「把美好的事物撕毀給人看」,在崑劇裡得到了準確的詮釋和演繹。
全劇圍繞著因網路而繫合的網民生活,那首風行的《東北人是活雷鋒》僅僅作為轉場音效,而劇名的「翠花」和「酸菜」,卻始終沒有真實地再現。如果不這麼追求名實相符的話,倒也可以把「翠花」一詞理解為是演員,「酸菜」則是這齣戲的情節發展,重點在於演員透過故事,所呈現的表演方式,是否引人入勝?
上海、北京兩地的電視台,目前均已有專屬的戲曲頻道,節目樣式不拘一格,在眾多的電視頻道中,這些節目正實踐著新的時代任務,即透過影音的傳輸手段,展現戲曲的文化優勢與藝術價值。
〔台灣〕 文建會「青少年戲劇推廣計劃」 文建會策劃主辦,紙風車劇團承辦的「第三屆超級蘭陵王──青少年創意短劇大賽」即將於十一月開始展開各地初賽。在比賽之前,由吳靜吉博士與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永豐擔任計畫主持的「青少年戲劇推廣計畫──2001青少年蘭陵王」即日起至十二月,有一系列活動,包括十五場的「戲劇示例演出」、三梯次的「國、高中教師編導研習會」、「青少年戲劇社團今年輔訓」及「全國青少年創意短劇大賽」等四項。藉由此推廣活動執行,提供青少年了解戲劇演出的形式、意見表達的空間及團隊合作的機會,並結合全國對戲劇有興趣的青少年,共同從事戲劇創作,讓他們「用自己的話,說自己的故事」。今年重點的地區包括花蓮、台東、南投、雲林及澎湖,針對學生戲劇社團為推廣的重點,委任專業劇團擔任長期戲劇藝術總監.進行青少年戲劇的推廣,也提供當地的青少年參與戲劇的機會。詳情請洽紙風車劇團青少年戲劇推廣計畫執行小組(02)23926170轉225、251,或文建會第三處表演藝術科(02)23434150。 上網査詢:paperwindmill.cyberstage.com.tw (編輯室) 2002台灣舞蹈研討會徵求論文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系主辦的「2002台灣舞蹈研討會」現正徵求論文中。申請發表研究報告的截止日期是二〇〇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並將在二〇〇二年二月初通知進入決賽者,六月底通知通過決選者,研討會將於二〇〇二年二月一日、二日進行。 此次研討會的目的在邀集國内舞蹈學術與藝術研究人士,共同發表研究發現並切磋學習。議題範圍為舞蹈人文、教育與科技等理論與實務相關之研究。有意於此次會議中發表研究報告者,報名時需繳交個人基本資料、二五〇字的研究報告摘要,及研究報告之參考文獻。進入決選者則需於明年四月三十日前再交二萬字以内的研究報告全文。 申請資料請寄交:台北市北投區學員路1號,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系,二〇〇二台灣舞蹈會議,會議主席張中煖教授。詢問請洽方初惠小姐,電話(02)28938
〔台灣〕 國立藝術學院「藝術專題講座」 國立藝術學院在每年的寒暑假均會舉辦各式不同類型的藝術推廣活動,今年也不例外;將在二月起推出「藝術專題講座」,分別針對「台灣當代藝術創作」、「類型電影」、「音樂美學」、「水墨鑑賞」等主題進行深入淺出的介紹與探討,希望能對於已經在社會工作的人士,或準備投入藝術工作行列者,提供一個修習的機會。 「藝術專題講座」師資包括了馬水龍、林惺嶽、鍾明德、古名伸、黃建業、王美珠、林章湖等任教於國立藝術學院的老師。課程分別安排在週一至週四的晚上,每班共十二講,每講三節課,期望能讓參與者由淺入深地領略藝術的深意。 詳情請洽:國立藝術學院校務研究發展中心(02)2893-8888 (編輯室) 〔北京〕 交響音樂《沙家邦》北京復排演出 一九六〇年代由中國中央樂團根據現代革命京劇《沙家邦》改編創作的交響音樂作品《沙家邦》,當時與京劇《紅燈記》、《沙家邦》、《海港》、《智取威虎山》、《奇襲白虎團》及舞劇《白毛女》、《紅色娘子軍》同列為八大樣板戲,在樣板戲中可說是一支獨秀,也說明戲曲改革之途,係由音樂項目始之。音樂版的《沙家邦》還被拍成彩色電影藝術片廣為流行,但自一九七六年後便在北京銷聲匿跡。此次適逢新世紀始,中國交響樂團復排,將在北京演出兩場,演出形式並非照搬文革時期的原樣進行,而是採用了兩種形式,其一是以京劇演員演唱,另一種是以聲樂演員演唱,以因應不同欣賞品味的觀衆人口。 (李翠芝) 〔美國〕 紐約布魯克林音樂學院「二〇〇一春季藝術節展演」 布魯克林音樂學院(Brooklyn Academy of Music簡稱BAM)兩千年的下一波藝術節才剛落幕,二〇〇一年春季藝術節邀集了世界各地的知名團體,將推出戲劇、歌劇
〔台灣〕 「兒童戲劇親子遊」展開巡迴 以推廣親子互動為目的的「兒童戲劇親子遊」巡演活動,已自即日起展開,包含了五個兒童劇團的三十場演出,預計巡迴基隆、苗栗、南投等多個縣市,平均每個地區演出五場,活動到十二月底為止。此次巡演活動除了劇團演出外,還包含了師資培訓、專業講座與親子講座等豐富内容,期待將兒童戲劇推廣到各社區基層。詳情可洽台北市兒童戲劇協會,電話:(02)83693555、83693805(語音)。 (編輯室) 〔大陸〕 第三屆北京國際音樂節 第三屆的「北京國際音樂節」自即日起至十一月中旬,在中山公園音樂堂舉行。參加本屆音樂節的中外演出團體包括了匈牙利布達佩斯節目樂團、義大利維羅納歌劇院、波蘭愛樂合唱團、德國威斯特法倫新愛樂樂團、中國交響樂團等。在為期達二十五天的音樂節中,千餘名中外音樂家將演奏三十場,愛好歌劇的觀衆可以欣賞到義大利著名浦契尼的歌劇《托斯卡》和法國作曲家馬斯内的歌劇《少年維特的煩惱》,後者由藝術節組委會企劃製作,也是此劇在中國境内的首演。 另一場紀念巴赫的專場音樂會,將運用電腦多媒體,強調古典藝術與現代科技的結合。而紀念倫德納.伯恩斯坦逝世十週年音樂會,則將由伯恩斯坦的女兒親自擔任主持與講解,在整個音樂節期間,將演出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理査.史特勞斯的《阿爾卑斯》交響曲等。此外,德國阿洛伊四重奏也會在音樂節中推出形式新穎的現代音樂作品,同時也是這些作品的中國或世界首演,其中還包含當代著名作曲家特地為該團參加北京國際音樂節演出創作的作品。 (李翠芝) 〔美國〕 漫漫長劇《丹達羅斯》讓人重回特洛伊 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與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演藝中心合作,於九月十五日起至十二月二日為止,推出一部由十齣戲所組成的史詩級巨作──《丹達羅斯》Tantalus,全本演出的時間長達十小時三十分。
本土豫劇版的「杜蘭朶」除了有傳統梆子聲腔的優勢,也有像是鬆弛程式性身段、龍套宮女不再是僵化的道具、舞台場面調度等全新面貌的綜合處理,以適應現代人觀劇意識的需求。
在戲曲舞台已然走向導演中心的今日,謝平安悠游於各種聲腔劇種之間,導演作品搏得諸方好評。此番趁他來台執導豫劇《中國公主杜蘭朶》之便, 本刊特安排專訪,藉以一窺這位導演的戲曲歷程與執導經驗。
此次崑劇藝術節的劇目,匯集了古典到新創的演出風貌,而各種流派異彩紛呈,北崑的豪邁、蘇崑的細膩、湘崑的清新、上崑的華貴、永崑的素直,崑劇藝術底蘊的豐厚與流播廣遠,都使觀者印象深刻。
在八大樣板的舞劇版本中,喜兒從飽受欺負的未婚母親,蛻變為聖潔的革命聖女。通過不斷地反抗,喜兒保全了父權制度下所要求的貞潔,因而具備著巨大的完善價値,更値得予以拯救了。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